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高大模板支撑结构位移监测
1
作者 冯凯 王佩璇 +4 位作者 李顺明 仇伟秀 蒋平平 卢璐 武海荣 《建筑施工》 2024年第5期700-702,710,共4页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但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高度较高,立杆具有较大的长细比,施加荷载后杆件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和变形,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为研究施工荷载作用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但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高度较高,立杆具有较大的长细比,施加荷载后杆件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和变形,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为研究施工荷载作用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以宁波市某工程为例,运用计算机视觉位移测量方法,研究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的位移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每日监测范围内目标杆件位移变化较小,但在长期监测范围下,随时间推移,目标杆件的累积位移和倾角会越来越大。综上所述,该实测数据可为研究施工中荷载突然增大情况下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结构状态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 位移响应 监测 安全预警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沉积SiC作为氢渗透阻挡层的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佩璇 王宇 史宝贵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54-658,共5页
在316L不锈钢片表面上用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和溅射沉积加上离子注入方法制备Si-C薄膜.测量氚通过钢片的渗透率,并用XPS、AES、XRD及TEM等分析薄膜的成分和结构.结果表明,改性膜使不锈钢的氚渗透率降低近5个数量级.随着制备条... 在316L不锈钢片表面上用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和溅射沉积加上离子注入方法制备Si-C薄膜.测量氚通过钢片的渗透率,并用XPS、AES、XRD及TEM等分析薄膜的成分和结构.结果表明,改性膜使不锈钢的氚渗透率降低近5个数量级.随着制备条件的不同,膜中的C/Si原子比不同.用双靶(Si,C)加C离子轰击的IBAD方法可得到较高的C/Si比.改性膜中形成了Si-C化学键,Si-和C-悬键的存在可能是捕陷氚使之不易扩散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渗透 不锈钢 IBAD 氢渗透阻挡层
下载PDF
金属中氦的特性及不锈钢氦脆问題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佩璇 李玉璞 +1 位作者 刘家瑞 倪然夫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9-130,4,共12页
本文综述了有关金属中的氦的国外文献,扼要介绍了研究概况及目前水平,着重讨论了金属中氦的形态、迁移及分布特点,以及其宏观效应和不锈钢氦脆问题。文中还包括了作者对316L型不锈钢的部分研究成果。
关键词 不锈钢 氢脆 金属材料 原子能
下载PDF
Fe-Dy非晶膜晶化过程中结构及磁性变化
4
作者 王佩璇 李胜利 +2 位作者 张国光 张建伟 马如璋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B116-B120,共5页
用真空双源蒸镀法在NaCl和Si单晶衬底上制备Fe,Dy成分调制多层膜.研究了非晶膜晶化过程,等温退火后多层膜结构及磁性变化。结果表明,在200℃以下退火,其沉积态非晶和成分调制结构几乎不变;300℃开始晶化,首先出... 用真空双源蒸镀法在NaCl和Si单晶衬底上制备Fe,Dy成分调制多层膜.研究了非晶膜晶化过程,等温退火后多层膜结构及磁性变化。结果表明,在200℃以下退火,其沉积态非晶和成分调制结构几乎不变;300℃开始晶化,首先出现Fe晶核,随温度升高,Fe,Dy逐步晶化,600℃全部形成晶态bcc-Fe和hcp-Dy.饱和磁化强度Ms对非晶Fe,Dy膜晶化时Fe晶核的形成十分散感,而只有Fe晶粒的长大才导致矫顽力Hc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化 非晶膜 磁性 铁镝多层膜
下载PDF
Fe表面多种离子注入层的研究
5
作者 王佩璇 孙晓冬 +4 位作者 张建伟 张国光 卢浩林 杨启法 徐虬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B052-B059,共8页
本文应用Auger电子能谱及透射电镜研究了纯Fe表面分别注入Ni^+,Mo^+,B^+等单种离子及组合注入3种离子所引起的表面层化学成分分布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离子能量50—150keV,剂量5×10^(15)-4×10^(17)Ions/cm^2,室温注入。Auger谱... 本文应用Auger电子能谱及透射电镜研究了纯Fe表面分别注入Ni^+,Mo^+,B^+等单种离子及组合注入3种离子所引起的表面层化学成分分布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离子能量50—150keV,剂量5×10^(15)-4×10^(17)Ions/cm^2,室温注入。Auger谱表明,注入Ni^+,Mo^+使表面形成浓度达20—30at.-%的碳化层。组合注入形成较厚的表面非晶层,hcp结构的碳化物及fcc结构的奥氏体相。并对级联效应及辐照增强扩散对碳的渗入及形成非晶层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表面渗碳
