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事虚假诉讼识别的二元控制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牛颖秀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7,共9页
民事虚假诉讼是指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虚构事实、利用诉讼程序侵害案外人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防治虚假诉讼的起点和关键是虚假诉讼的识别,而识别机制的核心是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要求法官消极中立的辩论主义诉讼体制与要求法官积极能... 民事虚假诉讼是指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虚构事实、利用诉讼程序侵害案外人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防治虚假诉讼的起点和关键是虚假诉讼的识别,而识别机制的核心是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要求法官消极中立的辩论主义诉讼体制与要求法官积极能动识别虚假诉讼的司法政策之间存在内在紧张关系,导致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进退失据。应采用条件控制与程序控制结合的二元模式,保证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既不缺位又不滥用。具体建言是,在坚持辩论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设立识别虚假诉讼的专职法官,并引入诈害防止参加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诉讼 自由裁量权 条件控制 程序控制 诈害防止参加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辨析——以诉讼标的为切入的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牛颖秀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40-47,共8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高度重合,诉讼主体分别是行政机关、环保组织和检察机关。前者的诉讼标的是国家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后者的诉讼标的是公众的生态环境利益,虽然都具有理论正当性,但因权利客体一致,形成...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高度重合,诉讼主体分别是行政机关、环保组织和检察机关。前者的诉讼标的是国家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后者的诉讼标的是公众的生态环境利益,虽然都具有理论正当性,但因权利客体一致,形成了双重主体请求权竞合的特殊情形。为解决两类诉讼主体分别起诉造成的重复索赔等问题,应当确立行政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优先顺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应保持谦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损害赔偿 公益诉讼 诉讼标的 请求权竞合
下载PDF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判决的既判力问题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牛颖秀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06-411,共6页
传统的民事诉讼判决既判力规则是以私益诉讼为模型构建的,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在于诉权主体与实体请求权主体相对分离,且生态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加剧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客体认定的困难。依据类似必要共同诉讼人理论、诉讼担当理论... 传统的民事诉讼判决既判力规则是以私益诉讼为模型构建的,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在于诉权主体与实体请求权主体相对分离,且生态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加剧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客体认定的困难。依据类似必要共同诉讼人理论、诉讼担当理论与部分请求诉讼原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判决的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及未参加诉讼的第三人,但允许适格原告就前诉未发现的损害再次提起诉讼。同时,为协调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与节约司法资源的关系,应当完善诉前公告程序、适当限制原告的处分权、发挥法院的职权主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既判力 类似必要共同诉讼 诉讼担当 部分请求
下载PDF
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 被引量:3
4
作者 牛颖秀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2期38-41,共4页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是权责对等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关键环节,是涵养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当前,各级党组织对“一把手”的监督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仍面临着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如部分“一把手”存在重业务、轻党...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是权责对等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关键环节,是涵养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当前,各级党组织对“一把手”的监督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仍面临着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如部分“一把手”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理念偏差,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下级监督难,各地监督力量分布不均、监督信息来源受限等。因此,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各监督主体则要准确运用“四种形态”、督促权力公开、壮大横向监督力量,以形成监督合力,进而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把手” 监督 全面从严治党 民主集中制 政治生态
下载PDF
强制合并仲裁权的理论追问与制度完善 被引量:5
5
作者 牛颖秀 《北京仲裁》 2018年第2期45-62,共18页
