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雾化吸入艾司氯胺酮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影响
1
作者 谢本发 牛居辉 +7 位作者 代开丽 何睿 朱辉 许伟 童彬 杨国蓉 杨泽文 郭顺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57-661,共5页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艾司氯胺酮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全麻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POST)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插管仰卧位下行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3例。S组...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艾司氯胺酮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全麻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POST)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插管仰卧位下行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3例。S组接受艾司氯胺酮25 mg加生理盐水4 mL雾化吸入15 min,C组接受生理盐水5 mL雾化吸入15 min。比较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即刻、麻醉诱导前即刻、麻醉诱导后5 min、麻醉诱导后30 min、麻醉诱导后60 min、拔除气管导管时、出麻醉复苏室(PACU)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拔除气管导管后2 h、4 h、8 h、12 h、24 h的POST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MAP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雾化吸入前即刻比较,麻醉诱导后5 min、麻醉诱导后30 min、麻醉诱导后60 min、拔除气管导管时、出PACU时C组MAP降低,麻醉诱导前即刻、麻醉诱导后5 min、麻醉诱导后30 min、麻醉诱导后60 min、拔除气管导管时、出PACU时S组MAP及两组心率降低(P<0.05)。S组拔除气管导管后4 h、8 h、12 h、24 h的POST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C组(P<0.05)。S组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C组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雾化吸入艾司氯胺酮可减少全麻插管患者POST的发生率,减轻POST的严重程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咽喉痛 艾司氯胺酮 雾化吸入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下载PDF
小剂量地佐辛复合曲马多用于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牛居辉 陈戌春 +5 位作者 马聚峰 韩苗华 童斌 吴玥 何睿 傅倩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826-828,共3页
目的比较小剂量地佐辛复合曲马多与单独用地佐辛、曲马多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6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复合组及曲马多组,观察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治疗费用等。结果与曲马多组相比,地佐辛组和复合组在2、6、12、24、48 h... 目的比较小剂量地佐辛复合曲马多与单独用地佐辛、曲马多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6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复合组及曲马多组,观察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治疗费用等。结果与曲马多组相比,地佐辛组和复合组在2、6、12、24、48 h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VAS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地佐辛组和复合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于单纯应用曲马多组,复合组治疗费明显降低。结论小剂量地佐辛复合曲马多在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方面与单用地佐辛相当,费用节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曲马多 术后镇痛 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纳布啡与舒芬太尼分别联合氟比洛芬酯在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9
3
作者 傅倩 牛居辉 +4 位作者 韩苗华 吴玥 程戌春 何睿 易红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10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给予纳布啡与舒芬太尼分别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剖宫产手术后进行PCIA的患者100例,...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给予纳布啡与舒芬太尼分别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剖宫产手术后进行PCIA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PCIA,试验组给予纳布啡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h、4h、6h、12h、24h、48h的各项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产妇对镇痛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组内比较,术后6h、12h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卧静态下各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翻身活动状态下6h、12h、24h时间点对照组的VAS评分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镇痛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布啡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PCIA的镇痛效果显著,且对患者活动状态下的切口疼痛镇痛效果更佳,在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术后自控镇痛 舒芬太尼 氟比洛芬酯 纳布啡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肥胖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及抑郁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何睿 谢本发 +2 位作者 许伟 韩苗华 牛居辉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第9期2012-2016,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肥胖产妇(体质指数≥30kg/m^(2))剖宫产术后镇痛及抑郁发生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肥胖产妇8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术后镇痛药物观察组选用45mg艾司氯胺酮+50μg舒芬太尼+1...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肥胖产妇(体质指数≥30kg/m^(2))剖宫产术后镇痛及抑郁发生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肥胖产妇8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术后镇痛药物观察组选用45mg艾司氯胺酮+50μg舒芬太尼+10mg阿扎司琼,对照组选用100μg舒芬太尼+10mg阿扎司琼。术后随访8周,观察两组术中相关指标、镇痛评分(NRS)、产后抑郁评分(EPDS)、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睡眠质量、产后焦虑和恢复质量等情况。结果:82例均完成术后随访。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h、6h、12h、24h、48h时的静息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6h、12h、24h、48h时的运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术后1周、3周、6周、8周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术后1周的睡眠质量更好,GAD-7评分更低(5.73±2.16分比7.49±2.58分),QoR-15评分更高(122.47±29.51分比108.45±25.66分)(均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可减轻肥胖产妇术后疼痛、缓解产后抑郁状态、促进恢复质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产妇 剖宫产术 术后镇痛 艾司氯胺酮 产后抑郁 产后恢复
