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路遗产:古今蜀锦与南丝绸之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偞婷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8-13,共6页
从蜀锦变迁视角探讨南丝绸之路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并由此引申出人类学道路研究的理论对话,对于探讨跨国界、跨文明的人类"线路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蜀锦是丝绸商贸的特殊品种,南丝绸之路是商贸通道的重要组成。从蜀锦和南丝路... 从蜀锦变迁视角探讨南丝绸之路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并由此引申出人类学道路研究的理论对话,对于探讨跨国界、跨文明的人类"线路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蜀锦是丝绸商贸的特殊品种,南丝绸之路是商贸通道的重要组成。从蜀锦和南丝路的关联性出发,整体性考察与其相关的族群观念流动和历史文化变迁,不仅有助于丝绸之路整体研究的充实,也能为人类学的道路研究提供有效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锦 南丝绸之路 人类学 道路研究
下载PDF
西方税法基本原则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偞婷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5-30,共6页
西方税法的基本原则产生于17世纪,经过逐步发展与完善,形成了现代西方四项税法基本原则: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和税收社会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在产生背景、理论渊源、实质、内容和运用等方面,对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建... 西方税法的基本原则产生于17世纪,经过逐步发展与完善,形成了现代西方四项税法基本原则: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和税收社会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在产生背景、理论渊源、实质、内容和运用等方面,对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税收立法、司法与执法,以及税制设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法基本原则 税收法律制度 税收立法 税制设计
下载PDF
“律师正义”在中国的生存状态与价值评判
3
作者 王偞婷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3期133-136,共4页
在"社会正义"理论范畴下对"律师正义"概念进行剖析,将其合适延伸,可以认为:"律师正义"追求更为高级的人们对于民主自由的认同与诉求,它不再是简单的善恶判断,而是民主与自由的神圣不可侵犯,以及这一民主... 在"社会正义"理论范畴下对"律师正义"概念进行剖析,将其合适延伸,可以认为:"律师正义"追求更为高级的人们对于民主自由的认同与诉求,它不再是简单的善恶判断,而是民主与自由的神圣不可侵犯,以及这一民主与自由的法律保障。对"律师正义"在中西方不同的培植土壤与生存环境进行进一步探究,可对律师正义于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推动做出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正义 生存状态 价值评判
下载PDF
浅论WTO上诉程序存在的问题
4
作者 王偞婷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16-19,共4页
新的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引入上诉程序,并建立上诉机构。本文就上诉程序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主要是上诉机构的审查范围及上诉权的行使问题,作出了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 WTO争端解决机制 谅解书(DSU) DSB上诉机构 上诉程序 准司法性 司法经济
下载PDF
我国企业捐赠的法律问题
5
作者 王偞婷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3-76,共4页
针对企业捐赠的概念、实质以及必要性等进行探讨,对我国企业捐赠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企业本身利益与企业社会责任相互统一的角度出发,对如何解决我国企业捐赠法律制度的存在问题与如何完善我国企业捐赠的立法提出了看法,主张以平衡好企业... 针对企业捐赠的概念、实质以及必要性等进行探讨,对我国企业捐赠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企业本身利益与企业社会责任相互统一的角度出发,对如何解决我国企业捐赠法律制度的存在问题与如何完善我国企业捐赠的立法提出了看法,主张以平衡好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原则,将捐赠行为的法律性质、捐赠程序以及具体捐赠事项等在法律中予以明确。通过建立诚信评价、奖励等激励机制,使我国企业在兼顾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基础上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捐赠 利益兼顾 法律制度
下载PDF
世界主义的文学与人类学——迈向整体人类学的跨学科新话语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偞婷 蔡栋梁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87,161,共9页
在中西并行的学术演进中,文学人类学逐步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表述主张和系统理论方法的跨学科新话语。伴随着对人类表述本质这一核心问题的逐步深入,文学人类学的问题意识、理论意识、核心意识在碰撞中得以不断反思乃至重塑,呈现出迈向整... 在中西并行的学术演进中,文学人类学逐步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表述主张和系统理论方法的跨学科新话语。伴随着对人类表述本质这一核心问题的逐步深入,文学人类学的问题意识、理论意识、核心意识在碰撞中得以不断反思乃至重塑,呈现出迈向整体人类学的话语特征和发展趋势。以英国人类学家奈吉尔·拉波特为代表,西方文学人类学正基于对以人类学为首的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反思,对所谓“个体”实施关注和书写,从而最终回归“整体”,构成世界主义人类学的美好愿景,实现了其对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作出话语贡献的企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整体人类学 个体性 世界主义 新话语
下载PDF
