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编制思考——以东莞市为例
1
作者 蔡婳婳 王川涛 +3 位作者 王成坤 曹喆 牛宇琛 熊凯里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6期33-40,共8页
自2012年起,国家倡导各地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打造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经过10余年的发展,建设海绵城市已成为重要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全新的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以东莞市为例,以全域生态红线、城市蓝线、... 自2012年起,国家倡导各地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打造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经过10余年的发展,建设海绵城市已成为重要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全新的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以东莞市为例,以全域生态红线、城市蓝线、城市绿线、蓄滞洪区等重要的生态蓝绿空间管控为基础,构建连续完整的全域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突出示范特色,选取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新区、谢岗镇作为重点示范建设区域(相关流域范围一并纳入),分别从老城区、新城区、小城镇3种不同区域,探索总结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做法,拟为类似城市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系统化 全域 实施方案 东莞市
下载PDF
三只“老鼠”光顾我家
2
作者 牛宇琛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09年第7期88-88,共1页
什么什么,三只“老鼠”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光顾别人家?他们也太“鼠胆包天”了吧?的确如此,刚放学,他们就“尾随我而来”了。等我一进家门,
关键词 小学 作文 语文教学 《三只“老鼠”光顾我家》 牛宇琛
下载PDF
城市公园缓解热岛效应研究——以深圳为例 被引量:25
3
作者 成实 牛宇琛 王鲁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0-45,共6页
基于遥感和GIS工具,利用深圳市范围内的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并通过数字化方法选取公园斑块,研究公园、公园内绿地、公园内水体与公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平均温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园周长面积比、植被覆盖度、绿地面积是影响公园... 基于遥感和GIS工具,利用深圳市范围内的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并通过数字化方法选取公园斑块,研究公园、公园内绿地、公园内水体与公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平均温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园周长面积比、植被覆盖度、绿地面积是影响公园内部温度的主要因子,公园水体面积是影响公园周边温度的重要因子,公园面积和公园周长对公园内部和周边温度影响较小。同时,基于深圳40个公园的热岛效应消减特征提出了周边效能最大型、自身效能最大型和内外效能平衡型3种公园类型和各自特征,对未来深圳建成区的城市公园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深圳 遥感影像 公园形态 热岛效应缓解
下载PDF
高度城镇化地区跨区水污染协同综合治理——东莞案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舸 牛宇琛 +3 位作者 王成坤 王俊佳 黄纪萍 王宝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30,共6页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由于行政区对自然流域的分割,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进行跨区多元协作。东莞市具有较高的城镇化和经济水平,但流域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东莞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由于行政区对自然流域的分割,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进行跨区多元协作。东莞市具有较高的城镇化和经济水平,但流域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东莞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短板。为探索东莞市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新路径,在分析南畬朗-大圳埔流域现状特征的基础上,精细划分水污染控制区,构建集"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强化"于一体的多级系统化的水污染治理体系,开展截污纳管、面源污染控制、生态整治与修复、生活垃圾处置等工程,建立各行政区间的沟通协作机制,制定时间和空间上协同一致的水污染综合治理方案,以期实现共同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跨区协同 流域水污染 水环境综合治理 黑臭水体整治
原文传递
库坝和土地利用状况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牛宇琛 孔进 +3 位作者 王薇 喜文娟 芮正琴 刘茂松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112,共6页
【目的】研究库坝建设对河流水质状况的影响,以及库坝建设后不同河段主要水质指标与河道两侧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以河南省荥阳市淮河的4级支流索河为研究对象,对位于乡村、市区、郊区3个区位的由于库坝建设而形成的河流段... 【目的】研究库坝建设对河流水质状况的影响,以及库坝建设后不同河段主要水质指标与河道两侧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以河南省荥阳市淮河的4级支流索河为研究对象,对位于乡村、市区、郊区3个区位的由于库坝建设而形成的河流段与库区段的主要水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各区位河流段与库区段比较,水体全磷(TP)浓度在河流段显著高于库区段,NH_4^+-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在河流段低于库区段,而全氮(TN)、NO_3^--N浓度等水质指标受库坝建设的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河流段和库区段,建设用地占比均与TN、TP、NO_3^--N、COD浓度等水质指标呈正相关,而林地占比与TN、TP、NO_3^--N、COD浓度等水质指标呈负相关。耕地占比与TN、TP、NO_3^--N浓度等水质指标在河流段呈负相关,而在库区段则呈正相关。【结论】库坝建设使河流形成相对不连续的河流段与库区段,总体上可降低河流水体的TP含量,但NH_4^+-N、COD浓度等指标则有所上升;在河流段与库区段,水体水质与河道周边土地利用状况的相关关系也存在一定差异,库区段水质状况更易受周边土地利用结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坝建设 土地利用 水质 冗余分析 淮河支流
原文传递
撤堰改闸方案对河道水量水质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川涛 黄纪萍 +2 位作者 牛宇琛 王俊佳 黄丽娇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57-63,共7页
