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臂皮瓣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吉 姜树学 +6 位作者 何尚仁 牟永和 刘元健 杨果凡 陈宝驹 高玉智 刘晓燕 《解剖学报》 CAS 1982年第3期237-242,337,共7页
本文研究了35例前臂血管的皮动脉及其在皮和皮下组织内的吻合情况。1.桡动脉干平均长215.3毫米,分为掩盖部和显露部,分别长为111.7毫米和101.4毫米,桡动脉上、下两端及中部的口径各为2.7、2.4和2.3毫米。2.桡动脉显露部皮支数(9.6支)多... 本文研究了35例前臂血管的皮动脉及其在皮和皮下组织内的吻合情况。1.桡动脉干平均长215.3毫米,分为掩盖部和显露部,分别长为111.7毫米和101.4毫米,桡动脉上、下两端及中部的口径各为2.7、2.4和2.3毫米。2.桡动脉显露部皮支数(9.6支)多于掩盖部(4.2支),而掩、显两部的肌支数几乎相等。桡动脉皮、肌支的口径多为0.3~0.5毫米。3.桡、尺动脉皮支之间及桡、尺动脉皮支与骨间背侧动脉皮支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在整个前臂皮及皮下吻合成网。根据形态学资料切取皮瓣的范围可以扩大到整个前臂皮肤。4.桡静脉和头静脉的口径(中部)分别为1.3和2.8毫米。皮瓣移植时,这两个静脉最好都进行吻合,以增加静脉血的还流量。5.讨论了桡动脉的解剖特点和皮瓣切取范围,并归纳了供应各种皮瓣和肌皮瓣的血管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支 肌支 前臂 尺动脉 骨间背侧动脉 前臂皮瓣 桡动脉 血管
下载PDF
侧胸皮瓣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姜树学 李吉 +2 位作者 何尚仁 牟永和 刘元健 《解剖学报》 CAS 1982年第4期353-357,449,共6页
对33侧(成人30,儿童3)侧胸皮瓣的血管来源、分型、口径、体表投影及各皮动脉在皮瓣内吻合情况等进行了调查,主要结果为:1.依皮瓣内皮动脉的支数分为四型,一支型占51.51%±8.70,二支型占27.27%±7.75,三支型占15.15%±6.24,... 对33侧(成人30,儿童3)侧胸皮瓣的血管来源、分型、口径、体表投影及各皮动脉在皮瓣内吻合情况等进行了调查,主要结果为:1.依皮瓣内皮动脉的支数分为四型,一支型占51.51%±8.70,二支型占27.27%±7.75,三支型占15.15%±6.24,四支型占6.06%±4.15。2.侧胸部大皮动脉可来源于肱动脉、胸外侧动脉、腋动脉、胸背动脉、肩胛下动脉或胸肩峰动脉,起端口径在1.23~1.75毫米之间。胸腹壁静脉为皮瓣区的主要皮静脉,注入胸外侧静脉,末端口径为3.35±0.42毫米。3.侧胸皮瓣内,各皮动脉间有丰富的吻合。在动脉造影的X线照片中,可见皮动脉分支间吻合成血管网,遍布整个皮瓣。4.讨论了侧胸皮瓣的血管及侧胸皮瓣的应用,提出了切口部位及寻找皮动脉的标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胸皮瓣 腋下皮瓣 皮动脉 胸背动脉 血管
下载PDF
辽宁人磨牙磨耗的年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姜树学 刘元健 +1 位作者 牟永和 李吉 《解剖学报》 CAS 1984年第4期364-367,共4页
对辽宁人208例成年男性磨牙磨耗的年龄变化进行了研究。年龄范围为15~61岁。第一磨牙658个(上颌344个、下颌314个);第二磨牙601个(上颌310个、下颌291个)。1.磨牙的磨耗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2.由于第一、二磨牙萌出时间不同,第二磨... 对辽宁人208例成年男性磨牙磨耗的年龄变化进行了研究。年龄范围为15~61岁。第一磨牙658个(上颌344个、下颌314个);第二磨牙601个(上颌310个、下颌291个)。1.磨牙的磨耗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2.由于第一、二磨牙萌出时间不同,第二磨牙比同一颌骨上第一磨牙的磨耗级为小,两者的年龄比为6:7;3.左、右和上、下磨牙的磨耗级有63±1.9%是相同的。余者有些差别,但无规律。4.提出由磨耗级计算估计年龄的回归方程:Y=12.4x—4.9±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磨耗 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 年龄变化 辽宁
下载PDF
死刑裁量应介入非理性因素的考量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微 牟永和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死刑"无论从立法层面还是司法层面都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其中最热门的当属死刑的存废问题,而对死刑适用的事实或法律依据的具体考量相比甚少。最高人民法院将死刑复核权依法收归之后,死刑裁量的尺度和机制等问题在兑现和落实... "死刑"无论从立法层面还是司法层面都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其中最热门的当属死刑的存废问题,而对死刑适用的事实或法律依据的具体考量相比甚少。最高人民法院将死刑复核权依法收归之后,死刑裁量的尺度和机制等问题在兑现和落实"和谐社会"与"宽严相济"等社会政策背景之下又一次成为社会问题的聚集点,突出表现在受害人的过错与死刑的关系、民意对死刑的影响等问题上。我国刑法理论对犯罪主观方面的研究局限在人的心理认识和意识层面,鲜见情感和情绪要素的考察。实际上,情感因素是许多恶性案件的祸首,民意对死刑案件的干预也受情绪所左右。本文拟借鉴哲学和心理学理论对非理性因素生成的心理机制及其在死刑裁量中的法律意义进行尝试性探索,以期重构非理性因素在刑罚裁量中合理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因素 激情犯罪 死刑裁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