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色自省与形象尴尬——文化转型期知识分子文学研究之一 被引量:2
1
作者 施战军 王伟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1-6,共6页
伴随着每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历史便呈示某种强烈的转型特征的状态,文坛的特殊规律便是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集中出现。这些以知识分子为语义、意象的当代创作中,蕴含着在文化转型期,知识分子饱尝了普通的精神危机、心灵失衡、价值失范的... 伴随着每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历史便呈示某种强烈的转型特征的状态,文坛的特殊规律便是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集中出现。这些以知识分子为语义、意象的当代创作中,蕴含着在文化转型期,知识分子饱尝了普通的精神危机、心灵失衡、价值失范的痛苦之后,对自我人格、心态的自省与重构。当代文坛转型期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同世界文学大潮的同类作家、同类题材相比,其角色意识同在,表达了中国文学文化外求的时代声息和文化的融通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类题材 角色意识 自我人格 精神危机 新写实 张贤亮 刘心武 《围城》 活动变人形 中短篇小说集
下载PDF
低飞,也能飞得更远──读《人鸟低飞》
2
作者 王伟瀛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28-29,共2页
低飞,也能飞得更远──读《人鸟低飞》王伟瀛一位朋友去呼兰,回来说在萧红故居里看见一本新出版的描述萧红一生颠沛流离的作*品《人鸟低飞》(长春出版社*1996年版),作者是诗人王小*妮。我心弦一颤,从东北飞到*南国的女诗... 低飞,也能飞得更远──读《人鸟低飞》王伟瀛一位朋友去呼兰,回来说在萧红故居里看见一本新出版的描述萧红一生颠沛流离的作*品《人鸟低飞》(长春出版社*1996年版),作者是诗人王小*妮。我心弦一颤,从东北飞到*南国的女诗人,一定会更深切*地理解半个多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王小妮 低飞 《呼兰河传》 女诗人 黑土地 内心世界 端木良 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
下载PDF
编辑:为压金线付苦辛:——从宫苏艺先生编发我的稿件谈起
3
作者 王伟瀛 《新闻世界》 2000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编辑工作者 编辑工作 编稿
下载PDF
鲁迅伤悼弟兄情——重读“伤逝”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伟瀛 《东北史地》 2000年第12期19-19,共1页
《伤逝》可说是鲁迅小说中惟一的一篇爱情小说。70多年中,对其是爱情小说这一看法,人们几无疑义。然而,若是除去爱情这一面纱,能否看到其他什么呢?对此,鲁迅的二弟周作人认为:"《伤逝》不是普通的恋爱小说,乃是假借了男女的死亡来... 《伤逝》可说是鲁迅小说中惟一的一篇爱情小说。70多年中,对其是爱情小说这一看法,人们几无疑义。然而,若是除去爱情这一面纱,能否看到其他什么呢?对此,鲁迅的二弟周作人认为:"《伤逝》不是普通的恋爱小说,乃是假借了男女的死亡来哀悼兄弟恩情的断绝的,我这样说,或者世人都要以我为妄吧。但是我有我的感觉,深信这是不大会错的。"这话是周作人在他与鲁迅失和之后4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鲁迅小说 爱情小说 小说作者 译诗 感觉 恋爱 假借 疑义 看法
原文传递
要重视京剧票友的培养与提高
5
作者 王伟瀛 《中国京剧》 1998年第6期43-45,共3页
京剧,走过了二百年的光辉历程,产生了大批的艺术家。在中国,她比任何兄弟姊妹剧种都曾赢得过广大观众的喜爱。爱之深、学之勤,于是有了票友、票房。票友在京剧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他们是联系京剧演员和广大观众之间的纽带,也是普... 京剧,走过了二百年的光辉历程,产生了大批的艺术家。在中国,她比任何兄弟姊妹剧种都曾赢得过广大观众的喜爱。爱之深、学之勤,于是有了票友、票房。票友在京剧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他们是联系京剧演员和广大观众之间的纽带,也是普及京剧艺术的义务宣传员。票友下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艺术 票房 观众 爱好者 培养和提高 培养与提高 组织者 戏剧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京剧发展史
