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今日桃花别样红——黄梅戏《桃李无言》观感
- 1
-
-
作者
牛刚花
-
出处
《黄梅戏艺术》
2011年第3期62-62,共1页
-
文摘
《桃李无言》是安庆市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为迎接建党90周年精心打造的献礼剧目之一。该剧曾于1998年公演,此次重排对原有故事情节进行了增删和润色,并融入更多当下表演语汇与戏曲元素,观赏性强,剧场演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关键词
黄梅戏
无言
桃李
观感
桃花
1998年
故事情节
安庆市
-
分类号
J825.54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从民间小戏看乡土社会的民众意识——以太原秧歌为例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牛刚花
陈继华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
出处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4-105,108,共3页
-
文摘
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小戏,往往包含着深层的历史文化内蕴,反映着一地的社会民众意识。太原秧歌是产生于古太原县一带的乡土艺术,涵盖了农村生活的风俗人情,民俗文化,虽几近灭亡,但其社会历史价值不容忽视。以太原秧歌为例,从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来看民间小戏与当地社会民众意识的相依互存关系。
-
关键词
民间小戏
太原秧歌
乡土社会
民众意识
-
Keywords
Folk drama
Taiyuan yangge
Country society
Popular conciseness
-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葵花井
- 3
-
-
作者
牛刚花
-
出处
《黄梅戏艺术》
2010年第4期63-72,共10页
-
文摘
人物:赵月红 高雁登 梁相爷 梁秀英 婆婆 丫鬟 司仪官 店小二 家 人 太 监
-
关键词
黄梅戏
戏剧艺术
艺术作品
《葵花井》
-
分类号
J825.54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寒窑”母题的嬗变:从《破窑记》到《王宝钏》
被引量:2
- 4
-
-
作者
牛刚花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
出处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0-73,共4页
-
基金
山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创新基金项目"花部戏‘寒窑’母题的嬗变与发展研究"
-
文摘
传统戏曲中有一类关于"寒窑"题材的剧目,主要讲述富家女甘心下嫁乞丐,苦守寒窑,终盼得丈夫得官归来,同享荣华的故事。从文学母题学的角度出发,这类剧目构成了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寒窑"母题。从元杂剧《破窑记》到清代花部戏《王宝钏》,"寒窑戏"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嬗变过程:从"破窑"发展到"寒窑",故事的中心意象得以定型;故事的主人公也逐步完成了从刘月娥到王宝钏、从吕蒙正到薛平贵的过渡,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越来越鲜活。
-
关键词
寒窑
母题
《破窑记》
《王宝钏》
-
Keywords
cold cave
theme
The story of Poor Cave
Wang Baochuan
-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门光尺小考
- 5
-
-
作者
牛刚花
张秀琴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132,共5页
-
文摘
门光尺曾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度量工具,其具体形制、用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笔者偶然发现一种山西民间至今流传着的门光尺,其形制、内容、尺长自明代传承至今,虽然在现代建筑中已很少使用,今天的木匠对它的用法也是一知半解,但它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
关键词
门光尺
玄女尺
-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浅谈科诨在元杂剧中的作用和功能
- 6
-
-
作者
牛刚花
-
机构
安庆市戏剧创作研究室
-
出处
《经济研究导刊》
2008年第15期225-226,共2页
-
文摘
科诨,又称插科打诨,是中国戏曲中使用、制造滑稽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来自以滑稽、戏谑为主的宋杂剧,但在戏曲中只作喜剧性的穿插。"在元杂剧这种成熟的戏曲形态中,自然会对这一"喜剧性的穿插"有所继承和发展,甚至可以说它是对公元前五六世纪以来的俳优活动、六朝汉魏以来的角抵戏、歌舞戏和参军戏、民间表演艺术中滑稽传统的吸收和提炼。科诨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滑稽传统使人发笑,满足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它对戏剧的表演体制、形象刻划、剧场调度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科诨
元杂剧
作用
功能
-
Keywords
Kehun
Yuan Zaju
the role and function
-
分类号
I237.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悲情柳
- 7
-
-
作者
牛刚花
-
机构
安庆市戏剧创作研究室
-
出处
《戏剧之家》
2012年第1期71-83,共13页
-
文摘
人物表:柳如是——本名杨爱,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艳之一。阿娟——柳如是侍婢。陈子龙——字卧子,与柳如是情投意合。李待问——字存我,书坛名家,与陈子龙为友。钱横——松江知府。钱云——钱横独子。张氏——陈子龙夫人。
-
关键词
悲情
柳如是
陈子龙
明末清初
人物表
知府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梅戏的未来不是梦——观演青春版《五女拜寿》杂感黄
