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今又生”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附23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戚晓东 杨之斌 +4 位作者 韩德民 倪鑫 牛旗 李志新 姜乃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观察p53基因治疗药物“今又生”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5月到2005年6月,用静脉滴注、肿瘤局部注射等方法共治疗晚期肿瘤患者23例。其中10例单用“今又生”进行基因治疗,13例接受“今又生”治疗并联合化疗。... 目的:观察p53基因治疗药物“今又生”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5月到2005年6月,用静脉滴注、肿瘤局部注射等方法共治疗晚期肿瘤患者23例。其中10例单用“今又生”进行基因治疗,13例接受“今又生”治疗并联合化疗。用CT观察肿瘤大小改变,卡氏评分评估体力状态的变化,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受益。结果:单用"今又生"治疗的患者,无CR患者,PR3例(30%),SD4例(40%),PD3例(30%),该组的临床获益率为70%。接受“今又生”和化疗组,无CR患者,PR6例(46.2%),SD4例(30.8%),PD3例(23.1%),该组的临床获益率为76.9%。"今又生"治疗后总的临床获益率为72.7%。两组的卡氏评分平均提高>10分。"今又生"对头颈部癌,肺癌,胰腺癌及胃癌均显示出较好疗效。未观察到与“今又生”相关的严重副反应。结论:“今又生”的应用能让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获益同时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P53 今又生 晚期肿瘤
下载PDF
肿瘤转移的分子标志 被引量:4
2
作者 牛旗 汤钊猷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29-432,共4页
肿瘤转移是抗癌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大致经过以下过程:(1)基因活化、扩增、缺失或抑制基因失活,(2)血管生成,(3)细胞恶性增殖,(4)逃避宿主免疫攻击,(5)耐受药物治疗,(6)肿瘤细胞表达和活化转移相... 肿瘤转移是抗癌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大致经过以下过程:(1)基因活化、扩增、缺失或抑制基因失活,(2)血管生成,(3)细胞恶性增殖,(4)逃避宿主免疫攻击,(5)耐受药物治疗,(6)肿瘤细胞表达和活化转移相关基因而发生侵袭,(7)肿瘤细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分子标志 粘附分子 蛋白降解酶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崔瀚之 朱蕾 +1 位作者 牛旗 管静芝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925-926,共2页
目的:比较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其中配合化疗组30例,采用紫杉醇135mg/m2+生理盐水500ml... 目的:比较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其中配合化疗组30例,采用紫杉醇135mg/m2+生理盐水500ml静滴3小时以上,第1天,后予顺铂25mg/m2静滴,第1-3天方案化疗,化疗时常规行预处理,化疗前3天开始静滴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1次/日,连用10天,每21天为1周期。对照组30例化疗方案同治疗组,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组总有效率(40.0%)较单纯化疗组(33.3%)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性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可提高化疗疗效,减轻化疗毒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下载PDF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崔瀚之 牛旗 +2 位作者 管静芝 王芳英 王宇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590-591,共2页
目的比较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其中配合化疗组25例,采用多西他赛75... 目的比较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其中配合化疗组25例,采用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20~30mg/m2,第2~4天静脉滴注。化疗过程中常规行预处理,化疗同时给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20~3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15d为1周期。对照组25例化疗方案同治疗组,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配合化疗组总有效率(56.0%)较单纯化疗组(52.0%)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性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可提高化疗疗效,减轻化疗毒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下载PDF
万古霉素致不良反应一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崔瀚之 牛旗 +2 位作者 管静芝 刘佳 晋颖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8年第7期671-671,共1页
关键词 不良反应 万古霉素 鼻咽部肿瘤 分泌物增多 5-氟尿嘧啶 鳞状细胞癌 DDP方案 听力障碍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当前的观点及抗肿瘤治疗新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牛旗 鲍云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抗肿瘤治疗 肿瘤组织 头颈部肿瘤 CELL 细胞亚群 肿瘤细胞 前列腺癌
下载PDF
康莱特抗癌症恶病质实验研究 被引量:88
7
