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州湾滨海湿地凋落物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狄丽燕 孔范龙 +2 位作者 王森 李悦 郗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483-8493,共11页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 EEMs),开展了胶州湾滨海湿地碱蓬、芦苇和互花米草的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的添加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具体表现为碱蓬>互花米草>芦苇>空...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 EEMs),开展了胶州湾滨海湿地碱蓬、芦苇和互花米草的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的添加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具体表现为碱蓬>互花米草>芦苇>空白对照;乘幂曲线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的变化趋势。光谱分析表明,分解过程中类蛋白荧光强度始终大于类腐殖酸荧光强度;利用荧光区域积分进行定量分析表明,不同处理下类蛋白质物质占比最高,类腐殖质物质次之;荧光参数表明,土壤有机碳的芳香化程度在培养期间先升高后降低。凋落物分解通过增加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活性,从而改变了土壤有机碳的结构和化学组分,且凋落物的植被特征决定了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程度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凋落物分解 矿化速率 累积矿化量 光谱特征
下载PDF
胶州湾滨海湿地枯落物分解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三维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孙小琳 孔范龙 +2 位作者 李悦 狄丽燕 郗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3-572,共10页
通过室内试验模拟胶州湾滨海湿地碱蓬、芦苇、互花米草枯落物的分解过程,测定土壤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变化,并利用三维荧光技术对可溶性有机碳(DOC)进行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 通过室内试验模拟胶州湾滨海湿地碱蓬、芦苇、互花米草枯落物的分解过程,测定土壤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变化,并利用三维荧光技术对可溶性有机碳(DOC)进行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最终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不同枯落物类型和添加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不同,表现为碱蓬>互花米草>芦苇,且原状混合>表面覆盖;光谱分析表明,分解过程各三维荧光光谱的荧光峰数量、荧光中心位置和荧光强度都存在一定差异,添加枯落物后土壤未发现类酪氨酸峰;芳香类蛋白物质占比最高,腐殖质类物质次之.枯落物分解是以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导、枯落物性质为本质要素、多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对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强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具有促进作用;该过程通过改变DOC的结构和化学组分,提高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能力,增强生物可降解性和可利用性,促进微生物内源DOC的产生,加快湿地土壤碳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枯落物 分解过程 土壤活性有机碳 三维荧光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