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对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韦志坤 王旭东 +3 位作者 杨金杰 牛朋彦 邵菲 任少海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对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病人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对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病人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皮质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术后6个月对两组恢复功能对比,比较X线片、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生活能力(BI)评估两组病人生活能力。依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评估病人踝关节功能。结果 术前两组病人关节功能无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最远行走评分(15.89±0.85)分、足部对线评分(15.06±0.71)分、疼痛反应评分(29.03±4.48)分、地面行走评分(15.65±0.59)分;观察组分别为(16.19±0.87)分、(15.29±0.76)分、(31.24±4.55)分、(15.96±0.68)分。观察组最远行走、足部对线、疼痛反应、地面步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BI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可改善踝关节功能,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愈合,提高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分离 锁定钢板 皮质螺钉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近期效果
2
作者 牛朋彦 熊尚文 +2 位作者 冯婷 韩志红 王志强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TLIF)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MIS-TLIF进行治疗,2组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1 d凝血功能、疼痛介质,术前及术后1个月疼痛及骨骼功能各项评分指标,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2组术后1 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但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清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2组术后1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采用MIS-TLIF进行治疗,可抑制疼痛介质分泌,减轻疼痛程度,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且对于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腰椎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老年人
下载PDF
老年CSVD患者基于MRI评估高疾病负荷危险因素及与脑小血管阻力的关系
3
作者 王依宁 寻志杰 +2 位作者 牛朋彦 杜娟 李文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小血管病变(CSVD)患者基于磁共振(MRI)评估高疾病负荷危险因素及与脑小血管阻力的关系,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参考。方法纳入2017-01-2021-12于邯郸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老年CSVD患者185例,根据MRI... 目的探讨老年脑小血管病变(CSVD)患者基于磁共振(MRI)评估高疾病负荷危险因素及与脑小血管阻力的关系,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参考。方法纳入2017-01-2021-12于邯郸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老年CSVD患者185例,根据MRI评估疾病负荷状态分为高负荷组(114例)和非高负荷组(7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价患者高疾病负荷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通过Spearman相关性检验和ROC曲线分析脑小血管阻力与高疾病负荷间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6.30±7.72)岁比(69.56±9.90)岁]、合并高血压[41.43%(29/70)比60.53%(69/114)]、合并吸烟[22.86%(16/70)比27.19%(31/114)]、收缩压水平[(138.55±15.97)mmHg比(149.39±18.54)mmHg]、脉压差水平[(56.77±5.24)mmHg比(63.92±7.15)mmHg]、血肌酐水平[(69.19±5.79)μmol/L比(77.89±5.40)μmol/L]、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0.47±2.09)μmol/L比(16.55±3.97)μmol/L]、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0.48±0.10)比(0.63±0.14)]及搏动指数[(0.90±0.18)比(1.38±0.24)]均与老年CSVD患者基于MRI评估高疾病负荷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高收缩压及高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均是老年CSVD患者基于MRI评估高疾病负荷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CSVD患者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与经MRI评估疾病负荷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用于老年CSVD患者高疾病负荷发生风险预测AUC为0.93(95%CI:0.88~0.98),cut-off值为1.2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6%,93.85%。结论老年CSVD患者基于MRI评估疾病负荷除与血压水平有关外,还受脑小血管阻力直接影响,而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在预测患者疾病负荷方面具有良好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变 老年 磁共振 疾病负荷 阻力
下载PDF
显微内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熊尚文 牛朋彦 +2 位作者 韩志红 岳瑞雪 王志强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病人10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MIS⁃TLIF组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组,均...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病人10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MIS⁃TLIF组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组,均为5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功能障碍评分(ODI)、术后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MIS⁃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67.5±54.2)分钟、(173.8±47.1)ml、(3.5±0.7)cm、(69.6±16.3)ml、(8.3±2.7)天,TLIF组分别为(136.3±38.9)分钟,(281.0±50.3)ml、(10.0±2.1)cm、(148.4±28.2)ml、(11.2±3.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术后1个月VAS、JOA和ODI评分分别为(2.17±0.62)分、(21.72±3.14)分、(13.22±2.43)分;TLIF组分别为(3.24±1.06)分、(17.06±2.85)分、(16.83±2.8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12个月时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和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和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内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镜 微创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疗效
