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宾川盆地及周边地震波走时的季节性变化和可能的物理机制
1
作者 寇华东 王伟君 +4 位作者 闫坤 彭菲 叶志鹏 吕恒茹 常利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2-1425,共14页
基于背景噪声自相关方法,本文计算了云南宾川盆地及周边区域地震波在四个频段的相对走时变化(dt/t),发现存在比较显著的年变和半年变特征,最大变化幅度从0.1~0.2 Hz(7 km左右深度最敏感)的±0.8%逐渐降低至1.0~2.0 Hz(对应1 km以浅... 基于背景噪声自相关方法,本文计算了云南宾川盆地及周边区域地震波在四个频段的相对走时变化(dt/t),发现存在比较显著的年变和半年变特征,最大变化幅度从0.1~0.2 Hz(7 km左右深度最敏感)的±0.8%逐渐降低至1.0~2.0 Hz(对应1 km以浅介质)的±0.05%.噪声源季节性变化可能是dt/t周期性起伏的一个潜在因素,但雨水和温度与其有更直接的关联性.其中雨水渗透产生的介质孔隙压变化是年变和半年变的重要贡献因素;而温度起伏产生的介质热力学形变,主要对一定深度范围(3 km左右最敏感)的介质有明显的年变影响.不同频段走时变化存在幅度差异和不同步,可能和各频段敏感核的深度范围以及水与热力学形变从地表向深部渗透/传播过程有关.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地下介质的地震波走时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区分出它们的贡献,才能更可靠地评估地震构造应力或人文生态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台背景噪声干涉 走时周期性变化 环境因素 孔隙压变化 热力学形变
下载PDF
基于密集台阵的滇西北地区壳幔结构研究及孕震环境探讨
2
作者 茶文剑 金明培 +1 位作者 王伟君 黑贺堂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1-617,共7页
利用滇西北地区(25.0°~26.9°N,99.20°~100.74°E)85个地震台站记录的三分量远震波形资料提取P波接收函数,并选用H-k扫描法获取研究区莫霍面深度和泊松比,再根据接收函数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绘制NW向和NE向共6条垂... 利用滇西北地区(25.0°~26.9°N,99.20°~100.74°E)85个地震台站记录的三分量远震波形资料提取P波接收函数,并选用H-k扫描法获取研究区莫霍面深度和泊松比,再根据接收函数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绘制NW向和NE向共6条垂直剖面。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厚度在38.5~52.4 km之间变化,呈纵向差异分布;泊松比范围为0.24~0.34,多呈四象限分布特征;2013年以来云龙、洱源、漾濞等几次5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泊松比高梯度带上。从CCP剖面来看,研究区NW向莫霍面起伏相对较大,由北向南莫霍面呈变浅趋势,上隆幅度约为5~10 km;NE向莫霍面起伏相对平稳,平均深度在42 km左右;地壳内分层情况较为复杂,几乎没有较为连续的界面。漾濞地震下方中上地壳存在较宽的负幅值带,推测可能存在低速区并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孕震环境。D410间断面平均深度约为420 km,D660间断面平均深度接近660 km,地幔转换带的厚度在210~260 k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H-k叠加 泊松比 共转换点叠加 壳幔结构 孕震环境
下载PDF
地脉动在系舟山北麓断裂次级断裂探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闫小兵 梁瑞平 +1 位作者 王伟君 郝雪景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1-430,共10页
系舟山北麓断裂为1038年定襄71/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在盆地内部可能存在一条或多条次级断裂,并有可能非常邻近忻州城区,使用地脉动方法对系舟山北麓断裂是否存在次级隐伏断裂进行探测。通过共振频率的横向变化以及基岩深度和频率的关系... 系舟山北麓断裂为1038年定襄71/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在盆地内部可能存在一条或多条次级断裂,并有可能非常邻近忻州城区,使用地脉动方法对系舟山北麓断裂是否存在次级隐伏断裂进行探测。通过共振频率的横向变化以及基岩深度和频率的关系获得了约17个比较显著的断点位置,指示出系舟山山前存在三条比较显著的次级断裂,以及它们的断点位置、相对错距和相应的走向分布,为忻州市区防震减灾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舟山北麓断裂 地脉动 地脉动水平向与垂直向谱比
下载PDF
地震前兆成因、机制的讨论
4
作者 罗灼礼 王伟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268-270,共3页
1研究背景为了对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测预报,必须捕捉地震前兆异常现象和信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前苏联、美国、日本和中国先后进行了地震监测、预测/预报的探索和研究。长期实践表明:地震是有前兆的。
