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在囊型肝包虫活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牛少雄 刘振忠 +5 位作者 彭心宇 牛建华 张示杰 吴向未 杨宏强 宋发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囊型肝包虫活性特征影像学表现判断的价值。方法:40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共42个肝细粒棘球蚴包虫囊的影像学及术后记录囊内容物性状(液性,胶胨性,实变钙化)及内囊内原头节活性及内囊HE染色切片的镜下结构。结果:不同类... 目的:探讨CT对囊型肝包虫活性特征影像学表现判断的价值。方法:40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共42个肝细粒棘球蚴包虫囊的影像学及术后记录囊内容物性状(液性,胶胨性,实变钙化)及内囊内原头节活性及内囊HE染色切片的镜下结构。结果:不同类型的包虫囊内其C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变钙化组未见活性原头蚴的存在;CT显示囊内容物液态时囊内原头节活力明显高于胶冻性组(P<0.05),包虫母囊内原头蚴的活性随CT值的增大而减小;包虫内囊组织结构损害随内囊的剥离,塌陷而加重。结论:CT在包虫囊的活性程度的判断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肝包虫 生物学活力 病理形态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声引导穿刺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老年良性甲状腺囊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牛少雄 木拉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707-2708,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老年良性甲状腺囊肿的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因心肺功能障碍难以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良性甲状腺囊肿患者32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抽液后注射无水乙醇进行硬化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老年良性甲状腺囊肿的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因心肺功能障碍难以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良性甲状腺囊肿患者32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抽液后注射无水乙醇进行硬化治疗,定期超声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中5例患者注射乙醇后出现烧灼样刺痛或胀痛,持续3~15 min后缓解;3例出现持续性疼痛不适,给予口服止痛药3 d后缓解,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32例患者中1例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余3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25例患者甲状腺囊肿治疗有效,有效率为80.64%,6例行第2次治疗;半年后复查超声,30例患者甲状腺囊肿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77%,1例多发囊肿行第3次治疗。随访2年,超声显示31例患者甲状腺囊肿治疗均有效。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心肺功能障碍老年良性甲状腺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囊肿 穿刺术 乙醇
下载PDF
肝包虫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牛少雄 牛建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1104-1106,共3页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肝包虫病理在CT影像学上的特征性表现的文献进行总结;对肝包虫CT影像特征性表现在肝包虫病的诊断和病理学所反映的包虫活性方面的价值进行评价,认为CT技术在肝包虫的诊断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CT所反映的肝包虫...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肝包虫病理在CT影像学上的特征性表现的文献进行总结;对肝包虫CT影像特征性表现在肝包虫病的诊断和病理学所反映的包虫活性方面的价值进行评价,认为CT技术在肝包虫的诊断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CT所反映的肝包虫的病理解剖特征来判断其活性,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中预测提供参考,是CT在临床应用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虫 活性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两种胃肠减压法对结核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牛少雄 唐晓勇 +5 位作者 王学军 赵铁华 汪佳明 刘强光 李亮 王越 《甘肃医药》 2021年第6期522-523,共2页
目的:对比肠梗阻导管和胃管在腹腔结核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40例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肠梗阻患者,根据胃肠减压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肠梗阻导管组)和对照组(胃管组),每组20例。两组患... 目的:对比肠梗阻导管和胃管在腹腔结核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40例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肠梗阻患者,根据胃肠减压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肠梗阻导管组)和对照组(胃管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行胃肠减压、同时结合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腹部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结核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胃管,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在腹腔结核性肠梗阻患者综合治疗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导管 胃肠减压法 结核性肠梗阻
下载PDF
健胃清肠合剂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牛少雄 李青霞 +4 位作者 王佳明 刘强光 王学军 唐晓勇 张艳琴 《甘肃医药》 2018年第12期1069-1070,1082,共3页
目的:观察健胃清肠合剂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A组)、FTS组(B组)及FTS+口服健胃清肠合剂组(C组)。比较三组患... 目的:观察健胃清肠合剂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A组)、FTS组(B组)及FTS+口服健胃清肠合剂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术后肛门首次通气、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A组缩短(P<0.05);C组较B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更短(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A、C组腹胀发生率低于B组(P<0.05),A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恶心呕吐和切口疼痛的发生率均较A降低(P<0.01),B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健胃清肠合剂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胃清肠合剂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分析比较
6
