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一战 苏芮 +2 位作者 韩经丹 王玉贤 范吉平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11期10-13,共4页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医剂型改革及中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符合现代社会及特殊病种对中药处方制备便捷性的需求。通过梳理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认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医剂型改革及中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符合现代社会及特殊病种对中药处方制备便捷性的需求。通过梳理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认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遵循我国中医临床的诊疗模式及市场化的要求,采用以"药对"颗粒剂为主、单药配方颗粒为辅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开展科学的、高质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形成系统化的、可推广的科研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传统汤剂 基础研究 临床试验 药对
下载PDF
中医古籍传染病诊治经验挖掘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玉贤 王一战 +4 位作者 王飞雪 苏芮 韩经丹 吴建国 范吉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54-56,共3页
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古籍蕴含着古代医家丰富的诊疗经验,对当代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所见之痉病、流行性乙型肝炎所见之黄疸,在中医古籍中虽没有将其命名... 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古籍蕴含着古代医家丰富的诊疗经验,对当代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所见之痉病、流行性乙型肝炎所见之黄疸,在中医古籍中虽没有将其命名为传染病,但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确切的临床疗效。该文拟从中医辨证"以症为据"的思路出发,从临床症状入手,以疾病对人体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为基础,进行中医古籍诊治传染性痉病经验的挖掘,介绍了目前中医古籍数据挖掘的常用方法,提出开展中医古籍医案中药相对剂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籍 传染病 以症为据 经验挖掘 中药相对剂量
下载PDF
中风多重危险因素及发病前病情变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婷婷 谢颖桢 +3 位作者 王一战 高兴慧 李文娟 徐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89,95,共4页
目的:探索中风发病多重危险因素及病情变化时重要的临床表征和证候要素,通过危险因素、病情变化时所呈现的基本证候要素及临床表征的预警作用对中风进行积极的预防。方法:收集急性中风患者80例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多... 目的:探索中风发病多重危险因素及病情变化时重要的临床表征和证候要素,通过危险因素、病情变化时所呈现的基本证候要素及临床表征的预警作用对中风进行积极的预防。方法:收集急性中风患者80例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多重危险因素、发病前病情变化临床表征、生化、血常规等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中风患者中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存在2个及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87.5%;发生频率较高的临床表征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心烦不宁、神疲乏力/倦怠嗜卧、口干口苦等。对临床表征进行聚类分析,出现频率最高的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心烦不宁自成一类,其次是气虚风痰证候和风火痰热证候。结论:中风多重危险因素包括四大基础疾病及生活饮食习惯,中风发病前病情变化组最常见的临床表征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心烦不宁、神疲乏力/倦怠嗜卧、口干口苦,头晕昏沉等,发病前主要的证候要素为气虚风痰证候和风火痰热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证候要素 临床表征
下载PDF
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一战 苏芮 +2 位作者 韩经丹 王玉贤 范吉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近30年公开发表的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双人独立筛选判定后,采用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近30年公开发表的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双人独立筛选判定后,采用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2篇,共计病例1143例。中药复方联合西药能显著提高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总有效率[Z=6.06,OR=6.87,95%CI(3.68,12.81),P<0.00001],并能有效缩短退热时间[Z=15.72,MD=-1.58,95%CI(-1.77,-1.38),P<0.00001]及止泻时间[Z=12.75,MD=-1.58,95%CI(-1.81,-1.33),P<0.00001];试验中未发现明显不良事件。结论:该研究当前证据表明,较单纯西医治疗,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显著提高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该次研究纳入文献样本量较小,文献质量不高,证据强度有限,该结论需要更高质量的循证研究进一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中西医结合 细菌性痢疾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对证候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宏伟 王一战 +3 位作者 宁艳哲 陈沛 王珊 邹忆怀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4期401-406,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偏瘫痉挛程度与证候分布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5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和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5家合作中心符合标...