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反应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文 王光策 王锁刚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3年第1期61-64,共4页
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而炎症反应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参与骨转移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通过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望寻找到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新的药物... 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而炎症反应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参与骨转移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通过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望寻找到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新的药物靶点。本文就骨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炎性细胞因子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反应 前列腺癌 骨转移
下载PDF
不同时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2
作者 李文 李伟 +2 位作者 程丰 王光策 王锁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15-1920,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评价不同时点急性肾IRI大鼠的肾损伤程度。方法:将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以2%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注射麻醉,以背侧入径夹闭双侧肾蒂的方式构建急性... 目的:通过构建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评价不同时点急性肾IRI大鼠的肾损伤程度。方法:将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以2%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注射麻醉,以背侧入径夹闭双侧肾蒂的方式构建急性肾IRI模型,不同的分组按照不同的缺血时间(0、5、15、30、45和60 min)进行处理,再灌注24 h后,腹主动脉采血2 mL用于检测肾功能(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和胱抑素C),取出肾脏,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及细胞凋亡水平变化。结果:随着肾缺血时间延长,急性肾IRI模型大鼠肾功能进行性减退(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愈加严重(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凋亡指数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而大鼠肾缺血60 min再灌注的肾损伤程度最严重。结论:大鼠肾脏控制缺血时间45 min再灌注时间24 h时构建的急性肾IRI模型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同时点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羟氯喹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文 王光策 王锁刚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162-166,共5页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引起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injury,AKI)、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和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等严重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已成为影响移植受者/肾长...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引起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injury,AKI)、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和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等严重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已成为影响移植受者/肾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1]。肾IRI的防治是肾移植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但是目前治疗方法对肾IRI的保护并不理想。氯喹(chloroquine,CQ)及其衍生物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于80余年前推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排斥反应 羟氯喹 移植受者 肾脏疾病 ISCHEMIA 肾移植
下载PDF
真武汤治疗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文 胡彦 +1 位作者 王锁刚 王光策 《光明中医》 2023年第4期771-774,共4页
真武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温阳利水之名方,用于治疗太阳发汗伤阳致阳虚水动、少阴寒化致阳虚水泛引起的各种病症。目前被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以泌尿、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疾病治疗为突出,疗效确切。通过对近年真武汤治疗肾... 真武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温阳利水之名方,用于治疗太阳发汗伤阳致阳虚水动、少阴寒化致阳虚水泛引起的各种病症。目前被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以泌尿、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疾病治疗为突出,疗效确切。通过对近年真武汤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归纳总结,发现真武汤在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实验中取得较好的疗效,在改善肾脏疾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显著提高患者疾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治疗肾脏疾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同时也发现目前真武汤相关研究仍缺乏标准化、系统化,原经方具体成分起效的药理分子机制未研究透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肾脏疾病 实验研究 综述
下载PDF
脑死亡器官捐献移植过程中的问题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光策 王锁刚 +3 位作者 张翥 陈铸 王文生 崔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280-3283,共4页
背景:采用国际标准的供肾来源,即脑死亡无偿肾脏捐献可缓解目前肾移植中供肾的严重短缺问题。近年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及移植已在中国成功开始实施,但在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方面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的... 背景:采用国际标准的供肾来源,即脑死亡无偿肾脏捐献可缓解目前肾移植中供肾的严重短缺问题。近年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及移植已在中国成功开始实施,但在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方面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的可行性及保证移植成功的必要条件。方法:总结2007-01/2010-07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12例患者的经验和体会,包括供者/供肾的评估、供肾的摘取与保存、肾移植情况、移植后受者肾功能及并发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等。结果与结论:12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中10例在移植后2~5d肾功能恢复正常,移植后14~21d出院;2例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分别于移植后10,15d肾功能正常,移植后第28天出院。在2~42个月随访过程中,8例患者肾功能均正常,尿蛋白阴性,已从事正常工作,生活质量良好;2例出现蛋白尿,但肾功能正常;1例肾功能正常,肝功能异常,经治疗好转;1例在术后3个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提示,脑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在中国可以得到开展;脑死亡供者必须有满意的血流动力学和尿量及良好的肾功能才能作为理想的肾移植供体;选择最佳移植时机,重视移植后系统性随访,才能确保脑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脏移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 肾移植 供肾 器官捐献 供体
