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的教育意义与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新进路
1
作者 王保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时间是人类展示文明、承接记忆的文化工具。历史学是时间中的人类的科学,脱离特定的时间,任何历史现象都难以得到理解。人类的全部历史存在于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体系之中,时间和空间为人类认识自然界和自身历史提供了方法论支持,而时间... 时间是人类展示文明、承接记忆的文化工具。历史学是时间中的人类的科学,脱离特定的时间,任何历史现象都难以得到理解。人类的全部历史存在于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体系之中,时间和空间为人类认识自然界和自身历史提供了方法论支持,而时间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确立了教育时间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所以说时间的教育意义成就了教育时间,任何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育时间,因此,也赋予了其人类教育历史研究的基本内涵。于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而言,彰显教育时间在外国教育史研究中的本体论意义,运用教育时间构建涵盖全部人类教育活动的教育史体系,嵌入教育时间更新外国教育史的阐释与分析框架,基于教育时间探究外国教育史的结构性主题,都将有助于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新进路的开辟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教育时间 外国教育史 研究体系 研究进路
下载PDF
教育学人风采——吴式颖
2
作者 王保星 吴明海 《现代教育论丛》 2023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吴式颖(1929-),女,祖籍安徽泾县,生于河南信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先生1949-1952年就读于华中大学与华中师范学院,1953-1957年由国家保送至苏联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留学,系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教育学学者,当代中国卓越的教育... 吴式颖(1929-),女,祖籍安徽泾县,生于河南信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先生1949-1952年就读于华中大学与华中师范学院,1953-1957年由国家保送至苏联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留学,系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教育学学者,当代中国卓越的教育史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大学 赫尔岑 教育学 安徽泾县 河南信阳 教育史学家 吴式颖 学部
下载PDF
伯特兰·罗素论高等教育公平限度——衍生于优生学的英国大学招生问题讨论
3
作者 马政 王保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4-62,共9页
20世纪上半叶,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加强。此时风靡全国的优生学恰好为传统精英教育支持者主张限制大学扩招,维护传统教育赋予上层阶级的特权提供了理论支撑。伯特兰·罗素认为,受外部因素干扰,高等教育的社会定位和内部原则被扭... 20世纪上半叶,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加强。此时风靡全国的优生学恰好为传统精英教育支持者主张限制大学扩招,维护传统教育赋予上层阶级的特权提供了理论支撑。伯特兰·罗素认为,受外部因素干扰,高等教育的社会定位和内部原则被扭曲,导致校园中不合格者增多,这大大降低了高等教育质量。对于深深影响英国大学招生标准的优生学,罗素赞成其指明人类遗传天赋的差异性和后天教育作用的有限性;但他批判了滥用优生学的现象,反对根据财富、阶层、种族等非科学因素评判个体优劣和选拔学生。高等教育既不应沦为社会中强者维护特权的工具,也不该成为弱者争取平权的武器,而应有其独立的社会定位与职责所在。基于此,罗素提出高等教育公平限度——大学教育应视为有特殊才能者的特权。但何以明确“特殊才能”亦始终存在诸多困境,这也体现了现实教育问题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特兰·罗素 优生学 高等教育 大学招生 教育公平
下载PDF
美国大学教师终身教职与学术自由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保星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6,共6页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所确立的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得终身教职成为保证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自由的制度性工具。关于终身教职与学术自由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 ,均须充分考虑到终身教职的学术自由价值。
关键词 终身教职 学术自由 美国 高等教育 教师
下载PDF
大学教师的职业忠诚:专业化视角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保星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9,共5页
专业化生存已经成为大学教师职业生活的主要特征。学术环境专业化已经成为大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根源,对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活造成割裂,成为损害大学整体教育生活的一种因素,甚至演变为一种对其职业责任的履行产生某种潜在威胁的因素。
关键词 大学教师 职业忠诚 专业化
下载PDF
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国际成人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保星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7-71,共5页
“终身学习”已成为当前国际成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 ;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转变代表了成人教育发展观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后现代知识观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内部逻辑需求 ;全球化过程的持续推进则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外部动力。
关键词 终身学习 后现代知识观 全球化
下载PDF
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保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1-67,共7页
社会服务职能是美国高等学校所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能。这一职能经历了自殖民地时期以来的漫长发展过程 ,既是长期以来美国高等学校注重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 ,同时还是高等教育领域内部不同高等教育哲学观念长期斗争的产物。事实上 ,... 社会服务职能是美国高等学校所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能。这一职能经历了自殖民地时期以来的漫长发展过程 ,既是长期以来美国高等学校注重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 ,同时还是高等教育领域内部不同高等教育哲学观念长期斗争的产物。事实上 ,美国社会未来的发展也在客观上要求美国高等学校以一种新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美国 社会服务职能 发展趋势 社会文化
