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本草中当归产地的考证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今觉 章国镇 先静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7-39,共3页
本文对《本草经集注》所述当归地道产地“陇西叨阳黑水”作了考证,认为应为“陇西首阳黑水”,并与现今之地名对照。既澄清了当归地道产地的历史异议,也为今日发展当归地道产品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当归 考证
下载PDF
谈“望目辨证”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今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4-325,332,共3页
“望目辨证”是在全面观察双目变化时,重点观察双目白睛特征和白睛络脉特征以诊断全身疾病证候的诊断法。笔者发现,全身脏腑经脉与目、目之“白睛”密切联系,“目”是观察生命状态之门,望目可诊断全身疾病证候,推测预后。“望目辨证”... “望目辨证”是在全面观察双目变化时,重点观察双目白睛特征和白睛络脉特征以诊断全身疾病证候的诊断法。笔者发现,全身脏腑经脉与目、目之“白睛”密切联系,“目”是观察生命状态之门,望目可诊断全身疾病证候,推测预后。“望目辨证”的中医学理论基础是《内经》的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命门学说和华佗望目诊病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目辨证 望目辨证理论 辨证 辨病证 命门
下载PDF
从文献谈“君臣佐使”概念与应用原则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今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3-65,共3页
考察历代相关的代表性文献 ,笔者认为依“三品”而确定的“君臣佐使”现在看来并不完全适用于养生保健 ,在临证用药处方中 ,更不宜机械套用 ,使药物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足够的适当剂量。处方中针对病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且用量最大、剂量足... 考察历代相关的代表性文献 ,笔者认为依“三品”而确定的“君臣佐使”现在看来并不完全适用于养生保健 ,在临证用药处方中 ,更不宜机械套用 ,使药物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足够的适当剂量。处方中针对病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且用量最大、剂量足够、药力最强的药物为“君”药 ,引导诸药达到患病脏腑及相关经络、病位的药物为“使”药 ,“臣、佐”药则从正反两个角度辅助“君”药。组方时还要注意“君臣佐使”的数量、奇偶、配比及方剂大小 ,提倡大“使”药观点 ,即处方中不仅有“君臣佐使” ,而且全方作用都要如“使”药那样能够达到患病脏腑及相关经络、患病部位 ,切合病证的病位、病因、病机和病变性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 处方 方剂 中医
下载PDF
当归归肺经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今觉 章国镇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6-58,共3页
本文提出了当归归肺经的论点,以古今文献、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为依据加以论证,并希望引起争鸣。
关键词 当归 归经 肺经 考证
下载PDF
从辨病用药、辨证论治谈辨病证医药学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今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43-444,共2页
中医治病,多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也有人习惯辨病用药,尽管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却难得十分理想。笔者认为,应从病、证、药综合考虑,兹提出“辨病证医药学”,与同道切磋。1 辨病用药是临床医疗第一要务通过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分辨所患何病,... 中医治病,多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也有人习惯辨病用药,尽管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却难得十分理想。笔者认为,应从病、证、药综合考虑,兹提出“辨病证医药学”,与同道切磋。1 辨病用药是临床医疗第一要务通过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分辨所患何病,可理解为辨病,然后确定使用何药治疗,可理解为辨病用药。例如咳嗽病、肺痨、肺岩均可出现发热、咳嗽,X线胸片有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辨病证医药学 辨病用药 辨证论治
下载PDF
研究中药药性理论是一个战略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今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1999年第3期19-20,共2页
我国自古以来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药物学称作“本草”,也就是现在的中药学。中药学包括在中医学之内,但有时也独立提出研究。中药学研究是复杂的科学工作,研究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战略课题。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 战略问题 中药学 实验药理 “接轨” 中药注射剂 中成药 中医药学 西药药理
下载PDF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书名研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今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92-693,共2页
