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独行业 周正明 +1 位作者 殷小军 徐耀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75-2276,共2页
目的探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87例,其中转子间骨折80例,转子下骨折6例;转子间合并转子下骨折1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 min,平均... 目的探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87例,其中转子间骨折80例,转子下骨折6例;转子间合并转子下骨折1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 min,平均失血量为150 ml。2例术中发生主钉远端股骨干一侧皮质劈裂。随访8~60个月,2例死于非手术相关性疾病,1例因合并疾病长时间卧床,1例术后股骨干骨折。其余83例中73例患肢基本恢复到伤前功能,9例因合并疾病患肢功能较伤前减退,1例术后6个月发生脑梗死。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 w。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总优良率90.4%。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疗效满意,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抗旋刀片
下载PDF
锁骨骨折伴锁骨下动脉破裂抢救成功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独行业 方剑锋 周正明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702-1702,共1页
锁骨骨折合并锁骨下动脉破裂临床罕见,锁骨下动脉直径大,压力高,破裂后常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及时重建血流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2012年10月我院成功抢救1例锁骨骨折合并锁骨下动脉破裂患者,现将... 锁骨骨折合并锁骨下动脉破裂临床罕见,锁骨下动脉直径大,压力高,破裂后常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及时重建血流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2012年10月我院成功抢救1例锁骨骨折合并锁骨下动脉破裂患者,现将诊治过程及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动脉破裂 X线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海生 徐耀增 +2 位作者 耿德春 独行业 杨月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5-316,共2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在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采用LCP治疗肱骨骨折26例(其中肱骨骨不连5例)。术后3、6、9及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疗效评定采用Neer评分系统。结果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4.3个月。20例患者得到随访,...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在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采用LCP治疗肱骨骨折26例(其中肱骨骨不连5例)。术后3、6、9及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疗效评定采用Neer评分系统。结果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4.3个月。20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率76.9%,5例骨不连患者均获得随访。肩关节前屈120°~180°(平均162°),后伸18°~40°(平均36°),外展70°~110°(平均95°);肘关节前屈118°~130°(平均123°)。Neer评分结果为优13例,良5例,中2例。随访患者优良率90%,患者主观满意度90%。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对骨膜损伤小,可获得坚强固定,患者术后活动早,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中上段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骨不连
下载PDF
颈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对颈椎曲度和椎间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月舟 徐耀增 +1 位作者 独行业 耿德春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PCB)对颈椎曲度和椎间高度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术后,选用适当型号的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置入,无需透视帮助即可拧入螺钉和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0例,颈椎外伤伴有急... 目的探讨颈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PCB)对颈椎曲度和椎间高度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术后,选用适当型号的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置入,无需透视帮助即可拧入螺钉和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0例,颈椎外伤伴有急性椎间盘突出症18例,外伤性颈椎不稳10例,43例患者接受单节段固定,22例患者为双节段固定,3例患者为三节段固定。本组随访4-36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椎间隙高度平均增加了32.5%,经过术前和术后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颈椎的前弯角度较术前变化率为125.9%,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显著差异性(P<0.01);未见颈椎间不融合病例。结论PCB系统在临床应用中不仅有助于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并且有助于长期维持,提高了椎间融合率和颈椎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高度 颈椎曲度 颈椎融合术
下载PDF
经皮加压钢板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4
5
作者 惠宇坚 独行业 +1 位作者 芮敏 顾家烨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与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应用PCCP内固定治疗,B组患者应用空心加...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与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应用PCCP内固定治疗,B组患者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部分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部分负重时间明显短于B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CP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术后部分负重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的优点,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经皮加压钢板(PCCP) 空心加压螺钉
下载PDF
