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瘿小卷蛾及其寄生蜂对落叶松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 被引量:12
1
作者 狄贵秋 李杰 +2 位作者 卢旭弘 孟昭军 严善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675-8683,共9页
为确定松瘿小卷蛾(Cydia zebeana)对寄主的定位习性,以及探讨对其的综合防治方法,通过Y型管嗅觉仪行为选择实验,分析松瘿小卷蛾及其两种寄生性天敌小卷蛾革腹茧蜂(Ascogaster olethreuti)和卷蛾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sp.)对寄主兴安落... 为确定松瘿小卷蛾(Cydia zebeana)对寄主的定位习性,以及探讨对其的综合防治方法,通过Y型管嗅觉仪行为选择实验,分析松瘿小卷蛾及其两种寄生性天敌小卷蛾革腹茧蜂(Ascogaster olethreuti)和卷蛾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sp.)对寄主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的9种不同浓度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对雌蛾产生引诱作用的挥发物为3 蒈烯、水芹烯,产生驱避作用的挥发物为月桂烯、罗勒烯、莰烯;(R) α 蒎烯表现为低浓度引诱高浓度驱避。对雄蛾产生引诱作用的挥发物为(S) β 蒎烯,产生驱避作用的挥发物为月桂烯、3 蒈烯、(S) α 蒎烯、莰烯。对小卷蛾革腹茧蜂有引诱作用的挥发物为(S) β 蒎烯、(S) α 蒎烯、叶醇,产生驱避作用的挥发物为罗勒烯、莰烯、水芹烯;对卷蛾长体茧蜂有引诱作用的挥发物为(S) β 蒎烯、(S) α 蒎烯、(R) α 蒎烯、叶醇,产生驱避作用的挥发物为罗勒烯、水芹烯。说明在利用推拉策略防控松瘿小卷蛾时,月桂烯、叶醇和(S) α 蒎烯可用于保护目标林,驱避害虫吸引天敌;水芹烯可以结合化学防治施用于饵木林,诱杀害虫而驱避寄生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瘿小卷蛾 寄生天敌 落叶松挥发物 行为反应
下载PDF
美国白蛾触角感器超微结构 被引量:10
2
作者 狄贵秋 马庆辉 +2 位作者 马维超 孟昭军 严善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5-99,104,共6页
为研究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触角感器与其嗅觉感受机制的关系,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其触角感器类型及其分布。结果显示:美国白蛾雌蛾触角为锯齿状,雄蛾触角为双栉齿状,也称羽毛状;在雌雄触角上共发现10种类型感器,即长毛形感器Ⅰ(ST... 为研究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触角感器与其嗅觉感受机制的关系,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其触角感器类型及其分布。结果显示:美国白蛾雌蛾触角为锯齿状,雄蛾触角为双栉齿状,也称羽毛状;在雌雄触角上共发现10种类型感器,即长毛形感器Ⅰ(ST-Ⅰ)、短毛形感器Ⅱ(ST-Ⅱ)、刺形感器(SCH)、锥形感器(SB)、栓锥形感器(SST)、具缘毛腔锥形感器Ⅰ(SCO-Ⅰ)、无缘毛腔锥形感器Ⅱ(SCO-Ⅱ)、鳞形感器(SSQ)、B hm氏鬃毛(BB),以及一种新型感器——舌形感器(SL)。毛形感器数量最多,且雄蛾多于雌蛾。雌雄蛾同类感器中除SCO-I雌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感器类型长度雌雄均差异显著,其中,雌蛾SST及SCO-Ⅱ长度均显著大于雄蛾,ST-Ⅰ、ST-Ⅱ、SCH、SB及SSQ长度均为雄蛾显著大于雌蛾。SL仅分布于雄蛾羽状分支腹面,SSQ位于雌雄触角纵轴及分支背面,BB位于雌雄触角柄节两侧,其余感器均分布于雌雄触角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触角 扫描电镜 感受器
下载PDF
植物生殖发育分子机理简述 被引量:4
3
作者 尹伟平 刘闯 +3 位作者 潘美昕 狄贵秋 申哲 刘雪梅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78-82,共5页
植物的生活周期包括两部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其中植物生殖发育又包括三个阶段:花的发育,配子体的形成与发育,传粉受精与合子的形成。从在环境中生存的角度和整体植物学发育的进程来看,种子的发育也属于植物的生殖发育。植物发育的... 植物的生活周期包括两部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其中植物生殖发育又包括三个阶段:花的发育,配子体的形成与发育,传粉受精与合子的形成。从在环境中生存的角度和整体植物学发育的进程来看,种子的发育也属于植物的生殖发育。植物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基因调控网络和分子调控机理,从生殖发育各个阶段的角度出发综述了相关基因的调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生殖发育 花发育 基因调控