原文传递
鲁迅一封谈节育的信
6
作者 王伟瀛 《现代青年》 2007年第5期8-8,共1页
近日重读《鲁迅全集》,在《书信集》中注意到一封鲁迅写给他的学生李秉中的信,其中谈到计划生育问题。李秉中是鲁迅在北大教书时的学生,后入黄埔军校,曾留学苏联、日本,归国后在南京任职。他虽不从事文学工作,但从1924年至鲁迅逝世前的1... 近日重读《鲁迅全集》,在《书信集》中注意到一封鲁迅写给他的学生李秉中的信,其中谈到计划生育问题。李秉中是鲁迅在北大教书时的学生,后入黄埔军校,曾留学苏联、日本,归国后在南京任职。他虽不从事文学工作,但从1924年至鲁迅逝世前的12年中,与鲁迅关系密切,经常通信并互赠礼品。1929年他结婚时,正遇鲁迅从上海回北京探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节育 计划生育 黄埔军校 留学苏联 学生 书信集 关系密切 通信 重读
原文传递
何为乌纱帽
7
作者 王伟瀛 《党政干部参考》 2001年第1期39-39,共1页
看传统戏,常见到舞台上的官员头戴有两翅的乌纱帽。秀才中了状元,戴上乌纱帽;官员被罢官,摘掉乌纱帽。如今,在人们的口头上,也常说某某人欺下瞒上怕丢那顶乌纱帽。乌纱帽有些什么来历呢?乌纱,为古代官帽名。它始自东晋,那时乌纱并非官... 看传统戏,常见到舞台上的官员头戴有两翅的乌纱帽。秀才中了状元,戴上乌纱帽;官员被罢官,摘掉乌纱帽。如今,在人们的口头上,也常说某某人欺下瞒上怕丢那顶乌纱帽。乌纱帽有些什么来历呢?乌纱,为古代官帽名。它始自东晋,那时乌纱并非官员所特有,而是不分贵贱,臣民皆可戴。到了唐代,才定为官服。查《唐书·舆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 朝廷官员 纱帽 官服 舞台 唐代 东晋 罢官 状元 服制
原文传递
鲁迅的“干儿子”廖立峨
8
作者 王伟瀛 《东北史地》 2000年第1期28-28,共1页
鲁迅先生有一双锐目,明察秋毫,可他也有上当受骗、被人愚弄的时候。鲁迅在《三闲集》序言中说:"有一个从广东自云避祸逃来而寄住在我的寓所里的廖君,也终于忿忿地对我说道:‘我的朋友都看不起我,不和我来往了,说我和这样的人住在一... 鲁迅先生有一双锐目,明察秋毫,可他也有上当受骗、被人愚弄的时候。鲁迅在《三闲集》序言中说:"有一个从广东自云避祸逃来而寄住在我的寓所里的廖君,也终于忿忿地对我说道:‘我的朋友都看不起我,不和我来往了,说我和这样的人住在一起(指鲁迅)。’"这个廖君,名叫廖立峨,在鲁迅家里吃住了7个多月后,拿着鲁迅给他的路费,偷了鲁迅家的东西走掉了。翻开《鲁迅全集》,在日记卷中,可见有65处提到廖立峨,在书信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日记 许广平 广东 鲁迅全集 受骗 序言 书信 上海 寓所 学费
原文传递
为鲁迅的第一位夫人朱安感慨
9
作者 王伟瀛 《东北史地》 2000年第4期19-19,共1页
从鲁迅博物馆中走出,心田洒满鲁迅的精神之光。20世纪的最后一个春天,缅怀一个伟大的灵魂,是对我走过50春秋的慰藉。往西再走,步入鲁迅故居的大门。小小的四合院内真静。没有多余的游人,只见管理故居的年轻小姐,坐在檐前的椅上翻阅着一... 从鲁迅博物馆中走出,心田洒满鲁迅的精神之光。20世纪的最后一个春天,缅怀一个伟大的灵魂,是对我走过50春秋的慰藉。往西再走,步入鲁迅故居的大门。小小的四合院内真静。没有多余的游人,只见管理故居的年轻小姐,坐在檐前的椅上翻阅着一本时装杂志。三间南房客厅,留下过多少文学青年的足迹?屋内八只从绍兴老家带来的书箱里,还装着鲁迅的藏书?东西厢的房分别是仆人的住房、储藏室和厨房,只是已有50多年没动炊火了。北房三间,是这个宅子主人的住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博物馆 四合院 灵魂 储藏室 故居 住房 绍兴 管理员 藏书 文学
原文传递
沈从文卖字
10
作者 王伟瀛 《学习之友》 2007年第12期40-40,共1页
1947年,沈从文先生主编天津《益世报·文学周刊》。在来稿的作者中,有一个就读于河北高等工业学校的16岁学生,名叫章恒寿,当时笔名芦苇。芦苇的诗作,沈先生曾选发在《文学周刊》上。当年9月,沈先生收到这位从未见过面的青年... 1947年,沈从文先生主编天津《益世报·文学周刊》。在来稿的作者中,有一个就读于河北高等工业学校的16岁学生,名叫章恒寿,当时笔名芦苇。芦苇的诗作,沈先生曾选发在《文学周刊》上。当年9月,沈先生收到这位从未见过面的青年人的来信,说他父亲得病就医,死后殡葬,家中负债,母亲和姐姐十分愁苦。他打算预支些稿费,以偿还部分债务。收到信后,沈先生心情沉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高等工业学校 青年人 周刊 文学 芦苇 诗作 亲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