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牛智祥 周志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0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肺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2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常规横断面CT扫描、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应用,以病理分期结... 目的研究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肺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2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常规横断面CT扫描、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应用,以病理分期结果为对照,比较CT横断面、后处理技术对肺癌TN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T分期:MSCT后处理图像T2诊断符合率92.1%,T3符合率87.5%,T4符合率86.9%,均显著高于横断面图像的60.5%、59.4%、60.9%(P<0.05)。N分期:MSCT后处理图像诊断N1、N2符合率分别为90.5%、90.6%,均显著高于横断面图像的66.7%、62.5%(P<0.05)。MSCT后处理技术能正确显示远处脏器转移。TNM分期:MSCT后处理图像对II期、III期、IV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6%、89.5%、100.0%,显著高于横断面图像的65.6%、63.2%、0.0%(P<0.05)。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肺癌TNM分期诊断准确率高,术前利用MSCT后处理技术准确判断TNM分期以为肺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肺癌 TNM分期
下载PDF
粉煤灰基胶结充填材料泵送充填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凤义 牛智祥 李谭 《采矿技术》 2014年第2期28-30,70,共4页
为验证单管路泵送充填的可行性,应用粉煤灰基胶结充填材料在双鸭山新安煤矿进行了无煤柱沿空留巷泵送充填的现场试验。分析并计算了充填管路的输送阻力,对泵送充填各项参数进行了合理选择。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泵送充填系统... 为验证单管路泵送充填的可行性,应用粉煤灰基胶结充填材料在双鸭山新安煤矿进行了无煤柱沿空留巷泵送充填的现场试验。分析并计算了充填管路的输送阻力,对泵送充填各项参数进行了合理选择。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泵送充填系统能有效地将粉煤灰基胶结充填材料泵送至工作面,满足煤矿沿空留巷巷旁充填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胶结充填材料 沿空留巷 巷旁充填 泵送充填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牛智祥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96例急性胸腹部创伤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X射线进行诊断和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比较两种诊断结果与病理分析结果的符合率。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结果与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96例急性胸腹部创伤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X射线进行诊断和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比较两种诊断结果与病理分析结果的符合率。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结果与病理的符合率为100.00%,采用X射线进行诊断结果与病理的符合率为89.50%,两种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结果与病理结果完全符合,对多脏器损伤的胸腹部创伤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诊断 急性胸腹部创伤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胆道占位诊断中MRCP的应用价值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牛智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5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胆道占位诊断中核磁共振MRCP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50例胆道占位进行MRCP检查的患者资料,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横向对比,分析两者诊断正确率。结果资料分析后发现MRCP检查综合诊断正确率为95.8(48/50),而诊断恶性胆道阻梗病... 目的探讨胆道占位诊断中核磁共振MRCP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50例胆道占位进行MRCP检查的患者资料,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横向对比,分析两者诊断正确率。结果资料分析后发现MRCP检查综合诊断正确率为95.8(48/50),而诊断恶性胆道阻梗病症准确率为100%。核磁共振检查综合诊断正确率仅为70%,诊断恶性胆道阻梗病症诊断准确率为80%。临床检查时,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直接分成四种类型:肝门段病变、胰上段病变、胰腺段病变及壶腹段病变,检查后结果显示,肝门段病变15例、胰上段病变13例、胰腺段病变16例及壶腹段病变6例,其中壶腹段病变伴有程度不同的胰腺管扩张。结论常规临床中通常采用超声影像学检测和核磁共振检查患者病变部位,这种检测技术不是很完善,容易出现误诊、漏诊。采用MRCP检查可以弥补这点不足,构建更加全面立体的3D图像。胆道占位诊断中行MRCP检查方式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占位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牛智祥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8期286-287,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侵袭性垂体瘤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测量冠状位上肿瘤的最大直径,记录肿瘤的大小、部位、信号强度特点及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的方式。并同术中医师所见的肿瘤生长范围、周围组织...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侵袭性垂体瘤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测量冠状位上肿瘤的最大直径,记录肿瘤的大小、部位、信号强度特点及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的方式。并同术中医师所见的肿瘤生长范围、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及术后病理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 MRI检查肿瘤强化后边界更清楚,一般肿瘤成像均匀,出血坏死肿瘤成像不均匀。MRI观察侵袭性垂体瘤所累及周围组织与术中所见基本相符,相符率94.2%。36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诊断为侵袭性垂体瘤,同MRI诊断相符率100%。其中,部位符合率94.4%,形状符合率88.9%,出血坏死符合率91.7%。结论磁共振可清楚反映垂体瘤的侵袭特征,是诊断评价侵袭性垂体瘤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垂体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脾脏淋巴瘤的CT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牛智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434-436,共3页
