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花蒿精油抑菌、抗氧化及毒理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文丹 白玉莹 +4 位作者 郭成虎 柴玉宏 王丰俊 黄丛林 刘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50,共7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京地区黄花蒿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黄花蒿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测定黄花蒿精油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琼脂扩散法评估抗菌活性,通过灌注小鼠不同剂量...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京地区黄花蒿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黄花蒿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测定黄花蒿精油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琼脂扩散法评估抗菌活性,通过灌注小鼠不同剂量黄花蒿精油进行毒理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黄花蒿精油产率为1.04‰,GC-MS分析鉴定出332种精油组分,其中22个组分占总挥发物的71.09%,相对含量较多的为蒿酮(19.34%)和(+)-α-蒎烯(6.10%);黄花蒿精油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与添加量呈量效关系,当其浓度为10 mg/mL时,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分别为40.03%和92.97%;黄花蒿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12.67±0.29 mm)优于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9.27±0.25 mm);黄花蒿精油的LD_(50)为7491 mg/kg,表明黄花蒿精油无毒性。该研究可为黄花蒿等蒿属植物的提取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精油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抑菌性 毒理学特性
下载PDF
五种树坚果油体的结构组成与稳定性
2
作者 孙晓岩 金凤 +2 位作者 杨旭畅 王丰俊 周晔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23-2034,I0045-I0048,共16页
【目的】在油料种子中,脂类物质主要以油体的形式存在。核桃、榛子等树坚果是重要的木本油料,通过比较5种树坚果油体在形态、组成和稳定性上的差异,同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为木本坚果油脂的利用提供新途径。【方法】以核桃、巴旦木、榛... 【目的】在油料种子中,脂类物质主要以油体的形式存在。核桃、榛子等树坚果是重要的木本油料,通过比较5种树坚果油体在形态、组成和稳定性上的差异,同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为木本坚果油脂的利用提供新途径。【方法】以核桃、巴旦木、榛子、薄壳山核桃、松子5种树坚果为研究对象,利用透射电镜对种仁细胞内油体的形态和大小进行观察比较;采用SDS-PAGE技术对油体膜蛋白进行分离,切取蛋白条带进行LC-MS/MS质谱鉴定;利用脂质组学对油体膜磷脂和油体内部甘油三酯组成进行分析;基于室温储藏条件下油体的形态变化,结合测定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对油体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5种树坚果种仁细胞内均充斥油体和蛋白体,油体具完整包膜,形态多呈非对称椭球形,最大平均粒径为薄壳山核桃油体(2.34±0.48)μm,最小为巴旦木油体(1.21±0.19)μm。油质蛋白(oleosin)是5种树坚果最主要的油体膜蛋白组分,占膜蛋白总量的72.76%—84.15%;其分子量分布较窄,为14.7—18.8 kDa,但不同坚果中oleosin亚型数量存在较大差异。钙调油体蛋白(caleosin)占膜蛋白总量的14.34%—24.96%,其在不同坚果中的分子量接近,为26.5—27.1kDa,且5种坚果中均只鉴定出一种caleosin构型。固醇油体蛋白(steroleosin)仅在核桃、薄壳山核桃和松子中被鉴定出,占膜蛋白总量的8.95%—12.89%。脂质组成方面,5种树坚果油体内部的甘油三酯组成差异较大,但膜磷脂组成近似。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胆碱(PC)是最主要的膜磷脂组分,两者合占膜磷脂总量的67.91%—75.06%。膜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酰基链比例高达69.64%—74.52%,且其中38.64%—45.15%的脂肪酰基均为油酸酰基。室温下榛子油体表现出最高的稳定性,储藏过程中,油体逐渐聚集并融合,同时伴随脂质氧化程度的升高,最终导致乳析现象的发生。【结论】5种树坚果以薄壳山核桃油体粒径最大,榛子油体稳定性最高。不同树坚果油体具有近似的膜蛋白和膜磷脂组成,但在oleosin异构体数量、油体内甘油三酯组成以及组分间比例上差异明显。其中,油体内脂质含量与oleosin的比例、油体膜磷脂与油体膜蛋白的比例可能对油体大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坚果 油体 油质蛋白 膜磷脂 稳定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多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2 位作者 郝俊 郭晓萍 呼晓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2-146,共5页
针对桑叶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影响因素与水平,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较优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其较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1.5℃,超声波时间30 min,超声... 针对桑叶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影响因素与水平,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较优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其较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1.5℃,超声波时间30 min,超声波功率100 W,水料比为10 mL/g.采用该工艺条件,桑叶多糖的提取得率达到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多糖 超声波 提取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核桃油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1 位作者 王宪昌 王建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7-70,共4页
由于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核桃蛋白又容易变性 ,所以普通的油脂制取方法对该产品品质有不利的影响 .根据核桃油的品质特性 ,该试验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物料粒度、萃... 由于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核桃蛋白又容易变性 ,所以普通的油脂制取方法对该产品品质有不利的影响 .根据核桃油的品质特性 ,该试验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物料粒度、萃取时间 4个操作条件的试验探索 ,得出了最佳操作工艺参数 :压力 32MPa、温度 4 0℃、物料粒度 30目 (即粒径约为 0 5mm)、萃取时间 3 5h .采用该工艺制取的核桃油完全可以达到一级食用油标准 ,也符合欧洲经济共同体 (EEC)对核桃油的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流体 萃取 核桃油 萃取率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蜂蜡-单甘酯基核桃油凝胶结构与性质的影响