下载PDF
益肾康颗粒对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光策 王锁刚 +4 位作者 张缠 陈铸 崔勇 何伟 张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7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益肾康颗粒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确诊为早期CAN患者分为益肾康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维持常规治疗,益肾康组加服益肾康颗粒30g/d,观察治疗第4、8、12周后外周血中CD3+、CD4+、CD8+水... 目的观察益肾康颗粒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确诊为早期CAN患者分为益肾康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维持常规治疗,益肾康组加服益肾康颗粒30g/d,观察治疗第4、8、12周后外周血中CD3+、CD4+、CD8+水平,并计算出CD4+/CD8+的比值,分析益肾康颗粒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益肾康组的外周血CD4+、CD8+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肾康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严重的副作用。结论益肾康颗粒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调节肾移植术后抗排斥和感染之间的矛盾,辅助治疗C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康颗粒 慢性移植肾肾病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益肾康颗粒治疗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光策 王锁刚 +4 位作者 刘浩飞 陈铸 崔勇 何伟 张翥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抗慢性排斥的基础上联合益肾康颗粒治疗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确诊为早期CAN患者随机分为益肾康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维持常规治疗,益肾康组加服益肾康颗粒30g/d,治疗第4、8、12周后总结观... 目的:探讨常规抗慢性排斥的基础上联合益肾康颗粒治疗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确诊为早期CAN患者随机分为益肾康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维持常规治疗,益肾康组加服益肾康颗粒30g/d,治疗第4、8、12周后总结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水平相近(P>0.05);益肾康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1.0%及53.2%,对照组分别为46.4%及29.3%;益肾康组治疗后的临床生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肾康颗粒能够提高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改善移植肾功能,延缓其临床进展,且无明显的副作用,是CAN多种治疗方案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康颗粒 慢性移植肾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个体化免疫治疗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光策 王锁刚 +5 位作者 陈铸 崔勇 何伟 张缠 陈杰 张翥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24-229,共6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临床病理特征与个体化免疫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科收治的32例肾移植术后经病理确诊的AM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临床病理特征与个体化免疫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科收治的32例肾移植术后经病理确诊的AM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免疫干预措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肾功能、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 A、Ig M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中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AMR)18例,慢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CAMR)14例;PRA阳性患者13例,其中8例(62%,8/13)为供体特异性抗体,5例(38%,5/13)为非供体特异性抗体。早期AAMR的主要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样改变,管周毛细血管炎及小球炎,动脉纤维素样坏死,C4d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呈线性沉积,免疫球蛋白或C3在动脉壁沉积。CAMR的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病样改变,PTC基底膜分层,动脉内膜纤维增厚,C4d在PTC弥漫沉积。经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20例(63%,20/32),肾功能稳定7例(22%,7/32),血清肌酐(Scr)呈缓慢升高5例(16%,5/32),其中2例(2/5)回归血液透析,3例(3/5)尚不需透析治疗,无1例死亡。治疗后血尿素氮(BUN)、Scr、PRA及血清Ig G、Ig A、Ig M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1)。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肾移植术后AMR可表现为AAMR或CAMR。AMR诊断的金标准是移植肾病理活组织检查,治疗AMR的关键措施是及时采取有效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病理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活体供肾者健康状况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光策 张翥 +3 位作者 王锁刚 闫天中 陈铸 于江琪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评价活体供肾术对供肾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探讨供肾时机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活体供肾者进行随访,分析活体供肾术后供肾者的患病率、长期肾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30例活体供肾者中2例术后出现气胸,经处理恢复,余均未... 目的:评价活体供肾术对供肾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探讨供肾时机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活体供肾者进行随访,分析活体供肾术后供肾者的患病率、长期肾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30例活体供肾者中2例术后出现气胸,经处理恢复,余均未出现并发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经2~85个月随访,其中2例供者术后6个月内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3~5个/HP,2例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经治疗痊愈;2例出现尿路结石,处理后结石排出;1例血肌酐轻度升高,2例出现焦虑情绪。