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一期颅底重建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举磊 秦怀洲 +2 位作者 张治国 高国栋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7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前颅窝底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个病例术中均进行一期骨性重建及膜性重建,其中39例使用钛网为修补材料,12例使用自身颞骨修补,术后定期随访,并行CT检查。结果术... 目的探讨创伤性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前颅窝底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个病例术中均进行一期骨性重建及膜性重建,其中39例使用钛网为修补材料,12例使用自身颞骨修补,术后定期随访,并行CT检查。结果术后随访3至12个月,1例死亡;1例术后2周复发脑脊液漏,经腰大池置管引流2周后消失;1例颅内感染;1例眶颅穿通伤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眶内感染,经治疗后痊愈。其余47例恢复良好,均未出现脑脊液漏、脑膜膨出等并发症。结论良好的骨性重建及膜性重建可有效防治前颅窝底骨折后引起的脑脊液漏及脑膜膨出,膜性重建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前颅窝底骨折 颅底重建 膜性重建 脑脊液漏
下载PDF
帕金森病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的非线性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举磊 高国栋 +3 位作者 菅忠 王学廉 贺世明 李维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苍白球各部位神经元放电峰峰间期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讨论苍白球各部分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03/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9例...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苍白球各部位神经元放电峰峰间期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讨论苍白球各部分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03/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9例,行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手术过程中应用微电极记录沿途苍白球外侧部和内侧部神经元单细胞放电信号,建立峰间期时间序列,分别计算其相关维数及最大Lyapunov指数,分析其差异。结果:苍白球外侧部是相关维数5.5~6.4维的复杂动力学系统,而苍白球内侧部为3.7~4.6维。苍白球外侧部的最大Lyapunov指数为0.36~0.45,苍白球内侧部为0.25~0.32。苍白球内侧部及外侧部神经元峰间期时间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均为正值。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峰间期时间序列的相关维数(4.18±0.32)及最大Lyapunov指数(0.29±0.02)均低于苍白球外侧部神经元(分别为6.03±0.31和0.41±0.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7,3.22;P均<0.01)。结论:帕金森病苍白球内侧部及外侧部电活动均具有混沌特性,但与苍白球外侧部相比,苍白球内侧部自由度更低,说明苍白球内侧部较外侧部提供更多的帕金森病病理情况下的电生理活动信息,也间接证明了帕金森病内侧苍白球存在神经元同步化放电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元 非线性动力学
下载PDF
伏隔核的外壳部和核心部毁损对大鼠吗啡觅药行为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举磊 高国栋 +2 位作者 王学廉 王庆丰 李维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1期7040-7042,i006,共4页
背景:伏隔核对吗啡觅药行为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伏隔核内不同区域在形态学、神经化学和电生理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目的:分析伏隔核各亚区(外壳、核心)在吗啡觅药行为中的作用,研究定向毁损对大鼠成瘾行为的影响。设计:随机... 背景:伏隔核对吗啡觅药行为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伏隔核内不同区域在形态学、神经化学和电生理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目的:分析伏隔核各亚区(外壳、核心)在吗啡觅药行为中的作用,研究定向毁损对大鼠成瘾行为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大鼠通过吗啡强化形成条件性地点偏好,在反应稳定后,使用直流电对大鼠进行外壳部或核心部毁损(或空白对照)。待大鼠恢复后进行吗啡复燃,并测试其地点偏好数据。主要观察指标:位置偏爱箱内最大停留时间。结果:在7d内,所有外壳毁损组和空白对照组动物均重新建立起了与毁损前相同的条件性地点偏好,最大停留时间分别为(647±46)和(662±29)s,均达到术前水平。但是,伏隔核核心部毁损却导致觅药行为的明显减退,最大停留时间由术前的(650±30)s减至术后的(463±40)s,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3.95,4.17;P<0.05)。结论:在药物相关刺激条件下,伏隔核核心在吗啡觅药行为的建立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隔核 吗啡 大鼠 毁损 行为 术前 空白对照 核心 最大 结论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王举磊 王宝 +5 位作者 陈慧芸 张倩 梁嘉赫 黄涛 杨晨 屈延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名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3D打印技术联合CBL教学模式组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教学效果从理论考...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名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3D打印技术联合CBL教学模式组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教学效果从理论考核、技能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60度评估系统和满意度调查等方面来评价。结果实验组在理论考核(84.75±3.37)、临床操作技能考核(90.23±5.37),360度评估临床整体实践、教学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CBL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带教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带教质量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CBL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360评估
