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聚丙烯(粗)-钢纤维混杂对混凝土增强增韧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毕远志 华渊 +4 位作者 张大林 蔡东红 王丛书 夏必培 杨耀文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88,114,共5页
通过大量的试验对比,得到凯泰(CTA)改性聚丙烯纤维(粗)与钢纤维的混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效果。高弹性模量的钢纤维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初裂应力和抗弯强度,低弹性模量的改性聚丙烯(粗)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和抗弯能力。通... 通过大量的试验对比,得到凯泰(CTA)改性聚丙烯纤维(粗)与钢纤维的混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效果。高弹性模量的钢纤维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初裂应力和抗弯强度,低弹性模量的改性聚丙烯(粗)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和抗弯能力。通过调节两种不同性能的纤维在混凝土中的配合比,可以综合提高混凝土各方面的性能,满足工程对纤维混凝土的不同功能要求,包括抗冲击性能、抗裂、较好的弯曲韧性和抗疲劳性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纤维 机理 混凝土 性能 抗压强度
下载PDF
中等含水层下留设防砂煤柱的安全开采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丛书 徐明初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9-10,16,共3页
百善煤矿主采煤层上方直接覆盖有 2 2~ 2 7m的砂砾石含水层 ,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为了安全合理开采 ,进行了矿区水文地质和上覆岩层岩石力学、水理性质以及“两带”高度试验 ,结果表明 :含水层内含粘量较高 ,垂直渗透能力较弱 ;所... 百善煤矿主采煤层上方直接覆盖有 2 2~ 2 7m的砂砾石含水层 ,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为了安全合理开采 ,进行了矿区水文地质和上覆岩层岩石力学、水理性质以及“两带”高度试验 ,结果表明 :含水层内含粘量较高 ,垂直渗透能力较弱 ;所留煤柱属软弱或极软弱类型 ;风化带内粘土矿物含量较大 ;吸水后体积膨胀 ,再生隔水能力强 ;受采动影响后 ,具阻水和抑制导水裂隙带继续发展的双重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 ,将垂高 5 0m的防水煤柱缩小到 12~ 2 0m ,取得了防砂、防塌煤柱技术上的突破 ,安全多采煤炭 6 0 0多万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含水层 防砂煤柱 覆岩破坏 安全开采
下载PDF
大断面特软顶板煤巷锚杆支护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丛书 杨本水 宝贤 《建井技术》 2005年第1期14-16,36,共4页
介绍了百善煤矿649工作面风化特软顶板大断面全煤巷道锚杆支护试验情况。通过锚梁喷支护参数优化,既保证了巷道稳定,又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为全面推行煤巷锚杆支护提供了新的经验。
关键词 煤巷 锚杆支护 特软顶板 顶板离层 锚固力
下载PDF
大断面风化顶板锚梁喷支护技术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杨本水 张宇驰 +1 位作者 阎昌银 王丛书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20,共2页
本文介绍了百善煤矿上提工作面风化顶板大断面全煤巷道锚杆支护试验研究情况 ,优化了锚梁喷支护的参数 ,既保证了巷道的稳定 ,又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为全面推广煤巷锚杆支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煤巷 锚杆支护 离层 锚固力 巷道 顶板 支护参数
下载PDF
大断面风化软弱顶板锚梁喷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丛书 《江苏煤炭》 2004年第3期3-4,共2页
 百善煤矿649上提工作面机巷围岩具有"软、弱、薄、胀"四大风化软岩特点,根据组合梁拱和松动圈理论,优化了锚梁喷支护的设计参数。实施后,矿压监测结果表明,采用锚梁喷支护,保证了巷道的稳定。
关键词 煤巷 锚杆支护 离层 锚固力
下载PDF
天水日光温室气象条件及适生气候区划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许彦平 姚晓红 +2 位作者 姚晓琳 段永良 王丛书 《甘肃科学学报》 2009年第1期57-61,共5页
通过2001年11月-2002年2月和2002年11月-2003年2月2个温室生产季温室气象条件监测,系统分析并得出了天水日光温室生产季气象条件分布规律和不利天气气候条件对温室作物生产的影响;用当地温室生产季日平均气温≥0℃的累积日数、海拔高... 通过2001年11月-2002年2月和2002年11月-2003年2月2个温室生产季温室气象条件监测,系统分析并得出了天水日光温室生产季气象条件分布规律和不利天气气候条件对温室作物生产的影响;用当地温室生产季日平均气温≥0℃的累积日数、海拔高度、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平均气温为区划指标,做出了天水市节能型日光温室适生气候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气象条件 区划研究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天水主要粮食作物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
7
作者 姚晓红 许彦平 +3 位作者 姚晓琳 王丛书 安炜 段永良 《现代农业科学》 2008年第10期90-91,99,共3页
着重从主要气候因子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变化,分析研究其对天水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粮食作物 农业生产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