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唑类抗真菌药物的筛选及抗菌机制研究
1
作者 索菲亚珊 牟睿瑶 +4 位作者 单路瑶 蔡依依 李辰昊 张雨晴 苏昕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57-463,共7页
目的为了获得体外抑菌活性较好的抗真菌药物,筛选了14种唑类化学合成药物(A1~A7和B1~B7)的体外抗真菌活性。以白色念珠菌为代表试验菌株,初步探讨其抗真菌机制。方法通过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 目的为了获得体外抑菌活性较好的抗真菌药物,筛选了14种唑类化学合成药物(A1~A7和B1~B7)的体外抗真菌活性。以白色念珠菌为代表试验菌株,初步探讨其抗真菌机制。方法通过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琼脂平板计数法测定时间杀菌曲线;棋盘稀释法测定联合用药,评估化合物体外抑菌效果,筛选获得高效抗真菌化合物;以化合物B7为基础,通过液体菌丝诱导观察白色念珠菌菌体形态变化,通过XTT法测定生物被膜形成抑制,通过真菌细胞内氧化应激活性氧初级荧光测定,初步探究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本研究从14种唑类化合物中筛选获得具有良好体外抗真菌效果化合物B7,以白色念珠菌ATCC SC5314为代表,其MIC为0.0625μg·mL^(-1),MFC为0.25μg·mL^(-1),且其杀菌活性具有剂量依赖性的特点,与氟康唑联合具有累加作用。菌丝诱导实验表明B7对菌体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XTT实验表明,化合物B7对生物被膜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进行真菌细胞内氧化应激活性氧初级荧光测定,发现随浓度增加,化合物B7均能使白色念珠菌氧化应激活性氧升高且总高于咪康唑阳性对照组。结论化合物B7体外抗真菌效果良好,且能够抑制菌丝生长与生物被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致病机制 体外抗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