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膝性味功效及用药禁忌考证 被引量:3
1
作者 牛林强 吴丽林 +1 位作者 易腾达 袁振仪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90-96,共7页
本文通过查阅本草古籍,对牛膝的别名、功效主治、性味归经和用药禁忌进行考证。结果发现,牛膝有诸多别名,其中以“牛膝”最为常见。除《中国药典》所载功效外,牛膝尚有祛寒湿、止痹痛、乌须发、逐血气、抗衰老、止痛、截疟、坚阴、下胎... 本文通过查阅本草古籍,对牛膝的别名、功效主治、性味归经和用药禁忌进行考证。结果发现,牛膝有诸多别名,其中以“牛膝”最为常见。除《中国药典》所载功效外,牛膝尚有祛寒湿、止痹痛、乌须发、逐血气、抗衰老、止痛、截疟、坚阴、下胎、补虚益气、益阴壮阳、出竹木刺之功。其主治病证有29余种,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免疫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方面。古籍中牛膝味辛,性温、微温,入肺经、膀胱经、心包经等内容亦未被收录,其用药禁忌包含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及饮食禁忌四个方面。考证对比发现,本草古籍中牛膝许多内容未被现代传承。本文基于古籍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与临床对其进行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 别名 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 禁忌
下载PDF
肉苁蓉药材本草考证 被引量:2
2
作者 牛林强 吴丽林 袁振仪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212-216,共5页
通过查阅本草古籍,对肉苁蓉的产地、基原、功效主治、性味归经和用药禁忌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古籍中肉苁蓉产区以内蒙古及甘肃产区为最佳,品质方面首推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其主治病症主要涉及妇科和内科,主治及功效中... 通过查阅本草古籍,对肉苁蓉的产地、基原、功效主治、性味归经和用药禁忌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古籍中肉苁蓉产区以内蒙古及甘肃产区为最佳,品质方面首推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其主治病症主要涉及妇科和内科,主治及功效中的诸多内容均未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应结合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加以开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对肉苁蓉性味归经进行了删减,且并未载其用药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产地 基原 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 禁忌
下载PDF
白扁豆本草考证
3
作者 唐锦程 易腾达 +3 位作者 牛林强 王莎莎 刘丽宁 袁振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53-1959,共7页
对古代经典名方组成药味进行考证,是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发展的重要工作。白扁豆是临床常用中药,本文从白扁豆别名、基原、采收炮制、使用禁忌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白扁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考证发现,白扁豆的常... 对古代经典名方组成药味进行考证,是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发展的重要工作。白扁豆是临床常用中药,本文从白扁豆别名、基原、采收炮制、使用禁忌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白扁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考证发现,白扁豆的常用名为“扁豆”“白扁豆”,通常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种子,不同著作对白扁豆及其植物来源扁豆的拉丁学名有所差异,经考证白扁豆Semen lablab Album和扁豆Lablab purpureus(Linn.)Sweet拉丁学名较为合理。炮制通常为生用或炒用,患冷气及寒热病者勿食,如脾胃虚及伤食劳倦发寒热者则不忌。现代著作以及临床实践只采用了部分古籍内容,提示白扁豆在其功效、炮制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探索空间,值得进一步临床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扁豆 基原 炮制 证候禁忌
下载PDF
经典名方济川煎古今文献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牛林强 吴丽林 +3 位作者 易腾达 王莎莎 刘丽宁 袁振仪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8-54,共7页
