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涂层球囊在异质性支架内再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吴景盛 王临光 +2 位作者 范修才 张翥 祁建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异质性支架内再狭窄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接受治疗的异质性支架内再狭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n=59)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对照组(n=59)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比较... 目的分析异质性支架内再狭窄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接受治疗的异质性支架内再狭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n=59)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对照组(n=59)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式对异质性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前降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参考血管直径、病变长度、管腔狭窄程度、局限型再狭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管腔残余狭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前管腔面积、新生内膜负荷、支架内面积、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管腔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随访12个月时均未出现靶血管再次重建、支架内血栓、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死亡等情况。结论药物涂层球囊在异质性支架内再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可获得与药物洗脱支架相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异质性内膜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意义
2
作者 王临光 路雯 +2 位作者 王海波 李先进 付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84-84,共1页
目的探讨实验室诊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68例冠心病(CHD)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s-HS-CRP)、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阳性率。结果CHD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实验室诊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68例冠心病(CHD)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s-HS-CRP)、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阳性率。结果CHD组患者的hs-HS-CRP、cTnI、Mb、CK-MB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D组又分为3组,急性心机梗死组(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2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20例。AMI组患者的hs-HS-CRP、cTnI、CK-MB和M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1):UA组hs-CRP和cTnI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1),但两组间CK-MB和Mb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认为:将CK-MB、cTnI、Mb三者联合测定是提高敏感度同时提高特异度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及超 心机梗死 化学发光 同工酶 特异度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充分抗血小板治疗后行PCI术中慢或无复流现象探讨(附300例报道)
3
作者 王临光 付强 +4 位作者 吴强 黄宜杰 王海波 路雯 李先进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充分抗凝治疗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中慢或无复流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方法选择3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2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90例。入院后UA患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75 mg 1次... 目的探讨充分抗凝治疗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中慢或无复流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方法选择3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2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90例。入院后UA患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75 mg 1次/d≥5 d;AMI患者波立维75 mg 1次/d≥7 d,其他治疗等同于常规治疗。两类患者均经上述充分抗血小板治疗后行PCI术,并观察术中慢或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结果300例PCI患者中30例术中出现慢或无复流现象,发生率10%。其中高血压患者20例,糖尿病患者21例,年龄>70岁患者19例,高脂血症患者28例,男性25例,女性5例。前降支病变10例,回旋支病变14例,右冠6例。结论慢或无复流现象公认的原因主要为:PCI时从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活化组织因子,氧自由基介导的内皮损伤,微血管痉挛,红细胞、嗜中细胞、细胞内间质水肿堵塞毛细血管,PCI术中脱落碎片栓塞等因素导致微血管功能障碍。我们认为慢或无复流现象发生可能与①高压扩张后引发造影血管痉挛,②出现未发现的撕裂,③高压扩张后原斑块未脱落的胆固醇结晶受高压后自支架空隙处脱落导致远处微血管栓塞有关。另外我们还发现①弥漫的冠状微血管痉挛,②支架扩张不充分③灌注血管被覆盖③病变血管内血栓机化呈泥沙状也是慢或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术 急性冠脉综合征 微血管痉挛 无复流现象 波立维 硫酸氢氯吡格雷 前降支病变 稳定心绞痛 病变血管 间质水肿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脉慢血流-无血流现象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振勇 路雯 +6 位作者 冯春光 王海波 王临光 吴强 黄宜杰 宗雪峰 李旭东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发生慢血流-无血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慢-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 278例ST段抬高的AMI病人入院确诊后即行急诊PCI术,依据PCI造影结果按TIMI分级分为慢-无...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发生慢血流-无血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慢-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 278例ST段抬高的AMI病人入院确诊后即行急诊PCI术,依据PCI造影结果按TIMI分级分为慢-无血流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的一般情况、PCI术中情况、急诊及PCI术后1周的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无血流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病人中,40例(14. 