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概念场理论及其正确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牟净 傅亚庶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0-144,共5页
语义场理论与概念场理论是目前汉语学界语义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其中,概念场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汉语词义分析方法,可以弥补语义场理论无法进行词义/词汇微观描写与解释及研究对象受到时间、地域、"场"限制等缺陷,但目前学界... 语义场理论与概念场理论是目前汉语学界语义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其中,概念场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汉语词义分析方法,可以弥补语义场理论无法进行词义/词汇微观描写与解释及研究对象受到时间、地域、"场"限制等缺陷,但目前学界对该理论的实践存在着混淆概念场理论与语义场理论,对概念场理论实践不充分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近年来概念场理论本身没有获得检验与发展,也使得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方法一直没有得到更新与提高。实际上,概念场理论有着不可改变的"以概念为思维方向起点""强调词义/词汇微观分布描写与解释""分析方法为概念要素分析法"的区别属性,也有着实践该理论时需要注意的应用前提与实践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场理论 语义场理论 应用问题 正确实践
下载PDF
先秦植物词汇的词义演变状况与认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牟净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7,共8页
先秦植物词汇属于汉语词汇的最初内容,记录了人们语言与认知的早期关系。在28部先秦经典传世文献中有植物义位的词汇共720个,其中124个词汇参与了词义引申活动。植物词汇在先秦时期的词义引申以植物范畴向其他语义范畴引申为主,具有不... 先秦植物词汇属于汉语词汇的最初内容,记录了人们语言与认知的早期关系。在28部先秦经典传世文献中有植物义位的词汇共720个,其中124个词汇参与了词义引申活动。植物词汇在先秦时期的词义引申以植物范畴向其他语义范畴引申为主,具有不平衡性,发生机制主要是隐喻和转喻。在词义的隐喻和转喻变化中,以物理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主要受本体影响,以心理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主要受喻底影响;同时,与隐喻相比转喻的作用更基础,转喻的发生共涉及7个认知框架并表现出部分比整体显著和质料比物体显著的认知特征;另外,语言内部的经济性原则以及语言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推动并影响着先秦植物词汇词义隐喻转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植物词汇 词义演变 认知
下载PDF
浅谈语义场理论与概念场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3
作者 牟净 傅亚庶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7-151,共5页
随着国内结构主义语义学的发展,蒋绍愚先生继语义场理论之后又提出了"概念场理论"用以进行汉语的语义研究。语义场理论与概念场理论在汉语语义研究的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作用,但是在国内学者的实践中出现了较多混淆两者的现象,... 随着国内结构主义语义学的发展,蒋绍愚先生继语义场理论之后又提出了"概念场理论"用以进行汉语的语义研究。语义场理论与概念场理论在汉语语义研究的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作用,但是在国内学者的实践中出现了较多混淆两者的现象,因此从研究范围、逻辑思想、理论属性、应用前提、实践局限性五个方面对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探讨对于区分两者以促进两者和汉语语义学的进步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场理论 概念场理论 联系 区别
下载PDF
草木之思与西方哲学植物的兴起 被引量:1
4
作者 牟净 《外国问题研究》 2020年第4期79-83,117,118,共7页
面对现代性问题,迈克尔·马尔德提出将哲学植物作为西方哲学进一步发展的新路径。哲学植物以从植物本身汲取方法为思维框架,与植物哲学有着本质区别。本文首先介绍了哲学植物的兴起背景及相关概念,然后研究了哲学植物与植物哲学的不... 面对现代性问题,迈克尔·马尔德提出将哲学植物作为西方哲学进一步发展的新路径。哲学植物以从植物本身汲取方法为思维框架,与植物哲学有着本质区别。本文首先介绍了哲学植物的兴起背景及相关概念,然后研究了哲学植物与植物哲学的不同,并梳理了西方哲学的植物面貌,最后进行了中西哲学植物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哲学对于植物有其独特观照,但植物背景性的存在与西方哲学是所差不大的,且缺少对哲学植物的洞见与发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植物 哲学植物 中国哲学
下载PDF
在全面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推动语言文字研究的再发展——评《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
5
作者 牟净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I0011-I0011,共1页
