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34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传卓 辛鹤 +1 位作者 刘波 刘兆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648-2652,共5页
目的探讨miR-34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方法构建过表达miR-34a的结肠癌SW480细胞株。实验分2组:miR-34a组(转染过表达miR-34a的慢病毒载体)和NC组(阴性对照组,转染空... 目的探讨miR-34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方法构建过表达miR-34a的结肠癌SW480细胞株。实验分2组:miR-34a组(转染过表达miR-34a的慢病毒载体)和NC组(阴性对照组,转染空病毒载体)。分析两组细胞中miR-34a的相对表达量和miR-34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裸鼠皮下注射肿瘤细胞方法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每7天测量移植瘤体积,28d处死裸鼠,测量移植瘤最终重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分析miR-34a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miR-34a组的miR-34a相对表达量高于NC组(P<0.05)。miR-34a组2d后细胞增殖能力低于NC组(P<0.05);miR-34a组凋亡细胞比率高于NC组(P<0.05);miR-34a组细胞周期G2/M期比率高于NC组(P<0.05)。鼠-miR-34a组皮下移植瘤14d后的生长速度及瘤体最终重量低于鼠-NC组(P<0.05)。结论miR-34a可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G2/M期阻滞,进而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有可能成为结肠直肠癌治疗新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MIR-34A 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 皮下移植瘤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征象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传卓 刘兆玉 +1 位作者 王玉 任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MF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17例患者病灶单发,8例多发,共37个病灶,平均直径12.85cm;32个呈浅分叶状,5个类圆形;28个边界较... 目的观察原发性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MF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17例患者病灶单发,8例多发,共37个病灶,平均直径12.85cm;32个呈浅分叶状,5个类圆形;28个边界较清,9个边界不清;7个病灶平扫表现为均匀等密度,30个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坏死、囊变、出血及钙化。增强扫描37个病灶动脉期肿瘤实质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呈中度强化。25例患者均接受免疫组化检查:Vimentin、CD68、AACT、S-100、CKpan和EMA的阳性率分别为94.74%、90.48%、88.24%、0、0和15.00%。结论原发性腹膜后MFH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确诊需依靠病理细胞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肿瘤 纤维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疗效观察(附125例报告)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传卓 刘兆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0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疗效。方法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125例,其中支气管扩张62例、肺结核42例、肺癌10例、肺血管畸形3例、隐源性出血3例、尘肺2例、肺曲霉菌感染2例、医源性损伤1例。结果共栓塞靶血管345支,其...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疗效。方法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125例,其中支气管扩张62例、肺结核42例、肺癌10例、肺血管畸形3例、隐源性出血3例、尘肺2例、肺曲霉菌感染2例、医源性损伤1例。结果共栓塞靶血管345支,其中支气管动脉192支,非支气管动脉153支。120例(96%)患者在术后24 h内止血,5例咯血症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120例术后24 h内止血的患者随访2个月~5年,其中26例出现咯血复发,其中支气管扩张8例、肺结核12例、肺癌2例、肺血管畸形1例、隐源性咯血1例、肺曲霉菌感染2例;其中18例再次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止血,7例早期复发者主要由于非支气管动脉漏栓所致,11例中晚期复发者主要由于栓塞的血管再通及非支气管动脉系统血运重建所致。随访过程中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侧支循环
下载PDF
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征象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传卓 刘兆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提高对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CT表现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肺原发MF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15例肺原发MFH患者中,周围型肿瘤12例,位于左叶7例,右叶5例;中心型3例... 目的:提高对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CT表现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肺原发MF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15例肺原发MFH患者中,周围型肿瘤12例,位于左叶7例,右叶5例;中心型3例。12例单发,3例多发,共20个病灶,肿瘤最大直径为3.5~15.4 cm,平均8.5 cm。12个病灶为类圆形,8个呈浅分叶状。14个病灶边界较清楚,6个边界不清。5个病灶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15个密度不均,内可见坏死、囊变、出血及钙化。增强扫描12例17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病变侵犯胸膜及胸壁6例(其中3例侵蚀到肋骨),侵犯肺动脉、肺静脉各1例,侵犯心包2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5例,远处转移4例。结论:肺原发MFH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细胞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 纤维组织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传卓 刘兆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99-903,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技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迟发性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搜集2010年7月~2015年6月因PD术后迟发性出血行介入治疗的2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造影表现、栓塞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等。其中男16例...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技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迟发性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搜集2010年7月~2015年6月因PD术后迟发性出血行介入治疗的2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造影表现、栓塞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等。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7~74岁,腹腔出血者14例、消化道出血者7例、腹腔合并消化道出血者2例,直接表现为失血性休克者1例。结果:24例患者中,22例(91.67%)造影阳性,其中单纯假性动脉瘤12例、假性动脉瘤伴造影剂外渗7例、动脉管壁不规则3例。19例(79.2%,19/24)通过介入栓塞手术的方法止血成功。2例出血未得到有效控制而死于失血性休克;4例并发胰瘘、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术后1月内死亡;6例于术后3—16月死于肿瘤进展;余12例随访3-24月未再出现大出血。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肝损伤,3例脾动脉栓塞及2例肝动脉栓塞者出现小范围脏器梗死,未出现肠坏死、胰腺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手术是治疗P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可做为PD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出血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读片窗
