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遥操作爆炸物处理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1
作者 王乐临 方凯 伍敏 《仪表技术》 2009年第12期14-15,18,共3页
遥操作爆炸物处理(EOD)机器人是由操作者通过远程控制完成夹持、拆除、搬运和放置爆炸物等作业任务的特种机器人。该机器人控制系统由液压控制系统、伺服控制系统、行走控制系统、视觉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组成。文章主要介绍该机器人控制... 遥操作爆炸物处理(EOD)机器人是由操作者通过远程控制完成夹持、拆除、搬运和放置爆炸物等作业任务的特种机器人。该机器人控制系统由液压控制系统、伺服控制系统、行走控制系统、视觉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组成。文章主要介绍该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操作 液压伺服 EOD 机器人
下载PDF
爆炸物处理机器人遥控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2
作者 方静 石勇 王乐临 《微计算机信息》 2010年第29期163-165,共3页
本文对爆炸物处理机器人(EOD)遥控采集系统进行了介绍,设计了基于TMS320VC5410的USB接口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完成遥控端数据量的采集以及视频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从而使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更加高效,能更好的实... 本文对爆炸物处理机器人(EOD)遥控采集系统进行了介绍,设计了基于TMS320VC5410的USB接口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完成遥控端数据量的采集以及视频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从而使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更加高效,能更好的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EOD 采集 遥控
下载PDF
基于PIC16F913的手持编程器的系统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伍敏 方凯 王乐临 《仪表技术》 2010年第1期42-43,46,共3页
介绍基于单片机PIC16F913的手持编程器的系统设计与实现。广泛应用于液晶控制、驱动和显示的芯片PIC16F913为设计小体积、低功耗、高性能的手持编程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关键词 手持编程器 PIC16F913 MPLABIDE
下载PDF
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NIHSS评分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乐临 曾颖 雷建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给予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 目的:探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给予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语言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语言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情况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效果 NIHSS评分
下载PDF
引流结合尿激酶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乐临 刘满昌 李有洵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1期26-27,共2页
目的研究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采取引流结合尿激酶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笔者依据随机法将宁都县及瑞金市神经外科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收入30例患者,保守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联... 目的研究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采取引流结合尿激酶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笔者依据随机法将宁都县及瑞金市神经外科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收入30例患者,保守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联合组引流结合尿激酶微创治疗,对比联合组与保守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 d血肿绝对平均体积、GOS评分、ADL评分。结果联合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 d血肿绝对平均体积、GOS评分、ADL评分对比保守组,P<0.05,统计学数据指标之间有分析价值。结论将引流结合尿激酶微创治疗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 尿激酶微创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皮颅骨双硬通道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2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有洵 黄玮 +5 位作者 黄盛坤 李钧 王乐临 沈彬贵 揭新芳 黎云鹏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1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颅骨双硬通道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提供安全、简单、有效的临床经验与治疗方法。方法对宁都县人民医院2011—2017年应用经皮颅骨双硬通道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目的探讨经皮颅骨双硬通道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提供安全、简单、有效的临床经验与治疗方法。方法对宁都县人民医院2011—2017年应用经皮颅骨双硬通道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9例治愈122例,治愈率为94.6%。无效7例(5.4%),其中1例中转常规钻孔引流术治愈;1例中转开颅手术经切除包膜后治愈;2例术后3d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经手术开颅清除血肿治愈;2例术后3个月复发改为传统的钻孔引流术后治愈;死亡1例(0.8%),因合并钻孔区硬膜外血肿(约50mL)放弃开颅手术而死亡。结论经皮颅骨双硬通道微创穿刺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简单、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较传统的钻孔引流术有其明显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颅骨双硬通道微创穿刺冲洗引流 慢性硬膜下血肿 疗效
下载PDF
重型颅脑创伤急诊去骨瓣减压手术临床预后预测模型的开发及验证评价
7
作者 唐知己 李卫 +4 位作者 黄乾亮 钟鸣 何晓明 王乐临 曾瑞亮 《医学信息》 2024年第18期25-30,共6页
目的构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行去骨瓣减压的预后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和验证。方法对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的结局,以GOS评分1~2分为不良预后,通... 目的构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行去骨瓣减压的预后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和验证。方法对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的结局,以GOS评分1~2分为不良预后,通过对建模数据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去骨瓣减压术后6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利用R语言编程构建术后6个月内不良预后的早期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验证。结果最终有386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建模组286例,验证组100例。建模数据集6个月内总体不良预后率为55.59%。年龄、GCS、失血量>750 ml、环池消失、术中低血压,以及APTT>36 s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急诊去骨瓣减压术后6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利用预测因素构建了预测模型,经评价和验证,提示模型均具备良好的区分能力,校准度。结论基于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6个月总体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以预测列线图的方式展示,验证结果优良,可应用于临床。预测模型有助于指导医师临床决策,也可作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去骨瓣减压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手术治疗急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临床分析
8
作者 黄盛坤 黄玮 +2 位作者 胡伟玲 王乐临 李有洵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35期4963-4964,共2页
目的分析急诊手术治疗急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7年2月因急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来我院就诊的患者80例,入院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后立即采取手术治疗,其中预减压组40例先采取预减压术,然后再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 目的分析急诊手术治疗急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7年2月因急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来我院就诊的患者80例,入院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后立即采取手术治疗,其中预减压组40例先采取预减压术,然后再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对80例患者进行3个月~1年的随访,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预减压组恢复良好率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轻度残疾率4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重度残疾率1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植物生存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病死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预减压组满意度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术是急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先进行预减压术再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可以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内血肿 脑疝 急诊手术 预减压 颅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术
下载PDF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恢复率和致残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乐临 曾颖 雷建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9期50-52,共3页
目的:探究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恢复率和致残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入院奇偶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进行标准外伤大... 目的:探究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恢复率和致残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入院奇偶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进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实施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比预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神经系统损害程度评分.结果:2组对比之后,观察组预后情况为9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且神经损害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次研究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效果 恢复率 致残率
原文传递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与显微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颖 杨迪康 王乐临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17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与显微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8月间收治翼状胬肉患者90例(106眼)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5例(52眼)...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与显微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8月间收治翼状胬肉患者90例(106眼)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5例(52眼)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5例(54眼)行显微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分别观察对比2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情况、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角膜创面上皮愈合的时间长短.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年复发率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角膜创面上皮愈合的时间上,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更快,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显微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相比于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术后的并发症与复发症状发生几率更小,显微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 显微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