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调节折叠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从毅 马波 王丽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669-671,共3页
目的:通过植入一种新型的可调节折叠人工晶状体1CU,观察患者术后远近视力,观察改型人工晶状体的拟调节力。方法:对10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可调节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期随机抽取10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 目的:通过植入一种新型的可调节折叠人工晶状体1CU,观察患者术后远近视力,观察改型人工晶状体的拟调节力。方法:对10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可调节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期随机抽取10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及单焦点折叠晶状体植入术作为对照,于术前、及术后1wk;1,3mo查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视力,并进行主客观验光。结果:1CU组裸眼近视力优于对照组(0.01<P<0.02),裸眼远视力及矫正远近视力无显著差异(P>0.2),两组手术前后散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植入可调节折叠人工晶状体后,术眼具有一定的假晶状体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节折叠人工晶状体 临床应用 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 视力水平 超声乳化术
下载PDF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从毅 王勇 马波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3年第4期762-763,共2页
目的 介绍表面麻醉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安全有效的应用。方法 我院在两月之内对127例(156只眼)的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手术时采用此法。结果 患者的痛苦和术后并发症大为降低,手术成功率提高。结论 表面麻醉与球后麻醉相比,更加... 目的 介绍表面麻醉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安全有效的应用。方法 我院在两月之内对127例(156只眼)的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手术时采用此法。结果 患者的痛苦和术后并发症大为降低,手术成功率提高。结论 表面麻醉与球后麻醉相比,更加安全有效,可在phaco中很好应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超声乳化手术 球后麻醉 临床观察 后囊 裂隙灯检查 连续环行撕囊 眼前节 倍诺喜 术后视力
下载PDF
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王从毅 吴利安 +2 位作者 郝兆芹 马波 喻磊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2236-2236,共1页
关键词 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 糖尿病
下载PDF
慢性肉芽肿性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4
作者 王从毅 马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5-555,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肉芽肿性色素膜炎 并发症 白内障 眼外科手术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泪膜稳定性变化早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李颖 王从毅 +3 位作者 吴利安 倪伟 张林 杨新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677-680,共4页
目的:评价白内障术后不同时间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探讨泪膜稳定性的变化与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计自身配对研究。选择2003/2004期间在我院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检查110例120眼)。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及折叠式后... 目的:评价白内障术后不同时间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探讨泪膜稳定性的变化与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计自身配对研究。选择2003/2004期间在我院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检查110例120眼)。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及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组:80例(90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组:30例(30眼)。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7d;1,3mo依次行SIt、BU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并对其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术前两组SIt、B U T测定及角膜荧光染色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2d,B U T测定明显缩短(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其中囊外组较超声乳化B U T下降明显(P<0.05),SIt明显增加(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增加的程度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7d,两组SIt测定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恢复程度亦无明显差异SIt(P>0.05);术后1moBUT测定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恢复的程度亦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d超声乳化组角膜荧光素染色为(+),伤口处角膜水肿,囊外组角膜荧光素染色为(+~++)。术后1mo,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及伤口处角膜水肿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均影响泪膜稳定性,手术切口越大,影响泪膜稳定性越明显;但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泪膜稳定性恢复程度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术后 泪膜稳定性 角膜荧光素 手术切口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角膜碱烧伤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利安 王从毅 +3 位作者 杨文 杨新光 张林 王佳慧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8-804,共7页
背景 眼表碱烧伤可引起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角膜混浊,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已有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具有修复角膜损伤的作用,但其在体内对角膜碱烧伤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背景 眼表碱烧伤可引起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角膜混浊,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已有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具有修复角膜损伤的作用,但其在体内对角膜碱烧伤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SCs)对碱烧伤角膜的抗炎机制.方法 抽取2~3月龄日本大白兔骨髓,经体外分离培养得到BMSCs并进行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对细胞进行生物学鉴定.采用角膜贴敷NaOH滤纸法在24只日本大白兔的右眼建立中度角膜碱烧伤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的实验兔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于碱烧伤后1h分别在模型眼结膜下注射同种自体BMSCs悬液300μl(细胞密度5×106/μ1)(BMSCs组)或等容积PBS(PBS组),每组各12只.