下载PDF
儿童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黄涛 伊江浦 +3 位作者 杨晨 田启龙 屈延 王举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3~6个月)颅骨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12月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治疗的16例儿童颅骨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2~13岁,平均6.4岁;1例血管畸形,15例为颅脑损伤;采用钛... 目的 探讨儿童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3~6个月)颅骨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12月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治疗的16例儿童颅骨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2~13岁,平均6.4岁;1例血管畸形,15例为颅脑损伤;采用钛网10例,聚醚醚酮6例。术后随访8~48个月,平均25.0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颅脑损伤术后钛网成形患儿,因摔倒致头颅再次外伤,使钛网变形、凹陷;其余15例患儿颅骨塑形满意,未出现头颅畸形,无切口感染、材料外露、皮下积液。结论 儿童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术,可以有效保护儿童颅脑再次受损,同时有助于儿童心理及生理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成形术 儿童 疗效
下载PDF
微电极针道制图在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学廉 高国栋 +4 位作者 贺世明 李维新 王举磊 管定国 陈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在丘脑底核(STN)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术 中,应用微电极(MER)记录、分析针道沿途各核团电生理学 特性,确认STN内各亚区范围、边界及STN与周围结构的边 ... 目的:在丘脑底核(STN)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术 中,应用微电极(MER)记录、分析针道沿途各核团电生理学 特性,确认STN内各亚区范围、边界及STN与周围结构的边 界并制图,为提高靶点定位的精确度提供依据.方法:STN电 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30例,植入刺激电极45个.在影像学定 位基础上,应用MER记录、分析各核团细胞电信号的波形、频 率、幅值、背景噪声,有无诱发放电、微刺激反应,所获数据结 合CT/MRI资料,参考Schaltenbrand Wahren脑图谱行针道制 图,描画STN内部运动亚区和非运动亚区范围、边界及STN 与周围结构的边界,确定最终理想靶点.结果:记录131个针 道并制图,平均每个针道记录时间20min,每植入1个刺激电 极需记录2.91个针道.STN细胞电信号为高频、高幅及背景 噪声较高的簇状放电,平均放电频率(49±13)Hz,平均细胞 密度(5.8±1.4)个/mm,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电极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底核
下载PDF
定向伏隔核射频毁损戒毒的毁损情况与疗效关系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学廉 贺世明 +4 位作者 衡立君 梁秦川 李江 王举磊 高国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定向伏隔核射频毁损术戒毒中毁损灶的位置、大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定向伏隔核射频毁损戒毒手术后随访期达1年以上的60例志愿者的病历资料,复查MRI,测量毁损灶中心平均坐标值及毁损灶的平均大小,参照Scha... 目的探讨定向伏隔核射频毁损术戒毒中毁损灶的位置、大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定向伏隔核射频毁损戒毒手术后随访期达1年以上的60例志愿者的病历资料,复查MRI,测量毁损灶中心平均坐标值及毁损灶的平均大小,参照Schaltenbrand-Bailey人脑标准图谱,探讨毁损灶的位置、大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失访2例(3.3%)。疗效优27例(45.0%),良10例(16.7%),无效17例(28.3%),差4例(6.7%);总有效率61.7%,复吸率35.0%。伏隔核内有效靶点的平均坐标值分布趋势:x(6.5±0.5)mm,y(21.5±1.0)mm,z(-8.5±1.5)mm;最佳毁损灶平均大小为8mm×10mm×6mm,占整个伏隔核体积的1/3。中远期特异并发症包括顺行性遗忘、动机形成障碍10例,性欲减退1例,情感障碍1例,冲动行为1例,嗅觉迟钝1例;发生率为23.3%。结论定向伏隔核射频毁损戒毒的有效靶点位于伏隔核腹内侧的壳部,疗效及中远期特异并发症与毁损灶具体位置的设定及体积大小有关。毁损灶体积过小,导致手术无效;毁损灶偏离有效靶点,或毁损体积过大,均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位技术 伏隔核 阿片相关性障碍
下载PDF
帕金森病猴苍白球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景 王学廉 +2 位作者 王举磊 陈军 高国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猴模型苍白球(globus pallidus,GP)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为研究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颈内动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猴模型苍白球(globus pallidus,GP)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为研究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颈内动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建立PD猴模型。在立体定向仪引导下记录造模前后猴病理及正常生理状态下GP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并对其放电模式进行分析。结果电生理记录显示外侧苍白球神经元(29个)放电频率在生理状态下为(4.39±2.10)Hz,在病理状态下(34个)为(9.69±4.99)Hz(P<0.05);内侧苍白球神经元放电频率在生理状态下(25个)为(2.69±1.57)Hz,在病理状态下(31个)为(17.50±4.94)Hz(P<0.01);在记录到内侧苍白球神经元单一放电时,进行长时间观察并给予APO(0.2 mg/kg)肌注,可见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振幅明显减低。结论PD猴模型GP神经元较生理状态下放电频率明显增加,其放电模式也有明显变化,簇状放电模式比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苍白球 神经元 放电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3年随访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维新 王举磊 +3 位作者 梁秦川 贺世明 王学廉 高国栋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06-508,共3页
