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阳市0~6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的调查分析
1
作者 顾荔 王亿兰 骆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1期84-87,共4页
目的:调查了解贵阳市0~6岁儿童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为该地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V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20年7月27日至2021年4月27日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体检的2901名0~6岁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 目的:调查了解贵阳市0~6岁儿童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为该地区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V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20年7月27日至2021年4月27日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体检的2901名0~6岁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901名0~6岁儿童为中,<1岁组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为(32.73±7.96)ng/mL,VD缺乏率为3.1%;1~3岁组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为(31.88±8.63)ng/mL,VD缺乏率为5.9%;4~6岁组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为(26.28±7.50)ng/mL,VD缺乏率为19.2%。3个年龄段中,<1岁组儿童的VD水平最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F=10.012,P<0.001),4~6岁组儿童的VD缺乏率高于<1岁组和1~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62,P<0.001);男性和女性的血清25-(OH)D水平及VD缺乏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12、χ^(2)=0.139,P均>0.05)。经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季节儿童的VD水平发现,夏季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最低(26.80±0.80)ng/mL,春季的血清25-(OH)D水平最高(36.83±2.60)ng/mL,儿童夏季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春、秋、冬三季(F=7.520,P<0.001);儿童夏季的VD缺乏率最高(6.8%),春季的VD缺乏率最低(2.0%),四个季节的VD缺乏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19,P<0.001)。儿童4岁以后VD制剂的规律补充率明显降低,且夏季VD制剂的规律补充率最低(75.0%)。结论:贵阳市0~6岁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普遍偏低,其中夏季水平最低,建议本地区各年龄段儿童长期合理补充VD制剂,特别不能忽视夏季VD制剂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儿童 维生素D缺乏
下载PDF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工作记忆训练的迁移效应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沈成威 骆艳 +4 位作者 姜琦 龙吉 邰秀娟 刘树青 王亿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研究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工作记忆训练前后的识字量和押韵判断的正确率及反应时,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训练的迁移效应。方法:选取32名阅读障碍儿童,采用双盲对照实验将其分为实验组16人和控制组16人,采用计... 目的:研究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工作记忆训练前后的识字量和押韵判断的正确率及反应时,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训练的迁移效应。方法:选取32名阅读障碍儿童,采用双盲对照实验将其分为实验组16人和控制组16人,采用计算机自适应工作记忆干预软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儿童分别进行不同时长的工作记忆训练。结果:工作记忆训练后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识字量及押韵试次和非押韵试次的反应时上差异显著(t=2.06,2.20,3.36;P<0.05)。结论:工作记忆训练对阅读障碍儿童可以产生有效的远迁移效应,改善阅读障碍儿童阅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障碍 工作记忆 远迁移 押韵判断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贵州地区学龄期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亿兰 骆艳 +5 位作者 朱焱 肖德卫 莫禹诗 李虹 刘树青 刘超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学龄期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做好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指导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无接触、线上微信推送的方式,使用Achenbach父母用儿童行为量表对儿童心理行为进行评估,采用χ^(2...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学龄期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做好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指导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无接触、线上微信推送的方式,使用Achenbach父母用儿童行为量表对儿童心理行为进行评估,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对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贵州地区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23.72%,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6,P<0.01)。疫情期间,家长存在轻度及以上的情绪焦虑(OR=4.02)、儿童每天接触电子产品时间在>0.5 h(OR=2.28)、发现儿童不良行为时家长给予消极反馈(OR=2.84)和儿童的总体睡眠有变化(OR=1.63)、对食物的偏好情况有变化(OR=2.04)、有挑食(OR=1.38)是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儿童有≥4个好朋友(OR=0.62)是避免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疫情期间,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儿童的生活、饮食行为等改变及家庭养育环境是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学龄期 儿童 行为问题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