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骨节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世捷 郭雄 +5 位作者 左弘 张银刚 许鹏 平智广 张增铁 耿冬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及iNos表达分布的特点.方法收集15例大骨节病儿童和15例正常对照儿童关节软骨.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TUNEL)技术和Bcl-2、Bax、Fas...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及iNos表达分布的特点.方法收集15例大骨节病儿童和15例正常对照儿童关节软骨.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TUNEL)技术和Bcl-2、Bax、Fas及iNos蛋白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B-SA)法染色,观察大骨节病儿童和正常对照儿童关节软骨的凋亡细胞和Bcl-2、Bax、Fas及iNos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的密度与分布.结果 (1)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中层凋亡阳性细胞数[(33.60±2.71)%]较正常关节软骨[(1.33±0.41)%]显著增多(t=11.59,P<0.01);(2)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表层和中层Bcl-2、Bax、Fas及iNos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关节软骨中的表达(t=11.75~18.65,P<0.01);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各层Bcl-2、Bax、Fas及iNos表达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F=73.49~114.42,P<0.01),以表层最多[分别为(41.93±12.26)%、(45.60±15.78)%、(53.60±16.49)%和(45.47±14.02)%],其次为中层[分别为(14.93±3.50)%、(13.87±4.32)%、(23.27±4.83)%、(21.67±6.82)%].结论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iNos表达较正常人显著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软骨 关节 细胞凋亡 Bcl-2 Bax FAS INOS
下载PDF
大骨节病儿童及成人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世捷 郭雄 +5 位作者 张增铁 国荣 陈静宏 任峰玲 王立新 陈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在大骨节病(KDB)儿童和成人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及分布的异同。方法收集15例大骨节病儿童和12例大骨节病成人,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TUNEL)技术和Bcl-2、Bax免...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在大骨节病(KDB)儿童和成人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及分布的异同。方法收集15例大骨节病儿童和12例大骨节病成人,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TUNEL)技术和Bcl-2、Bax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B-SA)法染色,比较正常儿童和成人与大骨节病儿童和成人关节软骨中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KDB儿童关节软骨中层凋亡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关节软骨显著增多(P<0.01);成人KDB关节软骨凋亡阳性细胞分布以表、中层显著(P<0.05)。②KDB儿童关节软骨表、中层Bcl-2、Bax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关节软骨中的表达(P<0.01),其中表层最高。③KDB成人关节软骨各层Bcl-2、Bax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关节软骨中的表达(P<0.05),其中表层最高。④KBD成人关节软骨各层凋亡细胞、Bcl-2、Bax阳性表达率均较KBD儿童显著增高,且Bax的表达较Bcl-2表达增多。结论KBD成人关节软骨凋亡细胞、Bcl-2、Bax阳性表达率均较KBD儿童显著增高,且Bax的表达较Bcl-2表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细胞凋亡Bcl-2 BAX 关节软骨
下载PDF
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病患者软骨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世捷 郭雄 +4 位作者 陈静宏 任峰玲 国荣 刘进军 张增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27-930,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病关节软骨中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及iNos的表达分布特点,探讨两病发病机制的异同。方法收集大骨节病和骨关节病的关节软骨各15例,并以15例正常人作对照。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 目的比较分析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病关节软骨中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及iNos的表达分布特点,探讨两病发病机制的异同。方法收集大骨节病和骨关节病的关节软骨各15例,并以15例正常人作对照。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B-SA)法染色,观察大骨节病、骨关节病和正常对照关节软骨的凋亡细胞和Bcl-2、Bax、Fas及iNos蛋白阳性表达率及其分布特点。结果(1)大骨节病及骨关节病关节软骨凋亡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关节软骨增多(F=20.90 ̄53.16,df=42,P<0.01),且关节软骨剥蚀区的凋亡阳性细胞数较未剥蚀关节软骨区增多(t=4.154 ̄6.004,df=28,P<0.01),但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病之间软骨细胞凋亡阳性数无显著性差异(t=1.329 ̄1.362,df=28,P>0.05)。(2)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病关节软骨Bcl-2、Bax、Fas及iNos表达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关节软骨增多(F=25.46 ̄215.31,df=42,P<0.01),且关节软骨剥蚀区Bcl-2、Bax、Fas及iNos表达阳性细胞数较未剥蚀区增多(t=2.278 ̄7.77,df=28,P<0.05),但大骨节病患者与骨关节病Bcl-2、Bax、Fas及iNos的表达阳性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t=0.284 ̄1.590,df=28,P>0.05)。结论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病均有相似的细胞凋亡,而且凋亡机制相同,即Bcl-2、Bax、Fas及iNos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骨关节病 细胞凋亡 相关调控因子
