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22年气候变化对玉树地区季节性冻土的影响
1
作者 山发梅 张得香 玉红英 《青海草业》 2023年第2期65-72,共8页
利用1990~2022年玉树地区5个观测站的冻土深度、地温、气温、气温日较差、积雪日数、降水和日照等观测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冻土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3a来:(1)各站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冻土开始... 利用1990~2022年玉树地区5个观测站的冻土深度、地温、气温、气温日较差、积雪日数、降水和日照等观测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冻土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3a来:(1)各站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冻土开始结冻日期杂多最早,依次为杂多、治多、曲麻莱、玉树、囊谦;完全消融日期囊谦最早,依次为囊谦、玉树、杂多、治多、曲麻莱;年冻土深度从深到浅依次为曲麻莱、治多、杂多、玉树、囊谦,与年平均气温从低到高的次序一致;(3)冻土呈退化趋势;(4)影响冻土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气温、气温日较差、地温、积雪日数;(5)冻土不同时期降水量、日照与地温相关性比较复杂,对冻土的冻结与消融的影响,存在时间与地域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区 气候变化 冻土特征 影响
下载PDF
玉树市低空大气逆温特征分析
2
作者 玉红英 李昌玉 张婷华 《甘肃科技》 2019年第24期45-47,77,共4页
根据玉树市气象站2013-2017年基本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玉树市接地逆温和悬浮逆温出现频率、强度、厚度等,结果表明玉树市出现逆温的频率为67.0%,一日中逆温层08时出现频率高于20时,接地逆温层出现频率高于悬浮逆温层;玉树市逆温平均厚度... 根据玉树市气象站2013-2017年基本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玉树市接地逆温和悬浮逆温出现频率、强度、厚度等,结果表明玉树市出现逆温的频率为67.0%,一日中逆温层08时出现频率高于20时,接地逆温层出现频率高于悬浮逆温层;玉树市逆温平均厚度达202.8m,一日中逆温厚度08时大于20时,悬浮逆温层平均厚度略高于接地逆温层平均厚度;逆温平均强度达到1.9℃/100m,一日中逆温强度20时大于08时,接地逆温强度略大于悬浮逆温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三江源 大气逆温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近10年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昌玉 沈洁 玉红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4期210-212,共3页
为了研究西宁市大到暴雪的发生机制,总结短期预报思路,建立短期预报指标,利用Micaps常规天气和物理量场等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近10年西宁市出现的5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表明,环流形势可以分为北脊南槽型、西高东低型、阶... 为了研究西宁市大到暴雪的发生机制,总结短期预报思路,建立短期预报指标,利用Micaps常规天气和物理量场等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近10年西宁市出现的5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表明,环流形势可以分为北脊南槽型、西高东低型、阶梯槽型、贝湖低槽型。西宁市大到暴雪天气的发生与地面冷高压、500 h Pa高空槽、切变线、孟湾风暴、西南气流有关。对于西宁地区大到暴雪预报指标,应从有无冷空气过境、是否有西风带短波槽及高原南支槽东移影响、是否有西南气流、700 h Pa冷温槽0℃是否南压至西宁地区等方面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到暴雪 预报分析 青海西宁 青藏高原东北部
下载PDF
多普勒雷达产品对西宁冰雹天气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昌玉 何永晴 玉红英 《青海农林科技》 2017年第2期59-62,共4页
利用Micsps常规天气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6年6月21日和26日大通县两次冰雹天气对比分析,发现这两次过程前期形势是500hpa场的蒙古低槽分裂短波槽南下,与南支槽前的西南气流汇合,并配有冷温槽。通过雷达产品对比分析发现,21日对流... 利用Micsps常规天气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6年6月21日和26日大通县两次冰雹天气对比分析,发现这两次过程前期形势是500hpa场的蒙古低槽分裂短波槽南下,与南支槽前的西南气流汇合,并配有冷温槽。通过雷达产品对比分析发现,21日对流单体较分散,强度较弱,持续时间短,26日对流云有组织,结构较紧密,成团状分布,持续时间长。结果表明当有中等到强垂直风切变,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较强的组合反射率回波强度,较高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水量值,垂直累积液态水含水量有明显突增突降等都有利于冰雹增长的特征,因此可作为冰雹临近预报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冰雹 应用分析
下载PDF
浅析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
5
作者 刘金梅 赵伟 玉红英 《青海气象》 2007年第F06期50-52,共3页
接地是避雷技术最重要的环节,是防止人身受到电击,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保护线路和设备免遭损失,预防电气火灾,防止雷击和防止静电损失的基本措施。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他形式的雷,最终都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接地电阻越小散流越快... 接地是避雷技术最重要的环节,是防止人身受到电击,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保护线路和设备免遭损失,预防电气火灾,防止雷击和防止静电损失的基本措施。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他形式的雷,最终都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接地电阻越小散流越快,被雷击物体高电位保持时间越短,危险性越小,其跨步电压、接触电压也越小。通过对几种行之有效的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分析、比较,并从它们各自经济实用性等方面阐述了优劣,为今后的防雷接地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低 接地电阻 土壤电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