5
作者 张瑜 薛雨舒 +2 位作者 沈乙杰 宋凯若 王丰俊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以蜂蜡-单甘酯复合凝胶剂制备的核桃油凝胶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复合凝胶剂融化前后进行超声处理对核桃油凝胶结构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蜡与单甘酯质量比为3∶7时,所制备核桃油凝胶的持油率(OBC)在95%以上,具有光滑稳定的表观形态;在... 以蜂蜡-单甘酯复合凝胶剂制备的核桃油凝胶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复合凝胶剂融化前后进行超声处理对核桃油凝胶结构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蜡与单甘酯质量比为3∶7时,所制备核桃油凝胶的持油率(OBC)在95%以上,具有光滑稳定的表观形态;在一定剪切应变范围内,所有核桃油凝胶均呈现出类固体的弹性性质,且经100 W-30 s超声处理所制备的核桃油凝胶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超声处理可改善核桃油凝胶的晶体结构,产生更致密、细小的晶体形态,有效提高核桃油凝胶的OBC和热稳定性;搅打核桃油凝胶可获得裱花性能优异的油泡沫,且超声处理可显著提高核桃油凝胶的起泡率。综上,超声处理可改善核桃油凝胶的结构与性质,使其成为人造奶油的良好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凝胶 蜂蜡 单甘酯 超声处理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构树叶中叶绿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丰俊 王运强 +3 位作者 顾欣 李莉 黄建东 王建中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5-140,共6页
为实现构树叶的高附加值利用,选取影响超声波辅助提取构树叶中叶绿素提取效果的提取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功率、液料比4个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影响因素的水平,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RSA)... 为实现构树叶的高附加值利用,选取影响超声波辅助提取构树叶中叶绿素提取效果的提取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功率、液料比4个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选取影响因素的水平,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RSA),依据回归分析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构树叶中叶绿素的工艺方法。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构树叶中叶绿素的优化条件为提取温度60℃,超声波处理时间50min,超声波功率500W,液料比10mL/g;该条件下,叶绿素的提取得率可达到1.277%。与传统的研磨法和溶剂萃取法相比,超声波辅助提取叶绿素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取得率,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超声波提取 响应面分析 构树叶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核桃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丰俊 杨朝晖 +3 位作者 马磊 顾欣 孟阿会 蔺立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7,共5页
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核桃饼中核桃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确定其较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4 h,pH 9.0,液料比12∶1。在该条件下,核桃蛋白的提取率达到93.86%,核桃蛋白中粗蛋白质量分数为86.31%。
关键词 核桃蛋白 提取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冷榨制取与超临界CO_2萃取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1 位作者 王宪昌 王慧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3,共3页
核桃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因而比较容易氧化。为了比较冷榨制取与超临界CO2萃取的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测定了它们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的过氧化值,并进行了感官品评。研究发现:黑暗条件下,冷榨制取的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高于超临界... 核桃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因而比较容易氧化。为了比较冷榨制取与超临界CO2萃取的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测定了它们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的过氧化值,并进行了感官品评。研究发现:黑暗条件下,冷榨制取的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高于超临界CO2萃取的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光照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的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高于冷榨制取的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根据它们氧化稳定性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对产品进行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 超临界CO2萃取 核桃油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核桃综合深加工的思路与技术评价 被引量:34
9
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了充分发挥核桃资源的价值 ,必须对其进行综合深加工。核桃综合深加工的基本思路是 :将核桃壳加工成核桃壳超细粉 ,将核桃仁加工成核桃油、核桃粉和核桃乳等产品。核桃壳超细粉的用途比较广泛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核桃油的制取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核桃资源的价值 ,必须对其进行综合深加工。核桃综合深加工的基本思路是 :将核桃壳加工成核桃壳超细粉 ,将核桃仁加工成核桃油、核桃粉和核桃乳等产品。核桃壳超细粉的用途比较广泛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核桃油的制取方法比较多 ,通过快速液压法制取的核桃油既保留了核桃油的天然品质 ,又避免了核桃蛋白的变性。采用含有部分油脂的核桃蛋白既可以加工成半脱脂核桃粉 ,也可以加工成品质稳定的半脱脂核桃乳 ,还可以添加在肉类食品或焙烤食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核桃乳 深加工 脱脂 核桃粉 焙烤食品 核桃仁 品质 分发 蛋白
下载PDF
核桃酱油的开发及市场潜力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丰俊 王希群 +1 位作者 李保国 郭保香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6-120,共5页
