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牛联芳 严琪 《云南医药》 CAS 2000年第5期421-422,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液流变学 动脉血压 血液粘度
下载PDF
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园园 牛联芳 路钢 《云南医药》 CAS 2008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评价治疗效果。方法用TCD检查仪检测脑积水患者术前、术后的动脉血流速度、频谱形态、PI指数、RI指数。结果PI指数、RI指数、频谱形态及血流速...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评价治疗效果。方法用TCD检查仪检测脑积水患者术前、术后的动脉血流速度、频谱形态、PI指数、RI指数。结果PI指数、RI指数、频谱形态及血流速度在手术前后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可用TCD间接评价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积水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脊液
下载PDF
脑缺血性中风患者的TCD及血液流变学检查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秉权 李园园 牛联芳 《云南医药》 CAS 1996年第1期36-37,共2页
脑缺血性中风患者的TCD及血液流变学检查李秉权,李园园,牛联芳我们1990年8月至1992年7月对出现不同程度脑供血不足症状与体征的病人,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血液流变学检查,并行经颅脑CT扫描。现将资料较全... 脑缺血性中风患者的TCD及血液流变学检查李秉权,李园园,牛联芳我们1990年8月至1992年7月对出现不同程度脑供血不足症状与体征的病人,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血液流变学检查,并行经颅脑CT扫描。现将资料较全且符合TCD显示血流缓慢,血液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性 中风 超声波诊断 TCD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外伤后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秉权 李园园 牛联芳 《云南医药》 CAS 199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本文对符合脑外伤后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发现有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速度增快(41例),血流速度减慢(52例),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7例),经过3-4个月的综合治疗后,症状消... 本文对符合脑外伤后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发现有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速度增快(41例),血流速度减慢(52例),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7例),经过3-4个月的综合治疗后,症状消失,复查TCD血流速度有60例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后综合征 脑血流动力学 TCD 超声波参数
下载PDF
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癫痫发作及在致痫灶定位中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发富 袁琼芝 +1 位作者 牛联芳 刘庆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3年第6期326-331,共6页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EEG)变化特点与发作症状在致痫灶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对80例癫痫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分析其发作间期、发作期EEG特点及临床发作表现作致痫灶定位。结果:80例癫痫患者中,发作间...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EEG)变化特点与发作症状在致痫灶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对80例癫痫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分析其发作间期、发作期EEG特点及临床发作表现作致痫灶定位。结果:80例癫痫患者中,发作间期38例和发作期60例EEG及59例临床发作症状可提供明确的致痫灶定位信息。结论:在致痫灶定位中,发作期与发作间期EEG相比,可提供较高比例的定位信息;综合分析发作问期、发作期EEG和临床发作症状,可以获得大部分癫痫患者致痫灶的定位信息,为放置颅内电极作准确致痫灶定位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视频脑电图(V-EEG) 致癎灶 发作症状 定位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桥脑小脑角区肿瘤供血动脉“盗血”及术后血流情况的观察
6
作者 李园园 陈绍春 牛联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年第8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观察桥脑小脑角区肿瘤供血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应用TCD检查24例伴“盗血”现象的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患者的主要供血动脉以及相关动脉,于术前、术后进行血流方向、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观察桥脑小脑角区肿瘤供血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应用TCD检查24例伴“盗血”现象的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患者的主要供血动脉以及相关动脉,于术前、术后进行血流方向、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频谱形态等血流动力学检查,分析比较各项参数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桥脑小脑角区主要供血动脉和相关动脉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PI、RI及频谱形态在手术前后有显著变化:血流方向由反向恢复顺向,术后各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较术前明显变缓,PI、RI降低,由术前紊流频谱恢复至层流频谱。结论TCD可观察桥脑小脑角区肿瘤的盗血现象,并对手术疗效进行间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经颅 多普勒 桥脑小脑角区肿瘤 盗血现象