济川煎载于《景岳全书》,为明代医家张景岳首创,同时也是百首经典名方之一。经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近年有关济川煎相关报道多集中于实验研究与临床试验,少有从文献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基于济川煎研究现状,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与文献研究的... 济川煎载于《景岳全书》,为明代医家张景岳首创,同时也是百首经典名方之一。经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近年有关济川煎相关报道多集中于实验研究与临床试验,少有从文献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基于济川煎研究现状,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与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济川煎原文、剂量古今折算、功效、古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考辨分析。结果发现,济川煎除原文所载治疗虚秘、产后便秘、气瘕等外,清代医家还将其应用于小儿便秘、目病、燥结、胸中痞满(阴结于下)、冬温兼伏暑伤阴等症,现代研究发现其主治病症主要为“便秘”“眩晕”“中风”“腹痛”“消渴”“痞满”“郁证”“虚劳”等。该方的功效可标记为温肾益精,润肠通便。在尊重原方用量、保证处方安全、方便临床应用及标准化生产的前提下,建议该方临床参考剂量为当归12 g,牛膝6 g,肉苁蓉9 g,泽泻6 g,升麻3 g,枳壳3 g。该研究立足于古今文献考证,对明确济川煎临床应用,阐释其临床功效具有重要意义,以期为济川煎的二次开发及其他经典名方的考证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济川煎 功效 应用 剂量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当归产地基原及性味本草考证 被引量:3
5
作者 牛林强 唐锦程 +1 位作者 易腾达 袁振仪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47-151,共5页
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对当归的药名、产地基原、品质和性味归经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当归又名干归、山蕲、文无等,产地主要集中于今甘肃、云南、四川三省以叨阳、黑水、宕州所产为最优,品质以马尾当归为最优。其性味归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对当归的药名、产地基原、品质和性味归经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当归又名干归、山蕲、文无等,产地主要集中于今甘肃、云南、四川三省以叨阳、黑水、宕州所产为最优,品质以马尾当归为最优。其性味归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所载一致,然经考证发现当归亦有苦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产地 基原 品质 性味归经
下载PDF
基于“正虚伏邪,痰瘀毒化”论治肺心病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丽林 黎鹏程 +2 位作者 牛林强 肖韩 彭田甜 《江苏中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16-18,共3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病程长、进展慢、反复发作、易为外感诱发、病情进行性加重等特点,与伏邪致病相似。肺病日久正气虚损,伏痰伏瘀,痰瘀蕴久化毒,日渐形成“痰-瘀-毒伏”内环境。痰瘀毒伏、损伤肺络为肺心病之主要病机,伏痰、伏瘀、...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病程长、进展慢、反复发作、易为外感诱发、病情进行性加重等特点,与伏邪致病相似。肺病日久正气虚损,伏痰伏瘀,痰瘀蕴久化毒,日渐形成“痰-瘀-毒伏”内环境。痰瘀毒伏、损伤肺络为肺心病之主要病机,伏痰、伏瘀、伏毒三者共同影响肺心病之发展与转归,基于此治疗可从三方面入手:扶助正气,防邪潜伏;通络散结,剔除伏邪;久病伏毒,解毒取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伏痰 伏瘀 伏毒 治疗思路
下载PDF
信息技术对语文朗读的作用
7
作者 牛林强 《东西南北(教育)》 2019年第6期150-150,共1页
在教学过程中;朗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的;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朗读既是一种语言的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为了提高语言教学效率;我们应该重视朗读;把“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作用
下载PDF
泽泻功效的方药考辨
8
作者 牛林强 吴丽林 袁振仪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82-1685,共4页
《神农本草经》认为泽泻有补益之功,然而中国药典中并无此记载。通过查阅古籍中相关文献对泽泻的功效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宋代之前泽泻功效有补益、利水、泄热,而从宋代开始,部分医家对泽泻补益的观点提出质疑,明代医家则认为泽泻补益之... 《神农本草经》认为泽泻有补益之功,然而中国药典中并无此记载。通过查阅古籍中相关文献对泽泻的功效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宋代之前泽泻功效有补益、利水、泄热,而从宋代开始,部分医家对泽泻补益的观点提出质疑,明代医家则认为泽泻补益之功源自利水之效,并不能直接补益,清代医家认为泽泻的核心功效为利水,补益是对泽泻功效的过度赞美,无实际临床意义,至此,泽泻补益的说法完全退出主流中医理论的历史舞台。此外,还发现泽泻止泄精的功效历代医籍中均有文献佐证,然而中国药典中并无此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 功效 中医药 考证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的古今文献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易腾达 李玉丽 +4 位作者 梁宇 谭志强 牛林强 冮顺奎 袁振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6,共9页