下载PDF
纯钛吸氢后的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宇 王佩璇 +4 位作者 张建伟 江崇滨 梅军 甘波 胡东平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48-351,共4页
小块钛板在360℃和0.1~0.2MPa纯氢中进行氢化,然后冷却至室温。氢-钛原子比(x=H/Ti)在0.1至2.0间变动,用XRD、TEM及金相观察研究了微观结构。当0.1<x<1.9时,观察到亚稳相Y,属体心四方... 小块钛板在360℃和0.1~0.2MPa纯氢中进行氢化,然后冷却至室温。氢-钛原子比(x=H/Ti)在0.1至2.0间变动,用XRD、TEM及金相观察研究了微观结构。当0.1<x<1.9时,观察到亚稳相Y,属体心四方结构,其晶格参数a=0.312nm、c=0.418nm。当x值较小时,形成Y与a(hcp)的混合相;当x值较高时,形成Y与δ的混合相;在x=0.7时形成亚稳共析体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 亚稳共析体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多层膜界面粗糙度的低角X射线衍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凤平 崔明启 +1 位作者 王佩璇 方正知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774-778,共5页
对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的W/Si周期多层膜在X射线衍时仪上进行了低角X射线衍射实验,并用动力学理论分析了膜层的周期结构和界面粗糙度,在对实验谱线的拟合过程中,考虑了界面的不对称性、周期的随机涨落及系统偏差等因素对衍射强度... 对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的W/Si周期多层膜在X射线衍时仪上进行了低角X射线衍射实验,并用动力学理论分析了膜层的周期结构和界面粗糙度,在对实验谱线的拟合过程中,考虑了界面的不对称性、周期的随机涨落及系统偏差等因素对衍射强度的影响,并讨论了各个参量对衍射强度影响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膜 磁控溅射 低角X射线衍射 粗糙度
下载PDF
He离子注入不锈钢中的温度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玉璞 王佩璇 +5 位作者 张国光 马如璋 刘家瑞 朱沛然 杨峰 邱长青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2-47,共6页
用增强质子背散射、SEM、TEM和显微硬度测量等手段,研究了He离子注入316L型不锈钢中的行为,离子束能量和剂量区域分别为30—170keV和10^(14)-3×10^(17)He^+/cm^2,靶温和后退火的温度区域为77—673K。研究了温度对He捕获、He泡结构... 用增强质子背散射、SEM、TEM和显微硬度测量等手段,研究了He离子注入316L型不锈钢中的行为,离子束能量和剂量区域分别为30—170keV和10^(14)-3×10^(17)He^+/cm^2,靶温和后退火的温度区域为77—673K。研究了温度对He捕获、He泡结构、He泡的生长和合并等特性的影响。测量了注氦层显微硬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 不锈钢 HE 捕获 离子 温度
下载PDF
用质子弹性散射法研究不锈钢中注入的氦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玉璞 王佩璇 +4 位作者 刘家瑞 朱沛然 杨锋 张国光 马如璋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653-656,共4页
用质子弹性散射法研究了316L不锈钢中注入的氦。在77—673K温区,30—170keV能区完成了不同剂量(10^(16)—3×10^(17)/cm^2)的He注入。当靶温≤RT时,He能被不锈钢有效地捕获且最大浓度随剂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给定的剂量下,当靶... 用质子弹性散射法研究了316L不锈钢中注入的氦。在77—673K温区,30—170keV能区完成了不同剂量(10^(16)—3×10^(17)/cm^2)的He注入。当靶温≤RT时,He能被不锈钢有效地捕获且最大浓度随剂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给定的剂量下,当靶温较高时,被捕获的He的数量Q随温度增加而减少,这意味着在较高的温度下注He,同时有He的再发射发生。比较不同靶温下注He得到的He分布可以看出:注入时He的捕获和迁移强烈依赖于靶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氦注入 聚变堆 材料 氢脆
下载PDF
Mo/SiO_2软X射线多层膜反射镜的界面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凤平 王佩璇 +3 位作者 方正知 崔明启 姜晓明 马宏骥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737-741,共5页
用X射线衍射的动力学理论对磁控溅射法制备的Mo/SiO2多层膜低角X射线衍射谱进行拟合,定量分析了膜层的周期结构和界面粗糙度.同时,用Auger电子能谱证实了多层膜成分的周期性以及比较明晰的层界面随样品厚度的增加,界面粗糙度增加.
