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罗茨纳赫笔记》:马克思早期政治批判的转折点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代月 孙菲菲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5,共7页
《克罗茨纳赫笔记》构成了马克思超越政治理性、转向社会批判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私有财产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法国大革命大量材料的摘抄,马克思了解到:私有财产决定政治的历史演进以及内部结构;资产阶级代议制并不能实现人民主权,仅仅是... 《克罗茨纳赫笔记》构成了马克思超越政治理性、转向社会批判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私有财产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法国大革命大量材料的摘抄,马克思了解到:私有财产决定政治的历史演进以及内部结构;资产阶级代议制并不能实现人民主权,仅仅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形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构成现代政治矛盾的关键,它决定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走向。马克思所取得的这些理论认识,促使他进一步把握到政治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缺陷,从而超越政治理性转向社会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理性 社会批判 民主制 《克罗茨纳赫笔记》
下载PDF
马克思的劳动正义理论及现实价值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代月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7,共5页
劳动正义体现了唯物史观在正义理论上的实际应用,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追问,也是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展望未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基本内容之一。马克思的劳动正义理论具体包括劳动正义的存在论基础,劳动正义... 劳动正义体现了唯物史观在正义理论上的实际应用,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追问,也是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展望未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基本内容之一。马克思的劳动正义理论具体包括劳动正义的存在论基础,劳动正义的具体内涵,以及从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双重视角来研究劳动正义的方法论。《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论述的劳动正义三原则对我国当前和谐劳动关系的建构具有借鉴意义,它体现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正义 现实性 超越性 和谐劳动关系
下载PDF
试论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代月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9-72,共4页
消费主义 (consumerism)是指缺乏批评意识地沉溺于消费 ,把物质的占有和消耗当成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及其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对大众的巨大吸引力来自它的意识形态性质 ,其背后深层原因就是资本增殖的逻辑 ... 消费主义 (consumerism)是指缺乏批评意识地沉溺于消费 ,把物质的占有和消耗当成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及其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对大众的巨大吸引力来自它的意识形态性质 ,其背后深层原因就是资本增殖的逻辑 ,所以消费主义对大众来说必然是虚假的操纵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资本 增殖 欺骗性
下载PDF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国家观及其人民性思想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代月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国家治理需要借助国家制度来实现,国家制度的优劣影响着国家治理的效能。马克思《莱茵报》时期不仅提出了治理的概念,而且对国家制度有着丰富的论述。与黑格尔将国家制度归结为精神的客观存在不同,马克思吸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民思想,... 国家治理需要借助国家制度来实现,国家制度的优劣影响着国家治理的效能。马克思《莱茵报》时期不仅提出了治理的概念,而且对国家制度有着丰富的论述。与黑格尔将国家制度归结为精神的客观存在不同,马克思吸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民思想,将黑格尔的精神置换为人民,并结合当时普鲁士的现实,进一步将人民具象为贫民,获得了批判现实政治制度的理论工具与构建理想国家制度的思想资源。他以普遍性与特殊性、人与事物、人民与特权者、贫民与资产者这几对对立的范畴勾勒出了好制度与坏制度的本质区别:好的理性的国家制度应该是自由意志的实现,平等地对待国家中每一位成员,维护人民的普遍利益,回归人民本身;坏的国家制度以现实的普鲁士专制制度为典型,以牺牲贫民来实现特权者的物质利益,见物不见人。马克思从事实描述和规范分析两个层面对国家制度问题的研究,强调了好的国家制度的人民性,并初步以人民代议制和自由报刊这两个中介来沟通实然与应然之间的鸿沟,实现国家制度的人民性。这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国家观所具有的建设性价值,而且能为我国当前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价值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国家制度 人民性 《莱茵报》时期 贫民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民本价值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代月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立足于人民主权与劳动解放,从存在论上彰显社会先在于国家;基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现实判断,分析了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以及社会的自主管理,从价值论上强调社会权利是公共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其现实启示是:加强...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立足于人民主权与劳动解放,从存在论上彰显社会先在于国家;基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现实判断,分析了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以及社会的自主管理,从价值论上强调社会权利是公共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其现实启示是:加强社会权利导向的社会管理;培育公民参与意识,逐步使我国的社会管理实现从"为民作主"到"靠民作主",进而"由民作主"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国家 人民主权 社会管理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思想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代月 毕铭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7,共5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做出了两个论断,其一,国家是统治阶级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其二,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形式。这两个论断的内涵以及意蕴并不能完全等同。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根据第一个论断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做出了两个论断,其一,国家是统治阶级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其二,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形式。这两个论断的内涵以及意蕴并不能完全等同。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根据第一个论断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而忽略了后一论断,致使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被简化为阶级利益的工具。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形式,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所具有的人文内涵以及现实主义态度,科学地揭示了国家所具有的二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共同体 社会关系
下载PDF