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偏瘫痉挛程度与证候分布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5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和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5家合作中心符合标准的病人82例,给予现代康复或中医康复训练,观察病人入组时和入组21 d改良的Ashworth分级和证候积分,进行性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82例病人中,痉挛程度有效改善47例,无效35例。入组时主要以痰证、血瘀证和火热证为主;经康复治疗后,痉挛程度改善有效组病人气虚证和血瘀证为主要证候;无效组病人火热证、痰证和血瘀证以及证候组合中的火热+痰证为主,且各证候都"不符合"的病人比例最大。相关性分析显示入组时痉挛程度与火热证积分的显著负相关(r=-0.295,P=0.007);有效组中未显示出与各证候积分的显著相关性;但在无效组中,与痰证积分显著正相关(r=0.448,P=0.007)。结论中风病偏瘫痉挛病人发病早期以痰、瘀为重,痉挛程度改善后,逐渐转变为气虚血瘀为主;若无改善,则仍有实邪或者毒邪存在,病情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偏瘫痉挛 证候分布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孟河医派治疗湿热性温病的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一战 范吉平 +3 位作者 苏芮 徐志男 狄波 杜新亮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湿热性温病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孟河医派治疗湿热性温病的中医证治资料,提取医案的中医处方,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115例。核心药物为茯... 目的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湿热性温病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孟河医派治疗湿热性温病的中医证治资料,提取医案的中医处方,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115例。核心药物为茯苓、枳实、半夏、竹茹、荷梗、通草、大豆黄卷,核心组合6个,并推演出候选新处方3个。结论孟河医派治疗湿热性温病选药清灵,主张"轻以去实",治疗上重视调理中焦脾胃,温通湿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河医派 湿热性温病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恢复期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一战 王玉贤 +2 位作者 苏芮 韩经丹 范吉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10期1859-1862,共4页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恢复期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流行性乙型脑炎恢复期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78篇,医案104例...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恢复期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流行性乙型脑炎恢复期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78篇,医案104例。核心药物为石菖蒲、生地黄、麦冬、白芍、阿胶、龟板、鳖甲、牡蛎、甘草,核心组合8个,并推演出候选新处方4个。结论 "清热凉血、育阴潜阳"是流行性乙型脑炎恢复期中医遣药组方的主要原则,随证选用开窍、息风、化痰利湿之品。培本祛邪、标本兼顾,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恢复期 中医治疗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治疗细菌性痢疾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一战 刘宏伟 +2 位作者 苏芮 韩经丹 范吉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痢疾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细菌性痢疾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128篇,医案180例。核心药物为黄连... 目的:探讨细菌性痢疾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细菌性痢疾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128篇,医案180例。核心药物为黄连、木香、白芍,核心组合12个,并推演出新处方6个。结论:清热燥湿解毒、行血调气,是治疗细菌性痢疾选药组方的核心原则,重视"通因通用"法及顾护正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中医治疗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孟河医派治疗温病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一战 范吉平 +3 位作者 徐志男 刘邵燕 狄波 杜新亮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温病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孟河医派治疗温病的中医证治资料,提取医案的中医处方,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204例。核心药物为半夏、竹茹... 目的: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温病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孟河医派治疗温病的中医证治资料,提取医案的中医处方,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204例。核心药物为半夏、竹茹、茯苓、枳实、连翘、贝母,核心组合4个,并推演出候选新处方2个。结论:孟河医派治疗温病用药醇正,祛邪重视温通湿痰,扶正强调顾护津液,培本祛邪,标本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河医派 温病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一战 王玉贤 +2 位作者 苏芮 韩经丹 范吉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41-2344,共4页
目的: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59篇,医案66例。核心... 目的: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59篇,医案66例。核心药物为石膏、生地黄、玄参、牡丹皮、大黄、甘草及石菖蒲、郁金,核心组合8个,并推演出候选新处方4个。结论:"清热祛邪"是流脑的中医遣药组方的主要原则,酌用开窍、熄风止痉药,病程后期重视补气、养阴药的运用。培本祛邪,标本兼顾,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中医治疗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感染性腹泻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一战 刘宏伟 +2 位作者 苏芮 韩经丹 范吉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感染性腹泻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形成感染性腹泻中医用药数据库,应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71篇,医案243例...