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被动活动在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程跃 王美福 +1 位作者 徐文山 王全浪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597-601,607,共6页
目的研究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在股骨远端骨折(distal femoral fracture,DFF)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眉山市中医医院骨外科行内固定治疗的DFF患者98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7例;年... 目的研究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在股骨远端骨折(distal femoral fracture,DFF)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眉山市中医医院骨外科行内固定治疗的DFF患者98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7例;年龄24~70岁,平均48.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5例,高处坠落伤38例,摔伤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PM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活动康复;CPM组术后行CPM,术后2d行患侧踝关节屈伸运动、肌肉舒缩锻炼,术后3d开始于持续被动功能练习器上进行CPM,出院后继续行CPM直至完全弃拐活动。观察两组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弃拐活动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术后6个月膝关节支撑位触地即时、支撑末期的最大伸膝肌力矩及最大内屈角等生物力学指标,活动度、稳定性、疼痛及股四头肌力量等膝关节功能指标,术前、术后6周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及血小板黏附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随访6个月。经临床观察,CPM组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弃拐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1.3±1.4)d vs.(17.7±2.0)d、(12.5±1.4)周vs.(14.8±1.7)周、(16.5±1.9)周vs.(19.3±2.2)周],P<0.001。术后6个月,CPM组膝关节支撑位触地即时、支撑末期最大伸膝肌力矩均大于对照组[(22.60±2.53)Nm vs.(19.20±2.15)Nm、(18.91±2.05)Nm vs.(17.55±1.96)Nm],触地即时、支撑末期最大内屈角均小于对照组[(3.52±0.37)°vs.(4.70±0.49)°、(6.51±0.68)°vs.(7.61±0.79)°],P<0.05。术后6个月,CPM组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疼痛及股四头肌力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1.05±2.42)分vs.(17.89±1.93)分、(21.87±2.38)分vs.(18.65±2.14)分、(38.05±3.21)分vs.(35.27±3.83)分、(8.92±0.93)分vs.(7.28±0.74)分],减分项目评分低于对照组[(-0.98±0.09)分vs.(-1.20±0.14)分],P<0.001。术后6周,CPM组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及血小板黏附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28±0.24)mPa·s vs.(2.96±0.32)mPa·s、(3.38±0.36)%vs.(4.09±0.43)%、(1.58±0.17)mPa·s vs.(1.72±0.19)mPa·s、(51.72±5.33)%vs.(64.39±6.70)%],P<0.001。CPM组感染、内固定不良事件及疼痛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1%vs.20.4%,P<0.05)。结论CPM可有效缓解DFF患者术后疼痛,纠正异常血液流变学,加快骨折愈合,促进患肢生物力学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持续被动活动 生物力学 膝关节功能 血液流变学 并发症
下载PDF
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在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运用意义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全浪 唐彦 《中外医疗》 2022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在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CTX)的诊断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骨折和筋伤患者,对全部患者均实施双能X线测定,了解不同部位的骨密度情况,并依照最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目的探讨在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CTX)的诊断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骨折和筋伤患者,对全部患者均实施双能X线测定,了解不同部位的骨密度情况,并依照最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将其分为骨量正常值、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使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不同静脉血清中CTX水平和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实施测定。对其水平和骨密度(BMD)进行比较。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的BMD指标为(0.54±0.02)g/cm^(3)、骨量正常组患者的BMD指标为(0.98±0.03)g/cm^(3)、骨量减少组患者的BMD指标为(0.74±0.02)g/cm^(3),与骨质疏松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的CTX水平为(1.08±0.02)pmol/L、骨量正常组患者的CTX水平为(0.24±0.01)pmol/L、骨量减少组患者的CTX水平为(0.26±0.05)pmol/L,与骨质疏松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CTX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作为重要诊断指标,用于临床的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