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霍克思的翻译思想及其经典译作的生成——以《楚辞》英译全本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丽耘 朱珺 姜武有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1-38,共8页
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思(1923—2009)的《楚辞》英译全本虽然是其最早的一部汉译英作品,但自问世以来即成为中国典籍外译的典范之作,至今半个多世纪中外学界研究《楚辞》均无法绕过此本。论文从霍克思对前人译文的评判及翻译期间撰写的书... 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思(1923—2009)的《楚辞》英译全本虽然是其最早的一部汉译英作品,但自问世以来即成为中国典籍外译的典范之作,至今半个多世纪中外学界研究《楚辞》均无法绕过此本。论文从霍克思对前人译文的评判及翻译期间撰写的书评文章透视译者的翻译思想,从详实的一手资料出发勾勒译本在海外的接受概貌,明晰霍克思英译全本在《楚辞》外译史上的经典地位,探究经典译作生成的根本促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克思 《楚辞》英译全本 翻译思想 海外接受 经典
下载PDF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红”英译问题辨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丽耘 吴红梅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1期21-28,202,共9页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因"改红为绿"现象广为学者诟病,本文利用"《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细致比对原作前80回近500个"红"字以及霍克思译本的相应英译,发现霍克思译文并不存在很大问题。从不存在歧义的&...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因"改红为绿"现象广为学者诟病,本文利用"《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细致比对原作前80回近500个"红"字以及霍克思译本的相应英译,发现霍克思译文并不存在很大问题。从不存在歧义的"红"字到已不具本义的"红"字,再到目的语中无法理解的"红"字,霍氏针对不同情况做出了不同的处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万不得已才改译。"改红为绿"实际只出现在"怡红院""怡红公子"二词的翻译上,其背后的原因应是译者误读了"怡红"中"红"之所指及"怡红快绿"短语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霍克思译本 “红”字英译 “改红为绿” 误读
下载PDF
浅析《阿金的眼泪》中眼泪的文化涵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丽耘 付仙梅 姜文有 《安康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5-47,共3页
《阿金的眼泪》利用一位已届中年的中国孝子阿金在老母颤巍巍的棒打中突然流泪的情节,再度关注了挣扎在中西两种文化、两种生活方式下的中国青年移民的生活状况。眼泪在文中有着特殊的文化涵义,阿金是由于突然意识到潜藏在自己内心最深... 《阿金的眼泪》利用一位已届中年的中国孝子阿金在老母颤巍巍的棒打中突然流泪的情节,再度关注了挣扎在中西两种文化、两种生活方式下的中国青年移民的生活状况。眼泪在文中有着特殊的文化涵义,阿金是由于突然意识到潜藏在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传统文化正渐渐失去而哭泣的,即将与息息相通的文化母体相分离的痛苦与害怕让阿金突然失控并当众流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金的眼泪》 眼泪 文化涵义 文化冲突
下载PDF
从刻板书写到理性描画——论西方“文明化”范式下杰克·伦敦中国观之渐变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丽耘 朱珺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90-95,共6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交流变得频繁,西方作家笔下出现了不少东方形象。在西方"文明化"的大叙事中,东方形象作为"他者",是"文明化"核心概念"进步"与"自由"的对立面:停滞与专制。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交流变得频繁,西方作家笔下出现了不少东方形象。在西方"文明化"的大叙事中,东方形象作为"他者",是"文明化"核心概念"进步"与"自由"的对立面:停滞与专制。杰克.伦敦身处其时,也参与了美国作家关于中国的刻板书写,可贵的是他最终走了出来,早年露骨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思想更多地为理解、宽容、同情与理性思索所替代。在整个西方还在忙于塑造一个被否定的、邪恶的中国形象之时,伦敦已能思考东西方交流可能性之题,他笔下的中国形象故而特别值得中外学者关注。从早先露骨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思想到更为理性的思考与更为客观的描述,再到种族意识的明显弱化,最后达及对东西方沟通的乐观期待,显然杰克.伦敦的中国观体现出了强烈的渐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化 刻板书写 理性描画 渐变性
下载PDF
并非全是丑化——从《陈阿春》看杰克·伦敦的中国观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丽耘 朱珺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14-117,共4页
《陈阿春》是杰克·伦敦写作中期所完成的一篇关于中国的作品。深入分析此部作品能印证伦敦的中国观并非全是丑化,他对中国也有理解、同情的一面。同名主人公陈阿春实际上是伦敦对于中国移民形象的一种正面想象。
关键词 《陈阿春》 杰克·伦敦 中国观
下载PDF
郭沫若与英国文学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丽耘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87-90,共4页
