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觉神经传导检查比较法在诊断轻度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会含 张志新 +2 位作者 刘举 王伟 李瑞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寻找诊断轻度腕管综合征(CTS)敏感的神经电生理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外科医生临床诊断,并经手术治疗疗效确实,但常规电生理检查提示拇短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CAMP)及示、中指感觉神经传导检查正常的患... 目的寻找诊断轻度腕管综合征(CTS)敏感的神经电生理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外科医生临床诊断,并经手术治疗疗效确实,但常规电生理检查提示拇短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CAMP)及示、中指感觉神经传导检查正常的患者80人,共92例手的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分析,采用顺向法记录掌腕正中、尺神经混合神经电位潜伏期时差和环指腕正中、尺神经感觉神经电位潜伏期时差,以潜伏期时差差值≥0.4ms为阳性指标,计算其阳性符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掌腕正中、尺神经混合神经电位潜伏期时差≥0.4ms为64例,阳性率为69.56%;环指腕正中、尺神经感觉神经电位潜伏期时差≥0.4ms为83例,阳性率为90.21%。其中两种方法均为阳性的62例,均为阴性的7例。结论环指腕正中、尺神经感觉神经电位潜伏期时差在诊断轻度腕管综合征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神经传导 轻度腕管综合征 潜伏期时差
下载PDF
两种切口在老年肘管综合征治疗中的对比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举 王会含 +3 位作者 张娇娇 王伟 张志新 潘月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70-1971,共2页
肘管综合征(CuTS)是因尺神经在肘部某段被卡压后引起的一种神经的慢性损伤,又称迟发型尺神经炎。在上肢周围神经卡压的发病率中仅次于腕管综合征〔1〕,其发病人群以中老年居多。该病最早经Earle于1816年报道〔2〕,并在1958年被Fiendel和... 肘管综合征(CuTS)是因尺神经在肘部某段被卡压后引起的一种神经的慢性损伤,又称迟发型尺神经炎。在上肢周围神经卡压的发病率中仅次于腕管综合征〔1〕,其发病人群以中老年居多。该病最早经Earle于1816年报道〔2〕,并在1958年被Fiendel和Stratford将其命名为CuTs〔3〕。目前本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就无肘部骨性解剖异常的老年CuTs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及肌电图联合定位后小切口及传统肘内侧切口治疗,分析对比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传统切口 肘管综合征
下载PDF
术中间歇性充气加压系统联合3M升温仪预防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会含 王永堂 +4 位作者 卢良杰 田月玲 苗建华 王起腾 李凤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索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新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过程中,双下肢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联合3M升温仪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 目的:探索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新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过程中,双下肢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联合3M升温仪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行PFNA手术治疗的12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术中不同血栓防治方法分为两组,A组63例不使用IPC及3M升温仪;B组64例使用IPC联合3M升温仪。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围手术期下肢DVT及变化情况,分别在术毕0、24、72 h以及>72 h(以后每3 d复查1次直至出院)进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监测。结果:两组PFNA手术后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B组5例(7.8%),而A组20例(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0、72 h及>72 h两组下肢DV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 h时A组DVT形成率明显高于B组(P=0.049);A组患者右下肢及双下肢DVT形成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A组左下肢DVT形成明显高于B组(P=0.012)。结论:术中IPC联合3M升温仪治疗可有效预防行PFNA手术患者下肢DVT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下载PDF
川芎嗪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会含 王永堂 +1 位作者 苗建华 李凤新 《中医正骨》 2021年第7期4-10,16,共8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膝关节软骨组织,分离并培养软骨细胞,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建立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将骨关节炎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嗪低、中、...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膝关节软骨组织,分离并培养软骨细胞,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建立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将骨关节炎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嗪低、中、高浓度组,对照组加入正常培养基进行培养,川芎嗪低、中、高浓度组分别加入含川芎嗪浓度为25μg·mL^(-1)、50μg·mL^(-1)、100μg·mL^(-1)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24 h后,分别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双染色法和MTT法测定软骨细胞的凋亡率和活力,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分析软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 Trx)-2、凋亡信号调节激酶(apoptosis signal regulating kinase, ASK)-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 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软骨细胞培养结果。原代细胞培养至第15天,可见组织块周围有细胞成簇生长,细胞呈梭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第3代软骨细胞多呈长梭形。(2)软骨细胞鉴定结果。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细胞呈长梭形,有1~3个细胞核,细胞质呈蓝色;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呈阳性,细胞质内可见黄色颗粒,细胞核无着色,表明为软骨细胞。(3)软骨细胞凋亡率测定结果。4组软骨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0±0.47)%,(22.08±0.25)%,(19.37±0.36)%,(16.05±0.58)%,F=13.776,P=0.000]。川芎嗪低、中、高浓度组软骨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LSD-t=12.685,P=0.000;LSD-t=21.642,P=0.000;LSD-t=27.107,P=0.000),川芎嗪中、高浓度组软骨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川芎嗪低浓度组(LSD-t=13.826,P=0.000;LSD-t=21.349,P=0.000),川芎嗪高浓度组软骨细胞凋亡率低于川芎嗪中浓度组(LSD-t=10.875,P=0.000)。(4)软骨细胞活力测定结果。