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nm基区宽度负阻双异质结晶体管的设计与研制
1
作者 郭维廉 张世林 +2 位作者 王伊钿 毛陆虹 谢生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2-36,共5页
本文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能精确控制外延层厚度的特点,与选择性腐蚀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纳米级超薄基区宽度.利用集电极电压VCE调制中性基区宽度可以改变基极电阻,从而产生微分负电阻(NDR),根据这一物理机制,设计并研制成功性能优良的... 本文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技术能精确控制外延层厚度的特点,与选择性腐蚀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纳米级超薄基区宽度.利用集电极电压VCE调制中性基区宽度可以改变基极电阻,从而产生微分负电阻(NDR),根据这一物理机制,设计并研制成功性能优良的8 nm基区n-InGaP/P+-GaAs/n-InGaP负阻双异质结晶体管(NDRDHBT).该器件显示出基极电压VBE调制的"∧"型负阻集电极电流IC-集电极电压VCE特性,电流峰谷比(PVCR)趋于无穷大;表征基极电压调制电流能力的峰值电流跨导ΔIP/ΔVBE高达11.2 ms;击穿电压达到12 V,可用于高频振荡调制和高速数字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异质结晶体管 微分负电阻 INGAP 分子束外延 纳米级器件
下载PDF
用电阻补偿效应分析RTD表观正阻产生的物理机制
2
作者 郭维廉 张世林 +2 位作者 王伊钿 毛陆虹 谢生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0,41,共6页
表观正阻是RTDI-V特性上峰值电压VP大于谷值电压VV的现象。以前的观念认为它来源于RTD和其负载电阻RL构成的锁定单元,但未阐明负载电阻产生的物理过程。对表观正阻现象产生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RTD串联电阻增大时形成R... 表观正阻是RTDI-V特性上峰值电压VP大于谷值电压VV的现象。以前的观念认为它来源于RTD和其负载电阻RL构成的锁定单元,但未阐明负载电阻产生的物理过程。对表观正阻现象产生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RTD串联电阻增大时形成RL/RTD锁定单元的物理过程,为建立APR的物理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隧穿二极管 电流-电压特性 电阻补偿效应 表观正阻 RL/共振隧穿二极管锁定单元 双稳态
下载PDF
RTD串联电阻和峰值电压随温度变化的测量与分析
3
作者 郭维廉 郭琦鹏 +5 位作者 谢生 管坤 赵帆 张世林 王伊钿 毛陆虹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3,共6页
对GaAs基共振隧穿二极管(RTD)的I-V特性随温度(T)的变化进行了系统测量,并基于此I-V特性,采用第一正阻区斜率法和第二正阻区I-V特性法测量了RTD的直流串联电阻(Rs)。分析、比较了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发现Rs随T的降低开始阶段增大,随着T... 对GaAs基共振隧穿二极管(RTD)的I-V特性随温度(T)的变化进行了系统测量,并基于此I-V特性,采用第一正阻区斜率法和第二正阻区I-V特性法测量了RTD的直流串联电阻(Rs)。分析、比较了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发现Rs随T的降低开始阶段增大,随着T进一步降低趋于一定值或略有升高后趋于一定值。结合峰值电流(Ip)和有效起始电压(Vi)随T的变化规律解释了峰值电压(Vp)随T的降低移向高电压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隧穿二极管 串联电阻 低温I-V特性 峰值电压(V批 )随p度变化
下载PDF
共振隧穿二极管的直流变温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管坤 谢生 +3 位作者 郭维廉 毛陆虹 张世林 王伊钿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8-431,478,共5页
优化设计了GaAs/InGaAs/A1As双势垒异质结构,采用台面工艺实现了RTD的器件制备,在3~350K温度范围内对器件的直流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受热电子发射电流的影响,当测试温度T〉77K时,GaAs基RTD的直流特性参数随温度... 优化设计了GaAs/InGaAs/A1As双势垒异质结构,采用台面工艺实现了RTD的器件制备,在3~350K温度范围内对器件的直流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受热电子发射电流的影响,当测试温度T〉77K时,GaAs基RTD的直流特性参数随温度变化显著;而当T%77K后,器件直流特性趋于饱和。基于实验数据外推的最高工作温度和极限负阻温度分别为370K和475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隧穿二极管 量子效应 砷化镓 负微分电阻 温度特性
下载PDF
共振隧穿二极管I-V特性变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莉莉 张世林 +3 位作者 郭维廉 毛陆虹 王伊钿 管坤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2-527,共6页
首先采用基于物理参数的I-V方程RTD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300K下的共振隧穿二极管(RTD)I-V特性数据拟合,建立一定温度下的物理参数I-V方程RTD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150~350K温度范围内RTD I-V特性数据,利用Matlab软件拟合得... 首先采用基于物理参数的I-V方程RTD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300K下的共振隧穿二极管(RTD)I-V特性数据拟合,建立一定温度下的物理参数I-V方程RTD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150~350K温度范围内RTD I-V特性数据,利用Matlab软件拟合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拟合参数,通过分析拟合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初步建立了RTD的I-V特性变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隧穿二极管 I-V方程 拟合参数 变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