下载PDF
丁烯酸内酯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世捷 郭雄 +5 位作者 张银刚 任峰玲 彭双清 曹峻岭 师钟丽 张增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研究丁烯酸内酯(BUT)致培养软骨细胞的凋亡损伤,探讨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及补硒对软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单层及立体培养胎儿的软骨细胞。BUT毒素浓度分为0.1、1.0和5.0μg/ml。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 目的研究丁烯酸内酯(BUT)致培养软骨细胞的凋亡损伤,探讨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及补硒对软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单层及立体培养胎儿的软骨细胞。BUT毒素浓度分为0.1、1.0和5.0μg/ml。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技术和AnnexinV染色定性和定量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用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在培养软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BUT毒素可引起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凋亡,且与BUT毒素浓度有一定关系。在0~1.0mg/ml之间时,BUT毒素浓度越大,凋亡细胞数量越多;各毒素组培养软骨细胞Bcl-2、Bax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BUT毒素加硒组软骨细胞凋亡较毒素组明显减少(P<0.05),而且凋亡调控因子Bcl-2、Bax表达阳性率较毒素组降低(P<0.05)。结论BUT毒素可以引起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凋亡,且与BUT毒素浓度有一定关系,各毒素组Bcl-2、Bax蛋白表达增多。补硒对BUT毒素所致软骨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T毒素 细胞凋亡 相关调控因子 软骨细胞
下载PDF
低硒和/或低碘对子三代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王世捷 郭雄 +4 位作者 刘进军 任峰玲 张银刚 张增铁 林元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4-588,I0001,I0002,共7页
目的研究低硒和/或低碘对子三代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断乳SD大鼠随机分为低硒组、低碘组、低硒低碘组和对照组4组,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子三代大鼠关节软骨... 目的研究低硒和/或低碘对子三代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断乳SD大鼠随机分为低硒组、低碘组、低硒低碘组和对照组4组,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子三代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率、Bcl-2和Bax蛋白表达及其分布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硒组、低碘组及低硒低碘组子三代大鼠关节软骨表层和中层软骨细胞凋亡增多,尤以中层增多更显著(P<0.05),低硒组、低碘组及低硒低碘组间细胞凋亡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硒组、低碘组及低硒低碘组子三代大鼠关节软骨表层和中层Bcl-2和Bax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低硒组、低碘组及低硒低碘组间Bcl-2和Bax表达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硒和/或低碘可能诱导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异常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硒 低碘 关节软骨细胞 凋亡 BCL-2 BAX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大鼠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于伟利 王世捷 +5 位作者 韩俊丽 白芝兰 孙洪洪 晋瑞 刘燕 赵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40只SD雌鼠随机分为4组:去势组(OVX组)、对照组(Sham组)及2个辛伐他汀(si mvastatin,Si mv)治疗组,每组10只。2个辛伐他汀治疗组分别为10、20 mg/kg(S1和S2组),每天...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40只SD雌鼠随机分为4组:去势组(OVX组)、对照组(Sham组)及2个辛伐他汀(si mvastatin,Si mv)治疗组,每组10只。2个辛伐他汀治疗组分别为10、20 mg/kg(S1和S2组),每天灌胃一次。观察术后12周骨形成指标:骨钙素(BGP)和骨特异碱性磷酸酶(骨AKP);骨吸收指标:尿呲啶醚(PYD)和脱氧呲啶醚(DPD)。用形态计量学、骨生物力学等实验技术,观察辛伐他汀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辛伐他汀治疗后,S1和S2组BGP和骨AKP明显高于单纯去势组(分别为P<0.05),同时尿PYD和DPD下降,且S2组与OVX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OVX组相比,S1、S2组骨小梁间距(Tb.Sp)明显降低(P<0.05),骨小梁面积百分比(Tb.Ar)、骨小梁宽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骨生物力学均增加(P<0.05),且S1与S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OVX组相比,S1、S2组股骨、腰椎BMD明显增加(P<0.05)。结论辛伐他汀在预防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促进成骨和抑制破骨两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骨质疏松 骨形成 骨吸收
