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胸痛中心的建立对周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疗效的观察
1
作者 任并斌 李莎莎 牛庆安 《实用医技杂志》 2020年第3期363-365,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此病发展速度快,病死率高,患者及家属认识不足,导致临床救治困难,且后期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其中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最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此病发展速度快,病死率高,患者及家属认识不足,导致临床救治困难,且后期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其中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最为典型。目前国内对于此疾病,最快最有效的抢救方法是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该治疗技术经过30多年的历史已发展成熟,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尽可能快的挽救濒死心肌,从而降低患者急性期的死亡风险并改善长期预后[1]。为此,国内成立专门的胸痛中心认证指导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实施全国的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北大医疗潞安医院作为三级综合性医院,胸痛中心于2016年年底建立,于2017年4月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本研究通过对比北大医疗潞安医院胸痛中心建立前后STEMI患者急诊救治信息对比,提高北大医疗潞安医院对周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水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血管 临床救治 死亡风险 急诊救治 急危重症
下载PDF
42CrMo钢激光-感应复合淬火滚动磨损与疲劳损伤行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群莉 黄华 +5 位作者 唐泽浩 李国昌 牛庆安 陈智君 杜杨琼 姚建华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4-255,共12页
为了突破单一激光淬火硬化层深度较浅的局限性,采用激光和电磁感应双热源耦合方法进行复合淬火,以提高重载工况下42CrMo钢的硬化层深度。设计了滚动体-圆盘线接触滚动疲劳试验装置,分析了硬化层深度对42CrMo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 为了突破单一激光淬火硬化层深度较浅的局限性,采用激光和电磁感应双热源耦合方法进行复合淬火,以提高重载工况下42CrMo钢的硬化层深度。设计了滚动体-圆盘线接触滚动疲劳试验装置,分析了硬化层深度对42CrMo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激光共聚焦等设备分析了不同深度硬化层在模拟风电主轴轴承套圈与滚动体配合使用下的滚动疲劳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疲劳试验条件下,当硬化层深度达到6.3mm时,磨损表面损伤程度有所减轻,磨痕深度降低到23.61μm,表层裂纹扩展角度下降到15°,裂纹长度减小到400μm,同时扩展受到阻碍。硬化层深度为6.3 mm的试样沿X和Y方向的最大压应力分别达440.3MPa和395.3MPa,并且一定的残余压应力可以提高材料的接触疲劳性能。该研究结果可为重载轴承的深层强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复合淬火 42CRMO钢 滚动疲劳 硬化层深度 裂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