分别于移植后3、14和28 d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混浊度变化并进行评分,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角膜组织中炎症反应程度并进行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定位并检测角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的兔BMSCs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细胞形态均一,传代后其形态无明显改变.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标志物CD29和CD90阳性表达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9.18%和97.94%,而造血细胞标志物CD34和CD31的阳性表达分别为0.74%和0.15%.造模后兔右眼出现角膜混浊、上皮脱落、角膜基质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移植后14d和28 d BMSCs组混浊度评分分别为2.37±0.52和2.25±0.50,均明显低于PBS组的3.00±0.53和3.25±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6、2.828,均P<0.05);移植后14 d和28 d BMSCs组角膜中PMNs数目分别为(34.17±1.85)/12个视野和(25.64±3.86)/12个视野,明显少于PBS组的(42.70±1.54)/12个视野和(32.67±1.42)/12个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21、4.832,均P=0.000);移植后14 d和28 d BMSCs组角膜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量(A值)分别为0.388±0.016和0.384±0.006,明显低于PBS组的0.438±0.006和0.412±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05、13.514,均P=0.000).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早期行自体BMSCs移植可减少PMNs浸润,减轻角膜的炎症反应,下调或抑制MMP-2在受损角膜处的表达,抑制基质胶原纤维的降解,从而减少碱烧伤后角膜溃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法 生物分子标志物 化学烧伤/治疗 角膜病/治疗 病理性新生血管/化学诱导 炎症/预防和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同轴1.8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惠娜 喻磊 +1 位作者 王从毅 杨新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828-1831,共4页
目的:用前瞻性随机方法,对照研究1.8mm和3.2mm透明角膜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12/2014-12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5例117... 目的:用前瞻性随机方法,对照研究1.8mm和3.2mm透明角膜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12/2014-12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5例117眼,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切口组43例59眼,行1.8mm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小切口组42例58眼,行3.2mm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中分别记录平均超声能量(average ultrasound energy,AVE)和有效超声时间(effective phacoemulsification time,EPT),术前、术后1、7、30和90d分别进行裸眼LogMAR视力检查。术前、术后90d分别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地形图。比较两组患者术中AVE和EPT、术后裸眼LogM AR视力和术后90d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和手术源性散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间视力的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22,P=0.139)。两组内不同时间点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968,P=0.000)。不同长度角膜切口与不同时间点的视力未见交互作用(F=0.666,P=0.428)。术后1d微切口组的裸眼LogM AR视力为0.16±0.11,小切口组的裸眼LogM AR视力为0.22±0.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两组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术中AVE分别为(7.00±2.72)%和(6.16±3.16)%,EPT分别为3.09±1.61s和3.20±1.92s,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5.81±2.28)%和(5.69±2.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SIA分别为0.35±0.11D和0.61±0.13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2mm同轴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比较,1.8mm同轴微切口术具有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快、术后晚期手术源性散光小等优点,而且不增加能量的使用,不加重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平均超声能量 有效超声时间 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 手术源性散光
下载PDF
微切口无黏弹剂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海燕 郭琳 +2 位作者 杨文 王从毅 马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观察2.2 mm微切口无黏弹剂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高度视患者40例(80眼),按术中是否使用黏弹剂随机分为无黏弹剂组(2... 目的观察2.2 mm微切口无黏弹剂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高度视患者40例(80眼),按术中是否使用黏弹剂随机分为无黏弹剂组(2.2 mm微切口ICL植入)(n=22)和有黏弹剂组(3.2 mm切口ICL植入)(n=18)。对比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手术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患者左右眼UCVA和角膜内皮细胞数均降低,眼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无黏弹剂组UCVA恢复正常(左眼:1.00±0.09;右眼:1.01±0.08),而有黏弹剂组患者左右眼UCVA分别为0.84±0.09和0.89±0.10。术后1周无黏弹剂组患者左、右眼眼压降低至(17.85±3.05)mmHg(1 kPa=7.5 mmHg)和(17.64±3.55)mmHg,而有黏弹剂组为(22.11±1.68)mmHg和(21.78±1.96)mmHg。术后1周无黏弹剂组患者左右眼角膜内皮细胞数接近术前水平,分别为(2650.91±227.98)个·mm^-2和(2624.41±161.82)个·mm^-2,而有黏弹剂组为(2524.22±183.83)个·mm^-2和(2570.39±218.67)个·mm^-2。术后1个月有黏弹剂组患者UCVA、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数恢复正常。无黏弹剂组较有黏弹剂组手术时间短,两组除部分患者眼压较高外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2.2 mm微切口无黏弹剂ICL植入术早期视力恢复快、眼压稳定、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无黏弹剂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并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凤至 杨欣 +3 位作者 吴利安 王从毅 杨新光 孙连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526-1529,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并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收治的82例白内障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疾病状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并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收治的82例白内障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疾病状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均行标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植入散光矫正型单焦点和多焦点IOL,比较两组患者视力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非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非矫正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均显著改善(均P<0.05),观察组非矫正近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散光纠正程度接近(P>0.05);术后两组视觉敏感度均显著提升(均P<0.05),观察组在18cpd高空间频率的视觉对比敏感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复查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并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植入术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视觉质量,且裸眼近视力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散光矫正型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吸出