关键词 地震前兆 物理模式 前震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微振动响应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姚艺 王一博 +1 位作者 王伟君 陈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3-730,共18页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DAS)利用光纤中的瑞利散射来获取振动信息,具有高密度、低成本、可长时监测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震勘探领域.DAS系统可用于采集沿光纤轴向的应变或应变率,且DAS响应与地...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DAS)利用光纤中的瑞利散射来获取振动信息,具有高密度、低成本、可长时监测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震勘探领域.DAS系统可用于采集沿光纤轴向的应变或应变率,且DAS响应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和偏振方向有关.本文推导获得了不同震源模型的应变辐射花样,并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震源机制和不同布设条件下的分布式光纤微振动数据.理论合成算例结果表明,P波的应变辐射花样和速度辐射花样在各类震源机制条件下都具有较为相似的形态,而S波的两种辐射花样在某些震源机制条件下具有较为明显的形态差异.此外,包含DC(Double Couple,双力偶)成分震源的S波DAS响应记录与常规速度检波器记录相比,极性反转的位置具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 震源机制 微振动响应特征 速度辐射花样 应变辐射花样
下载PDF
2012年以来新疆于田强震前震序列的时空演化模式
6
作者 闫坤 王伟君 +4 位作者 冯磊 彭菲 寇华东 袁爱璟 付广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5-259,共15页
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地震活跃,其西边界新疆于田地区在2008年发生M 7.3地震后,2012年以来又陆续发生了M 6.3、M 7.3和M 6.4三次强震.然而该地区的地震监测台网非常稀疏,地震目录的完备性低,定位精度差.为了研究于田区域的前震活动规律,本... 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地震活跃,其西边界新疆于田地区在2008年发生M 7.3地震后,2012年以来又陆续发生了M 6.3、M 7.3和M 6.4三次强震.然而该地区的地震监测台网非常稀疏,地震目录的完备性低,定位精度差.为了研究于田区域的前震活动规律,本文利用单台波形模板匹配方法重新检测了2011年6月以来的连续波形,改善地震目录,并用单台定位约束地震的相对位置.结果获得新的地震数量是台网目录的15倍,完备震级从原来的2.8降为1.3,更有利于前震序列时空演化特征的回溯研究.研究区地震b值在三次强震前都表现出持续降低,在临震前回弹,主震后恢复.在空间上,前震活动往往有两个阶段,早期活动先是分散在硝尔库勒盆地周缘,临震前成簇聚集到主震附近,有断层级联破裂的特征.特别是2014年M 7.3地震,大量的前震出现在主震南侧并向北迁移和停滞,它们的波形相似性很高,反映出临震前的构造应力集中和地震成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西界 于田地震 波形模板匹配 单台定位 前震时空演化
下载PDF
应用微动H/V谱比法和台阵技术探测场地响应和浅层速度结构 被引量:69
7
作者 王伟君 刘澜波 +1 位作者 陈棋福 张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5-1525,共11页
为了快速而且廉价地获取北京市详细的场地响应和浅层速度结构,应用于地震动模拟和地震灾害预防,我们开展了微动观测技术和处理方法研究.本文利用2007年夏季北京五棵松地区进行的几个微动观测实验数据,使用单台H/V谱比法分析场地的卓越... 为了快速而且廉价地获取北京市详细的场地响应和浅层速度结构,应用于地震动模拟和地震灾害预防,我们开展了微动观测技术和处理方法研究.本文利用2007年夏季北京五棵松地区进行的几个微动观测实验数据,使用单台H/V谱比法分析场地的卓越频率及其对应的放大系数,并对比了不同地震仪和观测时间对H/V曲线的影响;应用高分辨率F-K频谱分析方法从微动台阵数据中得到Rayleigh波的频散曲线并使用邻域算法反演出浅层速度结构.H/V结果表明该地区卓越频率在2.1~2.2 Hz之间,对应的放大系数下限约为3;利用微动H/V方法得到的场地卓越频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微动台阵反演结果给出了比较合理的波阻抗界面深度和层平均速度结构,认为地下80多米处的波阻抗界面是决定场地卓越频率和其场地放大系数的主要界面.本研究表明微动技术应用于评估城市地震场地响应和浅层速度结构是可行且易于实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 浅层速度结构 场地响应 H/V谱比法 F-K频谱分析方法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M_(s)6.9地震余震演化与地震触发
8
作者 闫坤 王伟君 +1 位作者 寇华东 叶志鹏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2,共18页
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有助于揭示地震成核过程和地震相互作用.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09年以来门源地区的目录地震重新定位,并以其为模板,匹配扫描连续波形,完善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前后的活动图像.结果表明:2022年门源M_(s)6.9地震... 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有助于揭示地震成核过程和地震相互作用.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09年以来门源地区的目录地震重新定位,并以其为模板,匹配扫描连续波形,完善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前后的活动图像.结果表明:2022年门源M_(s)6.9地震主要发生在托勒山北断裂南侧高角度南倾的走滑断裂上,无明显前震活动,是典型的主—余型序列;早期余震向主震东西两侧扩展,迁移距离与流逝时间呈对数关系,符合震后余滑扩散特征,并且西侧的迁移速率和地震强度高于东侧;冷龙岭断裂和门源地震发震断裂斜交,但它的地震活动与余震不同,这些活动在余震扩散前锋到达前开始,沿断层向东南方向迁移但很快受阻,直到5 d后Ms5.2地震发生后才继续南迁,最后终止于2016年门源Ms6.4地震余震扩散区的尾端附近.因此,两条断层上的地震时空演化反映了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冷龙岭断裂的地震活动受2022年门源主震库仑应力变化影响而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门源M_(s)6.9地震 微震检测 地震重定位 余震迁移 地震触发