作者 李同度 刘爱国 +2 位作者 牛旗 董慧明 宋德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研究通过T739小鼠接种LA795(小鼠肺腺癌)建立癌症恶病质动物模型,并采用康莱特对癌症恶病质鼠进行治疗,观察癌症恶病质鼠治疗后生理状况(体重、摄食量等)的改善及与癌症恶病质发生、发展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如TNF-α... 研究通过T739小鼠接种LA795(小鼠肺腺癌)建立癌症恶病质动物模型,并采用康莱特对癌症恶病质鼠进行治疗,观察癌症恶病质鼠治疗后生理状况(体重、摄食量等)的改善及与癌症恶病质发生、发展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如TNF-α、IL-1和IL-6的水平变化。TNF-α血清水平用RIA检测,IL-1及IL-6用ELISA法。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治疗荷瘤小鼠相比,康莱特能明显阻止癌症恶病质鼠体重下降、增加其摄食量、延长生存期、延缓肿瘤生长、并使部分肿瘤液化、坏死。血清TNF-α和IL-1水平同时也明显下降,实验所见均提示康莱特具有明显的抗癌症恶病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莱特 体重 摄食量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4
8
作者 牛旗 汤钊猷 +3 位作者 马曾辰 钦伦秀 鲍卫华 张连海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58-60,共3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以确定其与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 Cox风险分析模型对影响预后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以确定影响 HCC切除术后生存时间的临床...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以确定其与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 Cox风险分析模型对影响预后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以确定影响 HCC切除术后生存时间的临床指标。同时,应用 ELISA方法检测 HCC患者术前血清 MMP-2水平及 northern bolt方法对24例相应肿瘤组织MMP-2 mRNA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Cox风险分析模型显示肿瘤大小及肿瘤是否存在肝内播散是影响 HCC切除术后生存时间的显著因素(P= 0.022和 P= 0.040),并以此划分为高和低转移复发倾向组。根治性切除术后高转移复发倾向组HCC患者术前血清MMP-2显著高于根治切除术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26.39 ± 2.64)ng/ml对(24.86 ±1.95)ng/ml,P<0.05]。非根治性切除组HCC患者术前血清MMP-2水平也显著高于根治性切除组 HCC患者, (2.43 ± 3.12) ng/ml对(25.72 ± 2.45) ng/ml, P< 0.01。 Northernblot显示, HCC患者血清MMP-2水平变化与其对应肿瘤组织MMP-2 mRNA表达变化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是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的潜在指标 被引量:10
9
作者 牛旗 汤钊猷 +3 位作者 马曾辰 陈俐 钦伦秀 张连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93-494,共2页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CC) 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HCC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24 例相应HC...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CC) 患者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HCC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24 例相应HCC组织VEGF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高转移复发倾向组HCC 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283.33±263 .15) ng/L显著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147.04 ±132 .68) ng/L( P< 0 .05) 。Western Blot 显示,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变化与其对应肿瘤组织VEGF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HCC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预测HCC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指标。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是其对应肿瘤组织高表达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 复发
原文传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预测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潜在指标 被引量:2
10
作者 牛旗 汤钊猷 +3 位作者 陈俐 马曾辰 钦伦秀 张连海 《中华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637-637,共1页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预测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潜在指标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旗 汤钊猷 +3 位作者 陈俐 马曾辰 钦伦秀 张连海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患者术前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水平 ,确定其与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对影响预后的临床指标进行...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患者术前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水平 ,确定其与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对影响预后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 ,确定影响HCC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临床指标。同时应用ELISA方法 ,检测HCC患者术前血清bFGF水平 ,westernblot方法对 2 4例相应肿瘤组织bFGF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 ,肿瘤大小及肿瘤是否存在肝内播散 ,是影响HCC切除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显著因素 (分别为P =0 .0 2 2和P =0 .0 40 ) ,并以此划分为高和低转移复发倾向组。