作者 牛少雄 李青霞 +2 位作者 唐晓勇 王学军 汪佳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43-46,共4页
分析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 T 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 月至 2021年10月入住甘肃省中医院普外科因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一期缝合组(PS 组)和T 管引流组(TD ... 分析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 T 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 月至 2021年10月入住甘肃省中医院普外科因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一期缝合组(PS 组)和T 管引流组(TD 组)。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后输液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PS组均优于T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随访均未见明显的胆道狭窄。结论 严格手术适应症情况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较 T 管引流具有治疗流程简单、消化道功能恢复快、住院费用低,避免T管带来生理不适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 一期缝合 T 管引流
下载PDF
肠梗阻导管在3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临床应用
7
作者 牛少雄 唐晓勇 +3 位作者 王学军 汪佳明 赵铁华 刘强光 《甘肃科技纵横》 2021年第5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肠梗阻导管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和意义。方法:对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科收治的3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予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抗炎、补液等治疗后获得治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肠梗阻导管进行胃... 目的:观察肠梗阻导管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和意义。方法:对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科收治的3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予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抗炎、补液等治疗后获得治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为主的保守治疗获得治愈;6例患者经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由急诊手术改为择期手术治疗而获得治愈;1例患者在置入肠梗阻导管后,出现消化道穿孔症状,行急诊肠切除肠吻合术;1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肠梗阻导管在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应用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在术中及术后防止并发症发生及提高手术治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导管 急性肠梗阻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腹腔引流在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胰瘘治疗中体会
8
作者 牛少雄 牛建华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6期1465-1466,共2页
目的:分析腹腔引流在胃癌根治术并发胰瘘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胃癌根治术并发胰瘘经各种方法进行腹腔引流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腔引流技术在胃癌术后胰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本组胃癌根治术后共发生胰瘘21例,其... 目的:分析腹腔引流在胃癌根治术并发胰瘘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胃癌根治术并发胰瘘经各种方法进行腹腔引流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腹腔引流技术在胃癌术后胰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本组胃癌根治术后共发生胰瘘21例,其中临床胰瘘18例(86%),生化胰瘘3例(14%)。20例胃癌术后胰瘘经以腹腔引流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均获痊愈。结论:有效腹腔引流治疗在胃癌手术并发胰瘘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引流 胃癌根治术 胰瘘 治疗 体会
下载PDF
不同方式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习羽 牛少雄 +2 位作者 木拉提 袁明 牛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59-166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确诊胃癌的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A组)予以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复方消化酶组(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鼻肠营...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确诊胃癌的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A组)予以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复方消化酶组(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鼻肠营养管注入复方消化酶;穴位刺激组(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新斯的明注射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均具有较短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较短的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P<0.01);B组较C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更短(P<0.01);C组与B组在排便时间上无差异(P>0.05);B组及C组患者纳差比A组少(P<0.05);C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较A组低(P<0.05);B组与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复方消化酶治疗及穴位刺激治疗均较一般常规治疗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肠功能恢复 复方消化酶 足三里穴 穴位刺激
下载PDF
SP方案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习羽 牛建华 +2 位作者 梁学奇 木拉提.沙特巴尔德 牛少雄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0-781,共2页
目的比较替吉奥联合顺铂(SP)方案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用SP方案化疗,对照组25例用FOLFOX4方案化疗,两组患者均治疗至少3个疗程后用评价两种化疗方案... 目的比较替吉奥联合顺铂(SP)方案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用SP方案化疗,对照组25例用FOLFOX4方案化疗,两组患者均治疗至少3个疗程后用评价两种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CR 2例,PR12例,SD 10例,PD 1例,总有效率为56%;对照组CR 0例,PR 11例,SD 11例,PD 3例,总有效率为44%,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P方案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依从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替吉奥 顺铂 联合化疗
