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争磊 刘海龙 +3 位作者 丁娅楠 王炜桥 张丽萍 郭晓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470-7483,共14页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运用综合权重法对山西省2000—2018年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生态安全水平的区域差异与来源,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影响因素探究。研究发现:2000—2018年山...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运用综合权重法对山西省2000—2018年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生态安全水平的区域差异与来源,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影响因素探究。研究发现:2000—2018年山西省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总体生态安全水平较低,不同行政单元尺度下增幅表现为省域>市域>县域。县域生态安全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呈现由中部向南北两侧递减的非均衡化空间格局,空间上集聚程度在增强。县域生态安全水平空间上存在非均衡性特征,非均衡性程度不断下降,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子群间差异,并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规模、人口密度、城镇化率、NDVI、高程是影响县域生态安全空间演变的关键因素。生态安全水平空间特征存在尺度效应,研究尺度越大,尺度效应的作用越大,需要在更大范围内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与可持续性的平衡。县域生态安全水平演化存在路径依赖现象,需创新发展模式摆脱路径依赖,实现路径突破。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状态与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是促进区域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Dagum基尼系数 空间计量模型 尺度效应 山西省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西省各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奇 胡世雄 王争磊 《对外经贸》 2021年第4期80-83,共4页
城市经济实力的高低是决定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全面科学地评价城市经济实力是决定城市未来发展战略和方向的基础。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3大方面构建了山西地区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要素主成分分析法... 城市经济实力的高低是决定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全面科学地评价城市经济实力是决定城市未来发展战略和方向的基础。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3大方面构建了山西地区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要素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方法,测度山西各市经济综合实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西地区城市经济的提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经济综合实力
下载PDF
河南省专业村人、口收缩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争磊 乔家君 +3 位作者 朱乾坤 肖杰 王改艳 薛岩欣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2-367,共16页
【目的】专业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却面临着人口收缩的困境。人口是影响专业村发展的关键力量,有必要深入探究其收缩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人口收缩模型探究2008—2017年河南省50个专业村人口收缩的时空特征... 【目的】专业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却面临着人口收缩的困境。人口是影响专业村发展的关键力量,有必要深入探究其收缩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人口收缩模型探究2008—2017年河南省50个专业村人口收缩的时空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识别人口收缩的空间影响因素。【结果】①2008—2017年,河南省严重收缩型和未收缩型的专业村分别占专业村总数的42%和46%,人口变化的极化特征显著;劳动力收缩严重的专业村类型依次是工业型、农业型和服务业型专业村。②专业村人口收缩的空间近邻效应显著,空间分布上具有核心—边缘特征,收缩程度由豫中向周围区域逐渐减弱;工业型和农业型专业村人口收缩分布在豫中郑州周围区域,服务业型专业村人口收缩主要分布在豫东边界地带。③生活条件、产业发展水平、发展基础是专业村人口收缩空间格局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河南省专业村人口收缩空间格局是在村民生活条件的基础之上,由医疗供给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等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和产业、交通发展等专业村发展条件的直接作用与村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等间接作用产生的结果。【结论】不同类型专业村人口收缩差异较大,形成机理较为复杂。改善村内基础条件,扩大专业化生产规模,提高村民的人均收入是缓解专业村人口收缩状况的关键。本文针对不同类型专业村提出了差别化缓解策略,对增强专业村人口吸附力、延长生命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村 人口收缩 时空特征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
原文传递
汾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韧性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及协调影响力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海龙 王改艳 +2 位作者 张鹏航 王争磊 张丽萍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0-667,共28页
构建基于“规模—密度—形态”的三维流域生态韧性分析框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并分析2000—2021年汾河流域县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耦合协调的空间集聚特征,引入协调影响力指数表征... 构建基于“规模—密度—形态”的三维流域生态韧性分析框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并分析2000—2021年汾河流域县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耦合协调的空间集聚特征,引入协调影响力指数表征各子系统对整体耦合协调度的作用力及作用程度。结果表明:(1)2000—2021年汾河流域各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缓慢提升,“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显著,生态韧性综合指数持续降低,空间格局上高值区呈“S”型分布,低值区集中于中部谷地。(2)耦合协调度呈现由“轻度协调”向“轻度失调”下滑的发展特征,受区位优势和生态禀赋因素影响,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呈现由核心向边缘逐级提升的“环状”分布格局,空间集聚趋势显著。(3)新型城镇化中人口、空间、社会、绿色子系统对综合耦合协调度起反向阻滞作用,经济城镇化对综合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先阻滞后推动,生态韧性子系统对综合耦合协调度均起反向阻滞作用,规模、密度韧性阻滞力增强,形态韧性阻滞程度减弱。(4)新型城镇化水平不均衡发展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生态韧性受制于生态资源本底,空间演变存在路径依赖现象,汾河流域兼具城镇化推进对生态产生负效应的流域普遍性特征和资源发展型县域产业转型缓慢、生态建设较城镇化显著滞后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韧性 耦合协调性 协调影响力 汾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中国省际边界区县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海龙 张丽萍 +4 位作者 王炜桥 张羽 王争磊 唐飞 郭晓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08-1426,共19页
以中国887个省际边界县域为研究区,从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度量其2000—2019年城镇化水平,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表征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识别主要影响因素及交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划分驱动类型区并提出差别化建议。... 以中国887个省际边界县域为研究区,从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度量其2000—2019年城镇化水平,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表征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识别主要影响因素及交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划分驱动类型区并提出差别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9年中国省际边界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呈现出东—中—西阶梯状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②中国省际边界县域城镇化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H-H型的县域空间分布呈“T”型格局,L-L类型集聚分布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省际边界区。③经济发展类因子和交通因子是省际边界区城镇化空间格局的主导影响因素。④省际边界区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是在经济发展和交通水平主要驱动和直接作用下,医疗水平、社会投资和自然条件次要驱动和直接作用以及政府行为与教育服务间接作用后的结果。⑤按主导因素将省际边界区划分为地形要素制约型、区位交通主导型、经济发展拉动型、社会投资拉动型、公共服务滞后型和政府主导型6类驱动类型区。⑥省际边界区城镇化发展具有空间近邻效应,距离发达地区城市群近的县域城镇化水平高。省际边界区县域城镇化空间的边缘性特征突出,省际边界县域接壤边界数量越多,城镇化水平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省际边界区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