目的对在本中心接受双侧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3年以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随访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以前接受双侧DBS手术的32例PD患者分别在手术后3、12、36个月进行随访,结合是否同时服用左旋多巴进行综合评估,同... 目的对在本中心接受双侧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3年以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随访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以前接受双侧DBS手术的32例PD患者分别在手术后3、12、36个月进行随访,结合是否同时服用左旋多巴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中1例术后出血,2例患者经过二次手术调整电极位置,其它并发症包括眼肌痉挛、体重增加、发音障碍、肌肉痉挛;手术3年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UPDRS)改善率分别为48.7%(不用药)、50.6%(用药);左旋多巴用药量减少46%。结论本组资料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6%,大部分可以通过手术或调整电极参数解决,DBS对PD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在3年之后依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随访 脑深部电刺激 并发症
下载PDF
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学廉 常崇旺 +8 位作者 耿宁 李楠 王举磊 马久红 薛伟宁 赵巍 吴鹤鸣 王鹏 高国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设置STN-DBS组及药物治疗对照组,配对入组,有效病例27对。两组患者均只服用左旋多巴制剂且剂量前后无显著变化,均未服用抗抑郁药物。前后共6次分别评估其抑郁及运...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设置STN-DBS组及药物治疗对照组,配对入组,有效病例27对。两组患者均只服用左旋多巴制剂且剂量前后无显著变化,均未服用抗抑郁药物。前后共6次分别评估其抑郁及运动状况。结果与术前及药物治疗组相比,STN-DBS组术后运动功能改善,抑郁状况短期内(3~6个月)改善;STN-DBS组术后运动评分与抑郁评分短期内(5周~6个月)相关,双侧电压均值与其抑郁评分均相关;STN-DBS组术后电压均值对抑郁评分的标准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均显著,运动评分对抑郁评分的标准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在短期内(5周~3个月)显著。结论STN-DBS对PD患者运动障碍症状的改善在短期内可改善其抑郁状况,但长期效应不明显。在STN-DBS治疗电压值范围内,双侧电压均值越高,PD患者的抑郁状况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电刺激 抑郁
下载PDF
TRAIL参与氧合血红蛋白诱导的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1
作者 秦怀州 李立宏 +4 位作者 王梁 宗建海 刘华峰 王举磊 高国栋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目前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认为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探讨了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caspase3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作用。方法在离体培养的脑... 目的目前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认为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实验探讨了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caspase3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作用。方法在离体培养的脑血管内皮细胞中,观察给予氧合血红蛋白(OxyHb)处理以及给予caspase3拮抗剂或TRAIL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者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改变。结果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相比,单纯OxyHb处理以及OxyHb+TRAIL处理后,血管内皮caspase3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TRAIL能够上调OxyHb刺激诱导的caspase3表达(P<0.05)。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OxyHb处理后,血管内皮TRAIL表达显著上调(P<0.05)。但是,和OxyHb处理相比,caspase3拮抗剂Ac-DEVD-CHO(ADC)不能明显改变OxyHb刺激诱导的TRAIL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TRAIL能够促进SAH后OxyHb刺激导致的内皮细胞凋亡。在凋亡的级联反应过程中,TRAIL能够活化下游caspase3,从而启动凋亡过程。因此,TRAIL及其受体在SAH后CV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L CASPASE 3 氧合血红蛋白 脑血管痉挛 凋亡
下载PDF
联合应用尼莫地平和胞磷胆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怀洲 王举磊 +3 位作者 李立宏 白万胜 赵振伟 高国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9-32,39,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尼莫地平、胞磷胆碱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缺血对照组,尼莫地平组,胞磷胆碱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12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90min,同侧颈总动脉结扎60mi...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尼莫地平、胞磷胆碱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缺血对照组,尼莫地平组,胞磷胆碱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12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90min,同侧颈总动脉结扎60min模型。尼莫地平经颈内动脉给药(40μg/kg);胞磷胆碱经腹腔注射给药(250mg/kg,1次/d,连用3d)。再灌注后24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灌注后72h测量脑组织梗死体积,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前脑皮质细胞凋亡率。结果对照组、尼莫地平组、胞磷胆碱组及联合用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6±0.8、1.5±1.2、1.2±0.8和0.7±0.6;脑梗死体积分别为(186±25)、(122±22)、(119±21)和(81±27)mm^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6±1.9)、(8.8±2.0)、(4.6±2.4)、(2.2±1.7)%。