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亚仙 许贻白 +1 位作者 诸金水 王贤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12期873-874,共2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急性脑梗塞中的演变过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急性脑梗塞患者病程第1、2、3、7、14天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结果 55名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浓度持续升高可延至病程的第二周末 (P<0.01) ,高峰出现在病程的1-2天...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急性脑梗塞中的演变过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急性脑梗塞患者病程第1、2、3、7、14天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结果 55名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浓度持续升高可延至病程的第二周末 (P<0.01) ,高峰出现在病程的1-2天。NO水平的高低与梗塞范围的大小、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升高 ,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 ,NO可作为脑梗塞患者病情判断的一个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一氧化氮 脑缺血疾病 血管舒张因子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围产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防治体会(附3例临床报告)
2
作者 王亚仙 王庄 诸金水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4期252-252,共1页
关键词 围产期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防治
下载PDF
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在椎基动脉缺血性眩晕中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王亚仙 许贻白 +1 位作者 诸金水 王庄 《浙江临床医学》 2000年第9期595-596,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在椎基动脉缺血性眩晕 (VBI)发病中起的作用及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 (GMP140)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VBI病人进行血浆GMP140 浓度及血小板表面GMP140 分子数测定 ,并同时行TCD检查。结果VBI病人血浆GMP14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 目的探讨血小板在椎基动脉缺血性眩晕 (VBI)发病中起的作用及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 (GMP140)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VBI病人进行血浆GMP140 浓度及血小板表面GMP140 分子数测定 ,并同时行TCD检查。结果VBI病人血浆GMP14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血浆GMP140的异常率为70 % ;TCD异常率为67% ;血浆GMP140测定结合TCD检测 ,异常率85%。结论VBI发病过程中存在着血小板的激活及血栓形成倾向 ;血浆GMP140 测定可以作为诊断VBI的一个客观指标 ,结合TCD检查 ,可提高对VBI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眩晕 血小板 颗粒膜糖蛋白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策略选择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冰 王亚仙 +2 位作者 茹立新 郑少俊 诸金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策略选择。方法 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椎-基底动脉夹层(VAD)患者15例,均经DSA或CTA检查确诊。单纯颈枕部头痛4例,后循环缺血(PCI)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例。对4例头痛及5例SAH患...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策略选择。方法 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椎-基底动脉夹层(VAD)患者15例,均经DSA或CTA检查确诊。单纯颈枕部头痛4例,后循环缺血(PCI)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例。对4例头痛及5例SAH患者行血管内治疗;6例PCI患者予氯吡格雷(75 mg/d)或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结果经DSA或CTA检查共发现17支椎动脉和1支基底动脉存在VAD。影像学表现为"梭形动脉瘤"7支、"珠线征"8支、"线样征"3支。6例PCI患者中,经药物治疗后临床预后均良好,经DSA复查,4例血管狭窄程度明显减轻,2例无变化。9例经血管内治疗,1例复发,再次栓塞,过程顺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VAD的临床特点选择合理的检查方式和治疗手段,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夹层 后循环缺血
下载PDF
白三烯B4、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 被引量:8
5
作者 马红岗 潘琴妹 +2 位作者 朱斐斐 王亚仙 王庄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89-693,共5页
目的:探讨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为进展组,按照随机数表法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80例非进展性的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探讨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为进展组,按照随机数表法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80例非进展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非进展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非脑卒中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入院不同时间点血清LTB4进行检测记录,并对组间、组内进行比较,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进展组在入院时及入院后不同时间点LTB4水平均高于非进展组及对照组(P<0.05)。在颈动脉硬化亚组中,进展组中不稳定斑块所占比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和对照组(P<0.05),且不稳定斑块组LTB4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在进展组中,中重度进展组在入院时、入院第3天、入院第7天LTB4表达水平较轻度进展组高(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异常升高的血清LTB4水平和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LTB4、颈动脉斑块能够影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上LTB4浓度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可作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B4 动脉粥样斑块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诊断意义及动态变化观察 被引量:26
6
作者 谈鹰 王庄 王亚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8-409,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测定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在结核性脑膜炎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0例结核性脑膜炎、34例化脓性脑膜炎、15例病毒性脑炎及23例非脑膜炎的有头痛症状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脊液A... 目的:探讨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测定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在结核性脑膜炎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0例结核性脑膜炎、34例化脓性脑膜炎、15例病毒性脑炎及23例非脑膜炎的有头痛症状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脊液ADA,其中15例结核性脑膜炎分别测定入院时、2周、4周、6周脑脊液ADA。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ADA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ADA>8U/L作为阳性阈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1.7%。随着病情的好转,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ADA含量也逐渐降低。结论: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可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病情好转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脑脊髓液 腺苷脱氨酶
