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瘤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牛海玥 曹秋颖 +4 位作者 齐薇薇 王一浩 江汇涓 王化泉 邵宗鸿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28-831,共4页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瘤(BPDCN)是一种罕见的造血系统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对化疗敏感,但易复发耐药,生存时间短。现报告我科收治的1例BPDCN患者,以皮损为首发表现,经皮肤活检确诊。初期对淋巴细胞肿瘤方案敏感但很快复发,...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瘤(BPDCN)是一种罕见的造血系统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对化疗敏感,但易复发耐药,生存时间短。现报告我科收治的1例BPDCN患者,以皮损为首发表现,经皮肤活检确诊。初期对淋巴细胞肿瘤方案敏感但很快复发,累及肺、纵隔,后予髓系肿瘤方案,效果不佳,最终死亡,总生存期17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抗坏血酸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
2
作者 牛海玥 邵宗鸿 王化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51-1857,共7页
目的:观察抗坏血酸单药或与地西他滨联合用药对抑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干预人MDS细胞系SKM-1和MUTZ-1,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和不稳... 目的:观察抗坏血酸单药或与地西他滨联合用药对抑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干预人MDS细胞系SKM-1和MUTZ-1,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和不稳定铁池水平、细胞周期及凋亡程度。分别设立对照组、抗坏血酸组、地西他滨单药组及二者联合用药组,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程度。结果:高剂量抗坏血酸可降低SKM-1和MUTZ-1细胞的增殖活力,且这种抑制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复相关系数R=0.886,p=0.000和复相关系数R=0.880,p=0.000);随着抗坏血酸浓度升高,SKM-1和MUTZ-1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增高(r=0.816,r=0.942),停滞在G2期的细胞比例增多(r=0.970,p=0.000;r=0.962,p=0.000),存活细胞比例减少(r=-0.966,p=0.000;r=-0.952,p=0.000),凋亡细胞明显增多(r=0.966,p=0.000;r=0.958,p=0.000),而不稳定铁池未见显著增高。抗坏血酸与地西他滨联合用药后,MDS肿瘤细胞较抗坏血酸和地西他滨单药组增殖活性下降,凋亡增多。结论:高剂量抗坏血酸对MDS肿瘤细胞存在细胞毒作用,抑制细胞增殖并增加其凋亡;抗坏血酸与地西他滨有协同抗MDS肿瘤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凋亡 活性氧
下载PDF
以截瘫为临床表现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甲状腺肿瘤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曹秋颖 牛海玥 +4 位作者 齐薇薇 王一浩 江汇娟 王化泉 邵宗鸿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24-827,共4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一个亚型,发病年龄范围宽,在临床特征、侵袭部位、组织形态学、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此外,随着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同一患者存在多原发性...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一个亚型,发病年龄范围宽,在临床特征、侵袭部位、组织形态学、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此外,随着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同一患者存在多原发性恶性肿瘤(MPMT)的报道呈上升趋势。本文报告我科收治的以截瘫为临床表现的DLBCL合并甲状腺肿瘤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原发性骨淋巴瘤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
下载PDF
红细胞输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牛海玥 王化泉 邵宗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113-1116,共4页
红细胞是最常见的血液输注成分,通过增加循环红细胞来增加携氧能力并改善组织供氧,是常见的医学干预手段之一。每年,全世界大约输注8500万国际单位红细胞。通常情况下,正常成人1个国际单位红细胞(约350ml)输注可使血红蛋白浓度提... 红细胞是最常见的血液输注成分,通过增加循环红细胞来增加携氧能力并改善组织供氧,是常见的医学干预手段之一。每年,全世界大约输注8500万国际单位红细胞。通常情况下,正常成人1个国际单位红细胞(约350ml)输注可使血红蛋白浓度提高10g/L。然而血液资源有限,增加红细胞输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不仅可以减少红细胞输注量和输血人数,还可以降低相关风险。本文综述红细胞输注阂值、指南推荐、储存时长、血液管理计划等,希望为临床医师把握适应证及相关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输注 血红蛋白浓度 国际单位 循环红细胞 血液输注 组织供氧 正常成人 血液资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