4组软骨细胞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光度值:0.25±0.04,0.41±0.02,0.54±0.02,0.60±0.01,F=131.875,P=0.000),川芎嗪低、中、高浓度组软骨细胞活力均高于对照组(LSD-t=8.000,P=0.000;LSD-t=14.500,P=0.000;LSD-t=18.981,P=0.000),川芎嗪中、高浓度组软骨细胞活力均高于川芎嗪低浓度组(LSD-t=10.277,P=0.000;LSD-t=19.000,P=0.000),川芎嗪高浓度组软骨细胞活力高于川芎嗪中浓度组(LSD-t=6.000,P=0.000)。(5)软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结果。4组软骨细胞Trx-2、ASK-1及Caspase-3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川芎嗪低、中、高浓度组软骨细胞Trx-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mRNA:LSD-t=6.925,P=0.000;LSD-t=15.581,P=0.000;LSD-t=16.046,P=0.000;蛋白:LSD-t=2.479,P=0.000;LSD-t=23.000,P=0.000;LSD-t=33.988,P=0.000),川芎嗪中、高浓度组软骨细胞Trx-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川芎嗪低浓度组(mRNA:LSD-t=7.044,P=0.000;LSD-t=9.581,P=0.000;蛋白:LSD-t=6.149,P=0.000;LSD-t=15.321,P=0.000),川芎嗪高浓度组软骨细胞Trx-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川芎嗪中浓度组(LSD-t=3.994,P=0.004;LSD-t=18.605,P=0.000);川芎嗪低、中、高浓度组软骨细胞ASK-1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mRNA:LSD-t=8.808,P=0.000;LSD-t=10.398,P=0.000;LSD-t=19.350,P=0.000;LSD-t=3.796,P=0.000;LSD-t=5.096,P=0.000;LSD-t=10.028,P=0.000;蛋白:LSD-t=5.041,P=0.001;LSD-t=13.466,P=0.000;LSD-t=21.719,P=0.000;LSD-t=2.481,P=0.038;LSD-t=7.286,P=0.001;LSD-t=16.865,P=0.000),川芎嗪中、高浓度组软骨细胞ASK-1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川芎嗪低浓度组(mRNA:LSD-t=3.385,P=0.000;LSD-t=20.466,P=0.000;LSD-t=3.400,P=0.000;LSD-t=9.701,P=0.000;蛋白:LSD-t=8.296,P=0.000;LSD-t=17.303,P=0.000;LSD-t=6.228,P=0.000;LSD-t=17.365,P=0.000),川芎嗪高浓度组软骨细胞ASK-1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川芎嗪中浓度组(mRNA:LSD-t=9.550,P=0.005;LSD-t=3.619,P=0.007;蛋白:LSD-t=14.017,P=0.005;LSD-t=4.985,P=0.001)。结论:川芎嗪能够抑制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凋亡,提高软骨细胞活力,且该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rx-2/ASK-1/Caspase-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川芎嗪 细胞凋亡 软骨细胞 Trx-2/ASK-1/Caspase-3信号通路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术治疗股骨创伤骨折骨不连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会含 王永堂 +2 位作者 吴靖宇 周占锋 李凤新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8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术治疗股骨创伤骨折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股骨创伤骨折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术治疗股骨创伤骨折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股骨创伤骨折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骨折愈合优良率、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术治疗股骨创伤骨折骨不连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提高骨折愈合优良率和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加压钢板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术 股骨创伤骨折骨不连 髋关节功能 骨折愈合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腓骨骨折端复位内固定与跟腱内侧复位内固定治疗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
6
作者 王永堂 王会含 李凤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1384-1385,共2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骨折端复位内固定与跟腱内侧复位内固定治疗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的82例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腓骨组和跟腱... 目的探讨经腓骨骨折端复位内固定与跟腱内侧复位内固定治疗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的82例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腓骨组和跟腱组,每组41例。腓骨组接受经腓骨骨折端复位内固定,跟腱组接受跟腱内侧复位内固定。统计两组围手术期状况(X线显露次数、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3个月足踝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感染、延迟愈合、固定物松动)发生率。结果腓骨组术中失血量和X线显露次数少于跟腱组,切口长度短于跟腱组,手术时长短于跟腱组,足踝功能协会(AOFAS)量表评分高于跟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腓骨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32%(3/41),低于跟腱组的24.39%(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腓骨骨折端复位内固定治疗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在减少手术创伤及X线显露次数等方面优于跟腱内侧复位内固定术,且术后足踝功能恢复效果好,手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后踝合并关节面压缩骨折 经腓骨骨折端复位内固定 跟腱内侧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效果观察
7
作者 王永堂 王会含 李凤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8-09间收治的72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DSH),观察组行PFNA。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8-09间收治的72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DSH),观察组行PFNA。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内固定
下载PDF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会含 王永堂 +2 位作者 张志强 王建法 李凤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43-1545,1549,共4页
