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肺腺癌与肺鳞癌病理分型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唐新 梁江涛 +4 位作者 向柏林 王玫 牛家玲 王晓 丁忠祥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580-584,共5页
目的探讨PET/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肺腺癌与肺鳞癌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杭州市全景影像中心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初次行PET/MRI检查的53例肺癌患者临床、PET/MRI资料,其中肺腺癌36例,肺鳞癌17例。应用影像组学软件计算和选择与肺... 目的探讨PET/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肺腺癌与肺鳞癌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杭州市全景影像中心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初次行PET/MRI检查的53例肺癌患者临床、PET/MRI资料,其中肺腺癌36例,肺鳞癌17例。应用影像组学软件计算和选择与肺癌分型最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五折交叉验证方式分为训练组及测试组,采用ROC曲线及AUC差异评价模型预测能力。结果从T2WI图像和PET图像中各提取了2600个影像组学特征,经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经过多次筛选及降维后进行特征选择,最终保留5个特征。PET/MRI模型的训练组及测试组AUC、F1评分法、召回率、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分别是0.881及0.826、0.882及0.781、0.931及0.829、0.838及0.768、0.931及0.829、0.831及0.714。结论基于PET/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对肺腺癌与肺鳞癌术前病理分型进行无创性、可重复性预测,为临床准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PET/MRI 影像组学 病理分型
下载PDF
良恶性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与分子标记物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康书朝 丁忠祥 +4 位作者 崔凤 冯琪 王玫 牛家玲 王罗羽 《健康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讨良恶性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与病变组织中分子标记物表皮生长因子(EGFR)基因突变及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20例肺结节患者,包括30例均为肉芽肿性病变的良性肺结节,90例恶性肺结节中肺原位癌、微浸润性肺腺癌、浸润性肺... 目的探讨良恶性肺结节影像组学特征与病变组织中分子标记物表皮生长因子(EGFR)基因突变及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20例肺结节患者,包括30例均为肉芽肿性病变的良性肺结节,90例恶性肺结节中肺原位癌、微浸润性肺腺癌、浸润性肺腺癌各30例。采用ITK-SNAP软件对肺结节进行分割,采用Artificial Intelligent Kit(AK)软件对良恶性肺结节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分析良恶性肺结节组织中EGFR基因位点突变和Ki-67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与影像组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段肺结节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和Ki-67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肉芽肿性病变比较,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的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均增高,原位癌、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的Ki-67表达阳性率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突变与Inertia_AllDirection_offset4参数正相关(r=0.564,P=0.040),Ki-67蛋白表达分别与ShortRunlEmphasis_AllDirection_offset1(r=0.359,P=0.042),InverseDifferenceMoment_AllDirection_offset4(r=0.549,P=0.038),Inertia_AllDirection_offset4(r=0.423,P=0.047)正相关。结论肺结节组织中EGFR基因位点突变和Ki-67蛋白表达与其影像组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影像组学特征对判断肿瘤基因突变、增殖活动及预后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特征 表皮生长因子 KI-67 肺结节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多参数MRI、增强CT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圣佳 蔡怀杰 +6 位作者 唐晨豪 何康炜 牛家玲 马丹妮 何晗 蒋康 邓刚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2期260-262,265,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多参数MRI(mp-MRI)、增强CT对膀胱癌患者肌层浸润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疑似肌层浸润的膀胱癌患者67例,均行CEUS、mp-MRI及增强CT检查,并接受膀胱肿物相关手术。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方法...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多参数MRI(mp-MRI)、增强CT对膀胱癌患者肌层浸润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疑似肌层浸润的膀胱癌患者67例,均行CEUS、mp-MRI及增强CT检查,并接受膀胱肿物相关手术。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方法对肌层浸润的诊断效能。结果CEUS、mp-MRI及增强CT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准确性分别为83.58%、86.57%、64.18%,敏感性分别为84.84%、87.88%、69.70%,特异性分别为82.35%、85.29%、58.82%。CEUS与mp-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与增强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与mp-MRI的Kappa值为0.642(P<0.05)。结论CEUS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效能与mp-MRI相当,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多参数MRI 增强CT 膀胱癌 肌层浸润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后继发早期华勒氏变性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笑 牛家玲 +3 位作者 王罗羽 王辉 孙振涛 王玫 《健康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98-100,113,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诊断脑梗死后继发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WD)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3例脑梗死后继发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3天内(第1次)、第14天(第...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诊断脑梗死后继发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WD)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3例脑梗死后继发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3天内(第1次)、第14天(第2次)行DTI检查,测量患侧和对侧相应部位梗死区、内囊后支、大脑脚、锥体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第1次检查,与对侧相应区域比较,梗死区患侧的FA和ADC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检查,梗死区、内囊后支、大脑脚、锥体束患侧的FA值均低于对侧相应区域,梗死区的ADC值低于对侧相应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检查梗死区、内囊后支、大脑脚及锥体束患侧的FA值均低于第1次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技术对于早期锥体束WD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病程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华勒氏变性 锥体束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