下载PDF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利安 张林 +1 位作者 王从毅 杨新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1290-1293,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不同时间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8例32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糖尿...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不同时间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8例32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糖尿病组)和31例3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wk;1,3mo分别观察角膜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变异系数渐增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内皮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mo时两组间3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各指标在术前与术后3mo时的增减值以糖尿病组为著。糖尿病组术后各时间段的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中央区,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wk;1mo时P<0.05,3mo时P<0.01),六角形细胞比例低于中央区(术后1wk;1mo时P<0.01,3mo时P<0.05),变异系数高于中央区(术后各时间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对手术损伤的耐受性低,且创伤愈合的速率和效率两方面均差于正常人。在该手术中,其角膜内皮受到超声因素和机械因素的双重损伤。对于白内障患者合并糖尿病者,在超声损伤的基础上,应注意机械因素的作用;并且这种创伤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可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超声乳化吸除术 糖尿病性白内障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表现及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喻磊 李兴育 王从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69-470,共2页
目的: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发生的灌注液迷流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从2002-09/2009-12我院共8例患者术中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眼压升高、浅前房、虹膜脱出,通过注入黏弹剂以及升高灌注瓶... 目的: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发生的灌注液迷流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从2002-09/2009-12我院共8例患者术中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眼压升高、浅前房、虹膜脱出,通过注入黏弹剂以及升高灌注瓶高度无法维持前房深度。所有患者无明显疼痛、烦躁等症状。术中及术后间接眼底镜检查均未发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等眼内出血现象。8例患者中1例未予特殊处理继续进行手术操作,其余7例患者经过缝合主切口,包眼安静休息联合200g/L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点滴处理。结果:未予特殊处理的1例患者手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进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悬吊人工晶状体。经过处理的7例患者中1例经过处理后前房仍无法形成,故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腔穿刺;其余患者前房形成,其中1例患者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眼压再次升高,未予置换残余黏弹剂。所有患者手术完成后缝合主切口1针。结论:超声乳化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白内障术中并发症。经过恰当处理,可以解决突发高眼压引起的各种体征,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灌注液迷流综合征 表现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角膜散光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惠娜 喻磊 +1 位作者 王从毅 杨新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468-1471,共4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1.8mm透明角膜微切口与3.2mm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5例117眼,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切口组59眼行1.8mm... 目的:观察和比较1.8mm透明角膜微切口与3.2mm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5例117眼,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切口组59眼行1.8mm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小切口组58眼行3.2mm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30d和术后90d分别进行LogMAR视力、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散光检查。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各项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术后1d微切口组比小切口组视力恢复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两组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的中央角膜厚度增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的手术源性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在术后30d角膜散光趋于稳定。结论:与3.2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相比,同轴1.8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手术源性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方法 散光 角膜测厚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眼拟调节力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波 王从毅 +1 位作者 陈莉 王丽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后术眼拟调节能力。方法:通过对2003-06至今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术后对术眼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视力,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进行测量,并运用主觉近点法、离交法、动态视网... 