郭沫若是我国五四诗坛的一位巨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所接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庞杂,本文从少时与英国文学的最初接触,浪漫主义美学观的形成,文艺批评思想的形成,对英国作品的翻译活动及在英国文学影响下的戏剧创作... 郭沫若是我国五四诗坛的一位巨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所接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庞杂,本文从少时与英国文学的最初接触,浪漫主义美学观的形成,文艺批评思想的形成,对英国作品的翻译活动及在英国文学影响下的戏剧创作这五方面探讨和系统梳理郭沫若先生与英国文学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说明其接受过程中中西文化的碰撞及作家的主体选择性,并指出西方浪漫主义概念在中国的误用:中国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其实是抒情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 碰撞 主体选择性 西方浪漫主义 中国抒情主义
下载PDF
域外影响下的于赓虞诗学理论
7
作者 王丽耘 葛桂录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98-102,共5页
于赓虞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位重要的诗人和诗论家,学界对其关注不多。他的诗学理论更是鲜有学者涉及,谈及所受的域外影响也总是拘泥于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尤其是指向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实际对于赓虞诗学理论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的... 于赓虞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位重要的诗人和诗论家,学界对其关注不多。他的诗学理论更是鲜有学者涉及,谈及所受的域外影响也总是拘泥于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尤其是指向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实际对于赓虞诗学理论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域外因素还有《鲁拜集》、文论家厨川白村和诗人华兹华斯,即一部诗集、一位文论家和一位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赓虞 诗学理论 域外影响
下载PDF
被抢的不同遭际:杰克·伦敦笔下印第安人与白人关系描画
8
作者 王丽耘 朱珺 姜武有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9-95,共7页
杰克·伦敦研究自美国伦敦作品评论伊始至今已逾百年,新世纪该领域研究欲突破,厘清其间颇具争议的问题是一大走向。比读杰克·伦敦创作早期发表的两部同题材作品《北方的奥德赛》(An Odyssey of the North,1900)与《白人李婉》(... 杰克·伦敦研究自美国伦敦作品评论伊始至今已逾百年,新世纪该领域研究欲突破,厘清其间颇具争议的问题是一大走向。比读杰克·伦敦创作早期发表的两部同题材作品《北方的奥德赛》(An Odyssey of the North,1900)与《白人李婉》(Li-Wan,the Fair,1902),以梳理伦敦创作早期的种族意识表现为旨归,聚焦其笔下书写的印第安土著与淘金白人间的紧张关系,抉发出两作间的互文性及作者的创作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克·伦敦 《北方的奥德赛》 《白人李婉》 种族意识
下载PDF
于赓虞诗学理论平议
9
作者 王丽耘 吴华南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2-66,共5页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于赓虞是一位被忽视的诗人和诗论家。他短短十年创作诗集达七部之多,并形成了自己完整、系统的诗学理论。生命诗学,艺术诗学,诗与灵感及修改,诗与科学,诗的静境,诗的读者鉴赏以及理论自身的遮蔽性七大内容构成...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于赓虞是一位被忽视的诗人和诗论家。他短短十年创作诗集达七部之多,并形成了自己完整、系统的诗学理论。生命诗学,艺术诗学,诗与灵感及修改,诗与科学,诗的静境,诗的读者鉴赏以及理论自身的遮蔽性七大内容构成了其诗学理论的主体。它经历了萌芽、自觉化、系统化与科学化以及修正与完善四大阶段,最终发展形成为理论体系。于赓虞的诗学理论对当时中国诗学观进行了有力的补正,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赓虞 诗学理论 补正
下载PDF
乡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现状及其融入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真真 王晓盼 王丽耘 《海外英语》 2023年第23期173-175,共3页
对乡村初中学生的心智特征以及英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讨论了思政教育融入乡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调查找出当前乡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挖英语课本中的思政元素且灵活安排教学活动,树立学生... 对乡村初中学生的心智特征以及英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讨论了思政教育融入乡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调查找出当前乡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挖英语课本中的思政元素且灵活安排教学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以提升其自控及思辨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及模式来落实英语课堂思政教育等策略,以期提高乡村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解决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的全方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初中 英语教学 思政教育
