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心率变异性和心率减速力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文娟 文红霞 +6 位作者 曹晓晓 张京杨 邱梅 李思 易兰芬 王充亮 吴慧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各项指标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年龄组分为婴幼儿期(〈3岁),学龄前期组(3~6岁)和学龄期(~16...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各项指标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年龄组分为婴幼儿期(〈3岁),学龄前期组(3~6岁)和学龄期(~16岁),并在不同年龄组内按室性期前收缩来源部位不同,分为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来源期前收缩组之间HRV与DC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三个不同年龄组的DC和HRV时域分析各项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中,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间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HF、DC、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数(PNN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学龄前期组中,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间的RMSSD、LF、HF、LF/HF、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学龄期组中,右室型组和左室型组间的RMSSD、HF、LF/HF、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患儿自主神经平衡调节受损,以迷走神经张力的降低为主;起源于优势心室(婴幼儿期及学龄前期患儿以右心室占优势,学龄期患儿左心室为优势心室)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增加了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心率变异性 心率减速力 儿童
下载PDF
肥胖儿童心率变异特征与血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京杨 曹晓晓 +4 位作者 文红霞 杨睿 王文娟 王充亮 李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肥胖儿童心率变异特征与血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肥胖儿童26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该院接受疫苗接种的健康儿童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获取两组研究对象的... 目的分析肥胖儿童心率变异特征与血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肥胖儿童26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该院接受疫苗接种的健康儿童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获取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测定血液血脂代谢及脂肪细胞因子含量。进一步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肥胖儿童心率变异特征与血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儿童的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部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SMSSD)和每5分钟内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等心率变异性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观察组儿童的外周血脂质代谢指标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儿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观察组儿童的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瘦素(Leptin)、脂联素(APN)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含量低于对照组儿童,白介素6(IL-6)含量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肥胖儿童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SMSSD及SDNN Index水平与脂质代谢指标及脂肪细胞因子含量均存在直接相关性(P<0.05)。结论肥胖儿童心率变异特征与机体脂质代谢及脂肪细胞因子含量间存在相关性,过度肥胖是导致儿童心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儿童 心率变异性 血脂代谢 脂肪细胞因子
下载PDF
超重、肥胖儿童与代谢综合征患儿心率减速力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小力 文红霞 +4 位作者 易兰芬 曹晓晓 邱梅 王充亮 吴慧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儿童及代谢综合征(MS)患儿的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及心率变异性(HRV)差异;体质指数(BMI)与DC、AC、HRV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岁的超重、肥胖儿童103例,其中诊断为MS患儿48例;测定DC、AC、HRV各指...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儿童及代谢综合征(MS)患儿的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及心率变异性(HRV)差异;体质指数(BMI)与DC、AC、HRV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岁的超重、肥胖儿童103例,其中诊断为MS患儿48例;测定DC、AC、HRV各指标。结果 MS组DC值为(5.97±1.77)ms,低于非MS组的(7.93±1.56)ms;AC值为(-6.78±1.56)ms,高于非MS组的(-8.17±1.61)ms;HF值为335.2 ms^2(157.03~659.33 ms^2),低于非MS组的497.5 ms^2(345.6~767.1 ms^2);BMI为(29.64±2.83)kg/m^2,高于非MS组的(26.79±1.83)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儿童BMI与DC呈显著负相关(r=-0.241,P=0.014),与AC呈正相关(r=0.199,P=0.044)。结论 MS患儿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肥胖程度越高,迷走神经张力越低,机体对心脏的保护力就越差,越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代谢综合征 儿童
下载PDF
房间隔造口减轻左心负荷辅助终止暴发性心肌炎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4
作者 王充亮 易兰芬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第5期483-484,共2页
患儿男性,6岁6个月,因“腹痛伴呕吐3天,精神差1天,心肺复苏45 min”入院。入院后的临床表现及血生化检验、超声心电图等指标提示为暴发性心肌炎,并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多形性室速或心室颤动,行人工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 患儿男性,6岁6个月,因“腹痛伴呕吐3天,精神差1天,心肺复苏45 min”入院。入院后的临床表现及血生化检验、超声心电图等指标提示为暴发性心肌炎,并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多形性室速或心室颤动,行人工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但患儿仍有室性心律失常,床旁超声显示左室显著增大,遂行经皮介入房间隔造口减轻左心负荷。造口成功,以左向右分流为主的双向分流,左、右房压力降低,术后仍为无脉性室速,给予电击复律,转为窦性心律,再未发生室速,痊愈出院。提示对于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房间隔造口可降低心室负荷,减轻压力,辅助转复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小儿暴发性心肌炎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房间隔造口
原文传递
一例反复发作经房室结前传旁道逆传形成P-QRS-P-伴P-后QRS波脱落的Lorenz-RR散点图及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文红霞 王充亮 +1 位作者 向晋涛 刘文通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2期162-164,共3页
患儿男性,6岁9个月,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4个月”行门诊随访,动态心电图Lorenz-RR散点图呈虾钳样图形,逆向心电图显示呈P-QRS-P-伴P-后QRS波脱落,形成类似于心房早搏未下传的“二联律”特征,同时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呈... 患儿男性,6岁9个月,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4个月”行门诊随访,动态心电图Lorenz-RR散点图呈虾钳样图形,逆向心电图显示呈P-QRS-P-伴P-后QRS波脱落,形成类似于心房早搏未下传的“二联律”特征,同时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呈RP-RP-…形式,且RP->70ms,RP-<P-R,提示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P-形态与窦性心律的P波形态一致,符合间隔部旁道逆传特征。此与患儿术中诊断的右侧间隔旁道相符,且与术前和术后24h动态心电图相一致。故诊断心电经房室结前传旁道逆传形成P-QRS-P-伴P-后QRS波脱落,表现为特有的二联律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间隔部旁道 旁道折返性心房回波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Lorenz-RR散点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