目的:探讨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后术眼拟调节能力。方法:通过对2003-06至今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术后对术眼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视力,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进行测量,并运用主觉近点法、离交法、动态视网膜检影法以及A超测量10g/L匹罗卡品点眼前后前房深度,检测术眼拟调节能力,同期以单焦人工晶状体Acrysof作为临床对比,评价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CU组的裸眼近视力和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好于Acrysof组;带状光检影测量1CU组的调节力为0.99±0.45D,Acrysof组的调节力为0.25±0.22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23,P<0.05);主觉近点法测量1CU组的调节力为1.60±0.55D,Acrysof组的调节力为0.42±0.22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47,P<0.05);离焦法测量1CU组的调节力为1.46±0.52D,Acrysof组的调节力为0.52±0.35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47,P<0.05);滴用匹罗卡品眼药水后分别测量1CU组和Acrysof组前房深度(ACD)变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374,P<0.05)。结论: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可以明显提高近视力,使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一定的调节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1CU 调节
下载PDF
散光多焦点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琼 王从毅 +1 位作者 李妍 唐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86-1589,共4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AT LISA Toric 909MP(909M)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和AT TORBI 709M(709M)散光矫正型单焦点IOL术后视觉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2017-12/2018-12在本院行超声乳化IOL植入术合并散光大于1.0D的白内障患...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AT LISA Toric 909MP(909M)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和AT TORBI 709M(709M)散光矫正型单焦点IOL术后视觉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2017-12/2018-12在本院行超声乳化IOL植入术合并散光大于1.0D的白内障患者40例56眼,根据患者自愿植入单焦点散光或多焦点散光IOL分为2组,909M组23例35眼,709M组17例21眼,术后随访3mo,观察术后两组视力恢复情况、离焦曲线、残余散光度数、晶状体旋转度、术后视觉质量分析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离焦曲线显示909M组在0D和-2.5D时有两个视力峰值,在-1D有一个低的峰值。709M组仅在0D有视力峰值。909M组脱镜率为91%(21/23),709M组的脱镜率仅为18%(3/17)。结论:多焦点和单焦点IOL对于白内障合并散光有良好的矫正效果,旋转稳定性良好,且多焦点IOL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远近视力以及可以接受的中视力,提高了患者的脱镜率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 单焦点 多焦点 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视觉质量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稳定性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颖 王从毅 +3 位作者 吴利安 倪伟 张林 杨新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761-1763,共3页
目的: 评价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不同时间泪膜稳定性的变化,了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泪膜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03-07/2003-12我院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90眼. 采取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后房型人... 目的: 评价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不同时间泪膜稳定性的变化,了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泪膜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03-07/2003-12我院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90眼. 采取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 d, 7 d, 1 mo及3 mo依次行Schirmer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并对其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2 d,BUT明显缩短(t=15.816, P<0.001),SIt明显增加(t=10.199, P<0.001),角结膜荧光素染色为(+)伤口处角膜水肿;术后1 wk时SIt测定恢复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t=1.926, P>0.05);术后1 mo BUT测定, 差异无显著意义(t=3.472, P>0.05),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及伤口处角膜水肿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 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早期影响泪膜稳定性,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眼干涩、畏光、视力波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手术 泪膜
下载PDF
半脱位透明晶状体切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14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喻磊 王从毅 +2 位作者 杨琳 孙利 吴利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系统切除半脱位透明晶状体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手术技术要点、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14例(15眼)半脱位透明晶状体(>18°,<360°或2/4~3/4象限)行晶状体切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系统切除半脱位透明晶状体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手术技术要点、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14例(15眼)半脱位透明晶状体(>18°,<360°或2/4~3/4象限)行晶状体切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并发症较少,提示手术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对晶状体脱离范围(2/4~3/4)象限的患者行脱位晶状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并适当行前部玻璃体切割具有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晶状体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联合 缝线固定术 切除术 半脱位 前部 结论 象限 目的
下载PDF