下载PDF
TCD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检测1例
7
作者 李园园 李秉权 牛联芳 《云南医药》 CAS 1999年第5期390-391,共2页
关键词 TCD 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栓塞术 检测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
8
作者 李秉权 李园园 牛联芳 《云南医药》 CAS 1993年第2期83-85,共3页
本文报道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早期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50例,从TCD所显示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声频、频谱、流速,可分为流速缓慢型及流速增快型(血管痉挛型),经分别用脑益嗪(或西比灵)、尼莫地平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 本文报道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早期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50例,从TCD所显示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声频、频谱、流速,可分为流速缓慢型及流速增快型(血管痉挛型),经分别用脑益嗪(或西比灵)、尼莫地平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一基底动脉 眩晕 诊断
下载PDF
脑震荡及脑挫裂伤的经颅多普勒观察
9
作者 李园园 李秉权 牛联芳 《云南医药》 CAS 1999年第6期431-432,共2页
关键词 脑震荡 脑挫裂伤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长程VEEG对仅失张力发作患者监测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刘发富 袁琼芝 +3 位作者 牛联芳 李圆圆 许虹 刘庆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失张力发作病人的临床与EEG特征.方法:对符合失张力发作分型的7例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和长程VEEG监测.结果:7例患者均儿童起病,以突然短暂全身肌张力丧失伴意识不清为唯一临床表现,不伴智能损害及其它类型的癫癎发作,发作期EEG... 目的:探讨失张力发作病人的临床与EEG特征.方法:对符合失张力发作分型的7例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和长程VEEG监测.结果:7例患者均儿童起病,以突然短暂全身肌张力丧失伴意识不清为唯一临床表现,不伴智能损害及其它类型的癫癎发作,发作期EEG:4例呈全导2~2.5Hz棘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3例为广泛快节律.发作间期EEG及MRI均正常.结论:该7例仅表现为失张力发作的患者临床特点有别于Lennox-Gastaut综合征和Doose综合征.长程视频脑电图(Long-term video-elec-troencephalography,LTVEEG)对失张力发作患者的监测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此7例病例可否独立诊断为“失张力性癫癎”或“失张力性癫癎综合症”,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失张力发作 长程视频脑电图(LTVEEG) 监测 临床
下载PDF
神经影像学与长程VEEG 对脑结构异常所致症状性癫癎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刘发富 袁琼芝 +1 位作者 牛联芳 刘庆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与神经影像学检查在脑结构异常所致症状性癫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诊断明确的脑结构异常所致症状性癫癎45例患者,探讨其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的特点,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45例患者中胶质瘤12例,以星型...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与神经影像学检查在脑结构异常所致症状性癫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诊断明确的脑结构异常所致症状性癫癎45例患者,探讨其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的特点,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45例患者中胶质瘤12例,以星型胶质细胞瘤为主,脑膜瘤2例,动静脉畸形(AVM)4例,蛛网膜囊肿6例,脑囊虫3例,脑软化7例,海马硬化4例,脑脓肿3例,钙化4例。以上病例均经手术病检证实。VEEG有癎样放电者38例,非特异性异常3例,脑电图正常者4例。34例(75.6%)患者病理灶与致癎灶一致,病理灶与致癎灶相反者2例(4.4%),另有2例(4.4%)双侧致癎灶的患者神经影像学却为单侧病灶。结论:在症状性癫癎患者致癎灶的定位中VEEG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致癎灶的定位信息;神经影像学对症状性癫癎的病理灶定位有重要意义;VEEG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癫癎患者致癎灶定位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结构异常 症状性癫癎 视频脑电图 神经影像学 致癎灶 病理灶
下载PDF
双侧颈动脉结扎27年后TCD评价脑供血
12
作者 李秉权 李园园 牛联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7-238,共2页
患者,女,56岁,1965年5月19日由2米高处跌下,立即昏迷,耳鼻流血,经抢救3日后送入本院。诊断为颅底骨折、脑挫伤、外伤性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致双眼球突出、右第Ⅲ、Ⅳ、Ⅵ颅神经麻痹、左第Ⅵ颅神经麻痹.并发左中耳炎、左锁骨骨折。住院1... 患者,女,56岁,1965年5月19日由2米高处跌下,立即昏迷,耳鼻流血,经抢救3日后送入本院。诊断为颅底骨折、脑挫伤、外伤性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致双眼球突出、右第Ⅲ、Ⅳ、Ⅵ颅神经麻痹、左第Ⅵ颅神经麻痹.并发左中耳炎、左锁骨骨折。住院10日病情平稳后,相继进行:(1)右颈总动脉Mastas试验共30日,能耐受压迫40分钟以下。(2)左颈总动脉造影,同时压迫右颈总动脉。显示双侧大脑前、中动脉双侧海绵窦均充盈。(3)次日行右颈总、颈内、颈外动脉结扎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颈动脉 结扎 脑供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