目的 :辨清合理的书名。方法 :通过追本溯源、分析比较、旁证等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 ,研究全书内容构成 ,以名实相符、名正言顺为准则 ,确定全书的合理名称。结果 :分析清楚全书内容构成及由于历史原因形成多种书名的客观情况 ,提出该书... 目的 :辨清合理的书名。方法 :通过追本溯源、分析比较、旁证等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 ,研究全书内容构成 ,以名实相符、名正言顺为准则 ,确定全书的合理名称。结果 :分析清楚全书内容构成及由于历史原因形成多种书名的客观情况 ,提出该书的合理名称。结论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由药性赋、珍珠囊 (此指“韵语珍珠囊”)和补遗 (含珍珠囊的补遗内容和药性赋补遗 ) 3大部分构成 ,故称《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为妥 ,称《珍珠囊药性赋》可以区别于其他名为“药性赋”的著作 ,径呼“药性赋”为简称 ,书名中有“炮制”二字则因书中含较多炮制内容 ,至于带有“雷公”云云 ,则系托名 ,但“雷公药性赋” ,“雷公炮制药性赋”等已成通俗习惯称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性赋 珍珠囊药性赋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下载PDF
《药性赋》著者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今觉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11-13,共3页
《药性赋》不是金·张元素著作,不同于《东垣珍珠囊》,从所述药性分析,《药性赋》成文年代晚于金·张元素,晚于元·李杲,著者并非金·张元素,亦非元·李杲,而是明·严萃。
关键词 药性赋 张元素 李杲 严萃 著者
下载PDF
《韵语珍珠囊》著者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今觉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24-27,共4页
《韵语珍珠囊》不同于《洁古珍珠囊》和《东垣珍珠囊》,但有一部分确与《东垣珍珠囊》相同或相近。因此,笔者认为《韵语珍珠囊》是在《东垣珍珠囊》基础上改编的著作。改编者是明·严萃。
关键词 珍珠囊 东垣珍珠囊 韵语珍珠囊 著者 严萃 明朝
下载PDF
论本草的概念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今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7-70,共4页
本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药学,是内容广泛,包括当前称为“中药学”在内,与医学密切联系,有系统理论和宝贵实践经验的一门学问。现今,本草仍然对祖国医药卫生工作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传统药学 本草学
下载PDF
提倡“辨病证医药学”,准确掌握临床诊疗思路
11
作者 王今觉 《亚太传统医药》 2005年第2期16-18,共3页
“病”是人体因某种原因使脏腑经络出现器质损害或功能障碍,“血气不和”,可有症状,也可无症状,每一疾病均有“核心特徵”。“证”是可供引征为据的“个性情状特徵”。“辨病证医药学”是辨识疾病“核心特徵”及与其密切联属的“个性情... “病”是人体因某种原因使脏腑经络出现器质损害或功能障碍,“血气不和”,可有症状,也可无症状,每一疾病均有“核心特徵”。“证”是可供引征为据的“个性情状特徵”。“辨病证医药学”是辨识疾病“核心特徵”及与其密切联属的“个性情状特徵”而诊断疾病和证候,采用核心方药和随证方药“辨病证”论治的医药学。“辨病证医药学”认为“证”是“病”的一部分,是不独立于疾病之外、不与疾病平行、不包括疾病、而是紧密联属于“病”并被疾病包括、伴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具有患者个性特徵的临床情状。“证”与“病”不可分开,如果没有“病”,就不可能有“证”。如果有“证”,即应深入辨析所患疾病。同一名称的“证”会因联属不同的“核心特徵”而呈现一些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此,尽管“证”可反映不同“疾病”的某些共同点,但是不宜孤立地研究“证”,研究“证”不能脱离“病”。我们重视“证”,是强调在严谨地辨准疾病时,尚应严谨地注意到疾病存有“证”这一体现疾病个性特徵的部分;在辨清“证候”这一具有个性特徵时尚须辨清具有“核心特徵”的“病”。运用“辨病证医药学”须掌握“证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要辨清阴阳、表裹、上下、远近、气血、寒热、虚实、盛衰及相互关系,辨清湿、饮、痰、瘀、郁、风、虫、毒及相互关系,及其所致病因、病位、病机(含病理变化)、病状(含症状、体征与理化检测数据)、病性、病势形成的各种疾病与证候,既要注意疾病的单一证候,也要注意各类复合证候。不论内伤病还是外感病,外感病中不论伤寒病还是温病,均适用“辨病证医药学”思想以脏腑理论“辨病证”论治,要注意脏腑、经络和组织器官间整体联系及互相影响,注意人体受到自然与社会的影响,注意病证动态消长转变情状。所用“核心方药”应该确实符合疾病核心特徵,“随证方药”应既能符合证候,又能与“核心方药”协调,准确运用中医药学理论立法处方,令药效适其至所,提高疗效。西医也应重视“辨病证医药学”思想以取长补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学 诊断疾病 证候 诊疗思路 病证 理化检测数据 外感病 相互关系 方药 核心
下载PDF
杏林舒怀——七律·为杏林逢春而作
12
作者 王今觉 《光明中医》 2008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本栏目是为了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而设。首期发表这3首诗,是从"首届中华杏林"诗会的征稿中选编的。希望广大读者继续给"诗会"投稿,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这个新栏目,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为中医药... 本栏目是为了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而设。首期发表这3首诗,是从"首届中华杏林"诗会的征稿中选编的。希望广大读者继续给"诗会"投稿,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这个新栏目,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为中医药的再度辉煌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林 中医界 伪科学 国务院 党中央
