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于治 夏军 +2 位作者 陈文钧 马广文 刘其明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索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方法 从 1996年 12月至今 ,采用交锁髓内钉经膝由髁间窝逆行闭合穿针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共 2 4例。结果  2 4例经平均 2 2 5个月的随访 ,2 3例骨折愈合 ,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定标准 ,优良率 8... 目的 探索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方法 从 1996年 12月至今 ,采用交锁髓内钉经膝由髁间窝逆行闭合穿针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共 2 4例。结果  2 4例经平均 2 2 5个月的随访 ,2 3例骨折愈合 ,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定标准 ,优良率 87 4 %。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 ,内固定坚强 ,创伤小 ,骨折愈合快 ,可有效防止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术后能早期膝关节活动 ,有利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上骨折 交锁髓内钉 治疗
下载PDF
腓总神经继发性卡压的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于治 马广文 刘其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6-167,共2页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腓总神经继发性卡压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5例坐骨神经损伤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腓管 Tinel征及治疗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 ,发现 5例患者均存在腓总神经继发性卡压 ,均行腓管切开减压松解。结果 术后...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腓总神经继发性卡压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5例坐骨神经损伤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腓管 Tinel征及治疗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 ,发现 5例患者均存在腓总神经继发性卡压 ,均行腓管切开减压松解。结果 术后随访 13~ 37个月 ,平均 2 5个月 ,4例足背伸肌力由术前 0~ 级恢复至 ~ 级 ,1例未恢复。结论 坐骨神经损伤后腓管处产生腓总神经继发性卡压 ,一旦诊断明确 ,须尽早行腓管切开减压 ,亦可在早期修复坐骨神经时行腓管松解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 神经卡压 治疗 诊断 治疗 腓管松解术 胫后肌腱移位术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于治 马广文 +1 位作者 刘其明 李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01年第4期310-311,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桡骨骨折 外固定器 内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镜下Endo-Button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于治 孙羽 +4 位作者 赵庆华 张珂 孙宝安 汪牛 张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讨镜下Endo-Button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20年2月共收治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患者17例,行关节镜下辅助后内侧小切口,采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总结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 [目的]探讨镜下Endo-Button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20年2月共收治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骨折患者17例,行关节镜下辅助后内侧小切口,采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总结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87.09±19.4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7.09±10.76)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2.09±2.73)d.所有患者随访(29.73±7.29)个月,部分负重行走时间平均(42.12±5.98)d,去掉膝关节保护支具时间平均(56.32±9.98)d,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平均(12.07±1.23)周.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术后膝关节运动范围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KT-1000膝关节位移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所有抽屉试验均阴性.影像方面,术后骨折复位良好,骨折在12周左右愈合.[结论]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撕脱骨折 关节镜修复 带袢钢板
原文传递
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于治 赵庆华 张珂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0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7—2019-02诊治的45例单侧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于跗骨窦作长4~5 cm横形切口(外踝尖下方一横指与第4跖骨基底连线)充分显露跟距...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7—2019-02诊治的45例单侧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于跗骨窦作长4~5 cm横形切口(外踝尖下方一横指与第4跖骨基底连线)充分显露跟距、跟骰关节面,于跟骨结节外侧垂直置入2枚克氏针撬拨复位塌陷跟距关节面恢复跟骨高度,将1枚直径4 mm克氏针横穿跟骨结节下方临时固定,确认跟骨高度、宽度、B?hler角、Gissane角基本恢复正常后于骨膜下剥离跟骨外侧壁,置入跗骨窦钢板,经皮置入螺钉固定。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12~20)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41±0.49)个月。1例出现切口表皮坏死,换药后切口正常愈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5例出现距下关节炎,其中3例疼痛症状及功能受限较为明显,均采取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优30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93.3%。结论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属于微创手术,可有限切开进行骨折复位,小切口置入解剖钢板并经皮置入螺钉内固定,对软组织干扰小,不影响跟骨皮瓣血供,可有效避开神经、肌腱及血管区域,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MIS-TLIF术后上位关节突关节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庆华 王于治 +2 位作者 张珂 肖凯 汪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 探讨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术后出现上位关节突关节损伤的原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1采... 目的 探讨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术后出现上位关节突关节损伤的原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1采用MIS-TILF治疗的8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35例术后出现上位关节突关节损伤(观察组),52例术后未出现上位关节突关节损伤(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上位节段活动度、椎间盘后方高度、腰椎Cobb角、疼痛VAS评分、ODI指数。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侧凸或后凸畸形、减压方式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年的随访。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上位节段活动度较对照组大,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间盘后方高度、腰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身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腰椎侧凸或后凸畸形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质量指数≥30 kg/m;与合并腰椎侧凸或后凸畸形是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MIS-TILF术后出现上位关节突关节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MIS-TLIF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但上位关节突关节无损伤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合并损伤者,对于肥胖、合并腰椎侧凸或后凸畸形患者应高度重视术中置钉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上位关节突关节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肩峰下骨赘位置对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保安 孙羽 +1 位作者 王于治 宁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648-1653,共6页
[目的]观察肩峰下骨赘的位置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8月本科收治75例合并肩峰下骨赘的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肩峰下骨赘位置分为前侧型39例、外侧型组22例、内侧型组14例,比较三组... [目的]观察肩峰下骨赘的位置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8月本科收治75例合并肩峰下骨赘的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肩峰下骨赘位置分为前侧型39例、外侧型组22例、内侧型组14例,比较三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三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外侧型组的骨赘切除量显著多于前侧型组和内侧型组(P<0.05),且外侧型组肩袖损伤宽度显著大于前侧型组及内侧型组(P<0.05)。随访时间平均(15.39±1.08)个月。随时间推移三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Constant-Muley评分及UCLA评分显著增加(P<0.05)。虽然相应时间点三组间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外侧型组Constant-Muley和UCLA评分显著低于前侧型组和内侧型组(P<0.05),而前侧型组与内侧型组的上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三组AHD均显著增加(P<0.05),外侧型组CSA显著减小(P<0.05);而前侧型组与内侧型组的CSA无显著变化(P>0.05);三组的AI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肩峰下骨赘位置对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存在较大影响,前侧型及内侧型肩峰下骨赘术后肩关节功能优于外侧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下骨赘 肩袖损伤 关节镜术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