淋巴瘤是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为原发或继发性,继发性远较原发多见,有文献报道,40%的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有脾脏受累,而尸检发现的累及率达到70%[1].对脾脏淋巴瘤的准确诊断和评价可对肿瘤的分期、治疗策略的... 淋巴瘤是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为原发或继发性,继发性远较原发多见,有文献报道,40%的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有脾脏受累,而尸检发现的累及率达到70%[1].对脾脏淋巴瘤的准确诊断和评价可对肿瘤的分期、治疗策略的制定以及整体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笔者收集了经病理证实的脾脏淋巴瘤16例,通过对该组病例的影像学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RI同、反相位成像技术在腹部含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牛智祥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3期566-567,共2页
目的:对MRI同、反相位成像技术在腹部含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对60例腹部含脂病变患者实施同相位、反相位检查,然后利用目测法与测量法计算信号的强度,了解SI的下降程度。结果:在30例含脂组患者中,肝癌脂肪变性患... 目的:对MRI同、反相位成像技术在腹部含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对60例腹部含脂病变患者实施同相位、反相位检查,然后利用目测法与测量法计算信号的强度,了解SI的下降程度。结果:在30例含脂组患者中,肝癌脂肪变性患者2例,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剩下的27例患者在IP/OP成像下,呈现局部SI下降。另外,在30例非含脂组中,所有患者在IP/OP技术下,均显示SI下降。该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很高,其中特异性为100%。其中含脂组患者与非含脂组患者在非参数法检验后,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P/OP成像技术在腹部脂肪病变中,有很高的敏感度,有利于判断出富含脂的病变程度,可靠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反相位 成像技术 腹部脂肪病变 诊断 应用
下载PDF
CT在阑尾周围脓肿穿刺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牛智祥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2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CT在阑尾周围脓肿穿刺治疗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CT扫描,确定46例局限性腹膜炎且脓肿液化区前后径≥3cm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并确定脓肿位置、穿刺角度及深度后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冲洗治疗,并于后期予CT扫描复查;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CT在阑尾周围脓肿穿刺治疗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CT扫描,确定46例局限性腹膜炎且脓肿液化区前后径≥3cm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并确定脓肿位置、穿刺角度及深度后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冲洗治疗,并于后期予CT扫描复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抽吸引流量、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46例病人明确诊断后,行穿刺治疗,穿刺成功率100%;脓肿术前扫描最大长径线为9.8cm,最小为3.0cm,平均4.3cm;最大宽径约7.5cm,最小3.5cm,平均4.5cm,其中小于4cm者8例;抽吸引流脓液35~280ml,平均70ml;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5例随访半年以上,3例复发后及时行阑尾切除术治疗后痊愈,8例失访。结论术前CT对的阑尾周围脓肿病例的筛选及定位是实施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的关键;术后CT复查是评价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 经皮穿刺 CT引导
下载PDF
增强CT扫描与超声在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正起 牛智祥 陈灵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6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增强CT扫描与超声在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确诊且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分析方式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参照消化内镜检查结果,以有无曲张静脉破... 目的分析增强CT扫描与超声在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确诊且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分析方式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参照消化内镜检查结果,以有无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暴露分组,对比门静脉主干(MPV)管径、胃左静脉(LGV)管径、计算门静脉充血指数(PV-CI)、肝静脉减振指数(HV-DI)、肝动脉渡越时间(HAAT)、肝静脉-肝动脉渡越时间(HV-HA)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有差异项目在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以消化内镜检查是否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暴露分组,其中19例纳入出血组,21例纳入未出血组,经对比分析可见出血组LGV、HV-DI显著高于未出血组,HA-HA显著低于未出血组,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ROC曲线分析,LGV、HV-DI、HV-HA预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阳性阀值依次为6.00mm、0.66、5.50s,诊断敏感度依次为LGV(82.87%)﹥HV-DI(75.57%)﹥HV-HA(46.26%),诊断特异度依次为HV-HA(84.57%)﹥LGV(78.36%)﹥HV-DI(69.19%)。结论增强CT扫描与超声应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断时,两者在敏感度、特异度上各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扫描 超声 肝硬化门脉高压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刚庆 牛智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2期38-40,5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APFs)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的影像学表现,并与肝动脉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相比较。方法对38例HCC合并APFs的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及DSA检查。以DSA诊断APFs为金标准,对...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APFs)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的影像学表现,并与肝动脉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相比较。方法对38例HCC合并APFs的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及DSA检查。