基层党建如何提质增效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偞婷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6-107,共2页
基层党建工作的效果关系到群众对党的认可和支持。在新时代中,要想让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深入人心,必须要苦练"内功"、增强本领,设立有"温度"的基层党组织,加强"互联网+基层党建"的模式创新,从而让基层党... 基层党建工作的效果关系到群众对党的认可和支持。在新时代中,要想让基层党建提质增效、深入人心,必须要苦练"内功"、增强本领,设立有"温度"的基层党组织,加强"互联网+基层党建"的模式创新,从而让基层党建更生动高效,造福于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 基层党组织 创新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偞婷 刘华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40,共4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环节。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明确其内在逻辑支撑和价值基础,探索形成一体化建构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目...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环节。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明确其内在逻辑支撑和价值基础,探索形成一体化建构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思想政治教育 财经素养教育
原文传递
从“他在”到“自在”:语言哲学与文学人类学的共同面向
9
作者 王偞婷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19年第2期58-66,共9页
20世纪的西方哲学从认识论哲学转向了以现代语言学为标志的语言哲学,并影响包括人类学在内的众多学科出现"语言学转向"。将"他者"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文化人类学,也从"人是什么"的研究转而关注"使... 20世纪的西方哲学从认识论哲学转向了以现代语言学为标志的语言哲学,并影响包括人类学在内的众多学科出现"语言学转向"。将"他者"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文化人类学,也从"人是什么"的研究转而关注"使人成人"的过程,并将语言作为这一阶段研究的核心对象。文学人类学正是文学与人类学在"语言学转向"中相互走进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并与语言哲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关于"他在"与"自在"的语言的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在与自在 语言学转向 语言哲学 文学人类学
原文传递
关注创造性个体的人文性与文学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偞婷(译)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本文为英国人类学家奈吉尔·拉波特(Nigel Rapport)教授于1997年所著《超越性个体:迈向文学与人文的人类学》一书的序言,言简意赅地阐述了该著作的主要观点、立场和方法。作者通过探讨个体对特定社会文化环境有意识和富有创造力的融... 本文为英国人类学家奈吉尔·拉波特(Nigel Rapport)教授于1997年所著《超越性个体:迈向文学与人文的人类学》一书的序言,言简意赅地阐述了该著作的主要观点、立场和方法。作者通过探讨个体对特定社会文化环境有意识和富有创造力的融入,以及个体性与社会科学写作之间的关系,运用包含了方法论的、本体论的、审美的与道德的综合性研究方法,试图书写一种'人文的'社会科学,谨慎批评那些长期以来使个体性遭遇危险和否定的事件与环境。同时,作者试图为社会科学挤压下的人文学科辩护,试图书写一种'人文的'社会科学,从而提出文学与人文的人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 个体性 创造力 意识 文学
原文传递
重拾的碎片:《纯真年代》中的考古学和人类学考察
11
作者 〔美〕凯特·特朗普勒 詹姆斯·M.尼斯 +1 位作者 王偞婷(译) 刘芷言(校)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18年第2期220-228,共9页
通过时间的抽离和社会科学的客观抽离,伊迪丝·沃顿的《纯真年代》对19世纪70年代纽约社会进行了人类学考察。作者分析了小说写作中随处可见的人类学概念、隐喻和方法,揭示了沃顿一以贯之的批评视角:将当时的纽约社会作为一个时间... 通过时间的抽离和社会科学的客观抽离,伊迪丝·沃顿的《纯真年代》对19世纪70年代纽约社会进行了人类学考察。作者分析了小说写作中随处可见的人类学概念、隐喻和方法,揭示了沃顿一以贯之的批评视角:将当时的纽约社会作为一个时间上远去的“他者”并试图给予其客观的科学评价。与此同时,作者也批判性地指出,就像小说主人翁的命运一样,沃顿对于纽约社会的大部分描绘来自她确立了它不再存在的彻底性。这种自设的距离感,不仅不能使作者完全与被观察对象分离,更会使置于其中的观察者本身产生迷茫和不适,从而揭示了人类学家在理解和与被考察对象生活时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迪丝·沃顿 《纯真年代》 小说的人类学考察
原文传递
诗文与歌唱:通往文学人类学的不同之路
12
作者 徐新建 +10 位作者 梁昭 完德加 徐艺心 周莉娟 王偞婷 朱海琳 朱丽晓 张波 尔古阿依 廖丛燃 《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第1期101-116,共16页
2016年11月,瑞典文学院将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摇滚歌手、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Bob Dylan),称迪伦'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诺贝尔文学奖首次授予音乐歌手的举措引发了多方的... 2016年11月,瑞典文学院将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摇滚歌手、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Bob Dylan),称迪伦'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诺贝尔文学奖首次授予音乐歌手的举措引发了多方的关注与讨论。由此引发的问题有:文学与音乐的关系何在?歌唱是否属于文学?'文学'是否需要重新定义?诺奖揭晓前的10月中旬,四川大学与四川音乐学院联合举办了首届'诗乐论坛',特邀瞿小松、韩钟恩、徐新建、叶小刚四位音乐家与文学理论家,同台对话诗歌与音乐。徐新建教授以'无字传承诗与唱:多元中国的诗乐类型'为题演讲,强调人作为会歌唱的动物,由歌入乐,在诗与乐的交融中推进生命的历程。接下来,四川大学师生利用文学人类学博士课程组织了'诗与唱:通往文学人类学的不同之路'专题会,集中讨论歌手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音乐 美国 歌唱 诗乐 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