中国是酱油产地和生产大国,从全国酱油市场长远发展来讲,中高档产品和营养化将是酱油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而我国又是传统核桃生产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之首,而作为压榨或萃取制油后的副产物核桃粕保留了核桃仁的主要营养成分。... 中国是酱油产地和生产大国,从全国酱油市场长远发展来讲,中高档产品和营养化将是酱油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而我国又是传统核桃生产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之首,而作为压榨或萃取制油后的副产物核桃粕保留了核桃仁的主要营养成分。以核桃粕作为蛋白原料生产核桃酱油,既为核桃资源充分利用找到了理想的渠道,给核桃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广阔前景;又为生产高档酱油提供了方向,是我国古老酿造工艺的传承和发扬。核桃酱油的开发对发展中国调味品和促进中国核桃健康发展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核桃酱油 核桃粕 开发 市场潜力
下载PDF
核桃产品开发技术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1 位作者 周鸿升 郭保香 《河北林果研究》 2009年第3期301-304,共4页
核桃可以综合利用,将核桃壳加工成核桃壳超细粉,将核桃仁加工成核桃油、核桃粉和核桃乳、核桃多肽等产品。核桃壳超细粉可用作活性炭、堵漏剂。核桃油的制取方法中,快速液压法可以保持核桃油的天然品质,减少核桃蛋白的变性。采用含有部... 核桃可以综合利用,将核桃壳加工成核桃壳超细粉,将核桃仁加工成核桃油、核桃粉和核桃乳、核桃多肽等产品。核桃壳超细粉可用作活性炭、堵漏剂。核桃油的制取方法中,快速液压法可以保持核桃油的天然品质,减少核桃蛋白的变性。采用含有部分油脂的核桃蛋白既可以加工成半脱脂核桃粉和核桃多肽,也可以加工成半脱脂核桃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超细粉 核桃油 核桃粉 核桃乳 核桃多肽
下载PDF
林业院校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丰俊 孙爱东 +1 位作者 王晓楠 王建中 《中国林业教育》 2010年第6期74-76,共3页
针对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缺乏能动性;实验内容千篇一律,实验方法有些落伍;实验课程的考评方式过于简单,评价指标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以林产品作为实验材料,增加林产品来源认知的实验内容,... 针对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缺乏能动性;实验内容千篇一律,实验方法有些落伍;实验课程的考评方式过于简单,评价指标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以林产品作为实验材料,增加林产品来源认知的实验内容,突出实验教学的林业特色;在实验内容的安排方面,突出层次性;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实验教学的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构建有效的三级实习体系;在实验课程的考核方面,强调精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林业院校 课程改革 食品工艺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食品分析与检测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丰俊 王晓楠 +2 位作者 汪涛 胡晓丹 徐桂娟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第17期74-75,81,共3页
本文对食品分析与检测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总结,针对原来课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重复较多、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评价指标相对简单等问题,课题组调整了部分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了师资队伍,完善了教学管理,加强了教学... 本文对食品分析与检测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总结,针对原来课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重复较多、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评价指标相对简单等问题,课题组调整了部分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了师资队伍,完善了教学管理,加强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完善了课程评价指标。通过这些方面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分析与检测 精品课程 探索 实践
下载PDF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丰俊 汪涛 王建中 《中国林业教育》 2015年第3期63-65,共3页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缺乏特色、授课方式偏重理论、考评方式过于单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缺乏特色、授课方式偏重理论、考评方式过于单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缺少联系等问题,提出了"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积极调整教学思路、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衔接、完善考核评价方法。这些改革措施突出了食品专业特色,提高了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化学”课程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下载PDF
藜麦总黄酮提取及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董施彬 宁亚萍 +4 位作者 杨喆 张乔会 董洁琼 王丰俊 王建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72-278,共7页
目的:研究藜麦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与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藜麦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和纯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5 min、温度90℃、料液比1∶10(g/m L)、回流时间为2 h、乙醇浓... 目的:研究藜麦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与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藜麦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和纯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5 min、温度90℃、料液比1∶10(g/m L)、回流时间为2 h、乙醇浓度90%。此条件下,藜麦总黄酮提取量为3.861 mg/g。盐析除蛋白,选择Na Cl添加量为15%。最佳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为:p H2、流速2 BV/h、0.3 mg/m L的黄酮水溶液上样、8 BV水洗、丙酮洗脱。此条件下,纯化黄酮吸附率为80.91%。纯度可由初提物的7.12%提高到28.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总黄酮 乙醇提取 大孔树脂纯化
下载PDF
山杏仁蛋白源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13
16
作者 顾欣 崔洁 +2 位作者 李迪 王丰俊 王建中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121,共6页