下载PDF
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傅倩 牛居辉 马聚峰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8期101-102,共2页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10例要求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 A、B、C三组,各70例。 A组:丙泊酚组:按1.5~2mg/kg静脉诱导;B组:先静脉推注丙泊酚0.8~1mg/kg,之后继续静注依托咪酯0.15mg...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10例要求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 A、B、C三组,各70例。 A组:丙泊酚组:按1.5~2mg/kg静脉诱导;B组:先静脉推注丙泊酚0.8~1mg/kg,之后继续静注依托咪酯0.15mg/kg;C组:依托咪酯0.25~0.3mg/kg。三组患者静注药物待睫毛反射消失后进镜,密切观察麻醉前及麻醉后各时间点三组患者的血压、HR、SpO2、肌颤情况、检查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血压、SpO2:A组麻醉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B、C两组血压、HR、SpO2比较稳定;与A组比较,两组指标变化均显著(P<0.05);肌颤:C组出现肌颤机率较 A、B组明显高(P<0.05),术后清醒时间:与A、B组比较,C组清醒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可明显降低术中循环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丙泊酚 老年人 无痛肠镜
下载PDF
纳布啡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减轻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谢本发 牛居辉 +3 位作者 何睿 许伟 朱辉 张庆兵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7期15-19,共5页
目的评价纳布啡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减轻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于该院住院,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0~65岁,体重指数(BMI)19~26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 目的评价纳布啡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减轻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于该院住院,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0~65岁,体重指数(BMI)19~26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组(N组,n=50)和对照组(C组,n=50)。N组静脉注射纳布啡0.15 m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3 min后两组均静脉推注丙泊酚1.50~2.00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胃肠镜检查,根据患者吞咽反射及体动情况,酌情追加丙泊酚0.50~1.00 mg/kg。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不同部位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丙泊酚注射痛的严重程度、苏醒时间、检查时间、丙泊酚用量和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N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手背处静脉注射痛发生率和丙泊酚静脉注射后轻、中度疼痛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C组(P<0.05);N组苏醒时间短于C组,丙泊酚用量少于C组(P<0.05)。N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C组出现1例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发生反流误吸、低氧血症、低血压及血栓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结论纳布啡0.15 mg/kg预处理,可以减轻丙泊酚静脉注射引起的疼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可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纳布啡 注射痛 内镜 胃肠道
下载PDF
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程戌春 牛居辉 +7 位作者 谢本发 韩苗华 吴玥 童彬 张庆兵 傅倩 易红 何睿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观察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4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股神经阻滞组(A组)、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 目的:观察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4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股神经阻滞组(A组)、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B组)。麻醉诱导完成后,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股神经阻滞,推注0.5%罗哌卡因20 mL;随后B组通过超声引导行术侧闭孔神经阻滞,推注0.5%罗哌卡因10 mL。术后VAS评分≥3分时行PCIA,镇痛药物为纳布啡1.5 mg/kg,剂量3 mL/h,锁定时间25 min。若VAS评分仍≥3分,静脉注射纳布啡0.1 mg/kg补救镇痛。记录开始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术后24 h和48 h纳布啡总用量、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开始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延长,术后24 h纳布啡总用量、术后48 h纳布啡总用量少于A组(P<0.01);2组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优于单纯股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神经阻滞 股神经 闭孔神经 术后镇痛
下载PDF
预先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谢本发 何睿 +4 位作者 许伟 朱辉 牛居辉 成戌春 代开丽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896-1901,共6页
