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定干扰源存在下的管道泄漏检测和准确定位 被引量:5
1
作者 文玉梅 由原 +4 位作者 杨进 李平 文静 谢仁峰 王兴克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了解决固定位置的声/振动干扰源引起的管道泄漏声检测的虚警或者漏点定位错误问题,利用泄漏信号源和固定干扰源之间的独立性,通过盲卷源分离算法得到泄漏信号在一定代价函数下的最优估计,并将该估计作为输入信号从检测信号中自适应预... 为了解决固定位置的声/振动干扰源引起的管道泄漏声检测的虚警或者漏点定位错误问题,利用泄漏信号源和固定干扰源之间的独立性,通过盲卷源分离算法得到泄漏信号在一定代价函数下的最优估计,并将该估计作为输入信号从检测信号中自适应预测得到泄漏信号,这样就可以保留泄漏信号中的时延信息。对实际检测信号的处理表明,应用提出来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检测信号中来自固定干扰源的噪声,同时不损失泄漏信号中的时延信息,可在固定干扰源存在时实现管道泄漏有效检测和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漏检测 管道泄漏 准确定位 干扰源 泄漏信号 检测信号 最优估计 自适应预测
下载PDF
8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王兴克 姚智强 郑鲁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年第6期109-110,共2页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展开观察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确诊为动脉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动脉瘤栓塞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接受尼莫地平联...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展开观察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确诊为动脉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动脉瘤栓塞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接受尼莫地平联合缓慢放脑脊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尼莫地平平联合缓慢放脑脊液治疗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尼莫地平 缓慢放脑脊液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根处蛛网膜下腔的MRI定量评估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成 郑鲁 +8 位作者 李雅斌 张谦生 楚燕飞 姚智强 刘华 刘轶刚 刘博 王兴克 刘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2-373,共2页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根处蛛网膜下腔的MRI定量评估对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测量三叉神经根入桥脑处蛛网膜下腔宽度,统计分析数据资料并拟定蛛网膜下腔狭窄...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根处蛛网膜下腔的MRI定量评估对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测量三叉神经根入桥脑处蛛网膜下腔宽度,统计分析数据资料并拟定蛛网膜下腔狭窄的量化指标。结果:蛛网膜下腔宽度为3.22~11.22 mm,拟定出狭窄值为4.21 mm。查找样本有9例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宽度小于此界定值。结论:术前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蛛网膜下腔进行定量评估,能提前发现蛛网膜下腔狭窄患者,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蛛网膜下腔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经顶枕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巨大型脑膜瘤 被引量:3
4
作者 楚燕飞 郑鲁 +5 位作者 张旋 刘博 刘华 李雅斌 刘轶刚 王兴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461-462,共2页
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巨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侧脑室三角区巨大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顶枕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13例,Ⅱ级切除3例,Ⅲ级切除1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例,交通性脑积水1例,... 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巨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侧脑室三角区巨大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顶枕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13例,Ⅱ级切除3例,Ⅲ级切除1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例,交通性脑积水1例,癫疒间1例,对侧肢体麻木2例,视野缺损3例。随访1~10年,无复发。结论顶枕入路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减轻牵拉,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巨大型 侧脑室 三角区 入路 顶枕
下载PDF
腰椎管内结核瘤1例
5
作者 王兴克 李雅斌 +1 位作者 姚智强 郑鲁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721-721,共1页
1病例资料男,19岁,因左侧腰部疼痛进行性加重伴左下肢麻木、行走困难1个月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腰椎棘突压痛及棘突旁压痛,按压棘突时左侧下肢麻木无力;直腿抬高试验左侧阳性、右侧阴性.
关键词 结核瘤 腰椎椎管 显微手术
下载PDF
两种不同路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近远期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兴克 李雅斌 楚燕飞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485-1488,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路径微血管减压术(MVD)在面肌痉挛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MVD组34例和全程MVD组3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干预成功率;并于手术前后检测神经电生理指标,监测手术并发症...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路径微血管减压术(MVD)在面肌痉挛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MVD组34例和全程MVD组3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干预成功率;并于手术前后检测神经电生理指标,监测手术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年)统计远期复发率。结果:全程MVD组患者近期临床干预成功率为97.06%,高于常规MVD组的82.35(P<0.05)。术后,全程MVD组面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常规MVD组(P<0.05),面神经F波时限、面神经CMAP波幅均小于常规MVD组(P<0.05)。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上,常规MVD组和全程MVD组依次为11.76%、14.71%,两组比较,P>0.05。在远期随访中,常规MVD组复发率为6.67%,全程MVD组为0,两组比较,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MVD术,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全程MVD治疗面肌痉挛能更全面的解除面神经根压迫,抑制面神经异常兴奋,近远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血管减压术 全程减压 面神经功能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治 被引量:5
7
作者 楚燕飞 郑鲁 +8 位作者 马菲菲 刘轶刚 刘博 姚智强 刘华 张旋 李雅斌 张谦生 王兴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总结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合并脑脊液鼻漏7例,蝶窦或术区脓肿4例。再次手术进行脑脊液鼻漏修补3例,经鼻清除蝶窦... 目的总结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合并脑脊液鼻漏7例,蝶窦或术区脓肿4例。再次手术进行脑脊液鼻漏修补3例,经鼻清除蝶窦和术区脓肿2例,切除脓肿同时行脑脊液鼻漏修补2例。治愈10例,死亡1例。结论术后脑脊液鼻漏和蝶窦脓肿是经鼻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病因治疗、腰大池置管引流、鞘内注射给药及选用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抗生素是颅内感染的主要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入路 经鼻蝶 颅内感染 治疗