4%) PCI后出现了慢-无血流现象,238例(85. 6%)血流正常。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病人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 Tn-I)差异有统计意义(P<0. 01);病人心肌梗死面积、梗死相关动脉(IRA)术前血流TIMI分级、门球时间、梗死后心功能分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梗死前的缺血预适应)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和c Tn-I水平、心肌梗死面积、门球时间、心功能分级、梗死前心绞痛及IRA术前血流TIMI分级与AMI病人急诊PCI术后慢-无血流现象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血清hs-CRP和c Tn-I浓度、心肌梗死面积、门球时间、心功能分级、IRA术前血流TIMI分级、梗死前心绞痛是AMI病人急诊PCI术发生慢-无血流现象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脉慢血流-无血流现象 预测因素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PCI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明哲 王临光 +2 位作者 王海波 路雯 吴强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拘禁球囊(JBT)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拟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94例,其中47例(观察组)接受JBT技术保护边支血管、47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拘禁球囊(JBT)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拟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94例,其中47例(观察组)接受JBT技术保护边支血管、4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边支血管保护方法,对比两组手术过程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72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手术前后血清超敏肌钙蛋白(hs-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方法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X线暴露量、使用导丝数量、造影剂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均<0. 05)。两组术前血清hs-cTnI、hs-CRP、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2 h,观察组血清hs-cTnI、hs-CRP、LP-PLA2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 31%,低于对照组的14. 89%(P <0. 05)。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PCI术中应用JBT技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照射剂量,减轻介入手术造成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拘禁球囊技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超敏肌钙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下载PDF
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联合肝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可 付强 +3 位作者 王临光 吴强 黄宜杰 张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65-1966,共2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用心导管技术来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以改善心肌血供的一种治疗方法,创伤和相对风险较小〔1,2〕。PCI手术前后需给予患者抗栓药治疗。以往临床常用药物首选是肝素,其起效快,抗凝效果明显,但存在抗凝...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用心导管技术来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以改善心肌血供的一种治疗方法,创伤和相对风险较小〔1,2〕。PCI手术前后需给予患者抗栓药治疗。以往临床常用药物首选是肝素,其起效快,抗凝效果明显,但存在抗凝效果不可预测、患者出血风险大等不足〔3〕。比伐卢定是国内新上市的新型抗凝药,能特异性、可逆性地直接与凝血酶结合,有研究发现与肝素比较,其抗凝效果更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卢定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振勇 付强 +2 位作者 王临光 盛洋 王彦炯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给予13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急诊行IABP循环支持治疗,以同时期同一疾病未经IABP治疗的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3月给予13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急诊行IABP循环支持治疗,以同时期同一疾病未经IABP治疗的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循环复苏前后的基础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功能、尿量、多脏器衰竭、恶性心律失常、30d病死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间年龄、性别、院前时间、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发心梗次数及IABP治疗前心功能分级(Killips分级)、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30d病死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循环支持药物的应用等有显著性差异(P<0.01),IABP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获益(P<0.01)。与治疗前比较,IABP循环支持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功能分级、尿量明显提高,心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尽早进行IABP治疗具有明显的循环支持疗效,可以为下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并能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血栓抽吸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海波 路雯 +4 位作者 黄宜杰 刘奕 王临光 吴强 娄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分析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徐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STEMI患者中,选取对照组40例(未行血栓抽吸,经球囊预扩张或其他处理后直接放置支架)、试验A组40例(抽出血栓组)和试验B组40... 目的分析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徐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STEMI患者中,选取对照组40例(未行血栓抽吸,经球囊预扩张或其他处理后直接放置支架)、试验A组40例(抽出血栓组)和试验B组40例(未抽出血栓组),回顾分析术后各组患者血运,心脏功能相关参数的改善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内各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MACE,包括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与对照组相比,PCI术后的ST段回落率、TIMI血流分级、TMP心肌灌注分级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试验A组与试验B组相比,PCI术后的ST回落率、TIMI血流分级、TMP心肌灌注分级、LVEF、LVEDD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均未出现血管痉挛、血管内皮撕裂等与器械相关的不良反应。