目的探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为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7月医院骨科无菌手术患者6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同时检测与比较病原菌分布... 目的探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为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7月医院骨科无菌手术患者6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统计,同时检测与比较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对其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92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35例,感染率为5.06%;共检出4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曲松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年龄较高、BMI值较高、手术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并发基础疾病情况及手术部位为四肢者是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性较高,年龄、BMI值、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情况及手术部位均是感染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CRP、PCT、ESR及WBC监测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会含 王永堂 +1 位作者 卢良杰 李凤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175-5178,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拟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患者154例,分为感染...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拟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患者154例,分为感染组40例与非感染组114例,观察两组患者感染部位,术前术后不同时间WBC、ESR、CRP、PCT水平变化,以及迟发性感染率与治疗效果。结果感染组术后3、5、7d各项指标均高于同组术前、术后1d及非感染组同期(P<0.05),两组术后1d观察指标CRP高于同组术前(P<0.05);感染组不同感染部位术后1d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切口浅部感染患者术后3、5、7d各项指标(WBC除外)高于术后1d(P<0.05),低于切口深部及其他部位感染术后同期(P<0.05);所有感染患者酌情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年,两组迟发性感染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感染组总有效率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监测血清感染指标水平可作为预测早期感染依据,特别是ESR、CRP、PCT指标联合检测,对预测早期感染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 早期感染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红细胞沉降率 白细胞计数
原文传递
经腋窝入路治疗腋神经闭合性损伤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会含 潘月海 +2 位作者 张志新 王伟 刘举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6-127,共2页
腋神经由于其解剖关系的因素在肩部外伤时常发生损伤,尤其是肩关节前下方脱位并发腋神经损伤临床多见,在探查腋神经时常用的手术入路为后侧入路或前入路。我们根据腋神经的解剖学特点,采用腋窝顶入路显露腋神经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术... 腋神经由于其解剖关系的因素在肩部外伤时常发生损伤,尤其是肩关节前下方脱位并发腋神经损伤临床多见,在探查腋神经时常用的手术入路为后侧入路或前入路。我们根据腋神经的解剖学特点,采用腋窝顶入路显露腋神经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术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神经损伤 闭合性损伤 腋窝 解剖学特点 治疗 肩部外伤 肩关节前 后侧入路
原文传递
不伴神经前置的单纯尺神经松解治疗肘管综合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伟 于梦旋 +4 位作者 李娜 王会含 刘举 张娇娇 张志新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0-501,共2页
目的总结不伴神经前置的单纯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9年11月,采用不伴神经前置的尺神经松解术治疗70例82侧肘管综合征患者。男41例49侧,女29例33侧;年龄17~76岁,平均40岁。病程3~19个月,平均5.3... 目的总结不伴神经前置的单纯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9年11月,采用不伴神经前置的尺神经松解术治疗70例82侧肘管综合征患者。男41例49侧,女29例33侧;年龄17~76岁,平均40岁。病程3~19个月,平均5.3个月。术中对造成尺神经压迫的因素做针对性的分析处理:在肘管出口处被弓状韧带卡压68侧,被尺侧腕屈肌肉起点腱性组织卡压8侧,被关节囊性肿物卡压6侧。手术将卡压组织切断,部分切除,囊性肿物切除,而尺神经仍保留在原神经沟内,不做前置。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尺神经功能(主要为感觉)在短期内均有显著改善;其中49例51侧术后获得2年随访,无复发及尺神经脱位病例,尺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92.1%。结论找到尺神经卡压的因素并做相应的处理对手术效果至关重要,盲目行尺神经前置并不能获得期望的益处,反而可能造成尺神经的二次卡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松解术 尺神经前置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下肢微循环与微生物学检测结果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永堂 王会含 +3 位作者 李凤新 张志强 曾冠楠 廉传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2-845,共4页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下肢微循环与微生物学检测结果,以为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医院诊治24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4例髋关节置换术后...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下肢微循环与微生物学检测结果,以为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医院诊治24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4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未发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然后检测及比较两组的下肢微循环指标,并比较不同感染部位患者的下肢微循环指标,同时检测及比较观察组患者中的病原菌情况。结果观察组足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襻周积分、管襻形态积分及总积分分别为(1.10±0.12)、(1.35±0.14)及(2.93±0.21),其显著地高于对照组(0.59±0.05)、(0.80±0.07)及(1.87±0.13),其他足甲襞微循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部位感染患者足甲襞微循环指标差于其他部位感染者,24例感染患者共检出39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革兰阴性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下肢微循环处于较差的状态,而革兰阳性菌在此类患者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医院感染 下肢微循环 微生物学检测结果
原文传递