下载PDF
镉、锌复合胁迫对银中杨化学防御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月月 董效文 +5 位作者 姜礅 狄贵秋 王沫 刘晓霞 孟昭军 严善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究镉(Cd)、锌(Zn)复合胁迫对银中杨化学防御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将3种含量的Cd(0.5、1.5、2.5 mg/kg)和Zn(300、500、700 mg/kg),采用正交实验设计(3×3)分别复合施加到1年生银中杨生长的土壤中,在胁迫30、40和50 d后... 【目的】探究镉(Cd)、锌(Zn)复合胁迫对银中杨化学防御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将3种含量的Cd(0.5、1.5、2.5 mg/kg)和Zn(300、500、700 mg/kg),采用正交实验设计(3×3)分别复合施加到1年生银中杨生长的土壤中,在胁迫30、40和50 d后,分析各组银中杨叶片中的防御蛋白活性以及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结果】在Cd、Zn复合胁迫下,银中杨叶片中防御蛋白活性以及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均随Cd和Z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高含量Cd、Zn复合胁迫下的防御蛋白的活性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均显著低于中低含量复合胁迫(P <0.05)。其中,在Cd、Zn中高含量复合胁迫下,30、40和50 d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胰蛋白酶抑制剂(TI)、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活性、黄酮和木质素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在Cd、Zn低含量复合胁迫下,30、40 d后的黄酮含量以及50 d后的PAL活性,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Cd和Zn复合胁迫会抑制银中杨叶片内的化学防御水平,且抑制效果呈一定的浓度和时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重金属胁迫 银中杨 化学防御
下载PDF
Cd胁迫对舞毒蛾幼虫食物利用的影响及其Cd的外泌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姜礅 狄贵秋 严善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69-1974,共6页
为探明植食性昆虫对受重金属胁迫的寄主植物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本研究用Cd胁迫下银中杨的叶片饲养舞毒蛾幼虫,分析舞毒蛾幼虫对食物的利用情况以及其对Cd的排毒代谢机制.结果表明:取食Cd胁迫下银中杨的叶片后,舞毒蛾3~6龄幼虫体内的Cd... 为探明植食性昆虫对受重金属胁迫的寄主植物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本研究用Cd胁迫下银中杨的叶片饲养舞毒蛾幼虫,分析舞毒蛾幼虫对食物的利用情况以及其对Cd的排毒代谢机制.结果表明:取食Cd胁迫下银中杨的叶片后,舞毒蛾3~6龄幼虫体内的Cd浓度和Cd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但随着幼虫龄期增长,其体内Cd浓度显著降低,而Cd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舞毒蛾幼虫粪便和虫蜕中的Cd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舞毒蛾3~5龄幼虫的食物消耗率显著高于对照,而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3~4龄幼虫的食物利用率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在5龄时显著低于对照.说明在Cd胁迫下,舞毒蛾幼虫能通过有效的排毒代谢途径将体内富集的部分Cd排出体外,且高龄幼虫的排毒代谢能力强于低龄幼虫;舞毒蛾幼虫体质量的增加会对体内的Cd浓度形成一种稀释效应;舞毒蛾幼虫能通过调整食物消耗率和转化率之间的比例,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食物利用率,但超过一定限度后仍会造成食物利用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胁迫 银中杨 舞毒蛾 食物利用 排毒代谢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