在术后用药期间也未见与药物相关的典型不良反应。结论 PCI术中配合血栓抽吸相对于直接PCI术而言,对STEMI患者的心肌灌注和血运的改善更加显著。在血栓抽吸的具体疗效方面,以抽出血栓后的临床疗效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PCI治疗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ACS患者GRACE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振勇 付强 +3 位作者 王临光 王彦炯 刘奕 任峰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1391-1393,共3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artery syndrome,ACS)患者GRACE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GRACE危险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住院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共114例,对其进...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artery syndrome,ACS)患者GRACE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GRACE危险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住院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共114例,对其进行GRACE危险评分,以评分差异分组,分析不同组别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与GRACE危险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GRACE危险评分分值的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及狭窄的程度呈增加的趋势。结论:GRACE危险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危险评分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氯吡格雷弱代谢患者改服替格瑞洛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旭东 路雯 +5 位作者 李明哲 刘奕 吴强 王临光 黄宜杰 付强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弱代谢患者改服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本院心内科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行PCI术后存在氯吡格雷弱代谢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各68例。两组...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弱代谢患者改服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本院心内科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行PCI术后存在氯吡格雷弱代谢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各68例。两组患者分别予以替格瑞洛(90 mg,2次/天)或氯吡格雷(150 mg,1次/天)治疗。治疗3天后予以复查血栓弹力图,并对血小板抑制率进行评价。随访半年,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天后替格瑞洛组ADP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ADP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氯吡格雷组出现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结论替格瑞洛应用于氯吡格雷弱代谢患者中起效迅速,抗血小板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小,与氯吡格雷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弱代谢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下载PDF
压力导丝在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旭东 路雯 +3 位作者 李明哲 吴强 王临光 黄宜杰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7期755-757,共3页
目的探讨压力导丝测定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存在弥漫性长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35例(40处病变),依术者临床经验选择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药... 目的探讨压力导丝测定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存在弥漫性长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35例(40处病变),依术者临床经验选择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药物治疗;观察组37例(43处病变),通过压力导丝回撤技术测定FFR,观察FFR曲线是否存在明显压力"跳跃",对出现"跳跃"处的病变行介入治疗,对未见明显"跳跃"的病变行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植入药物支架33个,观察组植入药物支架19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观察期中,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FR指导下PCI治疗冠心病弥漫性病变安全有效,减少了支架植入数量,且具有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压力导丝 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彦炯 王临光 +3 位作者 吴强 黄宜杰 付强 王保毅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85-85,共1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患者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1月以来共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均经急诊PCI治疗,再通梗死相关血管,其中恢复TIMIⅢ级血流8例,Ⅱ级血流4例,均给予IABP辅助治疗。I...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患者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1月以来共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均经急诊PCI治疗,再通梗死相关血管,其中恢复TIMIⅢ级血流8例,Ⅱ级血流4例,均给予IABP辅助治疗。IABP使用时间24-72 h,平均36 h。结果12例患者2例死亡,住院总病死率16.7%,出院时彩超、ECT测EF值,平均50.1%,住院期间无再梗死。结论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预后心功能,尤其对再灌注慢血流患者、休克患者,更应及时应用IAB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相关血管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治疗 总病死率 再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 再灌注
下载PDF
国产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诚 王临光 +6 位作者 蒋树中 张毅刚 冯春光 宗雪峰 朱可 付强 乔伟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25期5-6,共2页