下载PDF
渗透压负荷对兔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牛朋彦 熊伟 +3 位作者 李锋 周松 陈文坚 霍喜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9-734,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体外研究椎间盘退变的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探讨渗透压负荷对模型椎间盘细胞活力和代谢的影响。方法: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均分为两组,处死后立即手术切取胸腰段椎间盘,每只9个,分别在等渗(300mOsm/kg,等渗组)...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体外研究椎间盘退变的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探讨渗透压负荷对模型椎间盘细胞活力和代谢的影响。方法: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均分为两组,处死后立即手术切取胸腰段椎间盘,每只9个,分别在等渗(300mOsm/kg,等渗组)或高渗(410mOsm/kg,高渗组)培养基中进行整体器官培养,在培养前和培养后第7、14、21、28天,利用MitotrackerGreen荧光探针、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评估两组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力、结构的完整性以及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取材后培养前椎间盘髓核细胞的荧光强度为11503±402,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高渗组第14天荧光强度为9202±907,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7、21和28天分别为10504±710、10860±711、10713±953,与培养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等渗组第7、14、21、28天分别为11350±351、11207±385、10914±300、10862±229,与培养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第7、21和28天时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培养过程中,两组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的组织结构能够基本保持完整,髓核蛋白多糖含量在培养第7天高渗组和等渗组分别为3.33±0.28mg/100mg和2.83±0.25mg/100mg,均较培养前(5.03±0.37mg/100mg)明显降低(P<0.01),第14、21、28天时与第7天相比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相同时间点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可以在等渗或高渗环境中有效维持兔椎间盘结构的完整性和髓核细胞的活力至少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器官培养模型 渗透压 细胞活力 蛋白多糖
下载PDF
软骨终板通透性对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牛朋彦 熊伟 +3 位作者 李锋 张帆 姚广清 张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7-602,共6页
目的:观察软骨终板营养通路通透性对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处死后立即手术切取腰段椎间盘(包括邻近的软骨终板),每只6个,随机分为A、B、C 3组,其中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用骨蜡封闭上软骨终板,C... 目的:观察软骨终板营养通路通透性对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处死后立即手术切取腰段椎间盘(包括邻近的软骨终板),每只6个,随机分为A、B、C 3组,其中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用骨蜡封闭上软骨终板,C组用骨蜡封闭上、下软骨终板,3组椎间盘在体外进行整体器官培养。于培养前和培养7d、14d时,分别用Mitotracker Green荧光探针和RT-PCR方法评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力和髓核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mRNA的表达;于培养前和培养14d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髓核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表达。结果:取材后培养前髓核细胞的荧光强度最高;在体外培养7d,3组髓核细胞的荧光强度较培养前变化均不明显,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14d时A、B、C组荧光强度较培养前分别降低约19%、22%和30%,与培养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C组与A、B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显示在培养14d时3组髓核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染色强度与培养前比较均有所降低,MMP-3阳性染色增加,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和MMP-3染色强度的变化以C组最为明显。3组髓核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mRNA的表达在培养7d和14d时均较培养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7d时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4d时A、B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低体外培养大鼠椎间盘上下软骨终板的通透性,可在短期内影响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加速椎间盘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器官培养模型 营养通路 终板 大鼠
下载PDF
椎间盘退变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牛朋彦 熊伟 李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0-163,共4页
椎间盘退变过程是对因遗传因素、老化、椎间盘营养受损及负荷异常等引起的不断进展的局部稳定结构失效所导致的一种异常的、细胞介导的反应。其共同病理特征表现包括细胞减少、蛋白多糖耗竭、纤维环结构紊乱和破裂等,这些病理变化程度... 椎间盘退变过程是对因遗传因素、老化、椎间盘营养受损及负荷异常等引起的不断进展的局部稳定结构失效所导致的一种异常的、细胞介导的反应。其共同病理特征表现包括细胞减少、蛋白多糖耗竭、纤维环结构紊乱和破裂等,这些病理变化程度与临床表现及对治疗的反应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模型 结构紊乱 椎间盘营养 遗传因素 细胞介导 细胞减少 病理特征
下载PDF
PEEK椎间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牛朋彦 王依宁 +2 位作者 李亮 王岩 王志强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4期473-474,共2页
目的研究聚醚醚酮(poly ether ether 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本院采用前路椎间盘切除PEEK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治疗的35例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 目的研究聚醚醚酮(poly ether ether ketone,PEEK)椎间融合器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本院采用前路椎间盘切除PEEK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治疗的35例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8.60±4.01)个月。记录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用时(89.76±9.63)min,出血量(102±11.82)mL、住院时间(6.01±1.87)d;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NRS评分、NDI指数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均完全融合,无神经损伤加重、融合器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椎间盘切除PEEK椎间融合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能有效缓解交感神经症状,提高颈椎功能,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EK ACDF 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志强 于文浩 +2 位作者 孟昭英 牛朋彦 张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LIF治疗32例复发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缓解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Suk方法评价植骨...