以DSA诊断APFs为金标准,对照分析MSCT诊断APFs的准确率及APFs的CT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38例HCC在MSCT增强动脉期均发现与APFs相关的阳性影像学征象。MSCT增强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中央型(29例)和周围型(9例)。中央型表现为:①肝动脉期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一级分支提早显影,显影段门静脉密度接近主动脉增强密度。②动脉期低密度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见网状滋养动脉显影。周围型表现为:①肝动脉期肿瘤所在的肝叶瘤周肝实质出现片状强化区,门静脉期该区域密度与其他部位正常肝组织密度一致;②肝动脉期肿瘤内门静脉提前显影呈线条状、圆点状强化,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晰。结论 MSCT诊断APFs可作为无创检查的首选,并对指导肝癌的化疗栓塞术(TACE)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肝动脉- 门静脉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MSCTA联合血清脂蛋白-a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前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永健 吕小宁 牛智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6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联合血清脂蛋白-a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术前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7月我院AAD患者74例,均行MSCTA检查;并收集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所有受试对象均行血清脂蛋白-a... 目的观察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联合血清脂蛋白-a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术前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7月我院AAD患者74例,均行MSCTA检查;并收集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所有受试对象均行血清脂蛋白-a检测。结果 74例患者,经CTA检查均诊断为AAD,检出率为100%;其中诊断为StanfordA型22例,B型52例,MSCTA诊断AAD分型是否为Stanford A型的敏感度为88.46%,特异度31.25%,准确度为51.3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AD组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增高,且AAD患者中A型组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B型组(P均<0.05)。绘制血清脂蛋白-a水平诊断AAD分型的ROC曲线显示,截断值为118.52mmol/L,ROC曲线面积为0.819。MSCTA联合血清脂蛋白-a检测诊断AAD分型为Stanford A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31%、58.33%、70.27%,较单纯MSCTA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MSCTA对AAD有重要诊断价值,而联合血清脂蛋白-a检测可提高术前分型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CT血管成像 脂蛋白-a 术前诊断 分型
下载PDF
周围型肺腺癌65例CT主要征象分析
12
作者 牛智祥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7期5832-5833,共2页
目的探讨CT对周围性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或/和活检、病理证实的65例周围型肺癌的CT检查结果。利用CT薄层扫描、病灶局部放大、适当的窗宽技术,重点分析了肺腺癌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主要征象的特.最。结果54例肿块有... 目的探讨CT对周围性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或/和活检、病理证实的65例周围型肺癌的CT检查结果。利用CT薄层扫描、病灶局部放大、适当的窗宽技术,重点分析了肺腺癌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主要征象的特.最。结果54例肿块有分叶征,62倒有毛刺征,26例有胸膜凹陷征。结论CT对鉴别诊断、提高诊断正确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CT薄层
下载PDF
胶质瘤MRI表现与微血管密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新 杨红莉 +1 位作者 牛智祥 张焱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16期22-23,共2页
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VD)与人脑胶质瘤MRI表现的关系,探讨胶质瘤影像学表现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13例,分析其MRI表现。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其MVD,对照MRI表现与MVD的关系。结果高度恶性组MVD(82.1±13.5)显... 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VD)与人脑胶质瘤MRI表现的关系,探讨胶质瘤影像学表现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13例,分析其MRI表现。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其MVD,对照MRI表现与MVD的关系。结果高度恶性组MVD(82.1±13.5)显著高于低度恶性组MVD(64.3±11.0)(P<0.05),胶质瘤的水肿程度及增强程度与MVD密切相关(P<0.05),但其大小与MVD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胶质瘤的MRI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微血管密度和病理分级,为临床评价和治疗提供有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微血管密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2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MRI特点分析
14
作者 李新 牛智祥 张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53-54,共2页
回顾性分析12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患者的M R I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ADEM病灶多发且不对称,多累及双侧脑室周围及额、颞、顶、枕白质区,亦可累及灰质基底节、丘脑、脑干,在T1W I多呈低信号(部分为等信号),在T2W I均呈高信号;7例... 回顾性分析12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患者的M R I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ADEM病灶多发且不对称,多累及双侧脑室周围及额、颞、顶、枕白质区,亦可累及灰质基底节、丘脑、脑干,在T1W I多呈低信号(部分为等信号),在T2W I均呈高信号;7例见环形强化,2例为轻度至中度占位效应。认为综合分析M R I表现可为ADEM临床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监测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细胞癌SCT表现特征与PTEN关系的研究
15