6
作者 王传卓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M0002-M0002,M0004,共2页
病例女,46岁,咳嗽、胸闷气短半年,右侧胸部疼痛1个月,加重5天入院。查体:体温37.5°C,脉搏72次/分,血压140/90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右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平片示右肺中下野10.2cm×.... 病例女,46岁,咳嗽、胸闷气短半年,右侧胸部疼痛1个月,加重5天入院。查体:体温37.5°C,脉搏72次/分,血压140/90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右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平片示右肺中下野10.2cm×.9.8cm软组织占位,边界较清,双肺门影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片窗 浅表淋巴结 实验室检查 胸闷气短 胸部疼痛 X线平片 右下肺 软组织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12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畅智慧 郑加贺 +4 位作者 马羽佳 赵健 王传卓 张军 刘兆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6-719,共4页
目的 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行介入治疗的1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囊肿穿刺引流... 目的 评价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行介入治疗的1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囊肿穿刺引流,硬化固定淋巴囊肿,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与回收,下肢静脉支架植入等。术后观察患者有无严重并发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复查随访观察症状是否复发。结果 12例患者均在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行淋巴囊肿穿刺引流,累计共行18次穿刺引流(5例患者为双侧,7例患者为单侧,1例单侧患者行2次)。7例患者行滤器回收。1例患者行左侧髂静脉支架植入。1例患者术中穿刺损伤股动脉,压迫止血24 h后再行穿刺;1例患者术后引流管堵塞,更换引流管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出血、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随访3~4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所有患者淋巴囊肿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均无复发。结论 采用介入治疗方法治疗淋巴囊肿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囊肿 深静脉血栓 淋巴结清扫术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比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兆玉 韩家兴 +3 位作者 畅智慧 王传卓 马羽佳 单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92-1895,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256层螺旋CT动脉造影术(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初诊疑为冠心病患者的256层CTA检查结果,并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术(CCA)结果进行对照。所有患者CTA检查前均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结果 32例... 目的初步探讨256层螺旋CT动脉造影术(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初诊疑为冠心病患者的256层CTA检查结果,并与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术(CCA)结果进行对照。所有患者CTA检查前均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结果 32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直径≥2mm的419个节段中,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为393个节段(93.79%)。393个节段中,256层CTA显示中度以上狭窄(≥50%)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7%、80.70%、98.21%、88.46%、96.77%;显示重度狭窄(≥75%)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9%、75.00%、98.88%、87.10%、97.51%。对于中度以上以及重度狭窄的诊断,256层CTA与CC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前提下,256层CTA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初步筛选和诊断方面,与CCA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食管支架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4
9
作者 单明 王传卓 +2 位作者 畅智慧 卢再鸣 刘兆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因恶性食管病变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因恶性食管狭窄或食管瘘行食管支架置入治疗患者,共235例,按是否16例发生致死性上消化道出血,分析患者在性别、肿瘤部位、支架类... 目的探讨因恶性食管病变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因恶性食管狭窄或食管瘘行食管支架置入治疗患者,共235例,按是否16例发生致死性上消化道出血,分析患者在性别、肿瘤部位、支架类型、支架位置以及合并放疗、食管瘘、气管支架置入等因素的影响,并评价其相关性。结果 16例(6.8%)患者均表现为大量呕血,并均在短期内死亡。在有大出血患者中,食管瘘的导致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在年龄、性别、支架类型、支架位置及是否伴有气管支架、放疗因素差别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回归分析提示食管瘘与术后大出血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食管瘘的存在是导致食管支架术后出现大出血的显著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支架 大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富聪聪 夏禹 +4 位作者 王传卓 李飞 孟帆 黄玮 潘诗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2-755,共4页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12例患者的影像表现特征。结果12例均为单发,CT平扫病灶密度不均,实质部分密度略高于肾实质,增强CT扫描皮质期病灶实质明显强化,髓质期减退,病灶内...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12例患者的影像表现特征。结果12例均为单发,CT平扫病灶密度不均,实质部分密度略高于肾实质,增强CT扫描皮质期病灶实质明显强化,髓质期减退,病灶内脂肪成分及液化部分不强化;彩超提示全部为实性或呈囊实混合回声,病灶内可见液性回声,边界模糊,CDFI均检出血流信号。因此认为EAML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多种检查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 彩色多普勒超声 病理学