下载PDF
西安地区青少年骨密度值及其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于伟利 王世捷 +3 位作者 郭建新 曾玉红 白芝兰 孙洪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提供西安地区9-12岁青少年腰椎骨密度(BMD)的正常参考值,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多态性与9-12岁青少年BMD的关系。方法收集排除影响骨代谢疾病的西安地区9-12岁汉族儿童200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 目的提供西安地区9-12岁青少年腰椎骨密度(BMD)的正常参考值,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多态性与9-12岁青少年BMD的关系。方法收集排除影响骨代谢疾病的西安地区9-12岁汉族儿童200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腰椎BMD;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s),分析VDR基因的2个限制性酶切位点BsmⅠ、FokⅠ的多态性分布。结果①各组青少年腰椎BMD值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且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01)。9-10岁男、女性之间BMD无明显差异(P>0.05),11岁以后女性BMD高于男性(P<0.05);②各组青少年身高(P<0.001,r=0.418-0.582)、体重(P<0.05,r=0.627-0.816)与BMD均呈明显正相关;③ff基因型BMD低于Ff与FF基因型,分别为(0.631±0.064)g/cm2、(0.654±0.012)g/cm2和(0.689±0.058)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4,P<0.05)。结论VDR基因在Fok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9-12岁汉族青少年BMD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基因多态性 维生素D受体 青少年
下载PDF
大骨节病患者12号染色体6个STR位点基因频率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左弘 郭雄 +5 位作者 康龙丽 平智广 张宝弟 王世捷 赖江华 耿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分析大骨节病患者、病区内对照人群和非病区外对照人群12号染色体上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方法,对12号染色体上D12S358、D12S1675、D12S1663、 D12S1697、D12S1725和D1... 目的分析大骨节病患者、病区内对照人群和非病区外对照人群12号染色体上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方法,对12号染色体上D12S358、D12S1675、D12S1663、 D12S1697、D12S1725和D12S1613位点在大骨节病区患者和病区内对照及非病区外对照人群中的多态性进行分析。计算相应人群中6个位点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并对各组间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12号染色体上D12S358、 D12S1675、D12S1663、D12S1697、D12S1725和D12S1613位点在大骨节病患者分别检出7、7、7、10、12和8个等位基因,13、12、9、17、19和10个基因型;在病区内对照人群中分别检出7、5、7、9、13和9个等位基因,12、10、12、19、16和8 个基因型;在非病区外对照人群中分别检出7、5、5、12、8和9个等位基因,17、16、8、22、14和8个基因型;各组间基因频率进行比较,在D12S1725位点,患者与病区内对照(P=-0.0119)及非病区外对照间(P=0.0050)均有显著性差异,而病区正常组及非病区正常组间无差异(P=0.590);其余各位点在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骨节病患者12号染色体的6个STR位点中D12S1725等位基因分布显著不同于病区与非病区正常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大骨节病 12号染色体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PML基因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琼玉 张爱军 +4 位作者 马慧群 王世捷 马云云 邹兴伟 李蕊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2-435,共4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PML基因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阴道上皮及鼠尾鳞片表皮实验模型,观察PML基因重组腺病毒乳膏外用对鼠尾鳞片及阴道上皮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 PML基因重组腺病毒乳膏具有显著抑制阴道上皮细胞有丝...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PML基因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阴道上皮及鼠尾鳞片表皮实验模型,观察PML基因重组腺病毒乳膏外用对鼠尾鳞片及阴道上皮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 PML基因重组腺病毒乳膏具有显著抑制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促进表皮颗粒层生成的作用。