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于外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 1
-
-
作者
王任叔
-
出处
《社会科学》
1985年第2期72-73,71,共3页
-
文摘
关于外国文学的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已告一段落,我提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所谓创作方法,不能仅限于说是艺术的表现手法。创作方法至少包括作家对生活的态度、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艺术表现手法三个方面。
-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外国文学
创作方法
艺术的表现手法
艺术表现手法
几点意见
作家
三个方面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唯物主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鲁迅学术思想之片面的考察
- 2
-
-
作者
王任叔
-
出处
《社会科学》
1984年第2期44-48,共5页
-
文摘
遗稿手迹第一页注写“请交柯灵”,根据遗稿毫无排版痕迹,并查阅同时期柯灵主编的全部刊物均无此文,可以确定,此遗稿未曾发表过,是较珍贵的新文学资料。文中有“两年以后的今天……”句,其中的“两年”是相对鲁迅逝世周年而言,又可断定此文写于1939年下半年。 王任叔同志于1939年8月17日编辑完成《学习与战斗》一书,其中收入《鲁迅先生的治学方法》理论文章一篇。由于该书迟至1946年才出版与读者见面,故遗稿中大段引用了该文内容。
-
关键词
鲁迅精神
遗稿
学术思想
思想家
治学方法
自然哲学
章太炎
《庄子》
进化论
思想方法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我和鲁迅的关涉
- 3
-
-
作者
王任叔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上海鲁迅研究》
1991年第2期240-244,共5页
-
文摘
[说明]本文是先父王任叔(巴人)在鲁迅先生逝世二周年之际所写的怀念文章,原文刊登于1938年10月25日《文艺》半月刊第2卷第2期,署名屈轶,后收入1940年8月上海高山书店出版的巴人杂文·评论集《生活·思索与学习》,该文在解放后至今未曾被结集出版过,因此现在研究者已经很难见到它了。
-
关键词
原文
高山
半月刊
文艺
父王
书店
文章
-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况钟的笔
- 4
-
-
作者
王任叔
-
出处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17年第9期10-11,共2页
-
文摘
看了昆剧《十五贯》,叫我念念不忘的是况钟那枝三落三起的笔。自从仓颉造字、蒙恬造笔以来,凡是略识"之乎"的人,都是要用用笔的。读书人著书立说,吟歌赋诗,要用笔;种田的,赶买卖的,记记豆腐白酒账,要用笔;甚至像阿Q那样人物,临到枪毙之前,还要拿起笔来,伏在地上,在判决书上面画个圈圈,并且有慨于圈圈之画得不圆,
-
关键词
仓颉造字
三落三起
《十五贯》
担干
就这样
人民力量
钟偏
两条路线
翔凤
命关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爸爸,谢谢你来捧场
- 5
-
-
作者
王任叔
-
出处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
2012年第6期58-59,95,共3页
-
文摘
他告诉坐在旁边板凳上的妇人说,他的孩子们一个个正在长大。这倒不是什么特别新闻,孩子们都如此,这是自然现象。
-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哭
- 6
-
-
作者
王任叔
-
出处
《德语学习》
2008年第4期35-37,共3页
-
文摘
哭泣是弱者的表示。而强者则善听人哭泣。
有友人死了父亲,觉得非常悲痛,然而哭不出。在父亲的灵前,看亲族皆放声大哭,于是觉得为人子的自己,也非一哭不可,然而偏哭不出。
-
关键词
哭泣
父亲
悲痛
-
分类号
H33
[语言文字—德语]
-
-
题名论 “但书”
- 7
-
-
作者
王任叔
戴东颖
-
出处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4年第4期16-17,共2页
-
文摘
我也曾经做过几年小官,颇知道官吏的笔法。比如“应毋庸议”等字眼,总以少用为宦。不能照准的批示,一定要说未便照准或碍准照准,夫照准而至未便,或碍难,则上司苦衷显然可见,下属可无怨言。此外悬拟之词,仿佛之言,如能用得适当。则又多多益善。故每一案件发生,以永不办结为原则,以迅速决定为例外,此种精神。
-
关键词
但书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