关键词 多层膜 低角X射线衍射 俄歇电子能谱 薄膜 界面
下载PDF
亚稳钛氢化物的透射电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宇 王佩璇 +2 位作者 姚玉琴 江崇滨 梅军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纯钛在360℃、0.1~0.2MPa纯氢气氛中氢化后,在氢-钛原子比x=0.1~0.9范围内,密排六方纯钛α相与体心四方亚稳γ相共存,其中亚稳γ相以近似平行的板条形态分布于α基体上,并呈现“树枝’生长特征,其取向关系... 纯钛在360℃、0.1~0.2MPa纯氢气氛中氢化后,在氢-钛原子比x=0.1~0.9范围内,密排六方纯钛α相与体心四方亚稳γ相共存,其中亚稳γ相以近似平行的板条形态分布于α基体上,并呈现“树枝’生长特征,其取向关系部分地符合伯格斯取向关系,即:{110}γ/{0001}α,〈111〉γ/〈2110〉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 亚稳钛 氢化物 微观结构 透射电流
下载PDF
中子辐照GaAs快速退火行为的低温光荧光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健 王佩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0-55,共6页
用低温(10K)光荧光(PL)的方法对中子辐照砷化镓中的缺陷及嬗变掺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PL实验可观察到中子嬗变掺杂效应,嬗变掺杂使近导带施主增加从而使与CAs有关的跃迁峰向低能移动.辐照剂量较低时,嬗变原子... 用低温(10K)光荧光(PL)的方法对中子辐照砷化镓中的缺陷及嬗变掺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PL实验可观察到中子嬗变掺杂效应,嬗变掺杂使近导带施主增加从而使与CAs有关的跃迁峰向低能移动.辐照剂量较低时,嬗变原子Ge占居Ga位;当辐照剂量较大时,部分嬗变原子Ge占居As位.在高剂量(1017n/cm2)辐照情况下,经800℃(20秒)退火,仍有反位缺陷GaAs(EV+200meV)和复合缺陷IGa-VAs存在,在低剂量(1014n/cm2~1016n/cm2)辐照情况下,经此退火过程,未观察到这两种缺陷的PL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辐照 光荧光 低温 砷化镓 抗辐照器件 退火
下载PDF
Fe/Dy非晶多层膜晶化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胜利 王长征 王佩璇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1-23,共3页
由Miedema半经验公式计算出了Fe Dy二元系自由能图以揭示Fe Dy非晶多层膜的晶化本质。晶化受热力学和动力学两种因素控制 ,Fe,Dy晶态自由能低于初始非晶态 ,提供了晶化的热力学驱动力 ,而形核势垒及临界晶核尺寸控制了晶化反应的相选择 ... 由Miedema半经验公式计算出了Fe Dy二元系自由能图以揭示Fe Dy非晶多层膜的晶化本质。晶化受热力学和动力学两种因素控制 ,Fe,Dy晶态自由能低于初始非晶态 ,提供了晶化的热力学驱动力 ,而形核势垒及临界晶核尺寸控制了晶化反应的相选择 ,因而中等温度退火时先出现Fe晶粒 ,继而Dy晶粒 ,不出现金属间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膜 晶化 热力学 动力学 非晶态膜
下载PDF
Ar^(+)混合Fe-Dy多层膜的结构及性能
14
作者 李胜利 王佩璇 +1 位作者 阎凤章 马如璋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A160-A163,共4页
用真空双源蒸镀法在Si单晶衬底上制备了Fe,Dy原子数比为3:2的Fe─Dy成分调制多层膜.用AES、RBS、X射线衍射(XRD)以及磁性测量分析了Ar^(+)混合前后Fe─Dy多层膜的相交.Ar^(+)离子注入能量1... 用真空双源蒸镀法在Si单晶衬底上制备了Fe,Dy原子数比为3:2的Fe─Dy成分调制多层膜.用AES、RBS、X射线衍射(XRD)以及磁性测量分析了Ar^(+)混合前后Fe─Dy多层膜的相交.Ar^(+)离子注入能量110keV,剂量5×10^(15)─1×10^(17)/cm~2.结果表明,注入剂量为1×10^(17)/cm~2时,Fe,Dy完全混合,并且由晶态的Fe,Dy完全转变为Fe_(60)Dy_(40)(近似于该化学配比)的非晶态合金,随Ar^(+)注入量的增加,Fe一Dy多层膜的M_s下降,在剂量50×10^(15)/cm~2时下降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镝多层膜 离子束混合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Mo/SiO_2 软 X 射线多层膜的结构研究
15
作者 王凤平 王佩璇 +2 位作者 方正知 崔明启 王德武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545-546,共2页
本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几种Mo/SiO2多层膜。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衍射站上测量了其低角X射线衍射(XRD)谱,并利用基于光学动力学理论的递推公式对低角X射线衍射谱进行了拟合,定量分析了膜层的周期结构和... 本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几种Mo/SiO2多层膜。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衍射站上测量了其低角X射线衍射(XRD)谱,并利用基于光学动力学理论的递推公式对低角X射线衍射谱进行了拟合,定量分析了膜层的周期结构和界面粗糙度以及界面粗糙度与层数、层厚的关系。同时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EM)对一样品的截面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X射线光学 磁控溅射 薄膜 结构