3例出现切口疼痛,18例感手术侧不适,经处理后逐步缓解,均未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结论:活体供肾移植有很多优点,要把握供肾的时机,加强对供肾者术后的健康随访,确保活体供肾者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活体供肾 健康随访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佐治早期慢性移植物肾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光策 王锁刚 +2 位作者 张翥 陈铸 王文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9期797-798,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早期慢性移植物肾病(CAN)的辅助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早期CA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慢性排斥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40mg静脉滴注14d,观察Urp、BUN、Scr...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早期慢性移植物肾病(CAN)的辅助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早期CA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慢性排斥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40mg静脉滴注14d,观察Urp、BUN、Scr、Ccr、尿NAG酶、血β2-MG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1.7%、54.2%,对照组分别为66.7%、25%;治疗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明显改善早期CAN患者的移植肾功能,且无严重副作用,故在常规抗慢性排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将有助于早期CAN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慢性移植物肾病 丹参酮ⅡA磺酸钠 治疗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光策 王锁刚 +1 位作者 张翥 马继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7年第9期554-556,共3页
关键词 免疫抑制方案 肾移植术后 免疫抑制药物 免疫抑制剂 排斥反应 器官移植 低毒性
下载PDF
如何合理评价肾功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光策 王锁刚 张翥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7年第3期143-144,共2页
目前临床上肾脏功能的检测主要以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为主,而二者有时与临床症状不平行,近年来有一些新的评价。肾功能的指标,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肾功能 临床症状 血清肌酐 肾脏功能 尿素氮
下载PDF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光策 张翥 +1 位作者 闫天中 陈铸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8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76例DGF的原因、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发生DGF的肾前性因素占2.6%,肾性因素占91.9%(其中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占60.5%,主要由术中术后的低血压及供肾缺血时... 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76例DGF的原因、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发生DGF的肾前性因素占2.6%,肾性因素占91.9%(其中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占60.5%,主要由术中术后的低血压及供肾缺血时间延长引起),肾后性因素占5.3%。经血液透析和综合治疗,91%的患者(69例)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肾移植术后ATN是导致DGF的主要原因,合理调整患者术中术后的血压,控制热冷缺血时间是降低DGF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功能延迟 急性肾小管坏死 防治
下载PDF
亲属供肾肾移植供肾选取的思路探讨
14
作者 王光策 张翥 +3 位作者 王锁刚 陈铸 王文生 崔勇 《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第20期184-184,共1页
本文列举了五个亲情肾移植的病例及处理措施,将亲情肾移植供肾摘取原则这一敏感话题进行讨论,从保护供者最大利益出发,凸显人间真爱。同时强调自愿、公正、保护个人隐私,不能为保护或救治一个人的生命把另一个完整的家庭撤散破坏;把一... 本文列举了五个亲情肾移植的病例及处理措施,将亲情肾移植供肾摘取原则这一敏感话题进行讨论,从保护供者最大利益出发,凸显人间真爱。同时强调自愿、公正、保护个人隐私,不能为保护或救治一个人的生命把另一个完整的家庭撤散破坏;把一例亲情肾移植从挽救一个或几个家庭和维护社会和谐的高度进行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情肾移植 伦理 和谐
下载PDF
二次肾移植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王光策 闫天中 +4 位作者 张翥 陈铸 屈淼林 赵润璞 陈潇雨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7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探讨二次肾移植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6例二次肾移植病例,对二次移植的效果及切除与保留失功肾、距首次移植的时间对二次移植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二次肾移植与首次移植的1、3、5年病人存活率方面无明... 【目的】探讨二次肾移植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6例二次肾移植病例,对二次移植的效果及切除与保留失功肾、距首次移植的时间对二次移植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二次肾移植与首次移植的1、3、5年病人存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3、5年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下降,二次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上升,以慢排为主;保留和切除失功肾及距首次移植时间对二次移植人/肾存活率及排斥反应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二次移植仍是移植肾失功后的首选治疗措施,其急排和慢排发生率较首次移植明显升高。失功肾的保留及距首次移植时间对排斥反应及人/肾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下载PDF
再次肾移植影响因素探讨(附50例报告)
16
作者 王光策 阎天中 +5 位作者 张翥 张治国 彭万岭 周建 张茂才 王建功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14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再次肾移植成功率的因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再次肾移植临床资料,对再次移植与首次移植、切除与保留失功肾在人/肾存活率方面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再次移植与首次移植在病人存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移植肾存活率... 目的探讨影响再次肾移植成功率的因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再次肾移植临床资料,对再次移植与首次移植、切除与保留失功肾在人/肾存活率方面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再次移植与首次移植在病人存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下降,排异反应发生率明显上升,以慢排为主;保留和切除失功肾对人/肾存活率及排异反应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再次移植仍是移植肾失功后首选治疗措施,其急排和慢排发生率较首次移植明显升高。失功肾的保留及距首次移植时间对排斥反应及人/肾存活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移植 排斥反应 存活率
下载PDF