针对木本油料山杏的蛋白质高值化利用问题,利用蛋白酶Alcalase酶解山杏仁蛋白,以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作为评价指标,筛选高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山杏仁蛋白酶解液通过超滤、G-25葡聚糖凝胶柱、分子筛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 针对木本油料山杏的蛋白质高值化利用问题,利用蛋白酶Alcalase酶解山杏仁蛋白,以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作为评价指标,筛选高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山杏仁蛋白酶解液通过超滤、G-25葡聚糖凝胶柱、分子筛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纯化,最终筛选得到2种高活性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其抑制能力分别为6.6μg/mL和7.0μg/mL。利用质谱和氨基酸测序仪对两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分子质量以及序列结构进行了研究,确认2种山杏仁蛋白源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分别为色氨酸-丙氨酸(WA)和苏氨酸-色氨酸(TW),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的IC_(50)值分别为23.97μmol/L和22.93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仁多肽 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 分离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取山杏仁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赵云霞 王建中 +1 位作者 吴迪 王丰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60,63,共3页
初步确定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取山杏仁油的最优工艺参数:萃取压力为35MPa、温度为37℃、时间为2.0h、CO2流量为16L/h,出油率达到43.74%;冷榨法制取山杏仁油的最优工艺参数:榨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45min,出油率为42.56%。并对两种制油... 初步确定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取山杏仁油的最优工艺参数:萃取压力为35MPa、温度为37℃、时间为2.0h、CO2流量为16L/h,出油率达到43.74%;冷榨法制取山杏仁油的最优工艺参数:榨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45min,出油率为42.56%。并对两种制油方法的工艺条件、操作时间、处理量和制取的山杏仁油品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冷榨法在制取杏仁油上具有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油品质好等优点,应得到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法 超临界CO2萃取法 山杏仁油 出油率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棘籽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孟春玲 王建中 +1 位作者 王丰俊 徐桂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8-122,共5页
该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RSA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棘籽油的工艺方法,探讨不同提取剂、提取剂用量、提取时间、次数、功率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沙棘籽油的最佳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提取剂,超声波功率为800 W,... 该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RSA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棘籽油的工艺方法,探讨不同提取剂、提取剂用量、提取时间、次数、功率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沙棘籽油的最佳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提取剂,超声波功率为800 W,提取时间17 min,料液比为1∶9。该条件下,沙棘籽毛油的提取得率可达到9.27%;沙棘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较传统方法提取的沙棘籽油高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超声波辅助浸提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核桃酱油制曲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蔺立杰 赵媛 +1 位作者 王建中 王丰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100,共5页
以核桃粕为蛋白质原料,中性蛋白酶活力为指标,对制曲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核桃粕含量、润水量、蒸料时间、制曲时间对成曲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考虑实际试验条件... 以核桃粕为蛋白质原料,中性蛋白酶活力为指标,对制曲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核桃粕含量、润水量、蒸料时间、制曲时间对成曲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考虑实际试验条件,得出适宜制曲工艺条件:核桃粕含量55%,润水量113%,蒸料时间32min,制曲时间32.9 h。在此条件下蛋白酶活力均值为1 002.87U/g干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粕 响应面法 制曲 中性蛋白酶活
下载PDF
板栗加工工艺对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崔亚辉 徐芳 +2 位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欧阳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9-103,共5页
板栗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熟化后会产生不同的风味。文中分别对生板栗,以及煮制、炒制和烤制加工后的板栗进行ATD热脱附以及GC-MS分析,得出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的板栗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生板栗主要有板栗本身的草本清香香气成分,如乙酸... 板栗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熟化后会产生不同的风味。文中分别对生板栗,以及煮制、炒制和烤制加工后的板栗进行ATD热脱附以及GC-MS分析,得出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的板栗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生板栗主要有板栗本身的草本清香香气成分,如乙酸乙酯、己醛、乙酸丁酯、3-甲基-1-丁醇乙酸酯、α-蒎烯和苯甲醛等;炒板栗和烤板栗的特征性挥发物有2-戊基呋喃、3-蒈烯、4-羟基-2-丁酮和2-甲基-四氢呋喃-3-酮;煮板栗中发现了之前未在板栗香气研究中报道过的香气成分螺[2,4]庚-4.6-二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加工工艺 挥发性香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