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写作还是表演:这是个问题——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女演员、作家及“新女性”之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亦蛮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7-105,共9页
早期电影工业中的女性剧本作家通常被看作敢于走到镜头后、行使更多作者权的先锋人物。这一论述忽略了女性写作及表演的具体历史及社会环境。本文重点分析20世纪20、30年代中国两位女性演员兼剧本作者这一身份所蕴含的机遇与挑战,并比... 早期电影工业中的女性剧本作家通常被看作敢于走到镜头后、行使更多作者权的先锋人物。这一论述忽略了女性写作及表演的具体历史及社会环境。本文重点分析20世纪20、30年代中国两位女性演员兼剧本作者这一身份所蕴含的机遇与挑战,并比较写作与表演这两种活动对社会常规的影响力。这两位女性演员/作者分别是杨耐梅(1904—1960)与艾霞(1912—1934)。她们各自在自己所著的剧本《奇女子》与《现代一女性》中担任主演。写作并不一定赋予女性演员/作者更多的主观能动性。相反,写作可能规范、减低、甚至摒弃女演员在银幕上与生活中的表演活动对社会常规所产生的颠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写作 表演活动 30年代 新女性 女演员 作家 上海 社会环境
原文传递
《剧院魅影》的中国之旅:好莱坞、上海、香港之魅影电影中的历史与再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亦蛮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54,共16页
本文纵向探讨好莱坞默片《剧院魅影》在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在上海与香港的重拍和变化,并深入分析默片版、1937上海版和1995香港版这3个版本中作为老师的魅影及其学生之间的权力角逐关系的演变。师生之间权力关系的演变作为透视点折射出... 本文纵向探讨好莱坞默片《剧院魅影》在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在上海与香港的重拍和变化,并深入分析默片版、1937上海版和1995香港版这3个版本中作为老师的魅影及其学生之间的权力角逐关系的演变。师生之间权力关系的演变作为透视点折射出前辈电影与重拍片(学生电影)之间、好莱坞中心与半殖民地上海和后殖民前夕的香港之间的复杂的协商过程。通过借用本雅明关于原初历史(prehistory)与再生(afterlife)的理论架构,本文认为重拍片并不是简单的劣质模仿,而是使前辈电影中的原初历史得以再生的必要过程。而底层重拍的重要性正在于它参与建构边缘底层的国族、地区电影和相关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院魅影》 底层重拍 前辈电影 学生电影 华语语系电影
原文传递
对抗与包涵──论十八世纪英国妇女的价值实现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亦蛮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4-80,共7页
对抗与包涵──论十八世纪英国妇女的价值实现王亦蛮十八世纪的英国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诸方面都处于转折阶段。一方面,资产阶级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自由平等及追求现世幸福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时... 对抗与包涵──论十八世纪英国妇女的价值实现王亦蛮十八世纪的英国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诸方面都处于转折阶段。一方面,资产阶级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自由平等及追求现世幸福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时代的主仆依附关系,男尊女卑观念依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世纪 男权社会 摩尔 女性主体意识 上流社会 自我意识 自我张扬 感知与判断 理查逊 小说
原文传递
《剧院魅影》的中国之旅:好莱坞、上海、香港之魅影电影中的历史与再生
4
作者 王亦蛮 《中国文学年鉴》 2016年第1期1054-1056,共3页
本文着重讨论好莱坞默片《剧院魅影》在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在上海与香港的重拍和变化,深入分析1925默片版《夜半歌声》、1937上海马徐维邦版《夜半歌声》和1995香港于仁泰版《新夜半歌声》这3个版本中作为老师的魅影及其学生之间的权力... 本文着重讨论好莱坞默片《剧院魅影》在20世纪不同历史阶段在上海与香港的重拍和变化,深入分析1925默片版《夜半歌声》、1937上海马徐维邦版《夜半歌声》和1995香港于仁泰版《新夜半歌声》这3个版本中作为老师的魅影及其学生之间的权力角逐关系的演变,以此为透视点折射出前辈电影与重拍片(学生电影)之间、好莱坞中心与半殖民地上海和后殖民前夕的香港之间复杂的协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阶段 好莱坞 香港 上海 电影 剧院 《夜半歌声》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