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微创锚钉缝合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苗建华 廉传举 +1 位作者 王会含 李凤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比较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微创锚钉缝合技术、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空心螺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9—2019-06诊治的4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14例采用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微创锚钉缝... 目的比较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微创锚钉缝合技术、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空心螺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9—2019-06诊治的4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14例采用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微创锚钉缝合技术治疗(微创锚钉组),14例采用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空心螺钉组),14例采用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外展角、上举角。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外展角、上举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微创锚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最少,术后1 d疼痛VAS评分最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最高,末次随访时外展角、上举角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微创锚钉缝合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缓解与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微创锚钉缝合技术 空心螺钉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抑制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和胸苷激酶1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永堂 王会含 +4 位作者 郭永成 卢新昌 田月玲 冯光 李凤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96-1698,共3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抑制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和胸苷激酶1(TK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家医院73例骨肉瘤患者和23例骨软骨瘤患者手术切除...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抑制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和胸苷激酶1(TK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家医院73例骨肉瘤患者和23例骨软骨瘤患者手术切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AZ和TK1在组织中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r检验.结果骨肉瘤组织的TAZ阳性表达率为61.64%(45/73),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TAZ阳性表达率[17.39%(4/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06,P<0.01),TAZ表达水平与骨肉瘤Eneeking分期、肺转移明显相关(分别为t=5.421、7.132,P<0.05);骨肉瘤组织的TK1阳性表达率为80.82%(59/73),明显高于骨软骨瘤组织TK1阳性表达率[13.04%(3/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27,P<0.01),TK1表达水平与骨肉瘤Eneeking分期、软组织浸润、肺转移明显相关(t=7.808、5.988、6.619,P<0.05).结论检测TAZ和TK1有助于评估骨肉瘤患者病情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法 TAZ 胸苷激酶1
原文传递
不同时相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
15
作者 王会含 王永堂 +2 位作者 吴靖宇 周占锋 李凤新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9期71-74,78,共5页
目的比较推注拉丝期和湿沙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 目的比较推注拉丝期和湿沙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湿沙期推注骨水泥,n=38例)和对照组(拉丝期推注骨水泥,n=36例),所有患者均完成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手术相关指标、邻近椎体骨折,责任椎再骨折,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椎体恢复高度、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5.36±0.67)mm和(4.23±0.62)mL,均高于对照组的(4.14±0.83)mm和(3.97±0.78)mL(t=6.317、6.028,P均<0.05)。术前两组ODI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各个时间点两组患者ODI评分和VA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F=362.17、432.17,观察组F=569.83、456.67,P均<0.05),术后即刻、术后2d、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DI评分比较t=6.528、6.317、6.569,VAS评分t=6.563、6.237、5.892,P均>0.05)。对照组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责任椎再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3.89%,11.11%,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26%,5.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8.127、7.358,P均<0.05)。结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时推注湿沙期骨骨水泥效果更好,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使疼痛和关节功能等缓解更快更好,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改良骨牵引器闭合复位在老年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靖宇 周占锋 +2 位作者 王会含 苗建华 李凤新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9期47-51,共5页
目的探索改良骨牵引器闭合复位在老年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1例作... 目的探索改良骨牵引器闭合复位在老年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复位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骨牵引器辅助复位,41例)和对照组(牵引床辅助复位,40例),两组均行持续硬膜外麻醉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骨牵引器辅助复位,术后随访一年,对照组行牵引床辅助复位,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肢体功能及疼痛、康复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体位摆放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球形顶锥或克氏针使用率两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发现两组术后1周和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及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组内比较发现,两组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均较术后7d增加,VAS评分均较术后1周降低(P均<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去拐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在采用PFNA治疗时应用牵引器辅助复位较牵引床复位操作简单,术中体位摆放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更少,不会损伤会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骨牵引器 闭合复位 硬膜外麻醉 骨折愈合 骨质疏松 骨折类型 三维重建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