目的:本研究评价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治疗情况下加用国产曲美他嗪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LVEF<35%)患者,平均年龄(61±9)岁,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目的:本研究评价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治疗情况下加用国产曲美他嗪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LVEF<35%)患者,平均年龄(61±9)岁,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国产曲美他嗪每日60mg,治疗12个月,随诊观察患者临床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胸比率、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的心肌缺血次数以及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由(31.6±7.5)%升至(40.7±9.8)%(P<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由(58.5±6.8)ml/m2减到(52.1±7.7)ml/m2(P<0.01);心胸比率由(57.2±5.6)%降至(53.0±6.9)%(P<0.01);Holter记录的心肌缺血次数由(3.6±4.8)次减至(1.2±3.4)次;6min步行距离由(134.8±47.1)m增至(340.9±56.5)m(P<0.01)。结论:国产曲美他嗪联合其他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能够进一步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心肌缺血次数,增加6min步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左心功能不全 曲美他嗪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急性亚急性血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海波 付强 +2 位作者 吴强 王临光 黄宜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并发急性亚急性血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明确诊断为冠心病行冠脉血运重建术的患者中,共计12例并发急性亚急性血栓(急性血栓术后24 h内发生,亚急性血栓术后24 h到30 d内发生),占所有行...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并发急性亚急性血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明确诊断为冠心病行冠脉血运重建术的患者中,共计12例并发急性亚急性血栓(急性血栓术后24 h内发生,亚急性血栓术后24 h到30 d内发生),占所有行冠脉血运重建术的患者(共1 235例)的0.97%。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1-82岁,其中单支病变1例,双支病变3例,三支病变8例。造影显示血栓处病变,右冠2例,回旋支1例,前降支9例。处理方法:单纯球囊扩张,尿激酶冠脉内溶栓、静脉溶栓,血管内远端保护装置抽吸血栓,使用血小板G 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再次植入支架,部分患者上述方法交替使用。结果9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后,胸痛缓解,ST段回落,术后造影/IMI血流3级,1-2周出院:3例患者出现急性血栓后,抢救无效死亡。7例患者在处理血栓后心肌灌注欠佳,心功能恢复较差。5例患者在处理血栓后仍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约占42%。结论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是冠脉血运重建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有诸多因素:①操作过程中出现冠脉夹层,残余狭窄>35%,支架贴壁不良、尺寸不符,球囊直径过大(与血管内径比大于1.0)。②局部危险因素,复杂病变及斑块的特性,富含脂质的粥样斑块对于促发血栓形成是低脂质斑块的6倍;支架本身的结构、特性。③循环危险因素,血脂水平,激素代谢状态,血小板和白细胞功能,纤维蛋白的溶解,止血机制等多种因素,均能参与循环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血栓 血运重建术 介入治疗 脂质斑块 复杂病变 单支病变 双支病变 三支病变 冠脉夹层 心肌灌注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a临床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春光 王临光 +1 位作者 宗雪峰 付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4期84-85,共2页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 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行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2 a;B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 a,...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 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行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2 a;B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 a,以后均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评估两组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A组2例(3.1%)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与B组6例(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PCI术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 a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塞
下载PDF
老年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诚 赵世华 +9 位作者 蒋世良 丁建东 马根山 张毅刚 李世杰 王临光 蒋树中 王彦炯 黄宜杰 付强 《当代医学》 2009年第35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封堵治疗的32例老年ASD患者的临床和介入治疗资料。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为100%(32/32例);TTE测量ASD平均大小17.4±5.3mm,封堵器平均大小2...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封堵治疗的32例老年ASD患者的临床和介入治疗资料。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为100%(32/32例);TTE测量ASD平均大小17.4±5.3mm,封堵器平均大小22.4±6.7mm;19例采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13例采用国产封堵器;术前平均肺动脉收缩压36.0±9.3mmHg(1mmHg=0.133kPa),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平均为1.9±0.7。ASD的完全堵闭率即刻为93.8%(30/32例),术后24h为96.9%,术后6个月仍有1例(3.1%)残余分流,为双孔型缺损。并发症发生率6.3%(2/32例),其中操作相关并发症1例(3.1%),为心包填塞(疑肺静脉破裂),无操作相关死亡。术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应1例。术后心律失常5例(15.6%),均为房颤。平均随访18.9±12.5个月(9~60个月),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或金属骨架断裂,无晚发心脏穿孔或心包填塞。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ASD安全、有效,在适应证的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经导管封堵术 老年
下载PDF
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慢/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路雯 付强 +4 位作者 王彦炯 吴强 王临光 黄宜杰 王海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29-129,共1页