目的:观察预先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疼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择期行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后采用单双号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单号)和常规麻醉组(双... 目的:观察预先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疼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择期行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后采用单双号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单号)和常规麻醉组(双号)各51例,两组均行LC手术治疗,艾司氯胺酮组在麻醉诱导前5min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常规麻醉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麻醉诱导后(T_(0))、气腹时(T_(1))、气腹后5min(T_(2))、放气后5min(T_(3))、术毕(T_(4))的生命体征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术毕清醒拔管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艾司氯胺酮组术中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常规麻醉组(P<0.05),拔除喉罩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麻醉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T_(1)、T_(3)、T_(4)时刻MAP均显著低于T_(0)时刻(P<0.05),且T_(1)、T_(3)、T_(4)时刻MAP明显高于同期常规麻醉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T_(1)、T_(3)时刻HR及常规麻醉组T_(1)、T_(2)、T_(3)、T_(4)时刻HR与T_(0)时刻HR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术后6h、术后12h和术后24h,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且艾司氯胺酮组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麻醉组(P<0.05)。术毕清醒拔管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艾司氯胺酮组CD3^(+)(%)、CD4^(+)(%)、CD8^(+)(%)及CD4^(+)/CD8^(+)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常规麻醉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1.76%)明显低于常规麻醉组(27.45%)。结论:预先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可减少LC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对免疫功能的抑制,降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预先静脉注射 艾司氯胺酮 术后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玉清 俞永江 +1 位作者 冷玉芳 牛居辉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A组)、单纯喉罩全麻组(B组)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组(C组),分别观察所有患者诱导前(T0)、喉罩(或气管插管)置入即...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A组)、单纯喉罩全麻组(B组)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组(C组),分别观察所有患者诱导前(T0)、喉罩(或气管插管)置入即刻(T1)、手术30 min(T2)、喉罩(或插管)拔除即刻(T3)、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T4)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各组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咽喉痛的发生例数;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进行警觉与镇静评分、术后3、5 h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 A、B组血流动力学稳定,围术期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A、B组分别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C组(P<0.05),苏醒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咽喉痛的发生例数少于C组(P<0.05);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警觉与镇静评分低于C组(P<0.05),A组术后3、5 h疼痛评分低于B、C组(P<0.05);A、B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少于C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和单纯喉罩全麻都能很好的满足甲状腺手术的麻醉要求,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完善,麻醉效果佳;苏醒快,苏醒期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少,苏醒质量高;术后咽喉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少,只是联合组有持久稳定的术后镇痛作用,这两种麻醉方法均可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颈丛神经阻滞 气管插管 甲状腺手术
下载PDF
IMT联合血清Lp-PLA2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与预测斑块稳定性的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丹青 邱文倩 牛居辉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6期790-793,共4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联合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与预测斑块稳定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11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2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联合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与预测斑块稳定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11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血清Lp-PLA2检测,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清Lp-PLA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探究IMT、血清Lp-PLA2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价值,对比不同稳定性斑块患者IMT、血清Lp-PLA2水平,探究二者之间关系及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IMT、血清Lp-PLA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血清Lp-PLA2联合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大于二者单独诊断,联合诊断的最佳敏感度为76.07%,特异度为90.18%;不稳定斑块患者IMT、血清Lp-PLA2水平>稳定斑块患者>无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的斑块稳定性与IMT、血清Lp-PLA2水平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及血清Lp-PLA2表达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诊断,且是颈动脉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预测因素,可为临床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诊断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小针刀疗法辅以阻滞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居辉 徐瑛瑛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20期63-64,共2页