从共同体到虚幻的共同体:马克思国家观嬗变的原因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代月 万林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1,共4页
从马克思不同时期的文本看,他的国家观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他将国家视为实现人的类本质和类生活的共同体(Gemeinwesen)。然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将国家规定为虚幻的共同体(illusorische Gemeinschaft)... 从马克思不同时期的文本看,他的国家观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他将国家视为实现人的类本质和类生活的共同体(Gemeinwesen)。然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将国家规定为虚幻的共同体(illusorische Gemeinschaft)。用词的变化反映了马克思国家观的变化。对现实的个人以及社会关系的发现,使马克思对共同体的理解实现了由逻辑到历史的转变,从而导致他的国家观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类本质 社会存在 现实的个人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走向政治批判的“卢格因素”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代月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8,共6页
青年黑格尔派构成了马克思早期理论发展的重要背景,然而在传统的哲学解读视域下,学界仅仅关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鲍威尔等人的关系,而对马克思与卢格的学术关联关注不多,这就使一些重要的问题被忽略。比如,在宗教批判占主导地位的氛围下... 青年黑格尔派构成了马克思早期理论发展的重要背景,然而在传统的哲学解读视域下,学界仅仅关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鲍威尔等人的关系,而对马克思与卢格的学术关联关注不多,这就使一些重要的问题被忽略。比如,在宗教批判占主导地位的氛围下,马克思究竟是如何走向政治批判的。卢格是青年黑格尔派政治批判哲学的创始人,引导了青年黑格尔派由宗教批判转向政治批判。梳理马克思与卢格的理论关系,有助于我们回答青年马克思理论研究中被忽略的问题,比较清晰地勾勒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为青年马克思思想研究提供可信的历史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批判 黑格尔法哲学 民主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对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代月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5,共5页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不同于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自由主义从有产者的利益出发,以历史倒错和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来论证市民社会是个利益和谐的自然社会,试图通过政治解放来解放市民社会。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不同于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自由主义从有产者的利益出发,以历史倒错和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来论证市民社会是个利益和谐的自然社会,试图通过政治解放来解放市民社会。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批判:以市民社会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消解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想,实现对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批判;以唯物史观取代自然法实现对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方法论批判;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解析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产生的现实和理论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市民社会 意识形态 人类解放
下载PDF
抽象具体关系视野中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代月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34,共6页
抽象上升到具体,是马克思考察市民社会的方法论。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三者之间的逻辑与历史关系,并深入剖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市民社会理论错误,为我们分析市民社会与资产... 抽象上升到具体,是马克思考察市民社会的方法论。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三者之间的逻辑与历史关系,并深入剖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市民社会理论错误,为我们分析市民社会与资产阶级社会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资产阶级社会 抽象 具体
下载PDF
市民社会批判: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新视阈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代月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9期13-17,共5页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贯穿于他一生的理论探索,具体包括对同权市民社会的批判,对资本家生产方式主导下的市民社会的批评,对市民社会意识形态的批评。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实现了经济学与哲学的有机统一,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的实践品格和总...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贯穿于他一生的理论探索,具体包括对同权市民社会的批判,对资本家生产方式主导下的市民社会的批评,对市民社会意识形态的批评。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实现了经济学与哲学的有机统一,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的实践品格和总体性特点,具有与历史唯物主义所不同的价值功能、侧重点和概念体系。以市民社会批判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一个学术视阈,有利于我们全面科学地把握马克思理论的实质、特点及思想发展历程,并对马克思理论的诸范畴形成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联系 共同体
下载PDF
高校学生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内涵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代月 姚小玲 《理论视野》 CSSCI 2011年第8期68-69,共2页
高校学生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基础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成果关系到学生基层党组织活力的焕发,影响到党的生命力和党的先进性,是高校党建研究关注的重要课题。全面把握高校学生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 高校学生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基础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成果关系到学生基层党组织活力的焕发,影响到党的生命力和党的先进性,是高校党建研究关注的重要课题。全面把握高校学生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生 学习型党支部
下载PDF
由政治国家批判向市民社会批判的转折——《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政治批判思想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代月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28,169,共6页
列宁有关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实现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论断广为人知,然而问题在于:马克思究竟是如何实现这种转变的。回溯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政治批判的主题以及理论背景,有利于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正是借助于对政治... 列宁有关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实现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论断广为人知,然而问题在于:马克思究竟是如何实现这种转变的。回溯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政治批判的主题以及理论背景,有利于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正是借助于对政治一般的批判,马克思揭示出卢梭与黑格尔的政治解决方案对解决人的自我分裂问题无能为力,由此推动他转向对市民社会的批判。通过对"货币"与"无产阶级"的发现,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由政治批判转向市民社会批判,借此他实现了政治立场的根本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 公民 货币 无产阶级