下载PDF
《红楼》哪是《红楼梦》?——兼论海外戏仿之作难成中华经典国际传播正道
11
作者 王丽耘 徐方雯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6-42,共7页
美国华裔作家陈佩玲英语小说《红楼》出版后在西方引起一定的关注,其戏仿中华民族经典之作《红楼梦》,古典人物的矮化与现代置换、恢宏主题的降格与变调、性与政治因素的篡入,祛魅了民族经典的崇高与权威。此类戏仿之作实是经典原作的... 美国华裔作家陈佩玲英语小说《红楼》出版后在西方引起一定的关注,其戏仿中华民族经典之作《红楼梦》,古典人物的矮化与现代置换、恢宏主题的降格与变调、性与政治因素的篡入,祛魅了民族经典的崇高与权威。此类戏仿之作实是经典原作的歪曲变形,于原作海外传播弊大于利,对其应取谨慎的态度,更不可倚赖其为民族经典海外传播的正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 戏仿 《红楼梦》 中华经典 国际传播
下载PDF
马丁·伊登:一个孤独的“多余人”
12
作者 王丽耘 《安康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5-57,共3页
"多余人"形象已是一种引起广泛关注的世界性文学现象。杰克.伦敦于20世纪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是"多余人"家族中的一员:他孤独、自省、叛逆,想有所作为又无所作为。它充分表达... "多余人"形象已是一种引起广泛关注的世界性文学现象。杰克.伦敦于20世纪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是"多余人"家族中的一员:他孤独、自省、叛逆,想有所作为又无所作为。它充分表达了身处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下层青年知识分子马丁.伊登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绝望心境。这一"多余人"形象丰富了美国文学的人物画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余人 马丁·伊登 杰克·伦敦 小说 形象
下载PDF
“摆渡者”的局限与自由——以陶渊明《责子》诗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冀爱莲 王丽耘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84,共8页
翻译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问题。就陶渊明《责子》诗的英译而言,英美译者韦利、亨顿的译文虽然存在误读,但在英语世界影响广泛;中国译者方重、杨宪益、汪榕培等的翻译在意义的传达上略胜一筹,可对英语世界影响甚小。可见,译文的评判,... 翻译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问题。就陶渊明《责子》诗的英译而言,英美译者韦利、亨顿的译文虽然存在误读,但在英语世界影响广泛;中国译者方重、杨宪益、汪榕培等的翻译在意义的传达上略胜一筹,可对英语世界影响甚小。可见,译文的评判,不仅要考虑语言、文化的因素,还要考虑译者所处的时代以及读者接受的影响。译者的自由极为有限,他们面对着更多无法回避的规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诗 《责子》 英译 规约 自由
下载PDF
中国龙的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迪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珺 王丽耘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周易》这部中华文化元典最早从理论形态孕育着龙的观念和哲学。龙文化贯穿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它能保持长久魅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蕴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四大基本内涵,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周易》这部中华文化元典最早从理论形态孕育着龙的观念和哲学。龙文化贯穿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它能保持长久魅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蕴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四大基本内涵,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交和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文化观和多元一体的民族观。龙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衍生发展,我们可以赋予龙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积极传承和弘扬龙文化,让世界其他民族更好地了解龙文化博大精深的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理念 宇宙观 发展观 文化观 民族观
下载PDF
从杰克·伦敦的日本书写看其种族主义思想的渐变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华南 王丽耘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6,共4页
杰克·伦敦是美国19与20世纪之交著名的作家兼思想家,他的笔下曾触及一定数量的日本书写。《酒井绪、和乃爱子与孝武》(1895),《夜游东京湾》(1895),《阿春》(1897)和《在东京湾》(1903)是伦敦早期四部被研究者忽略的日本题材文学... 杰克·伦敦是美国19与20世纪之交著名的作家兼思想家,他的笔下曾触及一定数量的日本书写。《酒井绪、和乃爱子与孝武》(1895),《夜游东京湾》(1895),《阿春》(1897)和《在东京湾》(1903)是伦敦早期四部被研究者忽略的日本题材文学创作。这四部短篇,虽不乏伦敦对日本底层或弱势群体的同情,但其中或多或少留下了伦敦"白人至上"种族主义思想的烙印,有的作品还十分明显。中后期的创作,伦敦以新闻报道、书信及政论文的形式延续了有关日本话题的思考,冷静、理性的分析多于种族情绪的渲泄。应该说,伦敦的日本书写存在一定的种族主义意识,但其种族意识总体呈现由强及弱、不断弱化的渐变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克·伦敦 日本书写 种族主义 渐变
下载PDF
霍克思与韦利汉学关系考述
16