我院自1995年9月开设疼痛门诊至今,采用小针刀疗法辅以阻滞疗法,诊治了1414例各类疼痛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小针刀疗法 阻滞疗法 疼痛治疗 应用
下载PDF
胸椎旁间隙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居辉 《华夏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36-40,共5页
目的:评价胸椎旁间隙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组和全麻联合胸椎旁间隙阻滞(C)组。分别测定麻醉前后各时间点MAP、HR、Cor、AT-Ⅱ及Glu水平。并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 目的:评价胸椎旁间隙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组和全麻联合胸椎旁间隙阻滞(C)组。分别测定麻醉前后各时间点MAP、HR、Cor、AT-Ⅱ及Glu水平。并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及术后48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按压PCA的次数。结果:与G组比较,C组患者术中循环稳定、麻醉用药量显著减少(P<0.05),术后苏醒快,术后镇痛完善。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麻联合胸椎旁间隙阻滞较单纯全麻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胸椎旁间隙阻滞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老年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程戌春 牛居辉 +5 位作者 易红 马聚峰 韩苗华 何睿 许伟 谢本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39-164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式的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老年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式的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老年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三组均行双侧TAP阻滞用药,A组给予0.25%左布比卡因,B组给予0.125%左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C组给予0.125%左布比卡因。记录患者开始手术后划皮前(T0)、划皮后5 min(T1)、划皮后10 min(T2)、划皮后60 min(T3)、划皮后90 min(T4)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记录三组患者术中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的用药量,并于术后2 h、6 h、8 h、12 h及24 h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和BCS舒适度评分法分别对患者进行镇静和舒适度评分。结果 T0、T1时点B组患者MAP值低于A、C组,且A组MAP值低于C组(均P<0.05),T2、T3、T4时点三组患者MA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的用药量均低于A、C两组,其中A组患者七氟烷及舒芬太尼用药量低于C组(均P<0.05);A、B两组患者在术后2 h、6 h、8 h、12 h及24 h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术后8 h、12 h及24 h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A、B组,术后2h及6h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2 h、6 h、8 h、12 h及24 h时点的BCS舒适度评分高于A、C两组,其中A组BCS舒适度评分高于C组(均P<0.05)。结论 0.125%左布比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给药方式下的超声引导TAP阻滞不仅可以降低老年全子宫切除患者术中引起的血压波动,还可减少术中的麻醉药用量,具有良好的术后镇静效果和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腹横肌平面阻滞 全子宫切除术 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庆兵 吴玥 牛居辉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QLB组(Q组)和TAPB组(T组)两组。术毕均行静脉自控镇痛;Q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T组...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QLB组(Q组)和TAPB组(T组)两组。术毕均行静脉自控镇痛;Q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T组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静息、运动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静滴缩宫素1次/日,共2次及每小时一次按摩宫底,至少4次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48 h内按压次数和镇痛泵用量;记录镇痛不良反应;随访患者满意度。结果:QLB组术后4、8、12、24、48 h静息及术后4 h运动VAS评分,与TAPB组没有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术后8、12、24、48 h运动VAS评分及2次静滴缩宫素和4次按压宫底时VAS评分低于TA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24、48 h Ramsay镇静评分与TAPB组没有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术后24、48 h镇痛泵使用量、使用自控镇痛的人数少于TAPB组,术后首次使用自控镇痛的时间比TAPB组长,患者满意度较TAPB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与TAPB组没有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APB相比,QLB对剖宫产术后可以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并可以减少静脉镇痛泵的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剖宫产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式对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韩苗华 童彬 +2 位作者 牛居辉 何睿 易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6,共5页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1年5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40例,患儿均行腹腔镜疝气手术治疗,并按随机数表法...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1年5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40例,患儿均行腹腔镜疝气手术治疗,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GS)组、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GT)组,每组70例。比较两组苏醒质量、血流动力学、Ramsay镇静评分、麻醉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不良反应。结果GS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较GT组短(P<0.05)。