下载PDF
脑出血急性期并高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泉坤 许贻白 +2 位作者 王亚仙 王庄 张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97-398,共2页
目的 :研究脑出血急性期高钠血症发生的特点、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神经科住院救治的2 0 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出现高钠血症 2 7例 ,占 13 5 %。病后 3d内为 9例 ,3d后至 1周时为 18例 ,发生率分别为 3... 目的 :研究脑出血急性期高钠血症发生的特点、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神经科住院救治的2 0 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出现高钠血症 2 7例 ,占 13 5 %。病后 3d内为 9例 ,3d后至 1周时为 18例 ,发生率分别为 3 3 3 %和 66 6%。3d内高血钠以轻中度升高为主 ,与脱水剂使用相关 ;3d后至 1周时高血钠大多为中重度升高 ,与脑损害严重相关。大剂量脱水剂使用、下丘脑损害者易并发高钠血症。并高钠血症者死亡 15例 ,病死率 5 5 6% ,非高钠血症者死亡 2 5例 ,病死率 14 5 %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大剂量脱水剂治疗与下丘脑损害是引起高钠血症的主要原因 ,高钠血症可作为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血钠越高 ,病情越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急性期 合并症 高钠血症 脱水剂 下丘脑损害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贺利峰 王亚仙 +1 位作者 谈鹰 沈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868-86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程度与脑梗死部位、大脑梗死面积、并发肺部感染和预后等的关系。[方法]118例均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吞咽障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进行比较。[结果]吞咽障碍程度与...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程度与脑梗死部位、大脑梗死面积、并发肺部感染和预后等的关系。[方法]118例均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吞咽障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进行比较。[结果]吞咽障碍程度与脑梗死部位、大脑梗死面积关系密切,重度吞咽障碍多见于脑干梗死和大脑大面积梗死患者(P<0.05、0.01)。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明显多于轻、中度患者,预后也差(P均<0.01)。[结论]脑干梗死和大脑大面积梗死患者常合并重度吞咽障碍,并发肺部感染多见,预后也差,临床上应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吞咽障碍 肺部感染 预后
下载PDF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抑郁相关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周菁 王亚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1期164-168,共5页
目的 分析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抑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家属C型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182例及182名家属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 目的 分析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抑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家属C型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182例及182名家属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用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同时采用C型行为问卷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DS、消极应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疲乏、恶心呕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属焦虑、抑郁、愤怒、愤怒向内、愤怒向外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情绪控制、乐观、社会支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DS评分与家属焦虑、抑郁、愤怒、愤怒向外评分呈正相关(r=0.345、0.542、0.325、0.412,均P〈0.05),与家属情绪控制、乐观、社会支持评分呈负相关(r=-0.429、-0.431、-0.358,均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普遍存在抑郁情绪,家属的情绪行为可能影响患者抑郁症状,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并改善家属情绪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 抑郁 宫颈癌 化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LTB4、MMP-9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红岗 朱斐斐 王亚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3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白三烯B4(LTB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200例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硬化分为颈动脉硬化...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白三烯B4(LTB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200例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硬化分为颈动脉硬化组(143例)和对照组(57例);再根据内膜增厚程度,将颈动脉硬化组分为内膜增厚组(22例)、斑块组(67例)和颈动脉狭窄组(54例)。比较各组间血清LTB4、MMP-9浓度的差异。结果血清LTB4、MMP-9在颈动脉硬化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动脉狭窄组中血清LTB4、MMP-9的表达高于颈动脉斑块组及内膜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组LTB4、MMP-9表达水平高于内膜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pearman相关检验提示血清LTB4、MMP-9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硬化及其程度与血清LTB4、MMP-9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三烯B4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颈动脉硬化
下载PDF