- 8
-
-
作者
牛刚花
-
出处
《黄梅戏艺术》
2012年第1期44-45,共2页
-
文摘
新春伊始,由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精心打造的青春版黄梅戏《五女拜寿》在市艺术中心隆重上演,为宜城观众献上了一份新春大礼。黄梅戏传统剧目《五女拜寿》有着深厚的观众基础,经由再芬剧院一群青春靓丽的年轻演员重新演绎,
-
关键词
《五女拜寿》
青春版
杂感
艺术中心
黄梅戏
传统剧目
剧院
观众
-
分类号
J825.5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宋杂剧金院本“酸目”新探
- 9
-
-
作者
牛刚花
陈继华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6-49,共4页
-
文摘
宋杂剧和金院本中有一些包含"酸"字的剧目,由于资料的缺乏,对这些剧目的考证只能略涉一二,且难下定论。笔者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酸目"进行了新探索,提出了几点不同的认识:1."酸"指秀才一类的读书人,"哮"仅仅指这类读书人中的某一类型,二者不能等同;2."酸目"所演内容均以文人、秀士为主人公,"酸"指人物类型,并非以"酸"的角色行当来扮演江湖郎中、乞丐、嫖客等各类喜剧人物;3.明代朱有燉《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四折中四秀才打诨片段是官本杂剧段数中的《秀才下酸擂》,亦即金院本名目中的《四酸擂》,并非题目院本中的《呆秀才》。
-
关键词
宋杂剧
金院本
“酸目”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清宫寒窑戏演出述略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牛刚花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
出处
《中华戏曲》
CSSCI
2014年第2期270-281,共12页
-
基金
山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创新基金项目“花部戏寒窑母题的嬗变与发展研究”
-
文摘
清代中叶以来,花部戏兴盛,王宝钏'寒窑苦守十八载'的故事在各个声腔剧种中上演,并随着京城名伶的入宫承差而进入宫廷,在皇宫大院的奢华舞台上演绎'寒窑'中贫苦百姓的悲欢离合。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昇平署档案集成》和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珍本丛刊》中所载相关档案和剧本来看,清宫演出过的'寒窑戏'
-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构建黄梅戏教育层级体系 创新黄梅戏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5
- 11
-
-
作者
陈继华
牛刚花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40,共3页
-
基金
国家级特色专业(黄梅戏表演专业)
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黄梅戏本科表演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建设的理论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TS10892
-
文摘
黄梅戏艺术人才的培养经历了从"口传心授"的个体传授、班社"科班"有意识的集中传授和现代学校教育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当下,现代学校制度基本上已成为黄梅戏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从学校教育层级来看,黄梅戏教育已实现了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变,学历层次也实现了中专、大专和本科教育层次的飞跃。如何实现黄梅戏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构建黄梅戏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急需解决的课题。
-
关键词
黄梅戏
学校教育
教育层级
人才培养模式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古意盎然新黄梅 黄梅戏《浮生六记》赏析
- 12
-
-
作者
牛刚花
-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0,共3页
-
文摘
一本沉静美好的清人笔记,一台流转动听的醇美黄梅。2012年3月16日—25日,由安庆再芬剧院精心打造的黄梅戏《浮生六记》(导演:白爱莲)在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浓情上演。该剧移植于北京京剧院同名京剧,以独特的视角演绎一段发人深思的男欢女爱,让当今身处浮躁喧嚣的时代氛围中的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何谓苦乐相随、至死不渝的纯美爱情。
-
关键词
《浮生六记》
黄梅戏
北京京剧院
古意
赏析
艺术中心
时代氛围
安庆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平阳木版雕印戏曲拂尘纸一幅一戏四图年画考释
- 13
-
-
作者
牛刚花
王星荣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西 临汾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山西 临汾
-
出处
《中华戏曲》
CSSCI
2016年第2期50-68,共19页
-
基金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蒲剧史》(项目编号:06YJA760058)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花部戏曲‘寒窑’母题的嬗变与发展”(项目编号:20162221)
-
文摘
平阳木版雕印年画渊源久远,雕版印刷之处除平阳(今临汾市尧都区)外,还有洪洞、襄汾、曲沃、绛州、稷山、运城等地,一般对外都统称为“平阳木版年画”,种类包括窗画、门画、中堂画、灯画、团画与拂尘纸画等.拂尘纸又称“扑楞纸”,主要张贴于碗柜门上,用以遮挡灰尘,是对家居实物和环境的美化,清末民初还发展出了新形式.
-
分类号
J218.3
[艺术—美术]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