结论 PML基因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作用可能与促进表皮细胞正常分化和抑制表皮细胞增殖有关,PML基因局部外用有望用于银屑病等角化异常性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PML基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Triglitazone对AngⅡ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永勤 牛小麟 +3 位作者 王聪霞 魏瑾 王世捷 周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8-540,581,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triglitazone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以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triglitazone对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triglitazone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以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triglitazone对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结果10μmol/L和50μmol/L的triglitazone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ET-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NO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50μmol/L triglitazone可明显抑制AngⅡ(1×10-6mol/L)所刺激的ET的分泌(P<0.05);两种浓度triglitazone均能抑制AngⅡ对内皮细胞生成NO的减低作用(P<0.05)。结论Triglitazone可抑制AngⅡ所刺激的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ET-1的增加和NO的减少,提示triglitazone可通过影响血管活性因子的产生而参与血压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高血压病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活性因子 triglitazone
下载PDF
脂肪肝与血脂、转氨酶关系的调查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芳 刘军 +1 位作者 展淑芹 王世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3-213,共1页
关键词 脂肪肝 胆固醇 三酰甘油 转氨酶
下载PDF
大骨节病游离体软骨Bcl-2及Caspase-8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莹 郭雄 +2 位作者 张增铁 王民 王世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14-1317,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在大骨节病关节游离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50例成人大骨节病游离体软骨和10例正常对照关节软骨。采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B-SA)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成人大骨节病游离体软骨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在大骨节病关节游离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50例成人大骨节病游离体软骨和10例正常对照关节软骨。采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B-SA)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成人大骨节病游离体软骨和对照组关节软骨Bcl-2、Caspase-8阳性细胞表达率与分布特点。结果 (1)大骨节病游离体软骨细胞Bcl-2及Caspase-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40±8.78)%和(67.54±12.29)%,显著高于对照组关节软骨细胞Bcl-2及Caspase-8阳性表达率[(12.25±1.58)%和(24.70±4.35)%]。(2)Bcl-2与Caspase-8参与了大骨节病游离体软骨细胞的凋亡。(3)Bcl-2与Caspase-8阳性表达细胞主要发生在深层肥大的软骨细胞,或者临近深部骨组织的细胞。结论大骨节病游离体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Caspase-8及Bcl-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Caspase-8的促进细胞凋亡作用较Bcl-2的抑制凋亡作用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游离体软骨细胞 凋亡 CASPASE-8 BCL-2
下载PDF
PML基因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其Fas,Fasl和Bcl-2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琼玉 马慧群 +4 位作者 王世捷 马云云 邹兴伟 刘平 彭振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0-552,596,共4页
目的探讨PML基因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及Annexin V法检测经PML基因转染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基因探针杂交测定经PML基因作用后的角质形成细胞Fas,Fasl和Bcl-2表达。结果 PML基因上调角质形成... 目的探讨PML基因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及Annexin V法检测经PML基因转染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基因探针杂交测定经PML基因作用后的角质形成细胞Fas,Fasl和Bcl-2表达。结果 PML基因上调角质形成细胞Fas及Fasl表达(P<0.01),抑制Bcl-2基因表达,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结论 PML基因可能通过上调角质形成细胞Fas抗原及Fasl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进而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而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L基因 角质形成细胞 凋亡 FAS FASL Bcl-2
下载PDF
骨康宁治疗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伟利 王世捷 +5 位作者 郭雄 李润明 赵丽华 黄芳 陈凯 郭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骨康宁治疗骨质疏松大鼠的效果。方法5-6月龄雌性SD大鼠,维甲酸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后,给予中药骨康宁治疗。用影像学、骨病理组织学、形态计量学、骨生物力学等实验技术,观察骨康宁的治疗效果。结果经骨康宁治疗后,骨质疏松... 目的探讨中药骨康宁治疗骨质疏松大鼠的效果。方法5-6月龄雌性SD大鼠,维甲酸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后,给予中药骨康宁治疗。用影像学、骨病理组织学、形态计量学、骨生物力学等实验技术,观察骨康宁的治疗效果。结果经骨康宁治疗后,骨质疏松大鼠的平均骨小梁数、平均骨小梁宽、骨皮质指数、股骨骨密度、股骨的最大变形能力等增加,并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结论骨康宁对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康宁 维甲酸 影像