强制合并仲裁权违反了仲裁的意思自治原则和保密性,但却是查明案件事实、避免矛盾裁决、高效解决纠纷所必需的权力,符合真实、时间和成本三个维度的正义观。因仲裁与司法系统相互独立、仲裁庭具有专属性与非固定性,强制合并仲裁权应定... 强制合并仲裁权违反了仲裁的意思自治原则和保密性,但却是查明案件事实、避免矛盾裁决、高效解决纠纷所必需的权力,符合真实、时间和成本三个维度的正义观。因仲裁与司法系统相互独立、仲裁庭具有专属性与非固定性,强制合并仲裁权应定位为仲裁机构的案件管理权,由仲裁机构行使最为恰当。为了防止强制合并仲裁权被滥用,保障当事人必要的平等权利,应当对其施加合理限制:仅适用于必须合一确定的关联案件、当事人享有基于商业秘密的异议权、重新组建合并仲裁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合并仲裁权 正当性 主体 合理限制
下载PDF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之“法定机关”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牛颖秀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94-97,共4页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的确定对于司法实践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关于《民事诉讼法》第55条所规定的"法律规定的机关"具体包括哪些机关没有明确的标准。依据传统的环境公共信托的理论,检察机关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关...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的确定对于司法实践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关于《民事诉讼法》第55条所规定的"法律规定的机关"具体包括哪些机关没有明确的标准。依据传统的环境公共信托的理论,检察机关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关是法律工作者认为比较适宜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国家机关,这也符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和已有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我国立法应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关具有优先地位,可以率先单独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此外,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能,督促和支持其他主体的起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原告 主体资格 法定机关
下载PDF
部分请求诉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牛颖秀 《研究生法学》 2016年第1期96-107,共12页
典型的部分请求诉讼已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反复出现,但我国大陆地区的法律规定和相关案例对该问题却没有确立统一的处理标准。部分请求诉讼问题的实质是"后诉提出的可否性"问题和"后诉审理是否受前诉裁判拘束"的问... 典型的部分请求诉讼已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反复出现,但我国大陆地区的法律规定和相关案例对该问题却没有确立统一的处理标准。部分请求诉讼问题的实质是"后诉提出的可否性"问题和"后诉审理是否受前诉裁判拘束"的问题。从部分请求诉讼产生的原因出发,结合两大法系理论界与实务界对该问题的探讨,部分请求之后诉的提出应满足四个条件:具备正当理由、原告在前诉中已明示为部分请求且获得胜诉、前诉充分保障了被告的抗辩权利。而且,根据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规定和"争点效"理论,部分请求的前诉应对后诉形成一定的拘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请求 折衷说 拘束
下载PDF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
8
作者 牛颖秀 《党课参考》 2023年第3期10-25,共16页
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认识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目的党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政治自觉和必由之路,准确把握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要求和实践要求,抓紧抓实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认识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目的党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政治自觉和必由之路,准确把握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要求和实践要求,抓紧抓实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反腐败工作 党风廉政建设 政治自觉 坚强保障 新征程 学习贯彻 中央纪委
原文传递
第十课 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
9
作者 牛颖秀 《党课参考》 2023年第9期107-118,共12页
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中共中... 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作风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 纪律建设 战略方针 管党治党 政治责任 反腐败斗争
原文传递
仅就裁判理由可以上诉吗?——以上诉受理机制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牛颖秀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170,196,共10页
一审胜诉方因不服裁判理由提起的民事上诉,权利上诉制认为应当受理并实质审理,许可上诉制认为缺乏上诉利益应裁定驳回。两种上诉受理机制的理论基础差异,在于上诉法院的功能定位是全面监督一审裁判抑或救济当事人的实体权利、裁判理由... 一审胜诉方因不服裁判理由提起的民事上诉,权利上诉制认为应当受理并实质审理,许可上诉制认为缺乏上诉利益应裁定驳回。两种上诉受理机制的理论基础差异,在于上诉法院的功能定位是全面监督一审裁判抑或救济当事人的实体权利、裁判理由的效力范围会扩张到后诉抑或仅限于本案。不同的上诉受理机制对应着不同的上诉审理制度。我国民事上诉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制度与大陆法系更为接近,因此应采取许可上诉制,并采形式不服说作为上诉利益的判断标准,仅就裁判理由上诉的应裁定驳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判理由 权利上诉 许可上诉 上诉利益
原文传递
民事公益诉讼立法解读
11
作者 陈锦红 牛颖秀 《岳麓法学评论》 2013年第1期218-226,共9页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正式确立了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是具体概念的用语十分模糊。结合司法实践中已有案例体现的法理,将'公益诉讼'界定为救济关系不特定人或者多数人利益的诉讼,'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正式确立了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是具体概念的用语十分模糊。结合司法实践中已有案例体现的法理,将'公益诉讼'界定为救济关系不特定人或者多数人利益的诉讼,'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界定为人民检察院和民间组织,而不应包括行政主管机关,并且应该赋予公民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人民检察院 民间组织 公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