两组T_(0)、T_(1)、T_(2)、T_(3)、T_(4)时间点SBP、DBP、HR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SBP、DBP、HR有差异(P<0.05);②两组SBP、DBP、HR有差异(P<0.05);③两组SBP、DBP、HR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术后1 h、6 h、12 h、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有差异(P<0.05);②两组Ramsay镇静评分有差异(P<0.05);③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术后10 min、30 min、3 h的PAED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的PAED评分有差异(P<0.05);②GS组与GT组两组PAED评分有差异(P<0.05);③GS组与GT组PAED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GT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均有较高安全性,但GS更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促进早期苏醒,降低苏醒期躁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气手术 腹腔镜 全麻复合骶管阻滞 全麻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强化剖宫产术后镇痛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韩苗华 牛居辉 +3 位作者 易红 杨光 程戌春 童彬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60-262,266,共4页
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的经产妇分为两组,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0.25%罗哌卡因(R组30例)和0.25%罗哌卡因+40 mg纳布啡(RN组30例)。术毕所有患者超声引... 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的经产妇分为两组,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0.25%罗哌卡因(R组30例)和0.25%罗哌卡因+40 mg纳布啡(RN组30例)。术毕所有患者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并连接静脉镇痛泵(PCIA)。记录两组术后2、6、12、24、48 h的静息及咳嗽疼痛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术后24 h PCIA舒芬太尼总消耗量及术后PCIA首次按压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镇痛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RN组与R组比较,术后2、6、12 h时静息VAS评分较低(P<0.05);术后2、6、12、24 h时咳嗽VAS评分较低,Ramsay镇静评分较高(P均<0.05)。RN组术后24 h与R组比较,PCIA中舒芬太尼总消耗量减少,距离手术结束首次按压PCIA时间延长,术后通气时间、拔出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缩短(P均<0.05)。RN组术后48 h与R组比较,恶心呕吐及寒颤反应发生率降低,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P均<0.05);两组均未见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操作引起的血肿、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罗哌卡因相比,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强化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纳布啡 剖宫产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腰方肌阻滞和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易红 牛居辉 +5 位作者 何睿 傅倩 陶园园 朱辉 奚飞 许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QLB组和ESPB组。超声引导下QLB组行双侧腰方肌后路法阻滞...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QLB组和ESPB组。超声引导下QLB组行双侧腰方肌后路法阻滞,ESPB组行T9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两组双侧分别注射0.25%罗哌卡因30 mL。记录术后4、8、12、24 h静息、咳嗽时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及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CS)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给药总量;记录产妇镇痛综合满意度评分;记录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QLB组静息NRS评分在术后24 h时低于ESPB组(P<0.05);QLB组咳嗽NRS评分在术后8、12、24 h时低于ESPB组(P<0.05);QLB组BCS评分在术后8、12、24 h时高于ESPB组(P<0.05)。QLB组术后24 h按压镇痛泵的有效次数及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少于ESPB组,镇痛综合满意度高于ESPB组(P均<0.05);两组术后24 h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SPB相比,QL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更佳,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给药总量,产妇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剖宫产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超声评估颈内静脉直径预测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玥 牛居辉 +2 位作者 傅倩 张庆兵 何睿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91-594,共4页
目的:观察产妇侧卧位与仰卧位时颈内静脉的前后径变异情况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关系。方法:观察50例需在腰椎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应用超声在麻醉前分别评估孕妇仰卧位与左侧卧位时右颈内静脉前后直径。记录腰椎麻醉前后的血... 目的:观察产妇侧卧位与仰卧位时颈内静脉的前后径变异情况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关系。方法:观察50例需在腰椎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应用超声在麻醉前分别评估孕妇仰卧位与左侧卧位时右颈内静脉前后直径。记录腰椎麻醉前后的血压及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分析颈内静脉直径变化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50例产妇腰椎麻醉后17例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麻醉前产妇仰卧位时的右颈内静脉前后径为(12.7±0.9) mm,侧卧位时右颈内静脉直径为(12.9±0.7) mm。仰卧位与侧卧位时右颈内静脉直径的变化率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相关性(rs=0.53,P<0.001)。结论:右颈内静脉直径在仰卧位与左侧卧位时发生的变化与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有相关性,可能是预测产妇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线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麻醉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超声
下载PDF
小针刀治疗第三胺椎横突综合征42例疗效观察
19
作者 牛居辉 王兴红 《甘肃科技》 2002年第4期54-54,55,共2页
关键词 小针刀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疗效 病例分析
下载PDF
手术后硬膜外镇痛179例临床总结
20
作者 牛居辉 《甘肃科技》 2002年第5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手术治疗 病例分析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