下载PDF
肝包虫周围纤维囊壁中骨桥蛋白免疫印记与组化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建辉 彭心宇 +6 位作者 唐娟 吴向未 张示杰 牛建华 孙红 牛少雄 吕游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93-696,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粒棘球蚴(肝包虫)周围纤维囊壁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定位.方法: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OPN在肝细粒棘球蚴(n=48)周围纤维囊壁中的表达,并结合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组织学分布.结果: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经免... 目的:研究肝细粒棘球蚴(肝包虫)周围纤维囊壁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定位.方法: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OPN在肝细粒棘球蚴(n=48)周围纤维囊壁中的表达,并结合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组织学分布.结果: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经免疫印记分析80%有OPN表达,形态学观察集中分布于近虫体侧纤维性囊壁(内层),与近肝侧纤维性囊壁(外层)比较有显著差异(75% vs 8.3%, P<0.05).结论:OPN参与肝细粒棘球蚴周围内层纤维性囊壁肉芽肿反应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骨桥蛋白 免疫印记 肝包虫 周围纤维囊壁
下载PDF
囊型肝包虫囊周肝细胞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游 张示杰 +5 位作者 彭心宇 牛建华 孙红 杨宏强 牛少雄 李建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321-324,共4页
观察囊型肝包虫囊周肝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肝细胞萎缩、坏死、凋亡),初步探讨囊型肝包虫病肝细胞“消失”机制。对30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通过光镜观察肝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6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细... 观察囊型肝包虫囊周肝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肝细胞萎缩、坏死、凋亡),初步探讨囊型肝包虫病肝细胞“消失”机制。对30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通过光镜观察肝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6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运用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TUNEL法测定囊周肝细胞凋亡发生极少(0.12%)与正常肝(0.16%)比较无显著差异,囊周肝组织Bcl-2及Bax蛋白呈低表达,分别为6.6%和13.3%,病理学观察囊周肝细胞明显萎缩,肝细胞坏死。因此,肝细胞萎缩、坏死、凋亡共同参与囊型肝包虫囊周肝细胞“消失”,肝细胞萎缩、坏死可能是引起肝细胞“消失”的主要机制,肝细胞凋亡可能不是引起肝细胞“消失”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型肝包虫病 萎缩 凋亡 坏死
下载PDF
囊型肝包虫囊周肝细胞“消失”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游 张示杰 +5 位作者 彭心宇 牛建华 孙红 杨宏强 牛少雄 李建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观察囊型肝包虫周围肝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肝细胞萎缩、坏死、凋亡),初步探讨囊型肝包虫病肝细胞“消失”机制。方法对30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组织通过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运用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 目的观察囊型肝包虫周围肝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肝细胞萎缩、坏死、凋亡),初步探讨囊型肝包虫病肝细胞“消失”机制。方法对30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组织通过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运用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TUNEL检测囊型肝包虫病患者肝细胞凋亡指数(TI)为0.12%,与正常肝组织(TI=0.1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cl-2及Bax蛋白的囊周肝组织呈低表达,分别为6.67%和13.33%,正常肝组织Bcl-2和Bax均为10.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示肝细胞萎缩,肝细胞坏死明显。结论肝细胞萎缩、坏死可能是引起肝细胞“消失”的主要机制,肝细胞压迫性和营养不良性萎缩、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凋亡共同参与囊型肝包虫病肝细胞“消失”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型肝包虫病 萎缩 凋亡 坏死 机制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27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建华 刘仕琪 +6 位作者 木拉提 彭心宇 牛少雄 习羽 何家庚 秦乐 梁学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同时治疗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五孔法。先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再行胃底折叠术(21例行Nissen胃底折叠术,6例行Toupet胃底折叠术),最后行LC。结果27例均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同时治疗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五孔法。先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再行胃底折叠术(21例行Nissen胃底折叠术,6例行Toupet胃底折叠术),最后行LC。结果27例均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食管内压力(19.32±4.11)mm Hg,显著高于术前(7.30±1.36)mm Hg(t=-16.407,P=0.000);术后24 h食管pH值9.20±2.15,显著低于术前160.16±50.30(t=16.387,P=0.000)。无出血、腹腔感染、胆漏等并发症。27例随访1-24个月(其中7例随访1-6个月,20例随访7-24个月),无食管狭窄、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一期行腹腔镜手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食管裂孔疝 反流性食管炎 胆囊结石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下载PDF