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TLIF治疗32例复发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缓解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Suk方法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2例患者随访时间14~38个月、平均25.1个月。术前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疗效优27例、良5例。术后1年按照Suk标准判断均达椎间骨性融合。结论 TLIF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是病程长、症状重、保守治疗或介入治疗效果不佳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复发性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视觉模拟法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藻酸钠微球介导髓核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松 李锋 +3 位作者 陈文坚 周方宇 牛朋彦 方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9期9678-9682,共5页
背景: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理想治疗方法是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退行性变的椎间盘,而修复所需的髓核细胞来源十分有限。目的:观察在藻酸盐微球的介导下,髓核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非接触共培养时,髓核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背景: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理想治疗方法是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退行性变的椎间盘,而修复所需的髓核细胞来源十分有限。目的:观察在藻酸盐微球的介导下,髓核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非接触共培养时,髓核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实验于2007-10/2008-08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和中心实验室进行。材料:4月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5只,取髓核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利用传代法分离纯化。方法:①将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胰蛋白酶消化、收集,并与适量的藻酸钠溶液混合,形成109L-1的单细胞悬液,将混合好的单细胞悬液经注射器滴加至35g/L的CaCl2溶液中,形成海藻酸钙凝胶珠。②将海藻酸钠凝胶微球与髓核细胞共培养。在7d和15d时,分组溶解海藻酸钙凝胶珠,收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利用免疫组化技术、RT-PCR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用以判断髓核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非接触条件下的诱导作用。结果: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爬片免疫组化染色中可见,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染色阳性,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经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已有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且诱导15d组的目的条带明显亮于诱导7d组的目的条带。结论:在藻酸盐微球的介导下,体外非接触共同培养时髓核细胞能够实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髓核细胞 藻酸钠微球 非接触共培养
下载PDF
电磁导航系统结合Stagnara投照法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霍喜卫 李锋 +3 位作者 熊伟 牛朋彦 张帆 卢伟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9-574,共6页
目的:探讨在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中应用电磁导航系统结合Stagnara投照法采集C型臂X线透视图像对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06年4月~2008年12月在电磁导航辅助下行特发性脊柱侧凸二三维矫形术47例(导航组)... 目的:探讨在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中应用电磁导航系统结合Stagnara投照法采集C型臂X线透视图像对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06年4月~2008年12月在电磁导航辅助下行特发性脊柱侧凸二三维矫形术47例(导航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92枚;2004年6月-2006年4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39例(透视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54枚,两组均采用Stagnara投照法采集C型臂X线透视图像。术后行CT薄层平扫加椎弓根矢状面二维重建,通过测量椎弓根皮质外缘与穿出的螺钉边缘的垂直距离对椎弓根螺钉位置进行评价,并分为A、B、C、D级,以A级和B级合并计算优良率。结果:导航组的手术时间为165~420min,平均233.7min,透视组为175~365min,平均236.1min,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导航组术中出血量为450~1650ml,平均712.2ml,透视组为550~1900ml,平均794.9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导航组术后椎弓根螺钉位置A级476枚,B级9枚,C级5枚,D级2枚,优良率为98.5%:透视组A级411枚,B级14枚,C级17枚,D级12枚,优良率为93.6%,两组置钉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导航组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透视组2例在术中发生螺钉损伤硬膜囊,1例术后发现螺钉刺激神经根。结论:在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中应用电磁导航系统结合Stagnara投照法采集C型臂X线透视图像可降低椎弓根螺钉的误置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椎弓根螺钉 计算机辅助 电磁导航 Stagnara投照法
下载PDF
TLIF技术在腰椎间盘翻修手术中应用的选择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志强 张静 +4 位作者 孟昭英 牛朋彦 张建国 刘志翔 韦志坤 《颈腰痛杂志》 201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06-2012-08应用TLIF技术治疗28例FBSS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06-2012-08应用TLIF技术治疗28例FBSS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价治疗效果,Suk方法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2例术中出现硬脊膜损伤,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术后出现切口内血肿,无永久性神经损伤者。术后JOA评分,优19例,良5例,可4例,改善率85.7%,术后12个月根据Suk标准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TLIF术式具有并发症少、神经根管减压彻底、能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椎间高度及生理前凸等优点,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 翻修术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再手术原因分析与策略