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百首古代经典名方之一。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身痛逐瘀汤由《丹溪心法》之趁痛散加减而来。综合考虑近年有关该方临床研究的用量,参考《方剂学》教材及药典的剂量,同时,在尊重原方用量、... 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百首古代经典名方之一。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身痛逐瘀汤由《丹溪心法》之趁痛散加减而来。综合考虑近年有关该方临床研究的用量,参考《方剂学》教材及药典的剂量,同时,在尊重原方用量、考证历史变迁、保障处方安全的原则下,兼顾药房配药,笔者建议,身痛逐瘀汤饮片临床剂量可按秦艽3 g,川芎6 g,桃仁10 g,红花10 g,甘草6 g,羌活3 g,没药5 g,当归12 g,香附5 g,牛膝12 g,地龙6 g作为参考。其复方制剂的功效可标注为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目前有关其研究大多集中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然从关键信息考证层面对身痛逐瘀汤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其治疗的病证包括骨痹、皮痹、血痹、蛇串疮、头痛、产后身痛、痛经等10余种,尤其在骨痹研究较多,这意味着该方在骨科疾病方面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具备深入研究的价值,但应紧扣"瘀血兼风寒湿邪"这一核心要点。有学者认为,身痛逐瘀汤在治疗痹证时不宜用汗法;亦有学者认为,经期、妊娠期及血虚者慎用本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身痛逐瘀汤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抗凝血及神经、骨骼保护等作用。鉴于身痛逐瘀汤在除骨痹外其他方面的研究较少的现状,这提示该方治疗其他疾病的相关机制有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身痛逐瘀汤 关键信息 功效主治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地骨皮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玉丽 蒋屏 +4 位作者 杨恬 谭志强 梁宇 牛林强 袁振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2-201,共10页
经典名方的研发是促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和开拓中医走向现代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梳理经典名方组成药味的历史沿革以明确其基原产地、性味功效、证候禁忌等对其研发尤为重要,是保证全方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源头。地骨皮作为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应... 经典名方的研发是促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和开拓中医走向现代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梳理经典名方组成药味的历史沿革以明确其基原产地、性味功效、证候禁忌等对其研发尤为重要,是保证全方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源头。地骨皮作为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研发前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含地骨皮的方剂共5首,通过查阅现代文献,鲜见地骨皮本草沿革的文献考证。该文将基于古籍文献,从地骨皮别名、产地、基原、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证候禁忌等方面梳理其历代衍变情况,为研究地骨皮以及经典名方提供文献依据。考证分析发现,地骨皮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汉以前的古籍并未以"地骨皮"之名收载该味中药材。历代古籍记载的地骨皮性味归经、基原与现代权威中药材内容差异较小。随着时代变迁发展,现代对地骨皮功效主治舍弃较多,呈现断层式继承,提示该药材尚有许多潜在的功效主治可供临床开发应用。地骨皮的药用规格除了现代常用的生地骨皮外,古籍还记载了甘草汤制、焙制、炒黄、童便制、酒浸和酒蒸等炮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骨皮 经典名方 历史沿革 基原产地 性味功效 证候禁忌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开心散及类方的古代文献考证 被引量:16
11
作者 易腾达 李玉丽 +4 位作者 牛林强 谭志强 杨瑞玲 冮顺奎 袁振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5,共8页
经典名方开心散载于《备急千金要方》,是古代医家治疗健忘的名方之一。经典名方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重视,从古籍出发,考证方剂的源流,梳理主治衍变规律,制剂,服法,禁忌等内容是研究经典名方的重要内容。考证结果表明... 经典名方开心散载于《备急千金要方》,是古代医家治疗健忘的名方之一。经典名方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重视,从古籍出发,考证方剂的源流,梳理主治衍变规律,制剂,服法,禁忌等内容是研究经典名方的重要内容。考证结果表明,《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的创制可追溯至《集验方》开心散和《古今录验方》定志丸。后世医家在应用开心散的过程中创制了许多类方,主治病证也有了拓展,在唐、宋时期,开心散及其类方的主治主要为喜忘、忧愁悲伤、惊悸恐怯等病证。金、元时期,增加了动风抽搐、呵欠等病证。发展至明代,主治拓展了远视、近视、遗精、便浊等证。到了清代,主治又拓展了耳目不聪、年老神衰和汗症。在治疗"目不能近视,反能远视"、遗精、便浊时,古人多重用人参、茯苓;治疗"目能近视,不能远视"重用远志、菖蒲。其主治病机总结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痰湿内阻。通过总结开心散类方的制剂内容,建议开心散中药复方制剂的剂型可为丸剂,规格大小可遵循古人之"梧桐子大",单颗药丸体积约0.25 mL,质量约0.3 g;单次服用起始剂量为15丸,随病情轻重予以加减,以每次"不过四十丸"为度,每日3次。服药期间应忌酸、甜、羊肉等刺激性食物。以上结果可为开心散中药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文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开心散 类方 复方制剂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