所有观察指标,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与胞磷胆碱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尼莫地平组或胞磷胆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所有用药组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尼莫地平和胞磷胆碱早期使用均有效,两药联合使用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尼莫地平 胞磷胆碱 神经保护药 大鼠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大鼠丘脑底核的时间相关性放电模式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月平 王举磊 高国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5-488,共4页
为了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放电模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本文应用6-OHDA(6-羟基多巴胺)建立PD大鼠模型,在立体定向仪的引导下对大鼠进行手术,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STN神经元的放电情... 为了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放电模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本文应用6-OHDA(6-羟基多巴胺)建立PD大鼠模型,在立体定向仪的引导下对大鼠进行手术,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STN神经元的放电情况,并分析其放电模式。结果表明,6-OHDA导致的PD动物模型成功率可达60%,正常鼠STN的放电包括规则性放电和束发式放电两种模式,但模型鼠束发式的放电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1)6-OHDA可以诱导PD模型的建立;(2)PD大鼠STN的放电模式发生了改变,术后束发式放电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OHDA 帕金森病模型 STN 与时间相关的放电模式
下载PDF
立体定向伏隔核射频毁损术中毁损灶大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江 王学廉 +4 位作者 贺世明 梁秦川 王举磊 高旭 高国栋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射频毁损双侧伏隔核术中,制作不同大小的毁损灶对复吸的影响,为手术定位及术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接受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毁损术一年以上的42例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者进行随访,根据手术中毁损灶制作方式的不同,分析毁...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射频毁损双侧伏隔核术中,制作不同大小的毁损灶对复吸的影响,为手术定位及术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接受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毁损术一年以上的42例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者进行随访,根据手术中毁损灶制作方式的不同,分析毁损灶的大小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患者阿片类药物复吸率明显降低,1年复吸率为52.5%,单点毁损灶组 11例均复吸,伏隔核壳部单针道毁损组16例,半数复吸;伏隔核壳部加核心部双针道毁损组13例,2例复吸。结论针对阿片类药物吸毒成瘾者实施的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毁损术,可明显降低吸毒者阿片类药物依赖程度,而伏隔核壳部加核心部双针道毁损方法疗效较好,为伏隔核壳部和核心部共同参与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的形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隔核 阿片类药物 立体定向 手术方式 复吸
下载PDF
重酒石酸卡巴拉汀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立体定向手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伟宁 王学廉 +3 位作者 常崇旺 王举磊 杨海 高国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抑制剂对改善立体定向手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方法由2名精神科医师统一标准,采用简明精神量表(BPRS)与PANSS精神量表评估将50例患者分为以阳性症状为主和以阴性症状为主。根据不同的症状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抑制剂对改善立体定向手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方法由2名精神科医师统一标准,采用简明精神量表(BPRS)与PANSS精神量表评估将50例患者分为以阳性症状为主和以阴性症状为主。根据不同的症状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龚氏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测定量表(WAIS-RC)和韦氏记忆量表(WMS)于手术前2 d和术后5 d明确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为入选病例,随机、盲法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3个月后回访。结果患者经立体定向手术3个月后,采用简明精神量表(BPRS)与PANSS精神量表评估,患者精神症状控制好,有统计学意义。在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后,在术后3个月内,药物组患者认知功能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认知功能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碱酯酶抑制剂对于改善立体定向手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立体定向 胆碱酯酶 认知障碍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大鼠苍白球神经元簇发放电及峰峰间期序列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景 王学廉 +1 位作者 王举磊 高国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苍白球神经元的电活动。方法30只大鼠注射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PD模型,并通过跑步机测试、注射阿朴吗啡诱发旋转和免疫组化检测黑质对模型进行评价;10只大鼠注射含0.2%抗坏血酸的人工脑...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苍白球神经元的电活动。方法30只大鼠注射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PD模型,并通过跑步机测试、注射阿朴吗啡诱发旋转和免疫组化检测黑质对模型进行评价;10只大鼠注射含0.2%抗坏血酸的人工脑脊液建立对照组。在立体定向仪引导下记录大鼠在PD病理及正常生理状态下GP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结果模型组大鼠中有13只行为学及病理学检测结果符合PD模型标准。电生理记录显示对照组大鼠GP神经元放电频率为(6.04±2.12)Hz,模型组大鼠GP神经元放电频率为(21.10±3.21)Hz(P=0.001)。模型组GP神经元簇发放电模式的比例术后4周为59%,术后8周为61%,而对照组GP神经元簇发放电模式的比例在术后4周和8周均为11%。模型组大鼠神经元放电的峰峰间期散点图在100ms以下有一分布密集条带。结论PD模型大鼠GP神经元较生理状态下放电频率明显增加,簇状放电模式比例增大,ISI序列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苍白球 神经元 放电 峰峰间期序列