下载PDF
颅内肿瘤术后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楚燕飞 王辉 +7 位作者 张旋 刘博 郑鲁 李雅斌 刘华 刘轶刚 王兴克 袁浩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561-562,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术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肿瘤术后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4例硬膜外血肿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8例术区出血沿原手术入路进入术区清除血肿。结果术后第1天复查CT示:血肿完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2...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术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肿瘤术后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4例硬膜外血肿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8例术区出血沿原手术入路进入术区清除血肿。结果术后第1天复查CT示:血肿完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2例。术后3 d因脑干功能衰竭死亡1例。11例随访1~10年,Karnofsky评分100分3例,60~90分6例,30~50分2例。结论术中彻底止血、全切除肿瘤、缓慢减压及预防术后血压增高等有助于预防颅内肿瘤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可及早发现颅内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血肿 硬膜外 术区出血 血肿清除术 开颅
下载PDF
小脑脑桥裂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合并耳鸣2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郑鲁 郑瑛 +5 位作者 刘博 王兴克 姚智强 楚燕飞 刘华 李雅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8-48,共1页
1病历摘要病例1:女,49岁。因右侧面部发作性不自主抽搐伴双侧耳鸣6年余,加重6个月入院。耳鸣为机器样隆隆声,持续性。MRI显示小脑前下动脉分支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伴行。经小脑脑桥裂上、下支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情况见图1。术后... 1病历摘要病例1:女,49岁。因右侧面部发作性不自主抽搐伴双侧耳鸣6年余,加重6个月入院。耳鸣为机器样隆隆声,持续性。MRI显示小脑前下动脉分支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伴行。经小脑脑桥裂上、下支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情况见图1。术后面肌抽搐与右侧耳鸣均立即消失,左侧耳鸣无变化。随访5个月无复发。病例2:女,35岁。因右侧面部发作性不自主抽搐伴右侧耳鸣3年,加重2个月入院。耳鸣呈擂鼓样,与抽搐基本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耳鸣 显微血管减压术 入路 小脑脑桥裂
下载PDF
小脑前下动脉一小脑后下动脉共干导致的面肌痉挛六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成 郑鲁 +8 位作者 李雅斌 楚燕飞 姚智强 刘华 刘博 刘轶刚 王兴克 刘妍 郑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5-516,共2页
自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解放军150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面肌痉挛62例患者.术中发现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iar artery,AICA)-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f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共干为责任血管6例,... 自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解放军150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面肌痉挛62例患者.术中发现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iar artery,AICA)-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f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共干为责任血管6例,其中AICA和PICA共同造成压迫3例,AICA或PICA单一造成压迫3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面肌痉挛 共干 artery 显微血管减压术 PICA AICA
原文传递
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11
作者 李雅斌 刘轶刚 王兴克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852-185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研究组予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分析比较两组的血肿清除效果、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术后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力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能提升血肿清除效果、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 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奥拉西坦治疗老年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兴克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治疗老年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两组病人均实施常规额颞瓣开颅手术,术后对照组接...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治疗老年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两组病人均实施常规额颞瓣开颅手术,术后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奥拉西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发生率(2例)低于对照组的7例(P<0.05)。结论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可改善其认知功能,而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 脑出血 认知功能障碍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面神经临床分段与面肌痉挛术中责任血管分布初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鲁 郑瑛 +10 位作者 楚燕飞 姚智强 刘华 李雅斌 吴英超 张胜利 刘妍 刘博 刘轶刚 张谦生 王兴克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273-276,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面神经临床分段方法并初步总结术中发现的责任血管的分布及特点,以帮助找到主要责任血管。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23例面肌痉挛病例。将面神经分为中枢髓鞘段、髓鞘移行段和外周髓鞘段。血管压迫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术中... 目的介绍一种面神经临床分段方法并初步总结术中发现的责任血管的分布及特点,以帮助找到主要责任血管。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23例面肌痉挛病例。将面神经分为中枢髓鞘段、髓鞘移行段和外周髓鞘段。血管压迫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术中打开小脑桥脑裂上、下支,探查责任血管的分布情况与压迫程度。结果所有病人均发现有血管压迫。中枢髓鞘段压迫98例,髓鞘移行段压迫15例,外周髓鞘段压迫10例;主要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68例,小脑后下动脉23例,椎基底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和/或小脑后下动脉共26例,其他6例;轻度压迫28例,中度压迫82例,重度压迫13例。术后112例痉挛立即消失,术后1年仅1例痉挛未完全消失;无死亡。2例轻、中度复发。结论打开小脑桥脑裂并根据面神经分段探查责任血管,重点为中枢髓鞘段,将有助于发现主要责任血管,避免遗漏,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段 面神经 责任血管 小脑桥脑裂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