目的观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对慢/无复流的影响。方法47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在术前或术中使用替罗非班的情况分为A(替罗非班)组:PCI术前术中使用替罗非班,起始剂量为10μg/kg... 目的观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对慢/无复流的影响。方法47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在术前或术中使用替罗非班的情况分为A(替罗非班)组:PCI术前术中使用替罗非班,起始剂量为10μg/kg,静脉推注大于3 min,并以0.15μg·kg-1·min-1的速度维持静脉滴注36 h;B(对照)组:术前术中未使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300 mg。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并于发病后12 h内或仍有症状者超过12 h行急诊PCI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慢/无复流标准:冠脉造影诊断中排除病变部位急性闭塞、血栓、严重夹层、高度狭窄心外膜血管痉挛等因素后冠脉前向血流急性减少,TIMI≤1级为无复流,TIMIⅡ级为慢复流。结果替罗非班组:19例患者,年龄(67±7)岁,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17例;植入支架21枚;对照组:28例患者,年龄(65±8)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20例;植入支架31枚;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1例慢/无复流;发生率5.25%;对照组:4例慢/无复流发生率1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中或术前使用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慢/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从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功能、预后,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复流现象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替罗非班 梗死相关血管 美国心脏学会 波立维 冠脉造影 急性闭塞 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巨大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毅刚 付强 +2 位作者 王临光 黄宜杰 王海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41-141,共1页
目的总结介入封堵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ASD)的经验。方法18例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缺损大小为24-32 cm,ASD边缘距腔静脉、房室瓣、冠状窦均大于5 mm,右心导管检查,建立股静脉至左上肺静脉的输送轨道。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封堵,X线多... 目的总结介入封堵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ASD)的经验。方法18例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缺损大小为24-32 cm,ASD边缘距腔静脉、房室瓣、冠状窦均大于5 mm,右心导管检查,建立股静脉至左上肺静脉的输送轨道。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封堵,X线多角度,TTE多切面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分流及毗邻关系,牵拉试验无异常后,释放封堵器。结果18例患者封堵均获成功。封堵器选择直径为30-38 mm,其中1例患者36 mm封堵器释放不成功。换38 mm封堵器封堵成功。术中1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应用阿托品1 mg后,症状缓解,继续完成手术。其余患者无术中并发症出现。结论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应在经胸精确测量房间隔缺损;术中,在封堵器释放前多切面观察封堵器的位置,毗邻结构,并行多切面下的牵拉试验。巨大ASD的介入治疗是可行及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介入封堵治疗 多切面观察 右心导管检查 窦性心动过缓 房室瓣 介入治疗 冠状窦 左上肺静脉
下载PDF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宗雪峰 黄宜杰 +1 位作者 王临光 宗斌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0期2996-2997,共2页
目的考察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临床疗效,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以8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CI治疗,并于术前和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于治疗后1月、3月、12... 目的考察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临床疗效,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以8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CI治疗,并于术前和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于治疗后1月、3月、12月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造影结果显示TIMI血流分级均恢复为2级或以上,术后1 h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的ST抬高段均有明显回落。术后1个月内患者的亚急性血栓发生率仅为1.26%,12个月时患者支架内晚期血栓或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1.26%,1年内血栓的总发生率共计为2.52%。血常规评价结果显示,患者用药1、3、12月时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较治疗前均有较大改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PCI治疗急性心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运状况和梗死相关的血栓再形成,且临床不良反应少,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PCI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治疗后心电图ST段抬高、BNP变化对左室重构的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春光 付强 +2 位作者 王临光 张毅刚 王彥炯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8期608-610,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后心电图ST段、血浆中BNP的水平变化与左室重构(LVRM)之间的关系,探讨心电图ST段、BNP对LVRM的预测价值。方法首次AMI患者共48例,比较PCI前及术后1h 12导联...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后心电图ST段、血浆中BNP的水平变化与左室重构(LVRM)之间的关系,探讨心电图ST段、BNP对LVRM的预测价值。方法首次AMI患者共48例,比较PCI前及术后1h 12导联心电图抬高ST段的总和,按ST段下降幅度分为两组,A组:37例,ST段下降≥50%;B组:11例,ST段下降〈50%;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d,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并随访复查AMI后2~3d及第3个月超声心动图。结果PCI治疗后BNP水平,A组明显小于B组;A、B组治疗前、后BNP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患者PCI治疗后2~3d及3个月时LVEDD比较,B组LVRM发生率与A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治疗后心电图ST段和BNP持续抬高对于预测左室重构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性 心电描记术 利钠肽 心室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