下载PDF
手术戒毒复吸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学廉 贺世明 +5 位作者 李江 衡立君 梁秦川 王举磊 王家同 高国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射频毁损伏隔核手术戒毒后复吸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年7月~2004年11月272例在我院接受定向伏隔核射频毁损手术戒毒的病人进行随访,其中术后复吸58例。分析术后复吸的原因,并与其以往药物戒毒复吸原因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射频毁损伏隔核手术戒毒后复吸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年7月~2004年11月272例在我院接受定向伏隔核射频毁损手术戒毒的病人进行随访,其中术后复吸58例。分析术后复吸的原因,并与其以往药物戒毒复吸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回到过去吸毒环境、受毒友引诱致复吸17例(29.3%),生活负性事件致复吸30例(51.7%),其他原因致复吸11例,复吸多发生在术后3~6个月。主观欣快感与术前相比无变化28例(48.3%),减弱30例(51.7%),无欣快感增强病例;吸食毒品量及频度与术前相比减少47例(81.0%),无明显变化6例(10.3%),增加5例(8.7%)。结论社会环境因素是手术戒毒复吸的主要原因,心理因素为次要原因。术后3~6个月易发生复吸,吸食毒品欣快感多数减弱或无明显变化。影响术后复吸的因素还与病人受教育程度,吸毒史长短,吸食毒品种类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外科手术 阿片相关性障碍 伏核 复发
下载PDF
以颅神经损害症状首发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青 王首杰 +2 位作者 冯达云 秦怀洲 王举磊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94-196,201,共4页
目的探讨以颅神经损害症状首发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以颅神经损害症状首发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手术患者,观察、随访1年和疗效评定(NIHSS评分,mRS评分);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以颅神经损害症状首发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以颅神经损害症状首发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手术患者,观察、随访1年和疗效评定(NIHSS评分,mRS评分);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6、12个月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首次有症状性出血并位于脑干表面的海绵状血管瘤,尤其是有颅神经损害症状者,可根据病灶部位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采取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对预防再出血,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 脑干海绵状血管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伏隔核毁损术戒毒术前及术后心理学量表测评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学廉 贺世明 +6 位作者 李江 衡立君 梁秦川 王举磊 王家同 何飞 高国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10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伏隔核定向毁损术戒毒对智力、记忆、人格特征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及汉密顿焦虑量表对272例接受了手术的药物依赖、成瘾患者... 目的探讨伏隔核定向毁损术戒毒对智力、记忆、人格特征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及汉密顿焦虑量表对272例接受了手术的药物依赖、成瘾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测评比较。结果术后1个月及3个月未发现手术对智力、记忆有不良影响,且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记忆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评分明显减少(P<0.01),偏执、精神分裂、轻躁狂评分明显增加(P<0.01);患者术后人格多种因素无显著改变,只有H、L、O、Q2和适应焦虑分增高(P<0.05);术后躯体性焦虑分数、精神性焦虑分数及焦虑总分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定向伏隔核毁损术对患者智力和记忆水平无明显不良影响,部分功能较术前有所改善;可能对患者的部分个性特征如独立性、敢为性、忧虑性、怀疑性等构成一定影响。手术可使患者焦虑水平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 戒毒 伏隔核 心理测评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不成功病例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维新 夏天 +6 位作者 梁秦川 高立 徐敏宁 吴玉燕 贺世明 王举磊 高国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15-718,共4页
目的对导致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不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随访并回顾性的分析本中心自1998年至2003年间为49例患者进行的DBS手术及术后资料。结果术后出血1例,术后电极连接点处皮肤溃烂1例,手术未完成1例,术后开机无效... 目的对导致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不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随访并回顾性的分析本中心自1998年至2003年间为49例患者进行的DBS手术及术后资料。结果术后出血1例,术后电极连接点处皮肤溃烂1例,手术未完成1例,术后开机无效2例,术后效果显著低于术前评估4例,术后1年内效果减弱3例。结论进行多学科协作的术前患者筛选,药物测试,正规严谨的手术操作,定期的随访程控,合理的术后用药指导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DBS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不成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