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晓铭 李亮 +5 位作者 唐晓勇 刘强光 赵铁华 王学军 汪佳明 牛少雄 《甘肃医药》 2018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7年7月因大隐静脉曲张在我院行射频闭合手术的患者120例(176条患肢),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静脉功能进行分级,排除深静脉血栓患者并对曲张浅静脉进行标... 目的:探讨应用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7年7月因大隐静脉曲张在我院行射频闭合手术的患者120例(176条患肢),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静脉功能进行分级,排除深静脉血栓患者并对曲张浅静脉进行标记,在腰麻或麻下行射频闭合手术,对小腿曲张团块行点状剥脱。结果:120例患者术后均治愈出院,曲张静脉消失,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随访半年,无复发、再通。结论:射频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微创、美观、恢复快、效果优良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射频闭合 手术
下载PDF
15例中青年患者结肠肿瘤误诊为阑尾炎回顾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家赓 牛少雄 《医学信息》 2010年第15期2999-3000,共2页
我院普通外科自2000年至2009年6月共接诊收治338例拟诊为阑尾炎患者,其中15例中青年患者术前误诊为回结肠部位肿瘤,椐文献报道[1]:回结肠部肿瘤老年患者比较多发,中青年患者较少,
关键词 中青年患者 结肠肿瘤 术前误诊 阑尾炎 结肠部位 2009年 普通外科 老年患者
下载PDF
Neuritin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维嘉 钟晨 +4 位作者 王锦国 牛少雄 牛建华 李永康 黄瑾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845-2847,共3页
目的:了解Neuritin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Neuritin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2013年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切除胃癌组织标本的患者58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Neuritin的表达水平的... 目的:了解Neuritin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Neuritin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2013年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切除胃癌组织标本的患者58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Neuritin的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Neuritin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96.55%(56/58),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率为94.83%(55/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uritin在胃癌组织中强阳性率为82.76%(48/58),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强阳性率为15.52%(9/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ritin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TNM 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及远处转移无相关性(均 P>0.05)。结论 Neuritin在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Neuritin在胃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青霞 牛少雄 +3 位作者 田苗 郭树明 张参军 姚双吉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10期1797-1799,共3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循环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标准集束化流程治疗,干预组早期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循环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标准集束化流程治疗,干预组早期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 h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动脉血乳酸(Lac)、乳酸清除率、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_(2))、上腺素注射液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使用量及输液量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间段MAP、CVP、SCVO_(2)、HR、Lac、Lac清除率及ETCO_(2)指标组内比较均有好转(P<0.05)。干预组治疗6 h后MAP、CVP、HR、SCVO_(2)、Lac、乳酸清除率、ETCO_(2)指标的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使用量、补液量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12、24 h后HR、SCVO_(2)、Lac、乳酸清除率、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使用量、补液量、ETCO_(2)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CVP两组比较差异无明显意义。结论参附注射液有助于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循环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早期循环 参附注射液
下载PDF
传统医学影像教学面临的困难与现代医学影像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文 张国玲 +1 位作者 牛少雄 赵新建 《上海医学影像》 2002年第1期64-65,共2页
医学影像涉及大量的图片,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如我们在讲解循环系统基本病变,各房室增大时,先要讲解确定心脏增大的最简单方法:心胸比率法.它是心脏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
关键词 传统医学影像教学 现代医学影像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系统 软件环境 硬件环境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治疗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青霞 牛少雄 《甘肃医药》 2019年第2期147-148,152,共3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失血性休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失血性休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两组均在用药前安静状态下测定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尿量、动脉血乳酸作为基础值(0h)。用药后3、6、12、24h测患者CVP、MAP、HR、尿量、检测乳酸后计算乳酸清除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各基础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3hCVP、MAP、HR、尿量的改善程度统计学意义(P>0.05);6、12、24h观察组CVP、MAP均优于对照组(P>0.05);6、12h观察组HR、尿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24h两组HR、尿量均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两组乳酸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12、24h乳酸清除率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使用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术后 参附注射液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