LC-Ⅱ螺钉固定DayⅠ型骨盆新月形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6
作者 独行业 顾家烨 +3 位作者 姜雪峰 殷小军 惠宇坚 阚鹏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37-41,共5页
目的 探讨2根LC-Ⅱ螺钉与2块钢板在DayI型骨盆新月状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一位志愿者的骨盆CT数据,通过数字医学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模型;根据骨盆新月形骨折的Day分型,规划出DayⅠ型骨折。分别建立生理状态模型(intact),LC-Ⅱ螺... 目的 探讨2根LC-Ⅱ螺钉与2块钢板在DayI型骨盆新月状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一位志愿者的骨盆CT数据,通过数字医学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模型;根据骨盆新月形骨折的Day分型,规划出DayⅠ型骨折。分别建立生理状态模型(intact),LC-Ⅱ螺钉固定模型(DayⅠ-螺钉)和骶髂关节钢板固定模型(DayⅠ-钢板)。对3组模型施加同样的载荷和约束,比较3种模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在各种荷载形式下,intact、DayⅠ-螺钉、DayⅠ-钢板模型的变形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前屈载荷作用下,intact、DayⅠ-螺钉、DayⅠ-钢板模型的最大变形量为0.57 mm, 0.76 mm, 0.68 mm。与DayⅠ-螺钉试验模型比较,DayⅠ-钢板试验模型在各种载荷方式下,其应力值均有显著增加,在垂直载荷方式下,其应力值上升320%,前屈134%,后伸211%,左侧弯339%,右侧弯208%,左旋转321%,右旋转284%。结论 2根LC-Ⅱ螺钉和2块钢板都可以维持DayⅠ型骨盆骨折的稳定,但由于钢板受压过大,易发生疲劳破坏及螺钉松脱等问题,因此,如果能闭合复位成功,则宜采用2根LC-Ⅱ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新月形骨折 骶髂关节 LC-Ⅱ螺钉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置入后与颈椎生物力学环境的匹配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月舟 徐耀增 +2 位作者 独行业 耿德春 杨惠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83-1587,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颈椎一体化前路钢板融合器比现行钢板和融合器具有更多理论上的优势。但是目前有关其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国内尚无文献报道。目的:观察与评价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置入后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采集6具成人... 背景:研究表明,颈椎一体化前路钢板融合器比现行钢板和融合器具有更多理论上的优势。但是目前有关其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国内尚无文献报道。目的:观察与评价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置入后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采集6具成人尸体颈椎标本,分为5组进行测试,即正常组、椎间盘摘除组、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固定组、CBK融合器固定组及CBK融合器+Secuplate钢板联合固定组,以C5~6椎间隙为观察对象,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与结论:颈椎间盘摘除后,颈椎在各个方向运动加大,刚度及强度等生物力学数值减小,脊柱失稳。与椎间盘摘除组相比,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固定后其强度增加24%,椎体应变减小31%,刚度增加14.3%,位移减小15%(P<0.05),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对颈椎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说明它能较好地与颈椎的力学环境相匹配。CBK融合器固定后抗后伸及旋转作用相对较小,同椎间盘摘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BK融合器+Secuplate钢板联合固定组载荷强度和应变过大,与椎间盘摘除组相比其强度增加27%,椎体应变减小38%,刚度增加17%,位移减小17%(P<0.05),颈椎刚度增大且邻近椎节的运动有增大趋势,将引起力学性能的改变。提示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结合了颈椎前路钢板和融合器生物力学方面的优点,能较好地与颈椎的力学环境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生物力学 内固定器 融合 钢板
下载PDF
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杨月舟 徐耀增 +1 位作者 钱忠来 独行业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的优越性。方法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术后,选用适当型号的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置入,无需透视帮助即可拧入螺钉和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6例,颈椎外伤伴有急性椎间盘突出症30例,颈椎骨折...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的优越性。方法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术后,选用适当型号的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置入,无需透视帮助即可拧入螺钉和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6例,颈椎外伤伴有急性椎间盘突出症30例,颈椎骨折脱位(无关节交锁)失稳12例,本组随访4~36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颈椎间融合率为93.4%,椎间隙高度平均增高31.3%;脊髓型颈椎病术前JOA评分7-12分,平均为9.7分,术后评分为12~17分,15.9分,术后改善率为84.9%。外伤后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骨折脱位失稳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为(按Frankle分级):2例A级恢复至B级、1例A级恢复至C级、7例B级恢复至C级、2例B级恢复至D级、16例C级恢复至D级、2例C级恢复至E级、10例D级恢复E级,有2例A级手术前后未有恢复。49例患者接受单节段固定,16例患者为双节段固定,3例患者为三节段固定。结论在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骨折脱位失稳的治疗中PCB系统显示了在生物力学和临床上的优点,PCB为颈椎前路内固定术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间盘突出 创伤 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阚鹏 独行业 +2 位作者 惠宇坚 殷小军 顾家烨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4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真骨盆缘完整的高位前柱骨折的形态学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8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患者资料,9例单纯型骨折患者,7例仅采用髂腹... 