下载PDF
利用噪声HVSR方法探测近地表结构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以保定地区为例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伟君 陈棋福 +3 位作者 齐诚 谭毅培 张项 周青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83-1797,共15页
近地表结构和构造探测是研究活动断层近地表特征和工程场地地震效应的关键环节.对于城市地区,丰富的噪声限制了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噪声也可用来反演近地表结构.我们在河北保定地区,布设了一条由二百多个观... 近地表结构和构造探测是研究活动断层近地表特征和工程场地地震效应的关键环节.对于城市地区,丰富的噪声限制了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噪声也可用来反演近地表结构.我们在河北保定地区,布设了一条由二百多个观测点组成的密集地震噪声剖面,探索利用噪声探测近地表结构的可能性.用噪声水平和垂直向谱比法(HVSR)得到的HVSR曲线表明,剖面普遍存在HVSR振幅显著(≥2)的峰值频率,根据其特征可以划分为A、B、C三个区.除了基岩台无明显峰值频率外,西部A区峰值频率从8Hz向东递降至0.3 Hz.中部B区峰值频率在1.3 Hz附近微小变化.东部C区则表现为比较宽的波峰,可能是由两个波峰组成,第一个波峰在0.8~1.0 Hz之间,大部分台的HVSR曲线都可以拾取出这个波峰,第二个在0.5~0.8之间,只有少数台可以可靠地拾取.以台阵反演的速度剖面为约束,选择出适用于保定地区的峰值频率-土层厚度关系式,将剖面的峰值频率转换成土层界面的深度分布,并与两条浅层地震反射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区的两个土层界面深度分布和地震反射剖面上的二个晚更新世(Q_3)界面深度(分别在约100m和150 m附近)有较好的吻合;B区得到的土层界面深度与反射剖面的界面埋深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进一步研究发现,B区观测点的地形严重影响了HVSR曲线的形态,使峰值频率可能偏离了土层的共振频率;A区土层界面从0 m向东倾斜至大约500 m深,但无反射剖面数据佐证.从HVSR和土层深度剖面可以推测在A区中部和A、B区交界处存在着两条垂直位错明显的正断层,但对垂直错距小的断层则无法识别.本文的结果表明,噪声HVSR方法不仅可以给出土层卓越频率等场地响应特征,还可以作为勘探工具探测近地表土层的界面起伏,协助识别活动断层的近地表位置和活动特征.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HVSR方法容易受到风、近地表地形、近台瞬态震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SR 近地表结构 活动断裂 保定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背景噪声近地表成像:在北京房山的应用
10
作者 寇华东 王伟君 +2 位作者 闫坤 叶志鹏 吕恒茹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65,共16页
低成本、高可靠地获得人口密集地区的浅层地下结构,对地震安全性评估和地下空间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布式光纤振动/声波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DAS)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传感机理不同于传统地震仪的新型观测技术,... 低成本、高可靠地获得人口密集地区的浅层地下结构,对地震安全性评估和地下空间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布式光纤振动/声波传感(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DAS)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传感机理不同于传统地震仪的新型观测技术,利用一条普通通信光缆和一个调制解调器就可以实现高密度、长距离的振动测量。我们在北京房山用一段460 m浅埋光纤记录的12个小时背景噪声,获得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出地下浅层S波速度剖面,可以看到厚约15 m起伏较缓的低速土层,反演结果与传统的噪声H/V谱比法探测结果相似,但本文结果有更丰富的结构细节。认为利用DAS高分辨率近地表速度结构探测是可行的,如果能够利用已有的长距离地埋光缆资源,将为近地表低成本、高分辨率成像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振动/声波传感 背景噪声成像 浅层S波速度结构 H/V谱比法
下载PDF
SDE-GC-MS法测定发酵乳中风味物质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伟君 李延华 +2 位作者 张兰威 马薇 于俊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2-334,共3页