下载PDF
质量文化与学生参与:新世纪十年英国大学教育质量保障的新思维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保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在继承大学传统与适应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基础上,新世纪英国大学教育质量保障确立了质量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并以学生参与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新手段,以内部保障为主、外部保障为辅,作为大学教育质量保障推进的新路径。英国大学教育质量保... 在继承大学传统与适应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基础上,新世纪英国大学教育质量保障确立了质量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并以学生参与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新手段,以内部保障为主、外部保障为辅,作为大学教育质量保障推进的新路径。英国大学教育质量保障的新思维在展示新的大学教育质量理念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新世纪英国大学教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英国大学 质量文化 质量保障
下载PDF
目的·责任·道德:克尔的现代大学观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保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4,共5页
在克拉克·克尔看来,现代大学承载着多方面的教育目的:为学生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提供建设性环境;促进全社会个人能力的发展;实现中学后年龄组的教育公平:保证纯粹学习的实现,支持智力的和艺术的创造性;提高个人的社会评价能力;实施纯... 在克拉克·克尔看来,现代大学承载着多方面的教育目的:为学生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提供建设性环境;促进全社会个人能力的发展;实现中学后年龄组的教育公平:保证纯粹学习的实现,支持智力的和艺术的创造性;提高个人的社会评价能力;实施纯粹学术教育,开展批判性评价。为实现这些目的,现代大学应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在学术生活中严格遵循学术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尔 大学观 教育目的 社会责任 学术道德
下载PDF
全球史观视野下的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断想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保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7,共7页
作为一个在当代世界历史研究领域已经产生重大影响的史学理论流派,全球史观反对历史编纂与叙述中的"欧洲中心论",主张以"全球普适的历史话语系统"书写人类历史;反对线性的历史发展观与文化、文明之间的单向交流,主... 作为一个在当代世界历史研究领域已经产生重大影响的史学理论流派,全球史观反对历史编纂与叙述中的"欧洲中心论",主张以"全球普适的历史话语系统"书写人类历史;反对线性的历史发展观与文化、文明之间的单向交流,主张探索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注重解析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影响的形式与交流的内容;反对单纯地以"民族国家"作为历史叙事单位,主张以"全球"作为历史研究单位。援引全球史观的理论主旨,并结合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现实,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未来发展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尝试,即超越"欧洲中心论",彰显不同地域与民族国家教育史的具体价值;强化全球意识,加强教育交流史研究;更新外国教育史学科叙事单位,展示教育史自身发展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史观 教育交流 横向联系 外国教育史
下载PDF
大道至简: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智慧解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保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87,95,共7页
裴斯泰洛齐以遵循自然法则作为简化教育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理论上的简化和现实的推行,在继承古希腊和谐教育理念的同时,赋予民主主义教育理想以现实性,初步实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并为人类教育科... 裴斯泰洛齐以遵循自然法则作为简化教育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理论上的简化和现实的推行,在继承古希腊和谐教育理念的同时,赋予民主主义教育理想以现实性,初步实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并为人类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教育 简化 教育智慧 自然主义教育
下载PDF
大学教师的职业忠诚:市场化视角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保星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47,共3页
学术环境“市场化”对大学教师的职业忠诚产生了显著影响。大学教师在保留传统“双重忠诚”的同时,开始形成一种外部“市场忠诚”。“市场忠诚”已经并将继续对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产生长远影响。
关键词 大学教师 职业忠诚 市场化
下载PDF
美国话语与中国语境:道尔顿制中国化命运的一项诠释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保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5,共6页
20世纪20年代美国道尔顿制引入到中国及其失利的命运表明:一种生成于美国教育话语环境的教育制度或教学方法在移入中国本土的教育语境时,既需要寻求与中国本土教育文化传统的联结点,又需要以中国本土教育语境对有关美国教育精神的消化... 20世纪20年代美国道尔顿制引入到中国及其失利的命运表明:一种生成于美国教育话语环境的教育制度或教学方法在移入中国本土的教育语境时,既需要寻求与中国本土教育文化传统的联结点,又需要以中国本土教育语境对有关美国教育精神的消化为前提。孤立的教育制度的移植及简单的教学方法的引进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不成功的教育交流。在坚持正当的以互补和交融为目的的教育交流的同时,坚守中国本土教育文化传统,构建本土教育理论体系应该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尔顿制 教育话语 本土语境 教育自由 教育合作
下载PDF
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的“碎片化”与“整合”——再论全球史观的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保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16,共6页