目的探讨真骨盆缘完整的高位前柱骨折的形态学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8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患者资料,9例单纯型骨折患者,7例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第1窗进行手术,2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第1窗和第3窗手术,均采用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的方式进行固定;3例合并后壁骨折型患者,2例采用了髂腹股沟入路第1窗联合K-L入路,1例采用了扩展的髂股入路。结果12例术后随访6~45个月,平均28.4个月。手术时间100~200 min,平均134 min;术中出血量300~1000 mL,平均612 mL;6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牵拉伤,随访时均恢复;术后按Matta影像学评定标准,优10例,良2例,优良率100%;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2个月;1例出现异位骨化,Brooker分级I级;末次随访按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良1例,总体优良率100%。结论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高位前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髋臼骨折,骨折主要累及髋臼顶,可伴有后壁骨折和髋臼顶的压缩,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合适的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骨盆缘 髋臼 骨折 分类法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翻修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独行业 周正明 +2 位作者 殷小军 顾家烨 徐耀增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 评价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术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初始内固定失效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 目的 评价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术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初始内固定失效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27 ~ 76岁,平均54岁.Ⅰ期失效的内固定包括动力髋螺钉(DHS)7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8例,Gamma钉2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2例,国产重建钉2例.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50 min(100~240 min),出血量平均800 ml(400 ~2 000 ml),术中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 66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3~8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36 ~ 48分[(42.1±3.2)分],末次随访为62 ~ 94分[(87.2±3.8)分](P<0.05).X线片测量颈干角平均130°时(110°~ 142°),未发现髋关节退行性改变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表现.结论 对于活动能力强、股骨近端残留骨量多、髋关节无严重损害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PFNA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 不愈合 股骨近端髓内钉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殷小军 周正明 +2 位作者 顾家烨 黄国伟 独行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09-811,共3页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相关因素. 方法 按标准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157例,收集相关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体质量指数(BMI)、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分型...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相关因素. 方法 按标准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157例,收集相关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体质量指数(BMI)、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分型、小转子是否复位、内固定方式、术后负重时间等,根据术后有、无发生髋内翻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7个月.共22例发生髋内翻,发生率为14.0%.髋内翻的发生与骨密度(≤-2.5 SD)、骨折分型(Evans Ⅱ、Ⅲ型)及术后负重时间(≤2个月)呈显著相关;与性别(女性)、年龄(> 60岁)、BMI(>25)、受伤至手术时间(>4 d)、小转子是否复位以及内固定方式无明显相关. 结论 骨质疏松、骨折不稳定以及术后过早负重是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髋内翻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髋内翻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35
12
作者 徐耀增 独行业 +4 位作者 耿德春 李荣群 黄立新 施卫东 包肇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初期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7年6月,采用PFNA治疗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7例,女21例;年龄35—9... 目的探讨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初期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7年6月,采用PFNA治疗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7例,女21例;年龄35—93岁,平均65.4岁。按AO分类标准:31-A1型10例,31-A2型21例,31-A3型7例。所有患者均经骨科下肢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结果本组3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0min(35—105min),平均出血量100ml(30—300m1),1例术中发生主钉远端股骨干外侧皮质劈裂。随访4—19个月,平均13个月,1例因并发症长时间卧床,32例患肢基本恢复到伤前功能,5例患肢功能较伤前减退。1例术后6个月发生脑梗死,经治疗后搀扶下可以在室内活动。所有患者均获得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9.5周。2例术后围术期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等并发症,其余患者均无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髋内翻等并发症。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13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87%。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下床早、并发症少、内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转子间骨折,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股骨近端髓内钉