积雪草颗粒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BMP-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亮亮 刘培娜 +5 位作者 马继伟 赵丽 王锁刚 张淅涛 王光策 张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6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积雪草颗粒(CAG)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NRK-52E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TGF-β1刺激组(T组)和CAG小(C1组)、中(C2组)、大(C3组)及... 目的观察积雪草颗粒(CAG)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NRK-52E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TGF-β1刺激组(T组)和CAG小(C1组)、中(C2组)、大(C3组)及蒙诺组(M组)。细胞培养48 h后取出,采用RT-PCR技术和细胞免疫化学技术检测其BMP-7、TGF-β1 mRNA及蛋白。结果与N组比较,T组BMP-7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TGF-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C2、C3、M组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T组(P均<0.05),BMP-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T组(P均<0.05);G3、M组BMP-7 mRNA及蛋白和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N组比较,P均>0.05。结论CAG可通过直接抑制NRK52E中TGF-β1的表达并维持BMP-7的表达,而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颗粒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形态发生蛋白-7
下载PDF
双剂量单克隆抗体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锁刚 王光策 +5 位作者 何伟 陈铸 崔勇 陈辉 张缠 张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双剂量巴利昔单抗、达利珠单抗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比性分析282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巴利昔单抗诱导124例,达利珠单抗诱导80例,78例未接受免疫诱导者为对照组。所有肾移植受者术后均采用... 目的探讨双剂量巴利昔单抗、达利珠单抗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比性分析282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巴利昔单抗诱导124例,达利珠单抗诱导80例,78例未接受免疫诱导者为对照组。所有肾移植受者术后均采用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抗排斥治疗。对不同组受者术前的一般情况及术后肾功能恢复、移植受者/肾存活率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巴利昔单抗组与达利珠单抗组的急性排斥反应、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1年的移植受者/肾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对照组(P<0.05);巴利昔单抗组与达利珠单抗组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临床应用双剂量单克隆抗体类生物制剂抗体诱导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遵守适应证和禁忌证,采取个体化的免疫诱导疗法,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移植受者/肾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诱导 巴利昔单抗 达利珠单抗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116例肾移植后生活质量的调查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贵军 吴耀松 +2 位作者 陈玉龙 张翥 王光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912,共4页
背景:作为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关于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关于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报道还很少,尤其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更少。目的:采用一系列调查问卷对肾移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方法:116例... 背景:作为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关于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关于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报道还很少,尤其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更少。目的:采用一系列调查问卷对肾移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方法:116例尿毒症患者,其中肾移植受者62例,等待肾移植受者54例;男性71例,女性45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态、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和医疗费支付情况等情况。采用Beck抑郁量表、健康状况调查表、终末期肾脏疾病移植患者症状调查表以及就业信息表调查分析116例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结论:肾移植受者组与等待肾移植受者组在基础疾病、性别、婚姻状态、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医疗费支付情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肾移植受者组抑郁水平明显低于等待肾移植受者组(P≤0.01),肾移植受者组在躯体功能和躯体总分值、总体健康感知和社会功能方面明显优于等待肾移植组(P≤0.001,P≤0.01)。在肾移植受者组中,与术后无并发症者相比,术后产生并发症者表现为更低的社会功能水平、总体精神健康状态和躯体总价值(P≤0.05)及更高水平的抑郁(P≤0.05)。肾移植后超过1年的患者比肾移植后少于1年的患者表现出更差的心理适应性(P≤0.05)。在肾移植受者组中,与血肌酐<150μmol/L的患者相比,血肌酐≥150μmol/L的患者表现为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P≤0.05)。肾移植提高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肾移植前后患者的就业状态无明显的改变。除了躯体因素外,社会支持被证实对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肾移植 生活质量 调查 受者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个体化免疫诱导治疗方案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锁刚 陈铸 +5 位作者 于江琪 赵桂平 崔勇 何伟 张翥 王光策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评价兔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F)、巴利昔单抗(Basiliximab)在肾移植个体化免疫诱导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肾移植免疫抑制诱导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81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ATG-F诱导179例,Ba... 目的:评价兔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F)、巴利昔单抗(Basiliximab)在肾移植个体化免疫诱导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肾移植免疫抑制诱导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81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ATG-F诱导179例,Basiliximab诱导124例,78例未接受免疫诱导者为对照组。所有肾移植受者术后均采用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抗排斥治疗。对不同组受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术后肾功能恢复、移植人/肾存活率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ATG-F组与Basiliximab组急性排斥反应、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12月的移植人/肾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对照组(P<0.05);ATG-F组与Basiliximab组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三组间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应用抗体诱导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遵守适应证和禁忌证的筛选原则,采取个体化的免疫诱导疗法,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移植人/肾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类生物制剂 免疫诱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