为考察乳酸菌单菌种发酵乳的产香特性,使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谱-质谱技术(SDE-GC-MS)测定发酵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在嗜热链球菌发酵乳中共鉴定出13种相关风味成分:酯类5种、醇类1种、酸类4种、醛类1种、酮类2种,其中主要风味物质2,3-丁... 为考察乳酸菌单菌种发酵乳的产香特性,使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谱-质谱技术(SDE-GC-MS)测定发酵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在嗜热链球菌发酵乳中共鉴定出13种相关风味成分:酯类5种、醇类1种、酸类4种、醛类1种、酮类2种,其中主要风味物质2,3-丁二酮和2,3-戊二酮含量分别为0.241μg/ml和0.223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机 发酵乳 风味物质
下载PDF
2003年大姚地震震中区的速度和衰减结构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伟君 陈凌 +1 位作者 陈棋福 刘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70-779,共10页
使用2003年7月21日和10月20日云南省大姚县M6.2、M6.1地震震后流动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所记录的地震走时和波形资料,反演了震中区的Vp、Vs和Qp的三维结构.前人根据余震分布推测该震区存在一条北西西走向右旋走滑断裂带.三维结果表明... 使用2003年7月21日和10月20日云南省大姚县M6.2、M6.1地震震后流动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所记录的地震走时和波形资料,反演了震中区的Vp、Vs和Qp的三维结构.前人根据余震分布推测该震区存在一条北西西走向右旋走滑断裂带.三维结果表明,Vp和Qp的低值异常可以佐证该断裂带的存在;但除此断裂带,可能还存在一条北北东向断裂带,倾向西,表现为低Vp、Vs以及低Qp异常,并且异常深度达到8—10km.因此,大姚震中区可能存在两条相互交错的断层,这与整个南北带断层的交错特征非常相似.另外我们推断该北北东向断裂带在南北方向可能有较长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姚地震 速度结构 衰减结构 地震断裂带
下载PDF
光谱法测定发酵乳中乙醛和双乙酰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伟君 张兰威 李延华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0-53,共4页
为了考察乳酸菌单菌种发酵乳的产酸特性和产香特性,使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乳中乙醛含量,使用邻苯二胺法测定发酵乳中的双乙酰含量,并结合滴定酸度法测定发酵乳中的酸度,研究了L.b-3,S.t-9和L.dia菌在不同温度下发酵过程中的乙醛... 为了考察乳酸菌单菌种发酵乳的产酸特性和产香特性,使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乳中乙醛含量,使用邻苯二胺法测定发酵乳中的双乙酰含量,并结合滴定酸度法测定发酵乳中的酸度,研究了L.b-3,S.t-9和L.dia菌在不同温度下发酵过程中的乙醛、双乙酰含量和酸度变化,以此评估发酵乳中有机酸和羰基化合物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邻苯二胺法 乙醛 双乙酰
下载PDF
牛乳中风味物质的常用检测技术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伟君 李延华 +1 位作者 张兰威 于俊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19-221,共3页
利用精密分析仪器测定风味物质,并依此作为衡量风味质量的指标,是食品风味研究的主要手段和发展趋势。食品中风味物质的检测技术有很多,根据分离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及牛乳中风味物质的特点,本文介绍几种应用于乳中风味物质的常用分离技... 利用精密分析仪器测定风味物质,并依此作为衡量风味质量的指标,是食品风味研究的主要手段和发展趋势。食品中风味物质的检测技术有很多,根据分离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及牛乳中风味物质的特点,本文介绍几种应用于乳中风味物质的常用分离技术;同时肯定了色谱-质谱检测技术在乳及乳制品风味物质研究中的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物质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尾波Q_c的变化过程 被引量:39
15
作者 王伟君 刘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44,共8页
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近场台站岫岩台和营口台波形资料,计算了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S尾波品质因子Qc,得到了3个分量10个频率点上Qc随时间进程的变化。将序列分为3个时段:前震时段、强余震活动时段、序列结束时段,分别计算出每个时段... 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近场台站岫岩台和营口台波形资料,计算了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S尾波品质因子Qc,得到了3个分量10个频率点上Qc随时间进程的变化。将序列分为3个时段:前震时段、强余震活动时段、序列结束时段,分别计算出每个时段内Qc与频率的关系Qc(f),最后计算了整个序列的Qc(f)。结果表明,Qc在大震前后有较明显的变化,基本趋势是震前Qc增高,震后降低。另外,在不同的台站和不同的分量上Qc变化有不同的反映灵敏度。比较该方法与Aki单次散射模型方法在计算结果上的差别,认为Sato方法在本文的数据处理上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尾波品质因子Qc Sato单次散射模型 Aki单次散射模型
下载PDF
光谱方法测定发酵乳中乙醛和双乙酰含量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伟君 李延华 张兰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60-463,共4页