作者 李新 牛智祥 +1 位作者 杨红莉 周志刚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17期29-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螺旋CT(SCT)表现特征与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表达的关系。方法对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肝细胞癌患者,观察每个病灶的SCT表现特征:肿瘤的大小、包膜、癌栓、强化类型和肝硬化情况。用免...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螺旋CT(SCT)表现特征与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表达的关系。方法对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S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肝细胞癌患者,观察每个病灶的SCT表现特征:肿瘤的大小、包膜、癌栓、强化类型和肝硬化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PTEN表达,分析评价SCT表现特征与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SCT图像中包膜是否完整、癌栓形成、强化类型与PTEN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和周围肝组织有无硬化与PTEN蛋白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的SCT表现特征与PTEN的表达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推测肿瘤组织生物学特征,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肝肿瘤 PTEN
下载PDF
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通风系统调试策略研究与分析
16
作者 周吉日 朱发东 +2 位作者 牛智祥 赵中华 高志惠 《安装》 2022年第9期58-60,共3页
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相对密闭,在负压作用下,不同服务区域之间的耦合干扰严重,如按传统风口风量进行调试将导致调试准确率低、周期长。本文借鉴洁净厂房调试技术,提出了基于整体风量平衡和压差法的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
关键词 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 调试 风量平衡 压差法
下载PDF
肝肺综合征的X线表现
17
作者 白旭明 张爱伟 +2 位作者 孙刚庆 牛智祥 屈文烈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20-120,163,共2页
目的 :探讨肝肺综合征的X线表现。方法 :对 18例肝肺综合征 (HepatopulmonarySyndrome,HPS)胸部平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其中 3例行CT扫描。结果 :胸部异常 16例 ,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乱 ,其中 14例下肺呈结节状阴影 ,4例伴有斑片状... 目的 :探讨肝肺综合征的X线表现。方法 :对 18例肝肺综合征 (HepatopulmonarySyndrome,HPS)胸部平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其中 3例行CT扫描。结果 :胸部异常 16例 ,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乱 ,其中 14例下肺呈结节状阴影 ,4例伴有斑片状阴影 ;4例伴有胸腔积液 ;2例伴有下肺盘状肺不张。 3例胸部CT显示病变较平片更多、更清晰。结论 :肺基底部结节状阴影是HPS典型X线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肺综合征 X线诊断 HPS 临床表现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对评估疗效的影响
18
作者 张爱伟 牛智祥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2-23,共2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治疗前后CT分度的变化 ,探讨HIECT诊断在评估疗效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选取 1992 - 1999年在我院住院的HIE患者 40 0例 ,按不同的年龄段分组 ,所有病例均在发病时和治疗后分别行薄层CT扫描 ,对HI... 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治疗前后CT分度的变化 ,探讨HIECT诊断在评估疗效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选取 1992 - 1999年在我院住院的HIE患者 40 0例 ,按不同的年龄段分组 ,所有病例均在发病时和治疗后分别行薄层CT扫描 ,对HIE进行CT诊断分度 ,分析其统计数据。结果 :不同程度、不同年龄组的HIE患儿治疗后加重或减轻的比例也明显不同。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按不同的年龄段分组 ,及其CT诊断严格分度 ,是对准确判断HIE疗效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诊断 疗效
下载PDF
CT与MRI成像在初诊食管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牛智祥 《临床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88-89,共2页
目的分析CT与MRI成像在初诊食管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初诊食管癌的患者24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胸部CT及MRI检查。观察患者的病理学结果及其CT、MRI特征。结果在T1、T2期食管癌诊断中,MRI诊断的灵敏度... 目的分析CT与MRI成像在初诊食管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初诊食管癌的患者24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胸部CT及MRI检查。观察患者的病理学结果及其CT、MRI特征。结果在T1、T2期食管癌诊断中,MRI诊断的灵敏度与准确性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N0、N1期诊断中灵敏度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CT、MRI联合诊断准确性、灵敏度与单独应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对诊断食管癌均有明显作用,MRI在T1、T2期及N0、N1期诊断中敏感性较高,将CT与MRI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灵敏度,临床医生可将CT及MRI联合应用作为诊断食管癌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初诊食管癌
原文传递
胸部CT和MRI检查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牛智祥 《医药论坛杂志》 2016年第7期172-173,共2页
目的研究胸部CT和MRI检查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胸外科确诊收治的54例接受手术的肺癌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或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以手术病理TNM分期结果为肺癌分期参... 目的研究胸部CT和MRI检查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胸外科确诊收治的54例接受手术的肺癌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或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以手术病理TNM分期结果为肺癌分期参考标准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胸部CT和MRI检查对肺癌分期的评估价值。结果手术病理分期诊断为Ⅰ期12例,Ⅱ期22例,Ⅲa期14例,Ⅲb期6例;术前胸部CT、MRI检查诊断准确度为92.59%,与手术病理结果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较高的分期诊断吻合度。结论胸部CT和MRI检查能较好的观察肺癌患者肿瘤病灶侵犯的病变进展程度,对肺癌术前的肿瘤分期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有利于指导临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TNM分期 CI MR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