下载PDF
髓核内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椎间盘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银刚 郭雄 +4 位作者 李天清 王世捷 李曙明 许鹏 任峰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5-679,共5页
目的研究髓核内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椎间盘基质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L2-3、L3-4、L4-5、L5-6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组Ⅰ、细胞移植组Ⅱ(BMP2转基因组)。髓核内注射后1、3、6月时间点,用Ⅰ、Ⅱ型胶... 目的研究髓核内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椎间盘基质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L2-3、L3-4、L4-5、L5-6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组Ⅰ、细胞移植组Ⅱ(BMP2转基因组)。髓核内注射后1、3、6月时间点,用Ⅰ、Ⅱ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胶原表型的改变,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Ⅰ、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mRNA表达,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3、6月时间点,细胞移植组髓核有较多的细胞,蛋白多糖染色显示细胞移植组髓核兰染增加,免疫组化显示Ⅰ型胶原实验各组未见明显差异,Ⅱ型胶原细胞移植组有较强的红染颗粒沉积。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显示,在细胞移植组,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mRNA增加,而Ⅰ型胶原mRNA则无改变。与细胞移植组Ⅰ比较,细胞移植组Ⅱ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mRNA增加。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提高髓核中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含量,复合BMP2转基因有"分子增强效应",提示基于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策略是治疗椎间盘退变潜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椎间盘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来源巨噬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永勤 王世捷 +3 位作者 王聪霞 高登峰 丁抗宁 牛小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来源巨噬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8)、替米沙坦组(n=19)和贝那普利组(n=20),并以20名正常...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来源巨噬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8)、替米沙坦组(n=19)和贝那普利组(n=20),并以20名正常血压者为对照。测定各组外周血单核来源巨噬细胞ACE2 mRNA表达及治疗4、12周后ACE2 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12周后,替米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替米沙坦组又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P均<0.01)。高血压各组外周血中单核来源巨噬细胞ACE2 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4、12周后,替米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的ACE2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替米沙坦组又明显高于贝那普利组(P均<0.01)。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来源巨噬细胞ACE2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激动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原发性高血压
下载PDF
舒腰合剂抗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老化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银刚 乔全根 +3 位作者 王世捷 任峰玲 王民 贾光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2-604,624,共4页
目的评估舒腰合剂抗老龄雌性大鼠椎体终板老化的作用。方法采用雌性22月龄老年大鼠50只,随机分为舒腰合剂大、中、小剂量组、雌激素组及老年对照组,另6月龄大鼠12只作为青年对照组,连续给药45 d。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测量椎体软骨终板... 目的评估舒腰合剂抗老龄雌性大鼠椎体终板老化的作用。方法采用雌性22月龄老年大鼠50只,随机分为舒腰合剂大、中、小剂量组、雌激素组及老年对照组,另6月龄大鼠12只作为青年对照组,连续给药45 d。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测量椎体软骨终板血管芽相对面积及非钙化层/钙化层比值,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软骨终板血管芽相对面积测量显示,与老年对照组(24.07±8.80)相比,舒腰合剂大剂量组增加约54%,青年对照组增加约74%,而中、小剂量组、雌激素组虽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终板非钙化层/钙化层厚度比值测量显示,与老年对照组(0.82±0.23)相比,舒腰合剂大剂量组增加约37%,青年对照组增加约4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腰合剂中、小剂量组、雌激素组虽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舒腰合剂可延缓增龄过程中椎间盘软骨终板血管芽相对面积的减少及软骨终板非钙化层/钙化层比值的降低,提示可作为早期椎间盘退变的预防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终板 退变 舒腰合剂 椎间盘软骨 大鼠