城市水系的环境综合治理是改善生态的关键,以东莞市生态园南畲朗-大圳埔排水分区为例,针对汇入南畲朗、大圳埔排渠的9条支渠运行水位较高导致溢流堰失效的问题,构建MIKE11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了撤堰改闸方案对南畲朗、大圳埔排... 城市水系的环境综合治理是改善生态的关键,以东莞市生态园南畲朗-大圳埔排水分区为例,针对汇入南畲朗、大圳埔排渠的9条支渠运行水位较高导致溢流堰失效的问题,构建MIKE11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了撤堰改闸方案对南畲朗、大圳埔排渠水量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撤堰改闸方案实施后,可以减少污染负荷,并能有效改善东莞生态园的水环境,其中南畲朗排渠COD削减率为58.4%、氨氮削减率为51.5%、总磷削减率为46.4%;大圳埔排渠COD削减率为51.2%、氨氮削减率为48.8%、总磷削减率为42.3%,这为高密度开发区域污染河道的治理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11模型 撤堰改闸 水量水质 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溶氧条件大薸腐解过程的水质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喜文娟 刘京 +3 位作者 王薇 牛宇琛 徐驰 刘茂松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7-133,共7页
【目的】研究水生植物的分解过程及其水质效应在不同水体溶氧条件下存在的差异,为水体中植物残体管理及水质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塑料箱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的方法,将大薸放入试验箱分别在非充气(NA)与充气(IA)状态,以及室内弱... 【目的】研究水生植物的分解过程及其水质效应在不同水体溶氧条件下存在的差异,为水体中植物残体管理及水质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塑料箱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的方法,将大薸放入试验箱分别在非充气(NA)与充气(IA)状态,以及室内弱光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水体的水质指标,分析大薸腐解过程中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结果】高溶氧条件下植物体分解较快,水质指标的阶段性变化具同步性,实验初期(1~25 d)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较大,实验中后期(26~95 d)主要水质指标相对稳定。实验初期,IA组NO-3-N、NO-2-N浓度显著高于NA组,PO3-4-P浓度显著低于NA组;实验中后期,除NH+4-N外,IA组各主要水质指标均低于NA组。不同生物量水平组间,IA各组中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浓度最大值的时间基本一致;NA各组中NO-3-N、NO-2-N、PO3-4-P浓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随初始植物生物量的增加而延迟,但NO-3-N、NO-2-N浓度最大值组间差异较小,仅PO3-4-P浓度最大值随初始植物生物量增加而增加。【结论】相对于植物生物量对植物分解过程水质效应的影响,溶氧浓度对水质的影响更大。高溶氧条件下,主要水质指标优于低溶氧条件,特别是实验初期,组间主要水质指标差异较大,实验中后期溶氧条件对水质指标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分解 充气 水质效应 水藻
原文传递
充气和自然条件下苦草、荇菜和芦苇腐烂过程中水质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薇 刘茂松 +2 位作者 孔进 喜文娟 牛宇琛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2-870,共9页
于2015年10月11日,在无锡太湖贡湖湾退圩还湖生态恢复工程区,采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样品,将样品清洗、剪段和烘干后,投入装有8 L自来水的实验池中。于2015年10月28日~2... 于2015年10月11日,在无锡太湖贡湖湾退圩还湖生态恢复工程区,采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样品,将样品清洗、剪段和烘干后,投入装有8 L自来水的实验池中。于2015年10月28日~2016年1月15日,分别在充气和自然条件下,对植物腐烂过程中水质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植物的腐烂过程中,水体中各项指标有明显变化。其中,水体p H始终比较稳定,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含量在实验初期增大,而铵态氮含量、亚硝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在腐烂过程中波动变化。荇菜和苦草的腐烂过程对水质指标的影响较大;在芦苇的腐烂过程中,水质指标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的基本一致。充气条件对投入芦苇的实验组水体各水质指标影响很小,对投入苦草的实验组水体各水质指标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 荇菜 芦苇 腐烂 植物种类 充气
原文传递
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实现“碳中和”!(上)
9
作者 何舸 牛宇琛 《城市规划通讯》 2022年第13期I0001-I0003,共3页
“碳达峰”与“碳中和”,既是统筹国内国际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决策,也将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方式,重塑我们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与关联。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碳中和 生态文明建设 战略决策 新发展理念 绿色低碳发展 自然环境 率先实现
原文传递
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实现“碳中和”!(下)
10
作者 何舸 牛宇琛 《城市规划通讯》 2022年第14期I0001-I0002,共2页
大湾区各区县单位面积植被固碳量大湾区“碳中和”发展策略1.建立碳中和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1)构建绿色低碳指标体系将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碳汇总量、非化石能源比重等纳入各地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并根据地区发展阶段进行差异化... 大湾区各区县单位面积植被固碳量大湾区“碳中和”发展策略1.建立碳中和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1)构建绿色低碳指标体系将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碳汇总量、非化石能源比重等纳入各地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并根据地区发展阶段进行差异化赋值。发展绿色低碳指标实施评估方法,定期开展国土空间碳排放绩效评估,分析绿色低碳发展成效和目标差距,引导各地有序达峰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目标差距 碳中和 指标体系 碳排放强度 碳排放总量 实施评估 绿色低碳发展
原文传递
碳中和规划,从“O”开始!(上)
11
作者 郑琦 廖晓卉 +1 位作者 张越 牛宇琛 《城市规划通讯》 2022年第1期I0001-I0004,共4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关键词 碳中和 规划 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