为了考察乳酸菌单菌种发酵乳的产酸特性和产香特性,本实验使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乳中乙醛含量,使用邻苯二胺法测定发酵乳中的双乙酰含量,并结合滴定酸度法测定发酵乳中的酸度,研究了L.b-3、S.t-9和L.dia菌在不同温度下发酵过程... 为了考察乳酸菌单菌种发酵乳的产酸特性和产香特性,本实验使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乳中乙醛含量,使用邻苯二胺法测定发酵乳中的双乙酰含量,并结合滴定酸度法测定发酵乳中的酸度,研究了L.b-3、S.t-9和L.dia菌在不同温度下发酵过程中的乙醛、双乙酰含量和酸度变化,以此评估发酵乳中有机酸和羰基化合物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邻苯二胺法 乙醛 双乙酰 滴定酸度
下载PDF
母女共患骶骨前脊膜膨出的Currarino综合征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伟君 潘隆盛 +2 位作者 陶本章 乔广宇 尚爱加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骶骨前脊膜膨出的Currarino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多科室合作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母女遗传的骶骨前巨大脊膜膨出的Currarino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骶骨前脊膜膨出的Currarino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多科室合作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母女遗传的骶骨前巨大脊膜膨出的Currarino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结果母女共患骶骨前脊膜膨出的currarino综合征,因不同的诊断路径及手术方法得到了有差异的结果。结论骶骨前脊膜膨出可以是Currarino综合征的部分表现,经后路、跨骶骨,从基底部直接对膨出的硬脊膜进行修补、结扎的手术方法,手术入路相对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RARINO综合征 骶骨前脊膜膨出 诊断 手术 后路修补
下载PDF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乳中乙醛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伟君 张兰威 李延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79-181,共3页
研究了发酵乳中乙醛含量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测定法,确定该方法的基本操作及显色剂添加量,并讨论了乙醛的回收率及该方法的重复性问题,为发酵乳制品中乙醛含量的测定提供了简单便利、经济可行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发酵乳 乙醛
下载PDF
松散浅层结构的地震噪声探测综述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伟君 陈棋福 陈凌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5-350,共16页
地表松散的浅层结构是造成地震场地作用、加剧强震破坏的主要因素。通过探测了解浅层结构是评估场地作用、进行场地分类、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环节。地震噪声随时随地存在,其能量分布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故近几年地震噪声探测被广... 地表松散的浅层结构是造成地震场地作用、加剧强震破坏的主要因素。通过探测了解浅层结构是评估场地作用、进行场地分类、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环节。地震噪声随时随地存在,其能量分布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故近几年地震噪声探测被广泛应用于深层和浅层结构研究。在地表浅层结构研究中,相对于主动源探测,利用地震噪声可以比较廉价地实现较深范围的探测,并适用于更多的场地。本文将概述地震噪声浅层探测的数据采集方式和几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其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结构探测 地震噪声
下载PDF
云南4个地震序列Q_c^(-1)值变化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伟君 刘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5,共7页
对云南地区4个地震序列,分别为2000年姚安6.5级地震、2001年施甸5级震群、2001年永胜6.0级地震和2003年大姚6.2、6.1级震群,利用垂直向数字地震尾波分别计算地震序列周边台站3个频率段的Qc-1值,分析对比其时间演化趋势。发现对于主-余... 对云南地区4个地震序列,分别为2000年姚安6.5级地震、2001年施甸5级震群、2001年永胜6.0级地震和2003年大姚6.2、6.1级震群,利用垂直向数字地震尾波分别计算地震序列周边台站3个频率段的Qc-1值,分析对比其时间演化趋势。发现对于主-余震型序列,主震后Qc-1值整体上变化幅度不大,趋于稳定。而对于震群(或双震)型序列,在第一个主震后,Qc-1值表现出上升-下降趋势,持续一段时间后强震发生。这些变化在序列周围的台站和三个频率段的变化整体趋势是一致的,但变化幅度不一致,可能与孕震区的位置和孕震应力的演变过程有关。上述研究为强余震的预报提供一个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Q^-1c值 云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