原文传递
经皮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顾家烨 周正明 +1 位作者 殷小军 独行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0-733,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0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CCP组6...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0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CCP组60例,男24例,女36例;平均年龄为(75.5±9.2)岁;骨折AO分型:A1型21例,A2型39例。PFNA组47例,男15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75.8±9.8)岁;骨折AO分型:A1型18例,A2型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PCC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均略多于PFNA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PCCP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44.0±30.1)mL]显著多于PFNA组患者[(95.8±28.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16.7±10.2)g/L]与PFNA组患者[(17.8±12.1)g/L]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1例患者术中出现股骨远端外侧皮质劈裂。107例患者术后获14~28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12.9±1.0)、(13.2±1.3)周]及末次随访时Parker—Palmer评分[(6.7±2.1)、(6.8±1.8)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股骨头颈螺钉倒钉、退钉现象(6例)显著高于PCCP组患者(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CP和PFNA均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式,与PFNA比较,PCCP骨折断端加压作用更强,头颈螺钉倒钉、退钉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骨钉 老年人
原文传递
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正明 独行业 +1 位作者 顾家烨 杨惠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加压钢板(PC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采用PCCP治疗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8例,女22例;年龄61~86岁,平均72.7岁.骨折按AO分型:31-A1型16例,31-A2型2...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加压钢板(PC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采用PCCP治疗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8例,女22例;年龄61~86岁,平均72.7岁.骨折按AO分型:31-A1型16例,31-A2型22例,31-A3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4.8 d.所有患者均经骨科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置入PCCP.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4~13个月(平均11个月)随防.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0 min(40~85 min),平均出血量为90 mL(50~250 mL).1例患者术后2周死于非手术相关性疾病.其余39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14~28周).术后4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3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7%.结论 PC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内固定可靠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31-A1型和31-A2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但对31-A3型及闭合复位困难者应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万向锁定钢板与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殷小军 周正明 +2 位作者 顾家烨 黄国伟 独行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 比较分析万向锁定钢板和重建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万向锁定钢板组(26例)和重建钢板组(31例).比较两... 目的 比较分析万向锁定钢板和重建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万向锁定钢板组(26例)和重建钢板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创伤及术后疗效,骨折复位采用Tornetta评分评定,骨盆骨折的功能采用Majeed评分评定.结果 万向锁定钢板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分别为(118.3±37.2) min、(342.6±119.1) mL和(236.1±100.9)mL,与重建钢板组[(132.5±44.5) min、(364.1±133.7) mL和(255.3±110.1)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 ~ 24个月,平均11.6个月.两组患者的Tornetta评分和Majeed 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万向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手术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经皮加压钢板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殷小军 周正明 独行业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505-2506,共2页
经皮加压钢板(PCCP)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均适合AO骨折分型A1型和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本文比较两者用于老年A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效果。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AO骨折分型为A1型或A2型患者107例,年龄≥60岁。... 经皮加压钢板(PCCP)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均适合AO骨折分型A1型和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本文比较两者用于老年A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效果。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AO骨折分型为A1型或A2型患者107例,年龄≥60岁。排除标准:年龄〈60岁,伤前丧失行走能力,存在严重的多发骨折和多发伤,患髋存在其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加压钢板 AO骨折分型 骨折内固定 疗效 治疗 排除标准