语言是人之为人,人区分于动物界的重要属性。我国有着悠久而辉煌的语言文字研究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论语》《荀子》中就有了关于语言产生与本质的讨论。汉代时更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词典、字典。语言文字及其研究发展到今天,我们已... 语言是人之为人,人区分于动物界的重要属性。我国有着悠久而辉煌的语言文字研究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论语》《荀子》中就有了关于语言产生与本质的讨论。汉代时更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词典、字典。语言文字及其研究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语言文字并非只作为工具为人使用,人们在使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也受到它的影响。在现今时代背景下,语言文字研究还关乎国家安全与民族文化自信,因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面对时间、空间范围宏大的语言文字,研究者往往针对某一点展开研究,但语言文字的各方面均紧密相连,这样使得一些研究难免挂一漏万。面对这种状况,《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可以作为读者们开展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书籍 语言文字研究 春秋战国时期 《荀子》 人之为人 重要属性 现今时代 民族文化自信
下载PDF
释“苛”
6
作者 牟净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103-103,共1页
"苛"为先秦传世文献记事文章的常见之词,然春秋中期前不见"苛"之使用,春秋中期至战国末"苛"却以形容词、动词、名词的形式频繁出现于文献当中,并主要用以形容政策和人,体现了此一时期时人对政策、社会的... "苛"为先秦传世文献记事文章的常见之词,然春秋中期前不见"苛"之使用,春秋中期至战国末"苛"却以形容词、动词、名词的形式频繁出现于文献当中,并主要用以形容政策和人,体现了此一时期时人对政策、社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传世文献 社会发展
下载PDF
先秦汉语泛称草类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牟净 傅亚庶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9年第1期91-95,共5页
先秦汉语中,泛称草类词与特称某一类或某一种草类词相对,同时在指称上也与"木""禾""菜"相对,为草类植物总名。本文以殷商到战国末的先秦传世文献为对象,总结出此时的泛称草类词主要有"草""... 先秦汉语中,泛称草类词与特称某一类或某一种草类词相对,同时在指称上也与"木""禾""菜"相对,为草类植物总名。本文以殷商到战国末的先秦传世文献为对象,总结出此时的泛称草类词主要有"草""莽""卉""芥"四个。对殷商到春秋中期以及春秋中期到战国末两个时间段内,"草""莽""卉""芥"的词义演变面貌及其作为语素构成双音节非专有名词的情况进行搜集与共时、历时的描写,展现泛称草类词在先秦汉语传世文献中的全貌。总结出"草""莽""卉""芥"的单向词义引申模式,相对客观地体现了"先秦汉语植物词系统"是汉语语义系统发展初期词义衍生的母体之一,具有基础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汉语 传世文献 泛称草类词
原文传递
基于显赫范畴的先秦草类词汇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牟净 《华夏文化论坛》 2021年第2期219-227,共9页
本文从显赫范畴角度开展先秦草类词汇研究。首先以28部先秦经典传世文献为语料,发现了先秦草类泛称词主要有"草""莽""卉""芥"4个,并分析了其共时、历时词义面貌。然后利用语言库藏类型学的显... 本文从显赫范畴角度开展先秦草类词汇研究。首先以28部先秦经典传世文献为语料,发现了先秦草类泛称词主要有"草""莽""卉""芥"4个,并分析了其共时、历时词义面貌。然后利用语言库藏类型学的显赫范畴思想,提出了特定语义范畴内显赫词的判定依据,并以此确立了"草"的显赫词地位。最后研究了显赫词"草"对其他词汇发展轨迹的影响及其原因,形成了以显赫词进行词汇共时面貌、历时演变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草类泛称词 显赫范畴 显赫词
原文传递
论先秦文学中的植物书写
9
作者 牟净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113,共8页
中国文学饱含植物,其植物书写的传统大量存在于先秦文学中。先秦文学对植物书写的具体表现分别是:睹物兴情,人们见到植物而引发情感;植物类比,人们借用植物来形容形象、言说情志、表达心意;植物功用,人们将植物应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中国文学饱含植物,其植物书写的传统大量存在于先秦文学中。先秦文学对植物书写的具体表现分别是:睹物兴情,人们见到植物而引发情感;植物类比,人们借用植物来形容形象、言说情志、表达心意;植物功用,人们将植物应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这些表现映射出当时人们除了植物崇拜与信仰之外,主要存在着“植物与我合而为一”以及“植物为我所用”的思想。先秦植物书写在促进后世文学具有植物书写传统的同时,也使中国后来的植物文化既有与西方植物文化共性的内容,又有它独特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学 植物 植物书写 植物文化
原文传递
先秦经典传世文献菜类词汇整理与研究
10
作者 牟净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0年第2期53-60,共8页
本文以28部先秦经典传世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菜类词汇进行整理、考释,同时考察各文献对菜类词汇的记录情况,以从菜类词汇角度分析各文献在内容侧重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总结分析先秦人的食菜习惯。
关键词 先秦经典 传世文献 菜类词汇 食菜习惯
原文传递
训诂学中声训法可行的理据探讨
11
作者 牟净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9期149-150,共2页
作为传统训诂学三大方法之一的声训法从古至今一直被广泛使用,但对于其可行性的理据探讨不仅行之甚微且诸家各执己词。据此情况,本人尝试从汉语词汇的构成特点入手,认为汉语词汇中由"形声字造字法"产生的词及由"类形声... 作为传统训诂学三大方法之一的声训法从古至今一直被广泛使用,但对于其可行性的理据探讨不仅行之甚微且诸家各执己词。据此情况,本人尝试从汉语词汇的构成特点入手,认为汉语词汇中由"形声字造字法"产生的词及由"类形声字造词法"产生的词共同构成了声训法得以施行的物质基础,而这些词汇中单音节词的音符与多音节词的表音成分具有的表意作用成为了声训法产生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训法 右文说 形声字造字法 类形声字造词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