根治性切除术后高转移复发倾向组 ,HCC患者术前血清bFGF显著高于低转移复发倾向组 (P <0 .0 1)。westernblot显示 ,HCC患者血清bFGF水平变化与其对应肿瘤组织bFGF表达变化相一致。结论 HCC患者术前血清bFGF水平是预测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分子 蛋白质印迹分析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在实验性癌症恶病质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牛旗 李同度 +2 位作者 刘爱国 董慧明 宋德胜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TNF α、IL 1、IL 6与癌症恶病质的关系 ,观察消炎痛对癌症恶病质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肺腺癌 (LA795 )接种T739小鼠建立癌症恶病质实验模型 ,测定荷瘤前后不同阶段小鼠血清IL 6、IL 1、TNF α的水平及血糖、甘油三...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TNF α、IL 1、IL 6与癌症恶病质的关系 ,观察消炎痛对癌症恶病质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肺腺癌 (LA795 )接种T739小鼠建立癌症恶病质实验模型 ,测定荷瘤前后不同阶段小鼠血清IL 6、IL 1、TNF α的水平及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蛋白的变化及体重变化 ,并且观察消炎痛对癌症恶病质的治疗效果。结果 癌症恶病质小鼠的体重、血糖、血甘油三酯、血总蛋白显著低于非荷瘤组 ,而血清IL 6、TNF α和IL 1水平显著高于非荷瘤组。消炎痛治疗后 ,恶病质小鼠的体重、摄食量、血糖、血甘油三酯和血总蛋白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提高且生存时间延长 ,同时 ,IL 6、TNF α、IL 1的血清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 IL 6、TNF α、IL 1参与了本动物模型的癌症恶病质诱导。通过抑制IL 6、TNF α、IL 1的升高 ,消炎痛具有改善癌症恶病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恶病质 肺腺癌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消炎痛 小鼠
原文传递
肝癌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及其干预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惠川 汤钊猷 +9 位作者 王鲁 李晓明 牛旗 夏景林 钦伦秀 马曾辰 薛琼 高东梅 陈洁 陈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癌生长、转移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 ,以及抗新生血管形成的应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 PCR方法 ,分析肝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 ;建立裸鼠角膜微囊移植模型以比较不同转移潜能肝癌诱导血管... 目的 研究肝癌生长、转移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 ,以及抗新生血管形成的应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 PCR方法 ,分析肝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 ;建立裸鼠角膜微囊移植模型以比较不同转移潜能肝癌诱导血管的能力 ;采用CD34抗体特异标记肝癌组织中的新生血管数目 ,探讨其与肝癌病人术后复发的关系 ;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和Endostatin ;建立肝癌裸鼠种植模型 ,采用血管形成抑制剂进行干预治疗。结果 在侵袭性肝癌组织中VEGFmRNA及表达高于非侵袭性肝癌组织 ;微血管密度 (MVD)≥ 10 0的肝癌术后复发率为MVD <10 0的肝癌病人的 3倍。血清VEGF高水平且endostatin低水平的肝癌MVD高于VEGF低水平和 (或 )endostatin高水平的肝癌 (73± 33vs.47± 2 1,P <0 0 5 )。结论 肝癌诱导血管生长的能力与其转移能力平行。肝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与肝癌病人术后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多种药物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与癌症恶病质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慧明 李同度 +1 位作者 刘爱国 牛旗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肿瘤恶病质 癌症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从耐顺铂肺腺癌A549/DDP细胞系分离和鉴定肺癌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伟 李勇 牛旗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2期7229-7232,共4页
目的从耐顺铂肺腺癌A549/DDP细胞系中分离侧群细胞(SP)以观察其是否富含肺癌干细胞(CSCs)样细胞,以期为肺癌CSCs样细胞生物学研究和干预建立基础。方法将A549/DDP细胞经过流式细胞术分选获得SP细胞并检测纯度,经过体外克隆形成试验检验... 目的从耐顺铂肺腺癌A549/DDP细胞系中分离侧群细胞(SP)以观察其是否富含肺癌干细胞(CSCs)样细胞,以期为肺癌CSCs样细胞生物学研究和干预建立基础。方法将A549/DDP细胞经过流式细胞术分选获得SP细胞并检测纯度,经过体外克隆形成试验检验其体外克隆形成能力。通过比较接种A549/DDP SP细胞和A549/DDP non-SP细胞的NOD/SCID鼠成瘤和肿瘤生长情况,观察其体内成瘤能力。结果流式细胞分析发现A549/DDP细胞中存在10%~17%的SP细胞。分离获得的SP细胞纯度>95%(平均97%)。SP细胞的体外克隆形成能力和non-SP细胞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克隆形成率的对数,即lgCFE:1.544±0.150vs.0.301±0.082,P<0.05)。接种A549/DDP SP细胞的NOD/SCID鼠的成瘤率较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接种SP细胞的小鼠只需要5×103个SP细胞便足以成瘤,而接种non-SP细胞的小鼠却需要超过5×106个non-SP细胞才能在体内成瘤。A549/DDP SP成瘤能力是non-SP细胞成瘤能力的1000倍。结论耐顺铂肺腺癌A549/DDP细胞系中分离的SP细胞比例高且富含肺癌CSCs样细胞,可以用于肺癌CSCs样细胞生物学和干预治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干细胞 SP细胞 耐顺铂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