下载PDF
Fe/RE多层膜磁性及其变化机制
16
作者 李胜利 王佩璇 马如璋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研究了Fe/RE多层膜 (Fe单层厚度 <2 0nm)沉积态退火过程中 (温度≥ 473K)的结构与磁性 ,分析了磁性变化的原因。沉积态的Fe单层由分离的Fe岛组成 ,小尺寸的Fe岛呈超顺磁性导致了整个膜显示顺磁性。退火时Fe岛合并长大 ,膜由超顺磁... 研究了Fe/RE多层膜 (Fe单层厚度 <2 0nm)沉积态退火过程中 (温度≥ 473K)的结构与磁性 ,分析了磁性变化的原因。沉积态的Fe单层由分离的Fe岛组成 ,小尺寸的Fe岛呈超顺磁性导致了整个膜显示顺磁性。退火时Fe岛合并长大 ,膜由超顺磁转变为铁磁 ,同时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多层膜 结构 RE 铁磁性 铁磁层 磁性
下载PDF
用离子束研究金属中氦的行为
17
作者 李玉璞 王佩璇 +1 位作者 刘家瑞 朱沛然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477-1485,共9页
本文介绍了应用离子束技术研究氦在金属中的行为,讨论了金属中氦的捕获、扩散、及氦与氢同位素的相互作用等基本特性。
关键词 离子束 金属 扩散 捕获
下载PDF
Fe-RE磁性多层膜的结构稳定性研究
18
作者 李胜利 王佩璇 马如璋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用真空双源蒸镀法在NaCl和Si单晶衬底上沉积了REFe(RE:Dy、Y)成分调制多层膜,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台及真空退火方式研究了多层膜受热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规律。受热温度≤200℃时,多层膜各单层的非晶... 用真空双源蒸镀法在NaCl和Si单晶衬底上沉积了REFe(RE:Dy、Y)成分调制多层膜,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台及真空退火方式研究了多层膜受热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规律。受热温度≤200℃时,多层膜各单层的非晶结构不发生显著变化,且成分调制结构不被破坏,因此,可以认为非晶单层的多层膜在200℃以下的结构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稳定性 磁性多层膜 磁性薄膜 薄膜
下载PDF
离子束混合条件下Fe-Dy多层膜的非晶化
19
作者 李胜利 王佩璇 马如璋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1-93,共3页
在超高真空(10 ̄(-7)pa)条件下用双源蒸镀法在单晶Si和NaCl衬底上制备了一系列Fe、Dy原子配比的成分调制多层膜。用卢瑟福背散时(RBS)和俄歇能谱(AES)分析成分沿厚度的分布,并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分析(... 在超高真空(10 ̄(-7)pa)条件下用双源蒸镀法在单晶Si和NaCl衬底上制备了一系列Fe、Dy原子配比的成分调制多层膜。用卢瑟福背散时(RBS)和俄歇能谱(AES)分析成分沿厚度的分布,并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分析(XRD)离子束混合前后的结构。结果表明,随Ar离子剂量的增加混合量增加,在10 ̄(17)Ar/cm ̄2达到均匀混合,同时混合还诱发非晶化,平均成分约为Fe_(60)Dy_(40)的多晶膜完全转变为非晶态,Fe含量高于60at%,有残余bcc-Fe,反之,Dy含量高于40at%,有残余hcp-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膜 离子束混合 非晶化
下载PDF
Ti/Mo的离子束混合研究
20
作者 张建伟 王佩璇 张国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81-487,共7页
采用Xe^+(300 keV)和Ar^+(90—120 keV)离子束,在室温下轰击双层型及多层膜样品,离子注量范围为1×10^(15)-1×10^(17)cm^(-2)。用俄歇电子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卢瑟福背散射法分析成分的深度分布,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多层膜的... 采用Xe^+(300 keV)和Ar^+(90—120 keV)离子束,在室温下轰击双层型及多层膜样品,离子注量范围为1×10^(15)-1×10^(17)cm^(-2)。用俄歇电子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卢瑟福背散射法分析成分的深度分布,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多层膜的结构。结果表明,体系中主要发生级联混合。对多层膜有Q∝φ1/2。而双层样品,则为Dt∝φ1/2。用Xe^+混合时,多层膜中部的混合显著多于两侧,与TRIM计算的能量沉积密度分布相符。多层膜混合后形成体心立方的β-Ti-Mo亚稳固溶体。碳、氧杂质对混合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在混合过程中重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离子束混合 薄膜 钛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