13
作者 霍喜卫 李锋 +4 位作者 熊伟 张帆 姚广清 牛朋彦 卢伟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88-992,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初次术后再手术常见原因,并探讨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再手术病例10例,收集其初次矫形术前、术后随访及再手术术后的相关影像资料、初次手术和再手术...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初次术后再手术常见原因,并探讨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再手术病例10例,收集其初次矫形术前、术后随访及再手术术后的相关影像资料、初次手术和再手术策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中5例因侧凸进展而采用延长融合范围治疗;1例因近端交界后凸加剧而需向近端延长融合范围;3例感染患者接受了清创及抗生素治疗,其中2例保留了内固定,1例为控制感染而取出内固定;1例假关节形成患者采用更换断裂内固定及局部植骨治疗。所有患者经随访12~33个月(平均21.5个月),脊柱平衡保持良好,无侧凸进展、失代偿、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常见再手术原因包括侧凸进展、感染、假关节形成、近端异常交界后凸等,选择合适的再手术策略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再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术中肌电图监测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帆 熊伟 +1 位作者 李锋 牛朋彦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5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肌电图监测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10月对16例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的患者进行术中肌电图监测,共18个节段,66枚椎弓根螺钉。椎管减压和椎间植骨融合时应... 目的探讨术中肌电图监测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10月对16例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的患者进行术中肌电图监测,共18个节段,66枚椎弓根螺钉。椎管减压和椎间植骨融合时应用自发肌电图监测,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应用电刺激诱发肌电图监测。患者术后均行CT检查螺钉位置。结果所有患者在减压过程中无异常肌电反应,2例在置入椎间融合器后出现间断性自发肌电活动。23枚螺钉﹙34.8%﹚在置入开路锥的过程中,相应的监测肌肉引出至少1次有意义的肌电活动。3枚攻丝尾部检测〈10mA,取出调整后重新置入。术后均无新的神经并发症。术后CT提示上述3个椎弓根皮质骨内侧破裂和1枚穿破外侧皮质骨。结论术中EMG监测在微创TLIF中是一种监测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监测 肌电图 微创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观察
15
作者 牛朋彦 熊尚文 +3 位作者 岳瑞雪 韩志红 王志强 任少海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3-175,179,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自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2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6例。A组患者给...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自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2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6例。A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融合手术,B组患者给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12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腰痛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评估量表(ODI)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1 d,记录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水平,包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患者总优良率为91.30%(42/46),高于A组的71.74%(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均低于术前,MDA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 d血清SOD、GSH-Px水平高于A组,MDA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可有效促进腰椎融合,稳定机体内部的血清因子水平,还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疼痛程度,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疗效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微创 开放 腰椎椎体融合
下载PDF
奥拉西坦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依宁 牛朋彦 程利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7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奥拉西坦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期间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6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5... 目的:探讨使用奥拉西坦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期间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6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奥拉西坦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奥拉西坦联合脑苷肌肽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MoCA的评分、MMSE的评分、BSSD的评分、NIHSS的评分、ADL的评分、听觉诱发电位P300的潜伏期及波幅。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MoCA评分、MMSE评分、BSSD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听觉诱发电位P300的潜伏期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听觉诱发电位P300的波幅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奥拉西坦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智力水平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 脑苷肌肽 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丁苯酞治疗基底节区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王依宁 牛朋彦 程利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8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剂量的丁苯酞治疗基底节区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期间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48例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74例)和...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剂量的丁苯酞治疗基底节区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期间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48例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4例)。为对照组患者及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常规剂量及大剂量的丁苯酞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建立侧支循环的情况、中国卒中量表的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表的评分、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侧支循环的建立率及barthel指数评分表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国卒中量表的评分、血清hs-CRP的水平、血清IL-6的水平及血清MMP-9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使用常规剂量的丁苯酞相比,使用大剂量的丁苯酞治疗基底节区脑梗死的效果更优,用药后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率更高,其神经功能更好,生活质量更高,体内的炎症反应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高血压性脑梗死 基底节区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8