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感染性腹泻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形成感染性腹泻中医用药数据库,应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71篇,医案243例。感染性腹泻最常用的中药为黄连、甘草、木香、白芍、白头翁等;最常用的药物种类为: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等。因子分析:提取7个关键公因子(中药组合),主要属于清热燥湿解毒类药物、养阴活血类药物、行气导滞类药物及益气健脾类药物。结论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用药当以清热解毒为当务之急;重视行血、调气及养护脾胃。治疗感染性腹泻需要针对病机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痢疾 中医药疗法 因子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吴鞠通用药规律再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飞雪 王大伟 +4 位作者 王玉贤 马克信 王一战 雷蕾 范吉平 《陕西中医》 2015年第7期931-933,共3页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对吴鞠通现存著作《温病条辨》和《吴鞠通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得到七组常见聚类症状组和七组常用聚类中药组,通过配对分析得到五组常用的药-症组合,与既有经验相符合,因此数据挖掘技术是对中医古籍和文献...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对吴鞠通现存著作《温病条辨》和《吴鞠通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得到七组常见聚类症状组和七组常用聚类中药组,通过配对分析得到五组常用的药-症组合,与既有经验相符合,因此数据挖掘技术是对中医古籍和文献进行知识发现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聚类分析 吴鞠通 温病条辨 吴鞠通医案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风先兆证证候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一战 范吉平 +1 位作者 谢颖桢 陈婷婷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中风先兆证的证候要素及发病规律。方法收集急性中风患者142例,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证候规律。结果明确了中风先兆证临床表征的频次及症状间关联规律。核心症状为急躁易怒/烦躁... 目的探讨中风先兆证的证候要素及发病规律。方法收集急性中风患者142例,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证候规律。结果明确了中风先兆证临床表征的频次及症状间关联规律。核心症状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心神不宁、一过性症状、口干口苦、神疲乏力,并推演出症状核心组合14个。结论风证是中风先兆证特异性证候要素,火、毒是其前序阶段及病理基础,负性情绪是促进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多重危险因素聚集下出现弥漫性"火""毒"证候表现,是中风病的重要预警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中风先兆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乙脑急性期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一战 王玉贤 +2 位作者 苏芮 韩经丹 范吉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乙脑急性期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乙脑急性期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05篇,医案257例。核心药物为石膏... 目的:探讨乙脑急性期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乙脑急性期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05篇,医案257例。核心药物为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生地黄、钩藤,核心组合16个,并推演出候选新处方8个。结论:乙脑急性期的中医用药应依据卫气营血辨证选择主药,并遵循"清热、开窍、熄风止痉"三大原则,重视泻下药在清热法中的运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 急性期 中医治疗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探讨火针点刺颅底穴位配合体针治疗对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中枢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鹏 王忠艳 +8 位作者 刘璐 孙敬青 王少松 张涛 夏秋玉 侯学思 王一战 王鑫 霍健伟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12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功能(fMRI)低频振幅的角度探讨火针点刺颅底穴位配合体针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DPD)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火针点刺颅底穴位配合体针治疗27例DPD患者,治疗前后采用帕金森病(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 3.0版第三部分)... 目的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功能(fMRI)低频振幅的角度探讨火针点刺颅底穴位配合体针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DPD)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火针点刺颅底穴位配合体针治疗27例DPD患者,治疗前后采用帕金森病(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 3.0版第三部分)及PD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作为临床结局评估主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17项(HAMD-17)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DPD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同时采集fMRI数据。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针刺治疗后DPD患者PD相关量表及抑郁相关量表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D患者ALFF值增高的脑区有双侧顶叶、左侧枕叶;ALFF值降低的脑区包括右侧额叶、颞叶、小脑及边缘叶。结论火针点刺颅底穴位配合体针改善DPD患者抑郁症状的中枢机制可能是通过额叶、顶叶、颞叶、小脑等多个脑区共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火针 颅底穴位 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病情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兴慧 陈婷婷 +2 位作者 谢颖桢 王一战 韦敏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48-1350,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的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以及事件发生前的病情变化。