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风波”的文化考察
1
作者 牙运豪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8-140,共3页
世纪之交,文学界出现了一股非议甚至否定鲁迅的思潮,这就是"鲁迅风波"。这股思潮的外部表现形态虽然是对鲁迅作为思想资源的怀疑及由此引发的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批判,但在本质上,是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对20世纪80年代的重新... 世纪之交,文学界出现了一股非议甚至否定鲁迅的思潮,这就是"鲁迅风波"。这股思潮的外部表现形态虽然是对鲁迅作为思想资源的怀疑及由此引发的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批判,但在本质上,是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对20世纪80年代的重新认识与评价,反映的是年轻一代学者力图塑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当代史"的努力。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是20世纪90年代话语转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风波 文化转型 当代意义
下载PDF
焦虑·反思·理想——徐治平散文的生态话语
2
作者 牙运豪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06-109,共4页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最近几年,徐治平关注生态问题的散文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加,而且散文生态话语呈现不断强化的态势。他散文的生态话语并不是简单的"政治传声筒",而是表现为人文关怀、终极关怀。
关键词 徐治平散文 生态话语 人文关怀 终极关怀
下载PDF
本真·温暖·舞蹈——评蒙卫东、罗传锋、宋先周的散文
3
作者 牙运豪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2-114,共3页
一、蒙卫东:寻找记忆中的本真 读蒙卫东的散文,很容易发现他的题材多是回忆青年时期的基层生活。知青生活,矿工生活,成为其作品中的脉络。因为当年知青是“到农村去”,也因为井下矿工也是在野外,或许更是因为这段时期正是作者的... 一、蒙卫东:寻找记忆中的本真 读蒙卫东的散文,很容易发现他的题材多是回忆青年时期的基层生活。知青生活,矿工生活,成为其作品中的脉络。因为当年知青是“到农村去”,也因为井下矿工也是在野外,或许更是因为这段时期正是作者的大好青春年华,人的一生最美好的记忆都是在这个时期,所以在蒙卫东的散文里,大多的题材都属于“非城市”系列。或许,正是这些难忘的生活阅历给了作者丰富的创作的激情和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舞蹈 温暖 生活 记忆 题材 矿工 作者
下载PDF
解放中的束缚——解放区时期女性地位略论
4
作者 牙运豪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5期107-108,112,共3页
抗战给中国妇女带来实际性的解放,但妇女解放在解放区却呈现出不均衡性,这一时期关注女性的文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对女性翻身解放的描述,一种是对受苦受难的女性的关注。
关键词 女性地位 翻身解放 婚姻观 贞洁观
下载PDF
主体感知 多元引述 审美提升——《广西新时期文学作品选读》小说教学心得
5
作者 牙运豪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34-36,共3页
在《广西新时期文学作品选读》小说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只对作品做表面现象的了解和基本知识的记忆,缺乏整体分析和系统全面运用知识的能力,加上审美意识贫乏,很难对作品进行深度挖掘和审美提升,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以为,教学上... 在《广西新时期文学作品选读》小说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只对作品做表面现象的了解和基本知识的记忆,缺乏整体分析和系统全面运用知识的能力,加上审美意识贫乏,很难对作品进行深度挖掘和审美提升,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以为,教学上实现主体感知,设法多元引述,加强审美提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教学 主体感知 多元引述 审美提升
下载PDF
《广西新时期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初探
6
作者 牙运豪 《河池学院学报》 2009年第A02期34-35,共2页
河池学院中文系新开设《广西新时期文学作品选读》这门选修课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不少学生对这门课程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只有改变学生对广西文学的陈旧看法,加强文本导读,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广西新时期文学作品 课堂教学 方式方法
下载PDF
女人的迷宫——格非新历史小说的一种解读
7
作者 牙运豪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65-68,共4页
格非新历史小说的女人形象模糊,性格扁平,甚至趋于符号化倾向,但都神秘莫测,给人有迷宫般的感觉。本文从博尔赫斯艺术观念、先锋小说文化精神和小说原型母题三个方面探讨格非新历史小说中营造女人迷宫之原因。揭示格非是借以此表达自己... 格非新历史小说的女人形象模糊,性格扁平,甚至趋于符号化倾向,但都神秘莫测,给人有迷宫般的感觉。本文从博尔赫斯艺术观念、先锋小说文化精神和小说原型母题三个方面探讨格非新历史小说中营造女人迷宫之原因。揭示格非是借以此表达自己无可奈何的孤独和莫名的悲怆,体现出关于历史的断裂、轮回、虚无的主体论哲学意识与对不可知的命运的复杂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小说 女人 迷宫 先锋 个性化
下载PDF
城市情结背后的沉思——以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中人物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牙运豪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9-20,共2页
路遥作品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是那些热切追求城市物质、精神文明的农村知识分子形象,这些人在改革浪潮下对城市现代化无限向往与进军,构成他们难以割舍的城市情结并潜藏于他们的人生奋斗历程中。这一情结是城乡二元对立社会结构中一种希... 路遥作品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是那些热切追求城市物质、精神文明的农村知识分子形象,这些人在改革浪潮下对城市现代化无限向往与进军,构成他们难以割舍的城市情结并潜藏于他们的人生奋斗历程中。这一情结是城乡二元对立社会结构中一种希望突破贫乏的物质及精神的需求,承载着社会、历史、民族及时代赋予的个人认识上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知识分子 城市情节 价值取向
原文传递
沈从文与汪曾祺笔下乡土世界之比较
9
作者 牙运豪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7-19,共3页
作为京派重要代表作家的沈从文和汪曾祺,两人创作思想和文学风格具有传承关系。但是二人的审美意识、生活背景和人生理想各不相同,二者分别构建的湘西世界和高邮世界也有异同。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比较两者,并以此来深入分析其共同点和不... 作为京派重要代表作家的沈从文和汪曾祺,两人创作思想和文学风格具有传承关系。但是二人的审美意识、生活背景和人生理想各不相同,二者分别构建的湘西世界和高邮世界也有异同。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比较两者,并以此来深入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汪曾祺 民间 人性 审美理想
原文传递
宗教话语的张显化叙述——许地山前期小说话语策略之一
10
作者 牙运豪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3,共2页
小说的话语策略就是根据小说的主题对小说话语进行重新整合的手段。许地山前期小说充满浓郁的宗教色彩,是因为他是通过宗教话语的张显化叙述来完成对社会的认识和人生的抒写,而启蒙话语、人道主义关怀话语渐被消解,其实就是小说话语策... 小说的话语策略就是根据小说的主题对小说话语进行重新整合的手段。许地山前期小说充满浓郁的宗教色彩,是因为他是通过宗教话语的张显化叙述来完成对社会的认识和人生的抒写,而启蒙话语、人道主义关怀话语渐被消解,其实就是小说话语策略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前期小说 话语策略 宗教话语 张显化叙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