下载PDF
基于von-Kries色适应的分区颜色校正方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贵冬 沈理 王今觉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50-52,72,共4页
通过定性分析Munsell色样集在不同光源下的von Kries校正系数随色样不同而变化的现象,本文提出了一种按照图像所属区域类型调整von Kries系数的颜色校正方法,并给出了区域判定规则及各区域von Kries系数确定方法。在GCCD测试数据集上的... 通过定性分析Munsell色样集在不同光源下的von Kries校正系数随色样不同而变化的现象,本文提出了一种按照图像所属区域类型调整von Kries系数的颜色校正方法,并给出了区域判定规则及各区域von Kries系数确定方法。在GCCD测试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校正 von Kries校正 非标定校正
下载PDF
基于外推跟踪的眼部白睛血管自动提取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贵冬 沈理 王今觉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6-8,共3页
提出了一种从中医“望目辨证”眼部图像提取血管的方法。首先利用最优阈值分割和形态滤波,提取白睛区域,且动态设置等距扫描线并在其上寻找血管跟踪初始点。跟踪时通过探测当前中心点两侧边缘点走向,结合血管剖面分析,动态地调整跟踪向... 提出了一种从中医“望目辨证”眼部图像提取血管的方法。首先利用最优阈值分割和形态滤波,提取白睛区域,且动态设置等距扫描线并在其上寻找血管跟踪初始点。跟踪时通过探测当前中心点两侧边缘点走向,结合血管剖面分析,动态地调整跟踪向量的方向和长度。血管提取可自动进行,并可处理曲率和直径呈非渐进变化的血管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处理 眼部自睛血管提取 自适应外推跟踪
下载PDF
阳虚失眠辨 被引量:3
15
作者 提桂香 高荣林 王今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1期111-,共1页
关键词 阳虚 失眠
下载PDF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书名研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今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1年第S1期-,共3页
目的 :辨清合理的书名。方法 :通过追本溯源、分析比较、旁证等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 ,研究全书内容构成 ,以名实相符、名正言顺为准则 ,确定全书的合理名称。结果 :分析清楚全书内容构成及由于历史原因形成多种书名的客观情况 ,提出该书... 目的 :辨清合理的书名。方法 :通过追本溯源、分析比较、旁证等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 ,研究全书内容构成 ,以名实相符、名正言顺为准则 ,确定全书的合理名称。结果 :分析清楚全书内容构成及由于历史原因形成多种书名的客观情况 ,提出该书的合理名称。结论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由药性赋、珍珠囊(此指“韵语珍珠囊”)和补遗 (含珍珠囊的补遗内容和药性赋补遗 ) 3大部分构成 ,故称《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为妥 ,称《珍珠囊药性赋》可以区别于其他名为“药性赋”的著作 ,径呼“药性赋”为简称 ,书名中有“炮制”二字则因书中含较多炮制内容 ,至于带有“雷公”云云 ,则系托名 ,但“雷公药性赋”,“雷公炮制药性赋”等已成通俗习惯称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性赋 珍珠囊药性赋 雷公药性赋 雷公炮制药性赋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下载PDF
《药性赋补遗》佚书未遗
17
作者 王今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1年第S1期-,共2页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三、卷四在药性、功能主治、炮制等方面对《药性赋》(即卷一“总赋”)作了全面补充、修正 ,同时根据“药性赋序”和地方志记载 ,笔者认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三、卷四记述的内容即《药性赋补遗》。
下载PDF
从辨病用药、辨证论治谈辨病证医药学
18
作者 王今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1年第S1期-,共2页
下载PDF
继承中医药学传统 提倡辨病证论治
19
作者 王今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1年第S1期-,共4页
目的 :探讨辨病用药与辨证论治之关系及有关规律。方法 :(1 )辨病用药 ,注重疾病共性。(2 )辨证论治 ,有长处也有不足。①“证”可体现不同疾病的某些共性。②“证”深入揭示一种疾病在某一时期的个性。 (3)提倡“辨病证医药学”,掌握... 目的 :探讨辨病用药与辨证论治之关系及有关规律。方法 :(1 )辨病用药 ,注重疾病共性。(2 )辨证论治 ,有长处也有不足。①“证”可体现不同疾病的某些共性。②“证”深入揭示一种疾病在某一时期的个性。 (3)提倡“辨病证医药学”,掌握“辨病证论治”①利用现代科学 ,丰富传统中医学诊断与治疗。②适当吸取现代医学病名和术语 ,有利于准确阐述医药学理论。③借鉴现代医药学研究长处与不足 ,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④借鉴传统中医药学研究长处 ,临床用药既要重视功能 ,又要重视药性 ,是十分必要的。⑤及时研究解决古代医药文献中未曾记述的现代疾病。结论 :笔者提倡“辨病证医药学” ,主张适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以“辨病证医药学”思想分析检查得到的有关资料 ,诊断疾病 ,辨析证候 ,临床时宜掌握“辨病证论治” ,以冀取得理想疗效。 展开更多
下载PDF
推进“望目辨证”数字化诊断系统工程,实现中医诊断客观化
20
作者 王今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1年第S1期-,共3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