方法:对79例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高危人群多具备高血压病、血糖异常、高脂血...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的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以及事件发生前的病情变化。方法:对79例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高危人群多具备高血压病、血糖异常、高脂血症、超重、脑力劳动、久坐少动、喜食肥甘等多种危险因素。近期出现的头晕昏沉、口干口苦、近事健忘、急躁易怒等症状高度提示病情发生变化。结论:多重危险因素的聚集导致高危人群易发生病情变化。普及危险因素知识,纠正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及时察觉病情变化,并早期进行中医辨证干预,对于缓解症状、截断病情进展、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 多重危险因素 病情变化 早期干预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一战 苏芮 +2 位作者 韩经丹 王玉贤 范吉平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18期63-66,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近30年公开发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双人独立筛选判定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资料...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近30年公开发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双人独立筛选判定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共计病例1415例。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显著优于对照组[Z=8.13,OR=5.11,95%CI(3.45,7.57),P<0.00001];发表性偏倚分析显示纳入研究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提高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但本次研究纳入文献样本量较小,文献质量不高,证据强度有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及安全性仍需更高质量的循证研究进一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细菌性痢疾 感染性腹泻 中西医结合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吴鞠通运用舌诊规律浅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飞雪 王大伟 +3 位作者 王玉贤 马克信 王一战 范吉平 《河南中医》 2015年第6期1230-1232,共3页
对吴鞠通现存著作《温病条辨》和《吴鞠通医案》中有关外感病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吴鞠通温病诊疗研究数据库。在所收集的489条记录中,含舌象描述的记录共有107条,共出现舌象24种。其中,苔白、苔黄、苔滑、苔灰、苔黑、舌绛、苔干七... 对吴鞠通现存著作《温病条辨》和《吴鞠通医案》中有关外感病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吴鞠通温病诊疗研究数据库。在所收集的489条记录中,含舌象描述的记录共有107条,共出现舌象24种。其中,苔白、苔黄、苔滑、苔灰、苔黑、舌绛、苔干七种舌象出现的频率达到77%以上。苔色、舌色以及舌苔的润燥在吴鞠通的辨证论治中有重要意义。根据苔色、舌色的深浅有无以及舌苔的润燥可以辨别温病病位之深浅、病邪之偏颇、病邪之轻重,以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并可据此判定疾病的传变和预后。吴鞠通根据舌质颜色辨别病位深浅,根据舌苔颜色辨别热邪轻重以及湿邪的有无,同时将舌苔的润燥作为伤津化燥的诊断依据,从而形成了特有的舌诊辨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鞠通 舌诊 《温病条辨》 《吴鞠通医案》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一战 郭妍 +2 位作者 王鑫 李彬 刘宏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3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RCT文献,提取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0.0系统挖掘其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94篇,其中涉及配穴方案48例。主穴取穴主要在头...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RCT文献,提取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0.0系统挖掘其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94篇,其中涉及配穴方案48例。主穴取穴主要在头部,以胆经穴为多,通过系统聚类得到5组腧穴组合;配穴的选穴主在四肢,以脾经、胃经、肝经、胆经穴为多,通过系统聚类得到6组腧穴组合。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主穴取穴注重局部取穴与辨经取穴的有机结合,而重在治痛;配穴取穴强调远部辨经、辨证取穴,而重在扶正祛邪。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重在培本祛邪,标本兼顾,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针灸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范吉平教授治疗头风病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一战 富苏 +3 位作者 虞雪云 王玉贤 韩经丹 范吉平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7期45-48,共4页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范吉平教授治疗头风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取范吉平教授治疗头风病处方132首,通过用药频次统计、基于关联规则的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多种...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范吉平教授治疗头风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取范吉平教授治疗头风病处方132首,通过用药频次统计、基于关联规则的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头风病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明确了范吉平教授治疗头风病的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律。挖掘出处方核心药物,并推演出13首新处方。结论:范吉平教授治疗头风病多以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为主,擅用风药,重视虫类药的运用,常配伍安神定志之品,数法并举,综合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吉平 头风病 原发性头痛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