作者 王丽耘 《国际汉学》 2023年第5期105-115,159,共12页
霍克思与韦利二人学术间存在传承,汉学界对此似无异议,但其间具体的学术渊源与传承却是一个至今尚未说清的话题。本文借鉴历史分析、“推源溯流”、整合描述及文献考据等研究方法,还原霍克思汉学历程中承继韦利汉学研究的历史图景,钩沉... 霍克思与韦利二人学术间存在传承,汉学界对此似无异议,但其间具体的学术渊源与传承却是一个至今尚未说清的话题。本文借鉴历史分析、“推源溯流”、整合描述及文献考据等研究方法,还原霍克思汉学历程中承继韦利汉学研究的历史图景,钩沉与完善英国汉学发展谱系中重要的一环:霍克思是英国汉学发展史上第一代专业汉学家代表,韦利是英国汉学自学院式汉学向专业汉学时代过渡时期的“绅士—汉学家”代表,二人在英国汉学发展谱系上一后一前,不仅在汉学交游上颇有交集,且从汉学根本原则、基本学术路径到翻译基本理念均存在汉学学术传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克思 韦利 汉学交游 汉学学术传承
下载PDF
中国启蒙思潮内源性探究
17
作者 姜文有 陈一新 王丽耘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38,共3页
启蒙思潮的内源性与外源性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启蒙与传统的关系,启蒙的本土化问题。中西启蒙思潮所要超越的"不成熟状态"属性相异,启蒙的任务不一。在西方,启蒙要解构神性的愚昧和偏执,将上帝理性化,从而肯定人性;中国启蒙的... 启蒙思潮的内源性与外源性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启蒙与传统的关系,启蒙的本土化问题。中西启蒙思潮所要超越的"不成熟状态"属性相异,启蒙的任务不一。在西方,启蒙要解构神性的愚昧和偏执,将上帝理性化,从而肯定人性;中国启蒙的任务则是要让主体人从天道理想、宗法王权理想的依附状态下解放出来。在思想渊源上,西方启蒙思潮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而在早期中国传统思想中我们同样能发掘出启蒙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民权思想的最初萌芽。中西启蒙诱因不一,任务不一,且都有自身传统思想资源,彼此不可能被横向移植。中国启蒙同西方启蒙一样,都源于自身传统文化,是内源性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思潮 内源性 思想渊源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探析关键词法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
18
作者 朱珺 王丽耘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1-64,71,共5页
关键词法要求学习者在所学的目标语词汇与母语/目标语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汇之间建立听觉联系并以形象的方式记忆,实质是借助言语和表象的共同加工过程来帮助记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它涉及到双重编码理论、加工水平说和激活扩... 关键词法要求学习者在所学的目标语词汇与母语/目标语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汇之间建立听觉联系并以形象的方式记忆,实质是借助言语和表象的共同加工过程来帮助记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它涉及到双重编码理论、加工水平说和激活扩散模型。因为关键词法涉及了多种形式的认知活动,词汇的记忆效果也得到加强,所以它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法 双重编码理论 加工水平说 激活扩散模型
下载PDF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析关键词法
19
作者 朱珺 王丽耘 《宜春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61-164,共4页
词汇习得的研究在当今外语教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对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其中,涉及到双重编码理论、加工水平说和激活扩散模型的关键词法就受到愈来愈多研究者的关注。关键... 词汇习得的研究在当今外语教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对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其中,涉及到双重编码理论、加工水平说和激活扩散模型的关键词法就受到愈来愈多研究者的关注。关键词法要求学习者在所学的目标语词汇与母语/目标语中读音相近或部分相近的词汇之间建立听觉联系并以形象的方式记忆,实质是借助言语和表象的共同加工过程来帮助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法 双重编码理论 加工水平说 激活扩散模型
下载PDF
沉默是金抑或是傻瓜的美德?——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对沉默的不同诠释
20
作者 朱珺 王丽耘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16-119,共4页
在交际中,人们除了用语言传递信息,非语言行为同样举足轻重。沉默,作为一种非语言交际行为,在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诠释。在高语境文化中,沉默往往赋予积极的意味,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在低语境文化中,沉默常蕴涵消极的意味... 在交际中,人们除了用语言传递信息,非语言行为同样举足轻重。沉默,作为一种非语言交际行为,在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诠释。在高语境文化中,沉默往往赋予积极的意味,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在低语境文化中,沉默常蕴涵消极的意味,是缺乏沟通的表现。这种差异可以从不同的文化环境、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方面分析原因,以探求相关的跨文化交际应对策略,从而有助于避免文化误解和冲突,促进跨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 高语境文化 低语境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