下载PDF
miRNA调控EMT影响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郝小军 畅智慧 +2 位作者 赵相轩 王传卓 刘兆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复发和转移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在多种类型肿瘤的原位浸润和远处转移扮演重要角色。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复发和转移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在多种类型肿瘤的原位浸润和远处转移扮演重要角色。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NA可参与调控EMT的过程,从而影响肿瘤的侵袭及转移。本文就与结直肠癌EMT密切相关的miRNA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小RNA EMT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和MR表现 被引量:8
12
作者 夏丽莹 王传卓 +7 位作者 周大昕 唐恋 李飞 孟帆 富聪聪 王亚捷 潘诗农 郭启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和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肾上腺神经鞘瘤均单发,其中左侧8例,右侧4例,肿瘤体积1....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和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肾上腺神经鞘瘤均单发,其中左侧8例,右侧4例,肿瘤体积1.75cm×1.64cm×2.91cm^12.56cm×9.63cm×25.26cm,CT平扫8例为均匀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密度不均,内有坏死、囊变,其中1例伴少许钙化,平均CT值15~40HU,增强后呈轻至明显强化,实质部分强化均匀,囊性部分无强化。MR平扫示肿瘤在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1例肿瘤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3例由于坏死、囊性变信号不均。结论 CT和MRI显示肾上腺区病变具有完整包膜、内部囊性变、出血、钙化及渐进式强化等为肾上腺神经鞘瘤主要影像学特征,可提示肾上腺神经鞘瘤诊断、并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结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畅智慧 郑加贺 +3 位作者 王传卓 赵健 马羽佳 刘兆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结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射频消融术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术前最大肿瘤直径、肿瘤数目、结肠癌病理分期、CEA水平、术前和术...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结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行射频消融术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术前最大肿瘤直径、肿瘤数目、结肠癌病理分期、CEA水平、术前和术后NLR等对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入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3%、28.6%和17.3%。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2.5和术后NLR升高影响术后无瘤生存率。NLR<2.5和NLR≥2.5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7.4%、35.8%、22.6%和53.3%、20.0%、11.1%(P=0.044)。术后NLR升高和不升高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2.3%、17.1%、8.6%和73.0%、34.9%、22.2%(P=0.022)。Cox回归分析显示仅术后NLR升高为影响结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9)。结论:术前NLR≥2.5及术后NLR升高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转移瘤 复发 射频消融术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miR-34a对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郝小军 王传卓 +2 位作者 赵相轩 辛鹤 刘兆玉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讨miR-34a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iR-34a过表达慢病毒、空病毒载体转染SW480细胞,未做处理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内miR-34a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miR-34a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iR-34a过表达慢病毒、空病毒载体转染SW480细胞,未做处理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内miR-34a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内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病毒载体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组细胞中miR-34a的表达增高,且细胞增殖效率、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P<0.05),miR-34a使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miR-34a可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并能影响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miR-34a有望成为干预结肠癌转移和复发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IR-34A EMT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15
作者 富聪聪 夏禹 +7 位作者 畅智慧 张军 王传卓 夏丽莹 王子文 潘诗农 刘兆玉 郭启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12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HIMT的影像学表现。11例均接受CT检查,7例接受增强CT;9例接受MR检查,6例接受增强MR;6例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1例病灶均为单发,8例位于肝右...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HIMT的影像学表现。11例均接受CT检查,7例接受增强CT;9例接受MR检查,6例接受增强MR;6例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1例病灶均为单发,8例位于肝右叶,3例位于肝左叶。平扫CT示病灶均呈低密度,其中2例病灶密度不均匀,5例病灶边界模糊;MR T1WI均为低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除1例3期增强均无明显强化外,余10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均为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进一步强化。6例超声均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团,部分病灶内见液性低回声区,或病灶内可见带状高回声及密集点状高回声;CDFI均探及少许血流信号。结论 HIMT的增强CT及MRI表现有较明显特征,以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炎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肾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被引量:3
16