血浆hs-CRP、BNP、vWf在脑梗死TOAST分型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谈鹰 王庄 +5 位作者 诸金水 王亚仙 刘泉坤 张冰 钱福初 许贻白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486-488,49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浆hs-CRP、BNP、vWf在脑梗死TOAST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心源性脑梗死(CE)组,每组5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LAA、... 目的 探讨血浆hs-CRP、BNP、vWf在脑梗死TOAST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心源性脑梗死(CE)组,每组5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LAA、SAO、CE各组血浆hs-CRP、BNP、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进行分析.结果 CE组血浆hs-CRP、BNP、vWf水平[(3.33±1.64)mg/L、(270.21±120.47)pg/ml、(31.12±6.59)ng/ml)]与对照组[(1.08±0.36) mg/L、(32.57±10.27) pg/ml、(8.65±3.09 )ng/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CE组血浆BNP、vWf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均为最高 LAA组血浆hs-CRP、BNP水平[(8.86±3.58) mg/L、(110.47±42.30) 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浆hs-CRP在各组中为最高,而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SAO组血浆vWf水平[(12.47±4.54 )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hs-CRP、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血浆hs-CRP、BNP、vWf水平不受平均动脉压、血糖、血胆固醇、LDL等的影响.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水平能辅助LAA的分型,BNP、vWf水平能辅助CE的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CRP BNP VWF TOAST 分型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及其侧枝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冰 卢振产 王亚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的治疗及其对侧枝循环建立的有效性。方法纳入诊断明确MCA Ml段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n=34)和常规治疗对照组(n=33),在治疗前,治疗2w、8w后...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的治疗及其对侧枝循环建立的有效性。方法纳入诊断明确MCA Ml段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n=34)和常规治疗对照组(n=33),在治疗前,治疗2w、8w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NIHSS评分及BI评分)及侧枝循环开放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w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15.02±3.07 vs 17.81±3.26,P<0.01;51.57±11.05 vs 45.26±11.21,P=0.03),治疗8w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仍优于常规治疗组(7.26±1.97 vs 12.46±2.33,P<0.01;77.35±9.81 vs 66.91±11.54,P<0.01),治疗2w及8w后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有更好的侧枝循环(RVACA:1.75±0.25 vs 1.21±0.26,P<0.01;1.71±0.27 vs 1.21±0.23,P<0.01)。结论尼莫地平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的脑梗死有效且有利于对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改善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的大面积脑梗死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侧枝循环
下载PDF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及其TOAST分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衡亚 王庄 +3 位作者 王亚仙 刘泉坤 谈鹰 张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28期4377-4378,438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早期(48 h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ACI患者年龄及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102例ACI患者发病48h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TOAST标准...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早期(48 h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ACI患者年龄及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102例ACI患者发病48h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TOAST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按患者年龄分组,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TOAST分型各型心源性栓塞脑梗死血清hs-CRP水平最高,其余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其他明确病因性脑梗死、小动脉闭塞脑梗死,而不明原因性脑梗死最低。结论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增高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病因学分型密切关联,说明ACI不同的TOAST分型在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 年龄 TOAST分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及血清炎性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庄 诸金水 +4 位作者 刘泉坤 王亚仙 张冰 许贻白 陆惠芬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967-96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及脑梗死各亚型的关系。方法检测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浓度,检查颈动脉彩超,并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脑梗死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及脑梗死各亚型的关系。方法检测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浓度,检查颈动脉彩超,并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脑梗死组按TOAST病因分型方法分类后,各亚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MMP9、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彩超提示的软斑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组。亚组比较中,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缺血性卒中(SOE)因例数少未作分析,其他各型均存在多项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异常,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及小动脉卒中/腔隙性脑梗死(SAA)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LAA组增高最显著。结论炎症及炎性血清标志物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与LAA、SAA型的发生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TOAST分型法 血清炎性标志物
下载PDF
基线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贺利峰 刘恺鸣 +1 位作者 王亚仙 沈双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3期20-23,共4页
目的 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基线评分的高低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开展急性... 目的 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基线评分的高低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开展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溶栓前NIHSS评分高低,分为A组4~7分16例,B组8~13分22例,C组14~25分14例,以NIHSS评分下降率评价近期疗效,以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Barthel)指数(BI)评价生活质量,以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 三组治疗后2 h、24 h、7 d 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各时间点NIHSS评分下降率B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24 h有效率B组高于其他两组(86.4%vs 75.0%、57.1%)(P〈0.05);三组治疗后90 d 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B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90 d m RS评分良好率B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期间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治疗前NIHSS评分在8~13分者行静脉溶栓后近期及远期疗效优于其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RT-PA NIHSS评分