原文传递
PCCP、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栋 杨惠光 +4 位作者 殷小军 顾家烨 独行业 王亚斌 张海林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216-2217,共2页
目前,国内外学者多主张对有条件的、能耐受手术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尽早手术内固定治疗。临床上常见的微创内固定方法有经皮加压钢板(PCCP)、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Gamma钉等。我们采用PCCP、螺旋刀片型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 目前,国内外学者多主张对有条件的、能耐受手术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尽早手术内固定治疗。临床上常见的微创内固定方法有经皮加压钢板(PCCP)、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Gamma钉等。我们采用PCCP、螺旋刀片型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现回顾性比较两种微创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疗效 固定治疗 PFNA 股骨近端髓内钉 内固定方法 GAMMA钉 骨折患者
原文传递
CT血管造影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Corona Mortis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国庆 芮敏 +2 位作者 独行业 殷小军 张云庆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Corona Mortis(CMOR)动脉的发生率、起源、走行及位置,为骨盆前入路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112例患者(224侧半骨盆)的影像资料,其中男68例、女44例,年龄28~92岁。将患者的C... 目的探讨Corona Mortis(CMOR)动脉的发生率、起源、走行及位置,为骨盆前入路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112例患者(224侧半骨盆)的影像资料,其中男68例、女44例,年龄28~92岁。将患者的CT血管造影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观察CMOR动脉的发生率、起源及走行情况,比较该动脉在男性与女性、左侧与右侧半骨盆发生率是否有差异,测量该动脉直径、与耻骨上支上缘最短距离以及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距离,计算该动脉到耻骨联合所在矢状面的垂直距离与同侧髂前上棘到该矢状面垂直距离的比值。结果224侧半骨盆中,共发现40条CMOR动脉,发生率17.86%(40/224);男、女发生率分别为19.12%(26/136)、15.91%(14/88),左、右侧发生率分别为16.07%(18/112)、19.64%(22/1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75、0.487,P值均>0.05)。CMOR动脉直径为(2.01±0.34)mm;该动脉与耻骨上支上缘最短距离为(3.41±1.22)mm;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距离为(58.34±6.42)mm,男性(55.15±3.25)mm、女性(64.26±6.69)mm,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3,P<0.01);该动脉到耻骨联合所在矢状面的垂直距离与同侧髂前上棘到该矢状垂直距离的比值为0.38±0.04,男性0.36±0.03、女性0.42±0.04,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7,P<0.01)。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晰、准确地构建出CMOR动脉的三维模型,并对其相关解剖学参数进行精确测量,有助于术前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指导术中入路,降低损伤CMOR动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CORONA Mortis 成像 三维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骨盆新月形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独行业 顾家烨 +4 位作者 张云庆 姜雪峰 殷小军 惠宇坚 徐耀增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2-276,共5页
骨盆新月形骨折是Young-Burgess骨盆骨折分型中侧方挤压型Ⅱ型中典型的后环损伤表现。近年来许多学者就其受伤机制、影像学表现、分型、骨盆稳定性及手术方式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微创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在骨盆新月形骨折的治疗中应用... 骨盆新月形骨折是Young-Burgess骨盆骨折分型中侧方挤压型Ⅱ型中典型的后环损伤表现。近年来许多学者就其受伤机制、影像学表现、分型、骨盆稳定性及手术方式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微创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在骨盆新月形骨折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骨盆新月形骨折的临床特征、分型、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使读者对骨盆新月形骨折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临床特征 分型 治疗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脱位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晓东 独行业 周正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2例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22例,女10例;年龄为21~57岁,平均42.1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2例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22例,女10例;年龄为21~57岁,平均42.1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15例,采用数字钢板固定)和对照组(17例,采用传统钢板固定).所有患者均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进行手术.试验组患者术前在计算机软件中模拟骨折复位,设计出个体化钢板,模拟钢板固定,最后生产出相应的数字化钢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3.3±15.2) min]较对照组患者[(93.2±14.7)min]短,术中出血量[(254.3±63.1) mL]和术中透视次数[(2.4±0.7)次]较对照组患者少[(334.6 ±70.3)mL、(3.2±0.8)次]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3.3% (14/15)、88.2%(15/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术后获8~ 48个月(平均28.1个月)随访.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平均分别为(16.4±1.8)、(15.8±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3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脱位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透视次数少及异位骨化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数字化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