作者 单明 王传卓 +1 位作者 卢再鸣 刘兆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肾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肾周异位嗜铬细胞瘤21例共22个病灶的CT表现。结果 21例患者的22个病灶接受CT检查,平扫瘤体密度均匀者10例,不均匀者12例,2例内部有点状钙化;21个... 目的探讨肾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肾周异位嗜铬细胞瘤21例共22个病灶的CT表现。结果 21例患者的22个病灶接受CT检查,平扫瘤体密度均匀者10例,不均匀者12例,2例内部有点状钙化;21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的显著强化,其中11例强化不均匀,内部有坏死或囊变区,1个病灶无明显强化。在行双期扫描中,病灶CT值在门脉期又有进一步增高,特点较为明显。结论 CT是肾周异位嗜铬细胞瘤定位、定性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异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icroRNA-196a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辛鹤 王传卓 刘兆玉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2-46,共5页
microRNA-196a(miR-196a)作为miRNA家族中的成员之一,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miR-196a不但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还有研究表明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miR-196a还发挥类似癌基因的功能。研究发现,miR-196a在肿瘤患者的血... microRNA-196a(miR-196a)作为miRNA家族中的成员之一,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miR-196a不但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还有研究表明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miR-196a还发挥类似癌基因的功能。研究发现,miR-196a在肿瘤患者的血清、组织及细胞中呈高表达,而且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增强肿瘤耐药性。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miR-196a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96a 肿瘤 MICRORNA
下载PDF
犬肝射频消融后移行区PET/CT表现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18
作者 杜小丽 畅智慧 +2 位作者 王传卓 刘兆玉 崔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99-803,共5页
目的 探讨犬肝射频消融(RFA)后移行区PET/CT表现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成年健康杂种犬1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刻组、1周组、2周组、4周组和8周组),每组3只.对每只犬肝脏行2次RFA治疗,消融后的实... 目的 探讨犬肝射频消融(RFA)后移行区PET/CT表现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成年健康杂种犬1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刻组、1周组、2周组、4周组和8周组),每组3只.对每只犬肝脏行2次RFA治疗,消融后的实验犬于所在组对应的时间点行PET/CT检查,完成检查后静脉注射氯化钾溶液处死,剖腹取肝脏标本行病理检查.取移行区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VEGF的表达特征,并将PET/CT表现与VEGF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移行区肝组织VEGF的动态改变与SUV值呈显著正相关(r=0.933,P< 0.001).RFA术后超急性期(即刻组)PET/CT未出现代谢变化,表现为等代谢,VEGF浓度与SUV值均接近正常肝组织.此后炎性细胞的浸润和肉芽组织的形成使组织代谢增高,PET表现高代谢,VEGF浓度与SUV值逐渐增高(1~2周);随着肉芽组织逐渐成熟,代谢程度也随之减低,VEGF浓度与SUV值逐渐降低(2~8周);肉芽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后(8周组)代谢接近正常肝组织,VEGF浓度与SUV值也恢复到接近正常肝组织水平.结论 犬肝RFA术后移行区PET/CT表现与VEGF动态表达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氟脱氧葡萄糖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犬肝
下载PDF
低管电压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下肢动脉CTA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彬 高思喆 +2 位作者 王传卓 畅智慧 郑加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60-663,共4页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下肢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2例。两组均采用管电流自动调制技术,A组(实验组)管电压采用80 kVp,造影剂75 mL,注射速率3 mL...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下肢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2例。两组均采用管电流自动调制技术,A组(实验组)管电压采用80 kVp,造影剂75 mL,注射速率3 mL/s,使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B组(对照组)管电压采用120 kVp,造影剂100 mL,注射速率4 mL/s,使用滤波反投影重建技术。测量腹主动脉分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中段、腘动脉近端及胫腓干的CT值和图像噪声,计算各部位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同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及剂量长度乘积;对两组间测量结果和主观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血管腔平均CT值明显高于B组(P均<0.01),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较B组均明显增加(P均<0.01);A组和B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满足临床诊断;A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及剂量长度乘积与B组相比明显减少(P均<0.01),A组碘负荷与B组相比减少25%。结论:应用低管电压扫描联合IMR重建技术,能够获得良好的下肢动脉CTA图像,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和碘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下肢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肝动脉出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加贺 迟源 +2 位作者 王传卓 刘兆玉 郭启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2135-2138,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及经动脉栓塞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动脉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7月11例PTCD术后动脉出血患者临床资料,1例表现为出血性休克,急诊行肝动脉造影;6例拟行胆道支架置入,撤出...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及经动脉栓塞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动脉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7月11例PTCD术后动脉出血患者临床资料,1例表现为出血性休克,急诊行肝动脉造影;6例拟行胆道支架置入,撤出引流管后见引流道鲜血涌出伴剧烈腹痛,将引流管送回原位行肝动脉造影;3例引流管反复引出血性胆汁,1例术后间断黑便且血红蛋白减低,均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肝动脉造影。结果肝动脉造影表现为假性动脉瘤4例,肝动脉胆管瘘7例。9例患者责任动脉采用弹簧圈栓塞,2例采用弹簧圈及明胶海绵栓塞。术后所有患者血红蛋白稳定,出现不同程度转氨酶增高、发热及腹痛等表现,对症治疗后好转,6例1周后成功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随访5~16个月,均无再次胆道出血。结论肝动脉造影及经动脉栓塞损伤小、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PTCD术后肝动脉出血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造影 经动脉栓塞 肝动脉出血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