下载PDF
PPAR-γ激动剂对AngⅡ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永勤 牛小麟 +3 位作者 王聪霞 魏瑾 王世捷 周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AngⅡ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并与AngⅡⅠ型受体(AT1R)拮抗剂losartan相对照,即从细胞水平进一步揭示PPARγ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以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AngⅡ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并与AngⅡⅠ型受体(AT1R)拮抗剂losartan相对照,即从细胞水平进一步揭示PPARγ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以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PPARγ激动troglitazone对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1(ET-1)和NO的影响,及其对AngⅡ刺激内皮细胞分泌ET-1和NO的影响,并与losartan相对照。结果10μmol/L和50μmol/Ltroglitazone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ET-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NO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50μmol/Ltroglitazone可明显抑制AngⅡ(1×10-6mol/L)刺激的ET的分泌(P<0.05);两种浓度troglitazone均能抑制AngⅡ对内皮细胞生成NO的减低作用(P<0.05);losartan抑制AngⅡ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ET-1增加和抑制AngⅡ减弱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NO的作用比troglitazone更为明显(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troglitazone可抑制AngⅡ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ET-1的增加和NO的减少,但其作用并没有losartan明显,提示troglitazone通过影响血管活性因子的分泌而调节血压的作用并非完全是通过AT1R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高血压病 血管内皮细胞 AngⅡ 血管活性因子
下载PDF
陕西省汉族人群2号染色体8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峰玲 郭雄 +3 位作者 史晓薇 吕爱莉 王世捷 张银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85-1687,共3页
目的分析陕西汉族人群中2号染色体上8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TR)基因座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对2号染色体上的D2S112、D2S162、D2S2330、D2S2216、D2S347、D2S259、D2S319和D2S168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 目的分析陕西汉族人群中2号染色体上8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TR)基因座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对2号染色体上的D2S112、D2S162、D2S2330、D2S2216、D2S347、D2S259、D2S319和D2S168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D2S112、D2S162、D2S2330、D2S2216、D2S347、D2S259、D2S319和D2S168基因座分别检出7、11、9、8、9、9、8和13个等位基因,15、33、23、18、13、12、25和33个基因型,等位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其杂合度分别为0.6985、0.8274、0.8042、0.6816、0.6541、0.5213、0.8432和0.8091;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911、0.8199、0.7891、0.6809、0.6388、0.5187、0.8372和0.8049。结论2号染色体上的这8个STR基因座在汉族人群中有高的杂合度和多态信息量,是理想的遗传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多态性 2号染色体 Hardy-Weinberg平衡
下载PDF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在Bowen病、皮肤鳞状细胞癌及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琼玉 马慧群 +3 位作者 王世捷 马云云 邹兴伟 李蕊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75-1077,1082,共4页
目的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在Bowen病(BD)、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的表达关系、以及PML蛋白与他们的临床预后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PML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目的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在Bowen病(BD)、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的表达关系、以及PML蛋白与他们的临床预后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PML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BD、SCC及BCC皮损组织中PML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ML蛋白不表达(阴性);BCC皮损中,全层几乎无PML蛋白的表达(细胞核阳性率为8.69%,细胞质阳性率为4.35%);Bowen病及Ⅰ~Ⅱ级SCC皮损中,细胞核及细胞质均明显表达PML蛋白,且细胞核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Ⅲ~Ⅳ级SCC。结论 PML蛋白的过度表达在鳞状细胞癌发病的早期阶段起关键作用,可能与SCC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 BOWEN病 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