作者 熊尚文 牛朋彦 +2 位作者 韩志红 岳瑞雪 王志强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开放TLIF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86例。其中男54例、女32例, 年龄60~82(6...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开放TLIF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86例。其中男54例、女32例, 年龄60~82(68.1±3.4)岁。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微创TLIF组45例, 行微创TLIF术;开放TLIF组41例, 行开放TLIF术。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以及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2)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3)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的凝血功能指标, 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4)术前和术后24 h的氧化应激指标, 包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5)术前与术后16周腓总神经、胫总神经的传导速度(NCV)和潜伏期(DL)值。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获随访6个月。(1)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病变类型等基线资料及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微创TLIF组较开放TLIF组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更短, 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末次随访时, 2组VAS、JOA、SF-36评分均较术前改善, 且微创TLIF组优于开放TLIF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3)患者术后24 h、7 d凝血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 PT先延长后缩短, 且微创TLIF组均短于开放TLIF组;血浆FIB水平先降低后升高, 且术后24 h微创TLIF组低于开放TLIF组;血浆D-D水平则逐渐升高, 且微创TLIF组均低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术后24 h氧化应激指标与术前比较, 2组血清SOD、GSH-PX水平均降低, 但微创TLIF组[(246.1±35.5)、(127.8±13.1)U/mL]高于开放TLIF组[(182.5±28.2)、(85.6±14.0)U/mL];2组血清MDA、AOPP水平均升高, 但微创TLIF组[(17.9±3.7)、(71.8±6.1)μmol/L]低于开放TLIF组[(30.4±4.1)、(112.3±6.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5)术前与术后16周比较, 2组患者的腓总神经、胫总神经的NCV值均升高且微创TLIF组高于开放TLIF组, DL值则降低且微创TLIF组低于开放TLIF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相对开放TLIF, 微创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 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 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病变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微创 老年人 凝血功能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Maspin:新的潜在的骨肉瘤转移抑制基因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伟 牛朋彦 +2 位作者 李锋 郭风劲 陈安民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34-738,共5页
目的通过对肿瘤基因组数据整体分析寻找骨肉瘤转移相关基因,初步分析其与骨肉瘤转移的关系。方法联合分析肿瘤组织DNA拷贝数目的变化及肿瘤转移细胞模型中表达差异基因数据,筛选骨肉瘤转移相关基因,通过RT—PCR、Westen blot及免疫... 目的通过对肿瘤基因组数据整体分析寻找骨肉瘤转移相关基因,初步分析其与骨肉瘤转移的关系。方法联合分析肿瘤组织DNA拷贝数目的变化及肿瘤转移细胞模型中表达差异基因数据,筛选骨肉瘤转移相关基因,通过RT—PCR、Weste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该基因在不同骨肉瘤细胞系、正常成骨细胞、骨肉瘤及正常骨组织临床标本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随访分析其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NCBI数据库显示18q常出现DNA拷贝数目变化和杂合性缺失。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高转移MG63-A1细胞系与MG63wt相比142个基因表达差异在4倍以上,而在18q21区域其中一个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Maspin在高转移MG63-A1细胞系中表达明显下降。RT—PCR、Westenblot检测证实基因芯片结果准确,并发现Maspin在正常成骨细胞高表达,在SAOS2、143B中表达缺失。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在27例骨肉瘤临床标本中,33.3%(9/27例)的标本Maspin表达为阳性,其余为阴性;在正常骨组织中Maspin表达强阳性。Maspin表达与骨肉瘤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32)。结论Maspin的表达随着骨肉瘤细胞系转移能力的增加而出现缺失,在骨肉瘤标本中Maspin表达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预示着其可能成为阻遏骨肉瘤转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肿转移 基因
原文传递
外侧半月板切除继发膝外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观察
20
作者 陈惠宇 张艳艳 牛朋彦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4期-,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切除术后出现继发性膝外翻骨关节炎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26例继发于外侧半月板切除术后的膝外翻畸形,对比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股胫角变化及 KSS ...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切除术后出现继发性膝外翻骨关节炎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26例继发于外侧半月板切除术后的膝外翻畸形,对比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股胫角变化及 KSS 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至3年,膝关节平均活动度由术前的96°提高到116°,KSS 评分平均80.4分,较术前22.5分提高了57.9分;功能评分平均84.4分,较术前25.5分提高了58.9分。本组患者术后外翻畸形基本得到纠正,随访股胫角0?9°,平均7.6°,较术前明显改善,外翻畸形基本得到纠正。结论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切除术后继发外翻畸形后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可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切除术 关节置换术 骨关节炎 膝外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