下载PDF
不同剂量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庄 许贻白 +1 位作者 诸金水 王亚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1003-1004,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 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硫酸镁治疗组 ,小剂量硫酸镁治疗组和对照组 ,并在治疗前、治疗后 2 4h ,治疗 14d后分别测血清Mg2 + ,治疗前后分别测血清Ca2 + ,并进行临床神经...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 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硫酸镁治疗组 ,小剂量硫酸镁治疗组和对照组 ,并在治疗前、治疗后 2 4h ,治疗 14d后分别测血清Mg2 + ,治疗前后分别测血清Ca2 + ,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且在治疗后评定疗效。结果 :大剂量组治疗后血清Mg2 + ,Ca2 + 浓度显著提升 ,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及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结论 :大剂量硫酸镁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 ,Mg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急性脑梗死 治疗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含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诸金水 王庄 +3 位作者 许贻白 王亚仙 何建方 张冰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6年第6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ACH)血浆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动态变化规律、与脑水肿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健康对照者及60例ACH患者发病24小时内、72小时、10天及35例ACH患者15天时血浆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ACH)血浆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动态变化规律、与脑水肿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健康对照者及60例ACH患者发病24小时内、72小时、10天及35例ACH患者15天时血浆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含量,并对脑出血患者在相应时间检查头颅CT,计算脑水肿大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ACH患者不同时期血浆IL-1β、TNFα、TCAM-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ACH患者发病24小时内、72小时、10天时血浆IL-1β、TNFα、ICAM-1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直到发病15天时血浆IL-1β、TNFαI、CAM-1含量明显下降(P<0.01);(3)ACH发生后不同时期血浆IL-1β、TNFαI、CAM-1含量与脑水肿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参与了脑出血的脑水肿形成,早期应用细胞因子拮抗剂、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对于控制脑水肿、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细胞因子 粘附分子 脑水肿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和CD6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冰 胡正刚 +2 位作者 王亚仙 王庄 邱声强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1年第6期433-435,共3页
急性脑梗死(ACI)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是危害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对于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关键词 ASPIRIN CLOPIDOGREL Cerebral infarction CD62P CD63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炎性标志物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庄 诸金水 +4 位作者 王亚仙 刘泉坤 张冰 许贻白 胡新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2483-2484,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炎性标志物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性质,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炎性标志物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性质,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软斑数及血清hsCRP、MMP9、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中有软斑及有硬斑者的血清hsCRP、MMP9、IL-6水平较无斑块者明显增高(P<0.05或P<0.01),其中以有软斑者增高最显著。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炎症反应及炎性血清标志物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稳定性有关,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相关炎性标志物水平进行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脑梗塞 炎性标志物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与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谈鹰 王庄 王亚仙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666-667,67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与孤啡肽(OFQ)及单胺类递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PSD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躯体健康、无抑郁的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血OFQ及单胺递质含量。结果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与孤啡肽(OFQ)及单胺类递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PSD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躯体健康、无抑郁的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血OFQ及单胺递质含量。结果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OFQ、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血5-羟色胺(5-H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OFQ与卒中危险因素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5-HT含量呈负相关(r=-0.613,P<0.05),与NE含量、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1712、0.871、0.443,均P<0.05)。结论 OFQ与5-HT、NE含量相关,NIHSS评分越高,OFQ含量越高。OFQ有可能通过影响脑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从而导致PSD症状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孤啡肽 单胺类神经递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