下载PDF
再读马克思生产理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代月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0,共4页
马克思的生产理论随着生活世界的变化受到了质疑和挑战。马克思生产理论本文除了有文本解读的开放性等一般特点,还有其自身理论的不断变化及概念的多义性,主导解读模式与政治关联等特殊性,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解读马克思“生产力... 马克思的生产理论随着生活世界的变化受到了质疑和挑战。马克思生产理论本文除了有文本解读的开放性等一般特点,还有其自身理论的不断变化及概念的多义性,主导解读模式与政治关联等特殊性,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解读马克思“生产力”概念。其启示是我们应该本着历史的态度对马克思理论的文本进行多重、多次解读,并对其解读结果持宽容开放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文本 开放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共同体人论的理论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代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3-67,共5页
共同体是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对理论来源的探究是理解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超越近代意识哲学重大理论意义的关键所在。费尔巴哈通过提出感性对象性原则,将意识哲学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马克思则在继承超越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彻... 共同体是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对理论来源的探究是理解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超越近代意识哲学重大理论意义的关键所在。费尔巴哈通过提出感性对象性原则,将意识哲学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马克思则在继承超越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彻底变革了旧的思辨哲学传统,将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原则转变为感性实践活动,发现了人类通往真正共同体的现实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费尔巴哈 共同体人论 意识哲学
下载PDF
黑格尔与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代月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2,共5页
"市民社会"在德语中具有市民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两层含义。马克思和黑格尔都批判了现代市民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并试图通过构建一种崭新的共同体来解决问题,但这些表面的相似性却暗藏着两人理论上的根本分歧。现代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在德语中具有市民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两层含义。马克思和黑格尔都批判了现代市民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并试图通过构建一种崭新的共同体来解决问题,但这些表面的相似性却暗藏着两人理论上的根本分歧。现代市民社会的发展导致共同体的失落。黑格尔将其原因归结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分离。因此,他试图通过理性国家这种共同体来教化个体,通过有产者的思想改变来维持市民社会的存在。马克思没有囿于抽象意义上的一般市民社会,而是深入到了现实存在的打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烙印的具体市民社会。他提出了与黑格尔不同的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即通过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更高的层面上挽救经济意义上的市民社会。虽然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市民社会问题解决方式各异,但同样具有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国家 自由人的联合体
下载PDF
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马克思经济政治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代月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马克思通过分析经济的政治性质,开创了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经济政治学,它反映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描述和批判的统一,有效地沟通了马克思思想中的实然和应然的张力。因此,经济政治学既体现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实质,也显示了马克... 马克思通过分析经济的政治性质,开创了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经济政治学,它反映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描述和批判的统一,有效地沟通了马克思思想中的实然和应然的张力。因此,经济政治学既体现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实质,也显示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相对于西方规范性政治哲学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治学 政治哲学 劳动价值论
下载PDF
人类解放视域下的黑格尔和马克思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代月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4-7,共4页
以马克思解读黑格尔和以黑格尔解读马克思,这是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两种传统解读方式。而以人类解放这个视域来解读他们两人的关系,则不仅超越了这种非此即彼的解读方式,而且也体现了黑格尔和马克思两人的理论主旨。
关键词 社会历史观 人类解放 市民社会
下载PDF
论王阳明的主体性道德教育及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代月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年第2期31-33,共3页
王阳明的主体性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他作为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其二是对教育对象主体性的信任及培养。对我们的启示包括: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首先是一种能力:教育者培养教育对象道德主体性的能力和教育对象... 王阳明的主体性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他作为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其二是对教育对象主体性的信任及培养。对我们的启示包括: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首先是一种能力:教育者培养教育对象道德主体性的能力和教育对象自我道德修养的能力;对学生具有提高自身主体性的要求和能力的信任;与学生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道德教育 能力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非目的论阐释
20
作者 王代月 赵义良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69,共5页
历史目的论具有抽象同一性的普遍历史观、单线性的进步观和将个人视为历史目的实现工具的人学观三个基本特征。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产生的地域特殊性以及原始积累过程中政治暴力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不具有历史目的论的抽象... 历史目的论具有抽象同一性的普遍历史观、单线性的进步观和将个人视为历史目的实现工具的人学观三个基本特征。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产生的地域特殊性以及原始积累过程中政治暴力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不具有历史目的论的抽象同一性和单线性进步论的特点。而他对历史产生和发展实质的考察,则彰显了个人在历史中的在场以及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根源。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超越了历史目的论,是真正的历史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目的论 历史唯物主义 非目的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