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碎片化"现象影响了外国教育史学科基本目标的实现。借鉴全球史观的理论与方法,变革外国教育史研究与教学的叙事单元,树立全球性教育史观;回归教育历史的交流与合作本性,加强教育交流史研究;... 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碎片化"现象影响了外国教育史学科基本目标的实现。借鉴全球史观的理论与方法,变革外国教育史研究与教学的叙事单元,树立全球性教育史观;回归教育历史的交流与合作本性,加强教育交流史研究;科学认识世界文化与教育发展的中心及其位移,客观评价不同文化与文明体系对人类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均是有助于实现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基本目标的必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教育史 全球史观 碎片化 整合 学科目标
下载PDF
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困境与超越——基于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功用的历史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保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1,共7页
为超越当下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困境与危机,需要重新历史性地思考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功用问题。在充分关照西方历史学科功用及部分国家教育史学科功用发挥途径的基础上,确立以探索教育发展规律为指导思想,以充分发挥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 为超越当下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困境与危机,需要重新历史性地思考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功用问题。在充分关照西方历史学科功用及部分国家教育史学科功用发挥途径的基础上,确立以探索教育发展规律为指导思想,以充分发挥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教师职业发展功用、教育学学科发展功用以及提供教育历史洞察力和综合认识能力的学科功用体系,成为实现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走出困境、超越危机的可能性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教育史 学科 功用 教师职业发展 教育学学科发展
下载PDF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动因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保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97-102,共6页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女子学院、附属女子学院的创办以及男女合校教育的推行。这一发展是女子高等教育观念、工业化发展、女权运动勃兴、战争影响等诸多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女子学院、附属女子学院的创办以及男女合校教育的推行。这一发展是女子高等教育观念、工业化发展、女权运动勃兴、战争影响等诸多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女子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制度
下载PDF
选修制的实施与美国现代大学的成长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保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年第5期55-60,共6页
选修制适应了美国高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适应了美国传统学院向现代大学递进的需要。选修制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大学生的学习自由水平 ,转变了教师的职能 ,为美国大学的成长及新兴学科进入大学提供了一种动力机制 ,进一步丰... 选修制适应了美国高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适应了美国传统学院向现代大学递进的需要。选修制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大学生的学习自由水平 ,转变了教师的职能 ,为美国大学的成长及新兴学科进入大学提供了一种动力机制 ,进一步丰富了美国实用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修制 美国 现代大学 教师职能 教育哲学观 实用主义教育
下载PDF
自然·秩序: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保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3-47,共5页
基于对“自然”、“秩序”的教育追求,夸美纽斯将教育学引入科学教育学的发展道路。夸美纽斯教育理论的科学性体现在确定的研究方法、明确的教育目的、有序的学校体系、“泛智”课程体系以及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等方面。
关键词 夸美纽斯 自然 秩序
下载PDF
教育智库的基本特质分析——基于20世纪“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保星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4年第6期50-55,共6页
20世纪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积极践行"财富的福音"和"效率的福音"理念,在美国医学教育专业化、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制定、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和大学教学运动的开展等高等教育实践中,积极发挥教育智库的理论引导、... 20世纪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积极践行"财富的福音"和"效率的福音"理念,在美国医学教育专业化、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制定、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和大学教学运动的开展等高等教育实践中,积极发挥教育智库的理论引导、方向指导、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服务等职能,展示了教育智库独立自治、源于实践、主题明确、主动作为等基本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 医学教育 本科教育 高等学校分类标准 教学学术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学终身教职教师工作业绩解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保星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1-56,共6页
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学终身教职教师以自己优良的工作业绩回应了对"大学教师终身教职"的质疑,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大学教师终身教职"对大学教学及学术研究事业的制度性价值。文章认为:大学所面临的财政压力、绩效管理... 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学终身教职教师以自己优良的工作业绩回应了对"大学教师终身教职"的质疑,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大学教师终身教职"对大学教学及学术研究事业的制度性价值。文章认为:大学所面临的财政压力、绩效管理理念的引入以及学生及家长对大学管理的参与成为导致美国大学终身教职教师工作业绩遭受质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职 美国大学教师 工作业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