40例中青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喻磊 王从毅 +4 位作者 李康寯 陈涛 贺敏 唐乐 高金荣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412-1413,1416,共3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1年3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40例中青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分布、病程、发病特征,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40例白... 目的:探讨中青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1年3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40例中青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分布、病程、发病特征,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40例白内障患者年龄30~45岁,平均37.1岁;病程3~6个月,平均4.6个月,晶状体为典型的棉花团样;术中未行超声能量碎核,负压100~150mmHg,流量20~30cc/min;术后视力及屈光力有明显改善。结论:无明确病因的中青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应提高对此病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中青年 病因 临床特征 诊断
下载PDF
囊膜染色技术联合囊袋减张法在膨胀性白色白内障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兴育 王从毅 +1 位作者 喻磊 马波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总结在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患者中应用囊膜染色技术联合囊袋减张法的临床经验,为眼科医师解决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患者连续环形撕囊中的手术难点提供解决方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 目的总结在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患者中应用囊膜染色技术联合囊袋减张法的临床经验,为眼科医师解决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患者连续环形撕囊中的手术难点提供解决方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白内障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成2组。撕囊过程中分别采取常规连续环形撕囊或囊膜染色技术联合囊袋减张方法处理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比较两种方法的撕囊成功率、完成时间以及术前术后角膜内皮计数的差别。结果常规连续环形撕囊患者组30例(30只眼),囊膜染色联合囊袋减张组30例(30只眼)。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及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连续环形撕囊组5例未能完成撕囊,应用囊膜剪剪除残余部分囊膜,继续完成剩余部分超乳手术操作,其中2例患者出现因前囊膜撕囊不连续导致的后囊膜破裂;囊膜染色联合囊袋减张组1例出现无法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未出现因前囊膜撕囊不连续导致的后囊膜破裂,但比较两组撕囊连续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连续环形撕囊组完成撕囊时间为(36.6±11.2)s,囊膜染色联合囊袋减张组完成整个操作的时间达(140.5±16.3)s,两组操作完成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膜染色联合囊袋减张法是解决膨胀性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难题的一种安全的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膜染色 囊袋减张 膨胀性白色白内障 撕囊
下载PDF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利安 张林 +1 位作者 王从毅 杨新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4-586,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索糖尿病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8例(32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经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索糖尿病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8例(32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经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月分别行角膜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内皮细胞观察,检测其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变异系数渐增加。术后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中央区,有显著性差异。六角形细胞比例低于中央区,变异系数高于中央区。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受到超声因素和机械因素的双重损伤。手术切口区内皮细胞丢失明显大于中央区,所以对于白内障患者尤其合并糖尿病者,在超声因素(能量、时间)损伤的基础上,应注意机械因素的作用;并且这种创伤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可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白内障/外科学 细胞/代谢 手术后期间 内皮 角膜
下载PDF
先天性晶状体脱位31例的手术治疗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楚美芳 张倩 +1 位作者 柴芳 王从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929-193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晶状体脱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手术方式选择、手术后效果分析,探讨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患者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01-01/2015-01-01的5a间先天性晶状体脱位...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晶状体脱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手术方式选择、手术后效果分析,探讨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患者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01-01/2015-01-01的5a间先天性晶状体脱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1例57眼,进行临床分析及手术方式选择、手术后效果、并发症分析。结果:先天性晶状体脱位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晶状体半脱位和Marfan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57眼中1眼为Marchesani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导致视神经萎缩,术后视力无改善,其余56眼(98%)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方式: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眼(5%);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囊袋张力环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14%),其中1眼行囊袋张力环巩膜缝合固定;经角膜切口晶状体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39眼(68%),其中2眼联合小梁切除术,未植入人工晶状体;晶状体囊内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5眼(9%);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硅油注入术2眼(4%)。结论:先天性晶状体脱位经过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术后效果。对于晶状体半脱位范围〈90°者,可单纯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晶状体半脱位范围90°~180°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囊袋张力环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晶状体半脱位范围〉180°者,经角膜切口晶状体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术后效果优于晶状体囊内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根据患者晶状体脱位程度,尽量选择切口较小的微创的手术方式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晶状体脱位 囊袋张力环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